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小说
会员书架
爱看小说 >游戏竞技 >大唐西域少年行 > 第十九章:功高难抵诽谤生 上

第十九章:功高难抵诽谤生 上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那除夕夜的动乱,到底是如何回事?汝敢说毫不知情?”高力士不为所动,一把攥住了李静忠的袍服。

“静忠,某派你去东宫奉养,可不是为了给太子肇事啊!韦坚案汝都忘了吗?”高力士恶狠狠地盯着李静忠,一字一句地说道。

夏季中午的太阳,遥遥挂在九天之上,有力地收回暗澹的白光,毫无暖和可言。年过六旬的骠骑大将军高力士,站在大明宫紫宸殿外的走廊上,感受入骨的酷寒。

高力士固然没有转头,但听着背后沉重的喘气声,他晓得明天已经给这条快摆脱缰绳的疯狗充足的警示和经验了。迄今为止,高力士仍然不能肯定除夕夜之事是否与太子有干系,但这并不首要。首要的是,近半年来,李静忠自以为已获得了太子充足的信赖,仿佛以将来的骠骑大将军而自夸了,很有点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的意义。本身需求让他擦亮狗眼认清楚、看明白,究竟谁才是这数万内侍的第一人。

高力士发明,李林甫的先声夺人并未让太子有任何不爽的表示,内心不由松了一口气。太子也跟着李林甫的话作了个揖:“二兄,某来迟了!”

五十多年来,本身忠心耿耿地帮手贤人,而贤人也一向对本身信赖有加,将贴身奉养的内侍省交给本身打理。作为岭南望族冯家的后辈,高力士从小也饱读诗书,深知自古为寺监者,留骂名很多、得令名者少,故常常诫勉自省,并束缚自家后辈切莫放肆张扬。高力士深深希冀,本身能够和贤人一起,在青史上留下君臣相得、寺人有为的美传。

不料天不如人愿,则天大帝在神都洛阳的一个小小猜忌,穿过千山万水,降落到悠远的岭南,就变成了抄家灭族的大祸。父死母散,本身也被阉割入宫,改名换姓为高力士,从偏僻的岭南,卷入长安纷繁扰扰的朝局动乱当中。

世人参拜过贤人以后,高力士便扶着贤人在紫宸殿正厅的御座上坐了下来。紫宸殿分歧于含元殿,更多的是作为贤人的便殿利用的,而非大朝会。能在紫宸殿里参与议事的,皆为大唐的栋梁之臣,也都是贤人特别信赖的。故贤人在紫宸殿里比较随便,不必决计粉饰老态。

“除夕夜太子一向在考虑元日朝会的贺词,并遵循贤人旨意的要求,思考石堡和大食之事。驱傩的动乱,太子也是很晚的时候才得知,但为了避嫌,不敢进宫探视贤人。”李静忠固然身材筛糠,答复的倒是滴水不漏。

高力士跟从换了便装的贤人回到紫宸殿时,李静忠站在殿门口满脸堆笑,仿佛是条灵巧的家犬,迎拂尘雪夜归的仆人。面对低眉扎眼的李静忠,高力士只是满不在乎地点了点头。“竖子,某纵横长安之时,汝还不知大明宫的宫门在那里呢!”高力士对敲打的结果很对劲。

适时,除承平公主外,李唐宗室上高低下噤若寒蝉,无人敢发不满之声。唯贤人不惧韦家权势,争夺到陈玄礼、王毛仲、葛福顺等万骑营校尉的支撑,破釜沉舟,夜袭太极宫,一战诛韦氏、定天下,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既倒。

遐想当年,韦氏擅权,勾搭武三思、上官婉儿,伙同安乐公主,掌控了南北衙禁军,毒杀中宗,拔擢幼帝李重茂即位,企图步武瞾的后尘,成为第二个君临天下的女帝。

除夕驱傩变故中,高力士就灵敏地发明,北庭节度使的几十个牙兵,号令松散、技艺高强,身上的百胜之气,也远超日日在大明宫值守的龙武军。如此强兵,对外天然是开边利刃,但若调头对内,戋戋龙武军可否抵挡得住,实在不敢设想。而据闻,安禄山部下也是兵精将勇,不在安西、北庭之下。对于安禄山这小我,高力士总感觉不是那么能看得透……

想起阿花,想起湖边的流星,权倾表里朝的高大将军不由心神微荡,严厉的脸上闪现了流星一样光辉而无法的笑意。人生如白驹过隙,转眼已离家五十余年,虽已功成名就,但回想当年,本身最大的抱负,不过是担当冯氏一族在岭南高州城的家业和娶阿花为妻吧。

但近几年来,高力士感到贤人越来越喜怒不定,且日趋松弛了。在国本之事上,放纵李林甫攻讦太子,先是通过韦坚案和杜有邻案,赐死了太子妃的长兄韦坚和时任河西节度使的皇甫惟明;现在又借争夺石堡、防备吐蕃的大义,打压曾同时担负陇右、朔方、河西、河东四地节度使的王忠嗣,根基剪除了太子在长安和处所的首要支撑者,让各皇子骚动不已,有摆荡国本之危。

“高翁久等了,这是某的罪恶啊!”年纪与高力士相仿的李林甫还未走到殿前,就先向高力士作了个揖,以示赔罪。高力士定睛一看,神采铁黑的太子李亨走在一行人的最前面,身后跟着三位大臣,居中的是右相李林甫,左相陈.希烈在李林甫的左手边,北庭都护府副都护阿史那旸则在右相的右手边。三位大臣身后,跟着两个宫内的小黄门以及太子的随身内侍李静忠。

诛灭韦氏以后,承平公主矜持为睿宗之妹、贤人之姑,结党营私、玩弄朝政,欲废贤人的太子之位。贤人则先动手为强,判定出兵囚禁承平公主,逼其他杀,断了统统诡计成为第二个则天大帝的野心家的迷梦。

身着内侍省用安西都护府进贡的西域特产白叠布和棉花经心缝制的棉袍,高力士天然晓得这无可遁藏的酷寒实在是本身不安的内心在作怪。

如果说朝政上题目不算大的话,在军政上,贤人近几年的方略则让高力士非常焦炙。强干弱枝,乃制止处所尾大不掉的底子地点,故本朝建国以来,三分之一强的府兵皆集合在长安四周的关中地区,保持着对天下任那边所的强雄师事上风。但建国一百余年后,府兵制渐已废弛,关中几无可战之府兵。而贤人开边之心却越来越炽,十大节度使皆招募囤积重兵,构成了枝强干弱、太阿倒持的局面。

“不敢不敢!贤人尚在换衣,太子和诸公先进殿恭候贤人吧。”高力士让小黄门推开殿门,本身将太子等人引进紫宸殿的正厅内。

“陛下,臣身为北庭都护府副都护,不适合参与参议碎叶大捷的封赏。臣乞出殿躲避。”贤人话音刚落,阿史那旸起首站起来要求离殿。

久经剑雨风霜的高力士当然明白,天家无亲情,历代天子都对太子有抱有深深的戒心。特别是本朝太宗剑逼玄武门,迫使高祖禅让,更是减轻了贤人与太子之间的不信赖感。敲打太子是应当的、必须的,但敲打需把握必然的度,适度敲打是催促,过分打击就是培植了。高力士模糊担忧,贤人从天宝五载开端的一系列行动,恐怕是为废太子而筹办的。

高力士望着更加阴冷的天空,感觉本身的抱负像那城南的终南山一样,看着总感觉很近很近了,却还是总差着那么一截子的路程。而令高力士感吃惊骇的是,这几年,抱负感受越来越远了,且不是因为本身的原因,而是贤人越来越难以揣摩和掌控了。

“汝说实话也罢,说大话也罢,某也懒得计算了。只是但愿汝记得两点:任何风险贤人安危的人都是某的仇敌!任何风险贤人的行动某都将一查到底!切莫觉得太子就能护住汝!汝可知当年的韦太子妃今安在?!汝好自为之吧!”高力士放开了李静忠,像顺手丢弃了件废料一样,头也不回地走了,只留下气喘吁吁的李静忠像条丑恶的老狗在北风中吐着粗气。

“将军何出此言?若不是将军的汲引,仆还在飞龙厩喂马呢!仆在东宫,不时候刻念着将军的教诲,不敢有涓滴违背之处!”在东宫里叱咤风云的李静忠,现在浑身颤抖,如同被雄狮扑倒的小鹿普通。

元日的长安,北风瑟瑟,天寒地冻,如果无御冬衣服天然是相称难过的。幸亏天下升平已久,长安城的住民,穷披厚麻、富穿皮裘,总不至于受寒受冻。

即位以来三十多年来,贤人宵衣旰食、励精图治、梳理政制、清算吏治、任人唯贤,前后启用了姚崇、宋璟、张说、张嘉贞、张九龄等名相,初创了这万民奖饰的煌煌乱世。高力士想来,伴着如许的圣君和乱世,本身必将能留名青史。

“禀大将军,太子、李相国、陈相国和阿史那副都护已经快到紫宸殿了。”小黄门的禀告打断了高力士的长思。元日朝会过后,贤人交代高力士,派人请太子、摆布相国和阿史那旸来紫宸殿议事。普天之下,能让高力士在殿前等待的,也就这么戋戋几位重臣了。

幸而贤人君威昌大、李林甫擅用权谋,各地节度使尚不敢有对抗中枢之心。但不敢不代表不能,藩镇强则中心危,按捺各地节度使的权力已经迫在眉睫了,但贤人和李相各有筹算,始终没有将心机向这个方向考虑。

幸而本身得遇明主,逐步被当时还只是浅显宗室后辈的李隆基所信赖,成为其贴身的得力助手,一起诛韦氏、灭承平,闯出偌大的奇迹。

贤人坐定以后,太子李亨在东侧第一个榻上坐下,李林甫则坐了西侧首榻。陈.希烈坐了东侧第二个榻,阿史那旸职位最低,敬陪末席,坐在西侧之尾。高力士则雷打不动地站在御座之侧。

不过畴前年开端,贤人开端重用杨国忠,可谓一箭双雕,一方面讨贵妃的欢心,一方面则能分右相之权,特别是非常紧急的财权。只是杨国忠陋劣无文、为人间故,无重臣之风,让高力士不太放心。

“太子和诸公稍待半晌,某则就去请贤人。”高力士排闼而出。走到殿外,对站在走廊上的李静忠招了招手。面庞丑恶的李静忠带着比哭还丢脸的笑容,从速凑到了高力士的身边!

“此次朝议之主旨,朕已在二十九日昭告太子和诸卿。朕现在再反复一下,三件事,别离是碎叶大捷的封赏、大食国遣使求援和石堡之战的庙算。朕以为,先易后难较好定夺,先从如何封赏碎叶大捷开端吧!诸位畅所欲言。”

在朝政上,贤人已无刚即位时的勤恳,罢休让右相李林甫定夺朝政,本身则躲在深宫里和贵妃赏花品月、轻歌曼舞。当然,高力士晓得贤人只是让李林甫代庖,而不是荒唐到爱美人不爱江山。但李林甫权力的急剧收缩,仍然让高力士感到担忧。

想起刚才鼓噪热烈的元日大朝会,各地节度使为博圣颜一笑而无所不消其极,高力士老是有种小时候和婢女阿花一起去湖边看流星的感受。银色的流星刹时划破夜空,坠落到远方黑魆魆的湖面上,残暴却又长久,在半晌繁华过后就堕入无边的冷寂和落寞。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