爱看小说
会员书架
爱看小说 >历史军事 >大明第一奸臣 > 第四百一十二章 吴三桂的选择

第四百一十二章 吴三桂的选择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吴三桂觉得本身躲过一劫,贰内心还在策画着等济尔哈朗把潼关城交给本身后,找个机遇清算王屏藩,就听到了济尔哈朗的安排,每个安排都让贰心惊肉跳,并且越来越严峻。

“这些好说。”济尔哈朗平平说道:“遵循本王分派,诸将立即去调遣兵马,于金陡关集结,待本王至,一道上麟趾塬。平西王、高将军、董将军........你们几位留一下。”

高得节说:“如此卑职就放心了,饶是郑亲王能夺权一时,仰仗兵丁都是王爷藩中后辈,迟早军权也是要返来的。”

高得节立即说道:“不能冒死呀,王爷,济尔哈朗何德何能值得我们为他冒死。”

现现在的平西藩,正兵只剩八千七百人,一下被抽调的只剩两千兵,吴三桂都快成孤家寡人了。

“王爷,如果我们反戈一击,先献上潼关城,再断济尔哈朗后路,灭了潼关附近全数清军,南朝魏王会如何?”高得节一咬牙,直接说出了最极限的计划。

出征陕北固然经历了几番阵仗,但是打的都是轻松仗,而与魏王赵铭道作战,吴三桂出工不着力,合计折损了也不过四百多,但逃营、开小差的很多,特别是陇山一战后,很多平西藩兵更加驰念亲人,很多人流亡,而从西安撤退潼关时,固然有满洲兵弹压,小范围的逃兵仍然很多,就算进驻潼关城,也有人用绳索缒下城去投奔明军,以保百口小,赵铭道送王屏藩家中男丁首级来,实在吓住了很多人。

济尔哈朗出去交代了好久,才是再现身节堂,直接让人上酒菜,接待留守潼关诸将,一阵安抚,有求必应,最后说道:“潼关坚城,明军一定敢打,这一战,主疆场多数在麟趾塬上,本日调精兵出城,筑工事于寺角营,先接敌阵,潼关虽在前,倒是我军休整之地,本王决意轮番与明军作战,视环境把城外军队与城内换防,诸位也要借机遇好好整编步队,以备调派才是。”

木已成舟,吴三桂又能如何,只能假装没事人一样,返回虎帐,大帐当中,吴三桂高呼:“郑亲王算计我,这群满洲人,不时候刻都在算计我!”

吴三桂这时已经晓得本身入彀了,但出去时看到那些杀气腾腾的满洲兵,王屏藩等将领被点到名后的欣喜以及刚才郑亲王亲口说的‘违令者杀无赦’!都让他不得不沉着下来,他赶紧拦住高得节。

济尔哈朗冷冷看向高得节,问道:“高将军,你可有贰言?”

但是现在兵权大半被夺,吴三桂已经没有那么多挑选了,他现在很担忧,济尔哈朗如果在城外打不过明军,本身被困潼关城,到时候别说王爵、实封,就连这条命都一定得保。

“王爷息怒,现现在郑亲王夺我们兵权,意欲何为,还需弄清楚,卑职担忧,这厮不会要逃窜!”高得节说道。

军议散去,吴三桂等留守潼关的平西藩将领留在了节堂当中,另有就是受他调派的陕甘绿营,这一次,主力不但被济尔哈朗调遣走,留下的陕甘绿营也都是杂牌,独一算有战役力的也就是陕西巡抚黄尔牲的标营,却也只要两千七百余兵。

高得节也是感喟,当初全藩后辈在手,吴三桂对赵铭道开出的条目不对劲,但愿再进一步,不但保住王爵,还要与赵铭道平起平坐,起码也得一省实封,可现在,手里的筹马不但没有多,反而少了。

“各部马队都在他手,他如果以麟趾塬寺角营为阵地,要那么多马队做甚么,麟趾塬上能用的开马队吗?”吴三桂问,说到这里,吴三桂长叹一声:“郑亲王奸滑呀,若能守潼关,本王替他冒死,若不得守,本王就要为他断后,好狠的手腕!”

“但是我又能如何,高将军?兵权在手时,我起码能够全藩投顺,亦或者讨陕西清军自效赎罪,赵铭道不管如何都不会虐待我,可现在我们部下就两千兵了,带着这两千兵去投效,能获得甚么,我这王爵都保不住呀。”吴三桂不免有些悔怨,如果早归正归明,也不会落得这步地步,现在倒是悔怨晚矣。

比及吴三桂被济尔哈朗鼓励、接待结束,出了潼关卫批示使衙门的时候,天已经擦黑,归济尔哈朗批示的军队大半已经出城,而第一批就是平西藩的军队。

济尔哈朗带来的满蒙八旗固然不敷四千之数,却都是亲军,天然带身边,这本没有甚么,但汉军右翼现在残剩的六千多兵直接被带走了五千,李国翰本人亲身统帅,而孟乔芳的陕甘督标和几个能打的镇标正兵也被调走,孟乔芳本人更是要去‘赞画赋税’。

“这如何说的?”高得节倒是胡涂了。

“平西藩部王屏藩、吴德兴........等将,调遣本部随本王差用。”说到最后的时候,高得节最早忍不住了,因为这一下调走了平西藩六千多兵,高得节说道:“郑亲王,我们.........。”

吴三桂坐在椅子上,捏着额角说道:“高将军,我倒是一点也不放心。方才我说的是能打的过明军的环境下,可如果打不过呢?寺角营孤悬于麟趾塬上,两边又已经打仗,禁沟已经失守,济尔哈朗凭甚么敌前筑工事?并且,我还担忧他底子偶然戍守。”

从汉中出征时候,具有五十三个牛录的吴三桂尽起藩内精锐,还带了很多藩中壮丁与汉中民壮搭配在一起差用,麾下平西藩后辈有一万三千多,此中正兵一万出头,但现在已经没有那么多兵了。

吴三桂接口说道:“高将军负担西城墙防备重担,却贫乏火器和火药,想要向王爷求些恩赏,实在是有些孟浪了。”

诸将都是连声应和,别说绿营将领没看出猫腻,就连平西藩一些将领都被蒙在鼓里,主力出城接管济尔哈朗批示,他们可没有往坏的方面想,还觉得这是平西王吴三桂与济尔哈朗商奉迎的,而济尔哈朗也表示的很普通,他把潼关的府库和粮仓交由陕西巡抚黄尔牲办理,一应支用直接由其卖力,鉴于潼关城积储了从西安带来的部分夏税和河南临时截留来的银两,多达四十七万两,由此也就没有人思疑济尔哈朗的企图。

“事已至此,也只能繁华险中求了。不管如何说,先和南朝魏王打仗一下,但还是别急着承诺,济尔哈朗是大清名将,麾下精锐也很多,而明军还要分兵驻防各地,一定尽力以赴,胜负未知,你我还是别过早下注的好,打仗一下,看一看劈面的态度。”吴三桂毕竟还是不敢以命相搏!

“我们家眷为南朝所执,济尔哈朗不敢信我吴三桂,但我又没有反迹,他如何敢杀我,只能是借机夺我兵权。而让我守潼关恰是对我的磨练,现在潼关在我手中,我若造反,他便率城外主力后撤,我若不反对,便能够和他照应作战,我在城中为他供应军饷,他在城外为我供应粮食,倒也没有做绝。”吴三桂淡淡说道。

吴三桂无能狂怒一番,毕竟还是沉着下来,他细心机考以后,说道:“决然不会,济尔哈朗并非蠢货,而潼关的情势也没有严峻到阿谁境地。”

吴三桂一听这话,直接站了起来,是完整坐不住了,他本来不想过早表态,一来是南朝没有给出本身想要的条目,二来也想迟延一下,看一下天下局势。固然赵铭道名满天下,一起高歌大进,大有复兴天下的气势,但说到底,谁强谁弱拼的还是气力,甚么是大清朝?可不是陕甘四川的这些绿营,而是现在正在山西作战的那几万八旗兵,如果赵铭道能和八旗主力掰腕子,才有值得投效的资格。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