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小说
会员书架
爱看小说 >游戏竞技 >大唐西域少年行 > 第九十三章:拔剑何叹行路难 (一)

第九十三章:拔剑何叹行路难 (一)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之以是对李宓和阿布思如此放心,关头在于崔圆深谙杨国忠心中的小九九。世家后辈出身的崔圆虽汲汲于功名繁华,却恪守取之有道的古训,张弛有序,并不过于贪求。而杨国忠这类毫无根底的浮萍之辈,凭裙带干系一朝繁华,很轻易收缩无度,恨不得将统统好处都抓在手里。

可即便有两万吐蕃互助,倾国之兵北上的南诏军仍然有力吞下据营戍守军器充沛的剑南军。两边恶斗半日,南诏吐蕃联军数次冲锋都被唐军用强弓硬弩和猛油火击退。

因担忧吐蕃出兵援助南诏,崔圆请同罗马队四下窥伺的同时,命雄师一边行军一边练习,缓缓南下齐头而进,不给仇敌可乘之机。

如获珍宝的崔圆立即将李晟和真源轻骑队编入牙兵序列,调归本身直属。李晟更是连升两级,再次担负牙兵校尉。

崔圆本想凭此授职兵部,当个从九品主事。可谁知造化弄人,吏部卖力铨选的员外郎见他身形矗立,有武人之风,竟将崔圆选入千牛卫担负从九品执戟。

能令崔圆遍体生寒者,无他,剑南之战也!

崔圆虽不敢违逆杨国忠的号令,但他深知新编成的剑南军外强中干,因此叮咛李宓务必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不成轻敌。

风雪将至,行路愈难。剑南节度副使知留后事崔圆安坐于暖和如春的马车内,捻须自言自语道:“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太白宦途虽崎岖,诗作却超脱风骚,令人叹为观止!鲜于仲通客岁分开益州赶赴长安时,一起上不免也会因感慨行路艰巨而惶惑不安吧?”

北风吼怒浓云密布,孟冬时节的长安西郊上空,一场冬雪正在积聚酝酿。 .

本书来自/book/html

从当前朝局王焊谋反一案,李林甫式微,杨国忠继任右相指日可待。若崔圆与杨国忠易位相处,他会优先集合间力考虑如何稳定中枢朝堂,然后过几年后再求其他。

清河崔氏名列五姓七望,是大唐数一数二的甲等世家。青州房虽非嫡支,却也是清河崔氏众房中数得上的俊彦。不过家属大了,不免会贫富不均。崔圆自幼孤贫,虽顶着姓氏带来的耀目光环,日子过得实在还不如浅显殷实人家。若非清河崔氏向来正视文教,族里办有私塾供族人退学,崔圆恐怕连读书的机遇都没有。

而鲜于向之以是大败西洱河,满是因为没有揣摩透杨国忠的心机,竟痴心妄图毕其功于一役,用军功为本身挣得封王的一线机遇。若非他对杨国忠有恩,恐怕早已被杨家丢弃,重新沦为一介贩子,遑论贵为京兆尹。

待客岁鲜于向辞任回京杨国忠兼领剑南节度使,崔圆因多年殷勤奉养,被保举为剑南节度副使知留后事,成为剑南军的实际执掌者,一跃升任节镇一方的封疆大吏。

摸清杨国忠的设法后,崔圆因地制宜,对战事的要求就是“稳”。他不求霸占南诏都城,也不求活捉阁罗凤,唯求大胜南诏一场,尽快完成杨国忠的心愿,早日结束令人如履薄冰的战事。

在此期间,崔圆隔三差五向杨国忠报个捷,一会儿说攻占南诏多少边境一会儿报收伏多少西南部族,将封王心切的杨国忠哄得心花怒放。

在杨国忠的严令下,鲜于向等亲信加大搜刮力度,源源不竭向火线转运粮秣兵械军饷,确保剑南军衣食无忧。从弘农阁转移到益州城的猛油火也运了两车到剑南军大营。

目睹贵妃娘子得宠,杨家鸡犬升天,崔圆眼疾手快,毫不踌躇放来世家后辈的面子,投奔方得贤人喜爱却翅膀希少的杨国忠,凭此平步青云,数年间就骤升为从三品剑南节度副使,成为朱紫加身的边陲重臣。

杨国忠虽将客岁鲜于向贪功冒进兵败西洱河之事装点讳饰畴昔,却没法挽回大败对剑南军士气的惨烈打击。

剑南军虽没法与碛西幽并强军比拟,但若抱团缓进,南诏军还真无太好的应对之策。阁罗凤大抵是见无懈可乘,令南诏军后退数百里,收缩在太和城一带,欲图坚壁清野诱敌深切,耗死剑南军。

是以,剑南战事迟延至今,杨国忠既不存眷南诏的国力多少,也不在乎吐蕃是否会参与,他的眼睛里只要捷报。

幸亏崔圆深知赵括“纸上谈兵”的悲剧,故而不似鲜于向那般刚愎自用。他充分信赖李宓和阿布思,罢休让两人遵循本身最得心应手的体例领兵作战。只要在两人定见产生不应时,崔圆才会出面干与。

崔圆家道贫寒却志存高远,酷好诗书,喜读杂学,特别是兵法。他不但浏览《孙子兵法》《六韬》《尉缭子》《司马法》等兵家文籍,更曾仗剑游历齐鲁河洛之地。不过,崔圆虽通览兵法,却始终以文士自许,他的志向是成为一名出入凤台鸾阁执掌天下权益的文臣,而非经略边镇冲锋陷阵的赳赳武夫。

想到已升任京兆尹的前下属鲜于向,身材微微有些发福的崔圆,心海中不由泛动出丝丝鄙夷的波纹。虽同为杨国忠一党,但出身清河崔氏青州房的崔圆面对粗鄙无文的益州豪商鲜于向时,心中不免有点世家后辈的傲气与矜持。

得知李晟曾担负过王忠嗣的牙兵及哥舒翰的牙兵校尉后,崔圆顿时对其另眼相李晟不卑不亢列出剑南军练习不敷的缺点点明南诏军大型兵械不精的弊端时,崔圆面上不说,心中已悄悄称是;等李晟回想石堡大战,点明穿耳箭对吐蕃锁子甲的禁止描述猛油火的庞大能力时,崔圆惊得合不拢嘴。

年青时崔圆自夸阅遍天下兵典,觉的用兵行师不过尔尔,是以对边镇将领非常轻视。可执掌剑南军后,他惊诧发明,行军布阵绝非轻而易举之事,并不是兵法就能应用自如的。

“当年费经心机不肯意担负武职,谁知最后还得与一群分歧文墨的武夫厮混在一起,此乃命也?”崔圆自我解嘲道。在世人眼中,他是出身王谢青云直上一方风顺的荣幸儿。可其间肄业之艰苦宦途之盘曲支出之庞大,不敷与外人道哉!

尚未到达大渡水时,崔圆就在李宓战报中留意到真源轻骑队正李晟,感觉他来源不普通。因此,度过大河后,崔圆就招李晟来到帐中,成心考校一番,摸摸真假。

待崔圆与奉信王阿布思率雄师到达大渡水时,李宓的前锋营已在南岸安营扎寨,并在渡口搭好供雄师行进的浮桥。

开元中,贤人下诏搜访遗逸,开恩科收罗天下人才。二十多岁的崔圆插手钤谋射策科测验,一展胸中所学,一篇应对边患的策论写得行云流水,终究得中甲科。

而杨国忠目前的筹算,明显是相位王爵哪一个都不肯丢。而延绵近两年的剑南战事,说穿了就是在用剑南士卒的骸骨,为杨国忠铺垫一条封王之路。崔圆乃至思疑,杨国忠任命贪财好色的张虔陀为云南太守,当是成心而为之,目标就是挑起边衅……

崔圆自大文艺却获授武职,颇不对劲,难过量年后,总算在天宝四载(745年)得遇朱紫,转任处所县丞,重回文臣之列,后累迁为从六品吏部司勋员外郎。

得胜后,阿布思心疼帐下兵马,不肯追击;李宓则发起以战促和,派使劝阁罗凤上表认罪,重回大唐藩属之班。崔圆将捷报收回后,预算着此战当可满足杨国忠的要求,心中一块大石落地,也就同意阿布思和李宓所请,命剑南军原地待命,静待杨国忠的指令。

熟知南诏军情的李宓不负所托,在大渡水北畔遭受南诏军趁雨偷营时不但没有乱了阵脚,反而奇兵突进,一举围歼来敌。

待联军士气衰竭后,养精蓄锐多时的同罗马队出营冲杀,将顶在最前面的南诏军杀得连连败退,转眼间就折损近两成兵马。若非吐蕃军军容划一败而稳定,同罗马队又因水土不平战力降落,南诏军必将元气大伤,死伤更加惨痛。

久不见剑南军中计,耗损不起的阁罗凤不得不派使臣携重礼前去吐蕃与南诏的边疆,聘请等待已久的吐蕃军参战,一起攻打剑南军。

崔圆服从李宓的建议,在深切南诏国境百余里后按兵不动。他依托火线充沛的粮秣支撑,放心收编南诏海内不平阁罗凤统治的部族,却始终不南下太和城决斗。

是役中,崔圆除了完成既定目标外,另有个不小的收成,那就是皋牢一员虎将。

“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崔圆拍掌而叹:“行到山颠处,方知六合寒!”

接任知留后事之调派后,崔圆本想花两年时候经心整饬兵马,然后再择机征讨南诏。但杨国忠一日三催,逼得他不得不仓促出兵,于本年六月派剑南兵马使李宓率前锋营南下大渡水。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