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你小说
会员书架
爱你小说 >历史军事 >凤戏游龙 > 第2章

第2章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这安排倒是见效,戏楼还是迎客,梨园子还是开戏,连续几年,都相安无事。

没想到,易班主在闺女的事情上就这么千谨慎万谨慎,目睹就能瞥见闺女出嫁,却在这当口,竟然还是出了事儿!

这事儿说来话长,案发地,是都城里一个久负盛名的戏楼子。

由来车马喧的帝王之地,城西之所,有个戏楼子叫正乙祠。

正乙祠这一亩三分地儿,任凭风吹雨打,只剩下一个供神的泥台子耸峙京西岿然不动。

易家女人是个懂事儿的丫头,从六七岁起就随班主易刚在戏园子里照看,端茶倒水做些洒扫事情,倒也无妨。

是以,正乙祠戏楼中固然偶尔也有其他班子的艺人表态,更常有享誉都城的其他名角儿来串场儿,但大抵上,这戏都是让一个梨园子包了去。

不过,这一政令公布到现在也不过刚历了几朝,老一辈儿人脑瓜子里那点儿根深蒂固又食古不化的轻视却没有完整消弭,对待伶人的态度,还是像畴前那样,自发高人一等,不是前提差的讨不到婆娘的男人,根基都不肯意娶伶人家的女人。

谁也想不到,这么一个贩夫走狗撒尿都不爱找的烂墙根儿,厥后竟成了四九城里红极一时风头无两的风月场,富豪公子哥儿们排着队的要给这儿送钱,谁拦着跟谁急。

当初那浙商建这正乙祠时,专为在都城宴请权贵为本身运营来往铺路所用,权贵要看戏找乐子的时候,你这做东的人张口说“抱愧大人,梨园子在路上还没赶到呢”――这的确是灯蛾扑火、惹焰烧身式的玩了命作死,不消比及明天,今儿个你就不消在都城讨糊口了,卷上你的铺盖卷儿,哪风凉哪呆着去吧。

此处一到夜晚,风骚人物云集,达官权贵齐聚,名流大富趋之若鹜。

前朝时,这处所传说还是个寺院,内里传闻像模像样地供了神灵,至于供奉的是那“五斗米道”张道陵,还是那银鞭黑虎的赵公明?

因而这本来就没人爱来的处所,变本加厉的没人来。

官方供神的端方一贯荒唐,有个泥疙瘩就当它是菩萨,气度何止一个宽广,本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原则,私行超越了神灵界范围又短视的宗/教归属,报酬地、不由分辩地把他们统称为“大仙儿”。

此人姓易,大名易刚,膝下无子,只要一个女儿年方二八。易女人固然在这风月之地长大,家教却严,操行也一贯端方,面貌却很有姿色,年前经人说媒,又得父母之命,许给了都城另一大梨园福庆班的青衣名角儿陈紫云。

可这俗气的尘凡,还恰好有那财大气粗又撞了南墙不晓得转头的瞎子――一个从浙江来都城倒腾买卖的贩子,鬼使神差地一眼看中了这块处所,中了邪一样不顾旁人劝止非要买下来,惊的隔壁老头直呼他是鬼上身,对着那台子连念阿弥陀佛――涓滴不顾这处所本来供的或许是道家的神,底子听不懂那佛家的号。

荒庙里本来健壮的房梁木被四周的住家儿扒走盖了屋,成块庞大的石砖墙被抽走垒了灶台,本来藏在屋檐下的泥巴神像没了遮挡,被经年累月的大雨冲的没了形儿,全无神像的威仪,实实在在的解释了甚么叫落魄的凤凰不如鸡。

俗话说,经商不懂行,瞎子撞南墙。

鬼才晓得。

几个月前一个早晨,戏台子上正开着一出儿《打面缸》,这是出儿插科讥笑的戏,唱得热烈。

此贩子对此也不活力,他坚信此地是个聚财的好处所,一拍茶案一顿脚,留着那泥台子,以之为中间,三面环楼,两旁设楼梯,高山起了个二层的小楼,建成了一个戏楼会馆,专门接待高朋在此看戏。

有戏楼就得有梨园子,不然你让达官朱紫们本身唱戏本身听?

易女人无法,只得本身出去替他们给客人添水。

当年那嘲笑贩子“人傻钱多”的小民们,被结健结实地打了脸,只能悄没声儿地找没人的地界儿去咬牙消化“脸疼”,只恨本身不是发大财的命,更兼有眼无珠。

名字听着像个庙,实际上本来也就是个庙。

梨园子的端庄金主天然是那位盖了戏楼子的浙商,但是此班对外的班主另有其人。

世宗天子这一行动无疑是前无前人的贤明,更是给了这些伶人一个公允的出身。

也不晓得那浙商是如何运作的,没过几天,动静传来,这地,竟然真就叫这位富商买成了!期间,这位究竟收成了百姓多少“人傻钱多”式的朴拙体贴,实在不得而知。

到了晋朝时候,世宗天子感觉这贱籍的规定忒不通情面,雷厉流行大刀阔斧地主导了革/新,命令废了这一条儿前朝弊政,编那些“贱民”入了良籍。

这破处所,一无房梁屋脊,二无雕梁画栋,乞丐借宿都要慨叹此地何其褴褛,小孩儿捉迷藏都嫌此地多么光秃,久而久之,这处所旧风景里的破事儿在碎嘴子闲嗑牙的小老百姓传久了,变成了轰轰烈烈催人尿下的神鬼传说。其间甚么“夜叉索命”啊,“无常拿人”啊,“某鬼睡了仙女被关在此地刷茅坑”啊等等带着丰富想像的故事不一而足。

看戏的一个客人瞧上了易女人面貌,一声叮咛,趁女人毫无防备,竟就把这女人绑走了。

没过几年,正乙祠戏楼已经从一个纯真的接待会馆演变成为权贵集会之地,从一个败落庙摇身一变,成了京中名噪一时的风月地,至本日不衰,竟有越来越红火之势。

是以,这破庙里本来供奉的是谁,现在已经不成考。

世子爷的憋屈,得从半年前都城里出的一桩奇案提及。

晋朝之前,大多梨园子都是从不专门呆在一处的。

说是奇案,其中细节也是逃不过鸡毛蒜皮与家长里短,千回百转的,竟然和肃亲王世子李明远扯上了干系。

园子里来宾合座,笑声此起彼伏,照看前面的两个小子却不晓得吃错了甚么,都正在跑肚儿。

这戏楼子坐北朝南,北、东、西三面皆设楼座儿,二层加上披檐,戏台子上木雕花罩,室内绣盏雕栏,无不豪华,跟着浩繁名角儿在此表态登台,名声毫不料别传的更响。

到了晋朝初年,此地白占着城西最热烈的地界儿,却香火全无,破败的短长。

近几年,女人大了,样貌身材出落的小巧,易刚作为父亲,恐怕女儿在这里无辜招惹上是非,是以垂垂不太让她来做这些琐事,常把她放在背景,叮咛两个小子去戏楼里清算。

此班名曰“集秀”,班中乐工优伶技艺俱佳,声音之细,体状之工,令人神移,每日亮台,座客极盛。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朝夕祸福。

不过,易、陈两家都讨的是梨园行的谋生,都是从这家世里出来的,谁也不会低看了谁,实在算得流派相对,两个年青人又兼男才女貌,相互都很对劲,可算一门好姻缘,陈家已颠末端三书六礼,只等易家女人来岁过门儿。

这一去,就出了事儿。

前朝时候,伶人属于“下九流”,附属贱籍。谁家如果出了个唱戏的,那的确是家门不幸、奇耻大辱,死了都不准入祖坟。

伶人糊口驰驱,俯仰东西,连阅数州,终究老于岔路,的确是宿命。

这类事儿,在正乙祠戏楼里,是千万不能产生的。

路途上的肩挑车载,水路流船,这等辛苦临时不提,途中如果碰到特别环境,常常不能定时登台,反而平白砸了本身的招牌买卖。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