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小说
会员书架
爱看小说 >游戏竞技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 第420章 南京勋贵

第420章 南京勋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朱慈烺微微点头,对魏国公徐弘基并不陌生,他是中山王徐达的第十四世孙,万积年间袭封魏国公,与京师的定国公徐允祯是同宗。

南都城中最有实权的三个职位,别离是南京守备,南京镇守寺人,南京兵部尚书,此中魏国公徐弘基就以勋贵兼职南京守备,掌管后军都督府,在南京勋贵中最有分量。

此中灵璧侯汤鼎祚是汤和的先人,汤和和徐达是最早跟从朱元璋打天下的功臣,累封至信国公,获赐世袭诰券,七十岁时寿终,被追封为东瓯王。

“真是天高天子远,想如何玩就如何玩了!”朱慈烺心中有些不悦。

但在汤和身后,因其子、孙、曾孙三代均早逝,没法袭爵,汤氏子孙到了明英宗时落空了爵位,明世宗时汤和五世孙汤绍宗以功臣后续封灵璧侯,仍获诰券。

朱慈烺笑呵呵道:“不晚,众卿都是功臣以后,不必那么客气。”

大明在穿衣服上有着严格规定,比如读书人穿戴“逢掖”,百姓只能是“服淡色”,不得穿金戴银,金饰也不答应用金玉珠翠,现在南都城内的读书人不像读书人,老百姓不像老百姓,越来越不循规蹈矩,越来越不靠谱了。

整座南都城和北都城近似,也分为紫禁城、皇城、内城,三道城墙,因为位于东郊的南京紫禁城间隔钟山太近,朱元璋担忧有人在钟山上炮轰紫禁城,就命令修建一道外郭城。

徐家一门两国公,分驻南北二京,并掌管两京的京营兵权,可谓是勋贵中最有气力的。

“好!”朱慈烺点点头,对徐弘基的态度很对劲。

一名身穿玉带蟒袍的中年男人,领着一众南京勋贵和文武官员上前几步,道:“臣魏国公徐弘基率南京臣民恭迎皇太子殿下!”

南京的一帮勋贵,祖上大多是跟着朱元璋打天下的功臣,颠末二百多年的生长,各家属权势在江南一带根深蒂固。

南都城楼宏伟壮阔,俯视全城一览无余,城墙宽达五丈,可容多骑并排,上面安排了床弩、投石器、火炮一类的大型城防兵器,并且分为高低两层,可谓是固若金汤。

正阳门是南京的正门,昔年南京还是大明京师时,正阳门是大明的国门,本国使臣来朝觐见必须颠末正阳门出入。

这个苗头很不好,百姓都是如此,江南这些士人呢?难怪朝廷对江南的掌控力越来越弱,各种税都收不上来,此中的题目太大了!

徐弘基持续道:“为殿下筹办的拂尘宴已经在奉天殿安排好了,请殿下移步宫城。”

不过朱慈烺清楚,汗青上不管是南明还是承平天国,乃至民国,南京依托城戍守住的例子能够说没有,可见城防的强弱并不是战役的决定性身分,常常敌军攻到南都城下时,根基都已经局势已去了。

在徐弘基以后,一群勋贵也纷繁出列存候,有怀远侯常延龄,隆平侯张拱日,临淮侯李弘济,怀宁侯孙维城,灵壁侯汤鼎祚,安远侯柳祚昌,永昌侯徐宏,忻城伯爵赵之龙,定远侯邓文囿,项城伯常应俊,大兴伯邹存义,宁晋伯刘允极,南和伯方一元,东宁伯焦兰梦,安城伯张国才......

仪仗前去紫禁城之时,朱慈烺透过帘子看向四周的南都城百姓,眉头不由微微一皱。

他见四周的百姓中一片穿红戴绿的,不但脚上的鞋子五花八门的,连头上的帽子也是千奇百怪,乃至有很多人头戴绿帽子......

但不管如何样,令人必定的是,皇太子与天武军不好惹!

关于皇太子的传闻可很多,有人说他是位文武双全的仁君,不但平掉了占有在中原的流寇,还北上光复了辽东,更是赡养了大量的百姓。

南都城的城防分为内城和外城两部分,城墙遍及都在四丈以上,非常的坚毅,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制止豆腐渣工城,下旨在每一块砖石上都必须刻上制造人的名字,完整贯彻任务到人的原则,如果哪块城砖呈现了陷落,那么制造人和卖力监工的官员实施连坐制。

南都城是依水而建,东南两面是陆地,北面是玄武湖,西边是秦淮河,都是南京的樊篱,在城外除了四周山川的天然樊篱,另有六座卫城,颠末数代的修建,这些城防布局非常的完美。

朱慈烺悄悄点头,此番带十万天武军进城要的就是这个结果,南京官员们的害怕会让本身减少很多费事,他对南京各方权势虽有必然的体味,也筹算杀一批立威,但初来乍到,还得先深切体味一下再脱手比较好。

当皇太子仪仗进入正阳门时,当即引发了南都城的颤动,大明二百多年没有天子或皇太子呈现在南都城了,这但是件百年不见的奇怪事儿。

魏国公徐弘基道:“殿下,臣等迎驾来晚了,还请殿下恕罪。”

这不但仅是民风开放的题目了,已经触及到了一些政治,江南的公众已经开端将朝廷律令置若罔闻,乃至越是不答应,大师越是想尝尝,对朝廷规定的各种端方说打乱就打乱。

朱慈烺曾在后代浏览南京明城墙时看到过刻有制造人的砖石,经历了六百多年的风雨,南京明城墙仍然坚毅万分。

朱慈烺对这些建国功臣以后并不感冒,在这里站着的一群勋贵,大多是没骨气的孬种,汗青上清兵入关南下后,南京大多数勋贵都主动开城迎降,丢尽了他们祖宗的脸面!

朱慈烺晓得他们中有很多人很绝望,不但愿本身来南京监国,但既然来了,又带来了十万天武军,谅谁也不敢阴阳怪气龇牙咧嘴的。

临淮侯李弘济是岐阳王李文忠的十一世孙,李文忠是朱元璋的亲外甥,也是大明建国功臣,军功显赫,身后不但封王还配享太庙。

怀远侯常延龄是常遇春的先人,诚意伯刘孔昭是刘伯温的先人.......

朱慈烺并非封建思惟,穿红戴绿本没甚么,在后代也习觉得常,关头是这里有些士人百姓还他妈的穿戴大红袍服,乃至有的男同道趿着一双大红绣花鞋,戴着绿帽子更是到处可见,一色的女装大佬......

进城的天武军连缀不断,仿佛没有绝顶,朱慈烺坐在龙辇当中,透过帘子看向在城门两侧夹到欢迎的南京大小官员们,只见他们个个低眉昂首,脸上尽是害怕之色。

也有人说朱慈烺非常残暴,不但将八大晋商给一锅端了,连京师中的勋贵也杀了一多量,此中还包含本身的外公嘉定候。

大明的官话并不是后代的北京浅显话,而是南京话,在说话上没有甚么相同难度。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