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七章 恩爱
元佑帝笑着瞄了太孙一眼:“今儿个变着法的哄朕欢畅,莫非是有求于朕?”
“朕平生阅人无数,自恃没有朕看不透的人。本日,朕不得不承认,朕还是低估你了。顾莞宁,你若身为男人,必是朝廷肱骨良臣,更赛过你父亲顾湛。你身为女子,也巾帼不让须眉,有傲气有风骨。”?
很快,便有内侍捧了上好的笔墨纸砚来。
本来,元佑帝是真的这般喜爱顾莞宁!
王皇后心中受用,口中却道:“这都是臣妾的分内之事,皇上不嫌弃臣妾自作主张,臣妾已经非常光荣了。”
话外之意,虽未明言,却在清澈果断的眼眸中毕露无疑。
现在竟然张口说如许的话,可见顾莞宁是真正正正地得了元佑帝的喜爱。
那一句“朕有这么多孙女无人能及得上你”,算是戳中了王皇后的把柄。
“朕有这么多孙女,无人能及得上你。朕的皇孙里,也只要阿诩配得上你。”
元佑帝呵呵一笑,叮咛一旁的李公公道:“将朕这副字拿去装裱,然后送到梧桐居。”
“当时朕要赐婚,你还果断不肯点头。本来你之前说的那么豁达,都是骗朕的。”元佑帝半开打趣地打趣:“幸亏朕没有顺水推舟,不然,你现在也不会好好地站在这儿了。”
大皇子只留下了高阳郡主,王皇后亲身扶养高阳郡主长大。高阳郡主也是独一一个在宫中长大的皇孙女。元佑帝对高阳郡主也非常心疼,却也从未这般盛赞太高阳郡主。
……世人齐齐被闪得头晕目炫。
太孙精力一振:“皇祖父这般心疼孙儿,孙儿真是打动得不知该如何是好了。”
太子神采庞大,太子妃一脸怔忪,王皇后目光不断明灭。
顾莞宁之前这么说,实在是因为晓得元佑帝的爱好,用心投其所好。此时亲眼目睹元佑帝的笔墨,忍不住动容:“皇祖父好笔墨!”
元佑帝赞道:“衣不如新,人不仍旧。还是皇后最晓得朕的情意。”
太孙眸光微闪,浅笑着说道:“皇祖父,孙儿也有些日子没见几位堂弟了。不如将他们几个也一起叫过来,让他们认一认堂嫂。”
说完,又是一阵长笑。
李公公忙笑着应了一声,谨慎翼翼地将纸张捧好退了出去。
太孙适时地暴露一个略显羞怯内疚的笑容:“孙儿这点心机,那里瞒得过皇祖父。”
现在太孙的病好了,元佑帝内心的肝火也散了大半,笑着说道:“这些小事,皇后做主就是了。”
王皇后心知肚明,只是未曾说穿罢了。
先有儿子儿媳新婚恩爱,晃得人眼晕。后丰年过半百的公婆当众调笑……她这个不得丈夫欢心的太子妃,夹在中间好难堪,心好累。
说着,深深地看了身侧的顾莞宁一眼。
窦淑妃触怒元佑帝,无颜出来见人,一向在寝宫里装病。
定睛一看,却见乌黑的纸上,写着六个大字:巾帼不让须眉!
这一刻的顾莞宁,绽放出非常灿烂的光芒,炽热又夺目,令人没法移开目光。
这才是他钟情的喜好的女子。
元佑帝提起笔,蘸饱墨汁,然后敏捷落笔。
太子妃一脸震惊,脑筋一片浑沌。
而元佑帝,却定定地看了顾莞宁好久,然后抬头笑了起来:“好!好一个别无所求!好一个顾莞宁!”
太孙安然应道:“孙儿是感激皇祖父为孙儿做主,让孙儿娶到了阿宁。不然,孙儿必然会抱憾毕生。”
自傲自大,霸气慑人,独一无二,环球无双!
王皇后想起甚么似的,摸索着问道:“窦淑妃也有些日子没出寝宫了。不如本日让她一并过来吧!”
……
很明显,太孙是其中妙手。
王皇后心领神会,转头叮咛了一声,立即有宫女退了出去。
顾莞宁自是能听懂他话语中的深意,冲太孙抿唇,两人对视一笑。
元佑帝兴趣颇佳,张口道:“皇后,阿诩身材好了,朕又多了一个孙媳,本日双喜临门。命御膳房筹办几席酒宴,将孙贤妃她们几个叫来,人多也热烈些。”
就像太孙一样,在元佑帝的心中稳若泰山,无人能代替。
拍马屁的最高境地,是恰到好处,是让人感觉每句话都是出自至心。
元佑帝莞尔一笑,瞄了甜甜美蜜的新婚小伉俪一眼。
……
顾莞宁:“……”
元佑帝眼中闪过一丝得意,故作淡然地说道:“年青时候常练书法,另有几分模样。现在老了,握笔也没了力量,笔力是远不如前了。”
新婚燕尔,耳鬓厮磨,恩爱些也是不免的。
“好,好的很!”
或人的谨慎眼和爱妒忌的弊端又发作了!
如游龙普通,笔迹苍劲有力,一气呵成。
太孙笑着接过话茬:“皇祖父未免过分自谦。如许的笔力,就是孙儿也远远不及。”
王皇后也在笑着,眼中却闪过一丝暗淡。
太孙悄悄地凝睇着她,嘴角扬了起来。
不是因为太孙,而是因为顾莞宁的高傲锐气入了元佑帝的眼。看来,今后顾莞宁言语猖獗,也不得不哑忍一二了。
王皇后半开打趣地说道:“皇上既是承诺了要赏顾氏墨宝,不如臣妾现在就命人筹办笔墨。再这么下去,臣妾这一把老骨头,都将近脸红了。”
耳听十遍百遍,也不如此时亲眼瞥见。
王皇后笑道:“此事那里用皇上亲口叮咛,臣妾早已叮咛御膳房筹办了。”
老夫老妻,偶尔也肉麻一把。
太子妃看在眼里,内心就更不是滋味了。
元佑帝被拍的龙心大悦,笑着说道:“朕再多准你两日假期,五天后再进宫来读书。”
太孙明朗含笑的声音传出世人耳中:“皇祖父说的是。孙儿能娶到阿宁,是孙儿前辈子修来的福分。”
顾莞宁说话这般猖獗,她一向担忧顾莞宁会触怒元佑帝。但是……谁来奉告她,为甚么元佑帝不但没发怒,反而这般欢畅?!
这就是应允窦淑妃消弭禁足令的意义了。
太子的震惊,涓滴不弱于太子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