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二章 今岁三伏
安西候夫人刘婧则是眸色暗沉,心中颇不是滋味。
王嫣有些愣怔,只觉婧儿姐迩来心机有些重,且与她愈发冷淡,再不似昔日般无话不谈了。
两个月来,她真是化悲忿为力量,不但管住了嘴,更是遵循天子兄长的建议,四周活蹦乱跳,以图燃烧脂肪。
她虽心下失落,却也不肯穷究。
即便已然胖成小肉球,她仍抵抗不住美食的引诱,常常吃完便悔怨得嚎啕大哭,哭饿了结又再埋头苦吃。
按理说,王嫣是尚未结婚的贵女,本不会得了请柬来观礼的。
用后代的说法,秦氏和刘舍一族乃是既得好处者,自是果断的站在保守派阵营里。
若撇去侯府夫人的身份,无女爵在身的刘婧,还真不如王嫣职位高,也坐不得王嫣的上席。
毕竟泰安公主是天子的胞妹,比诸位亲王都更亲,太上皇对她的宠溺更是赛过阳信公主和南宫公主。
除却各家宗妇,顺带府中嫡女也得了帖子,赐下的不是皇后,而是更高贵的太后。
何况卓文君已年过三旬,尚未觅得夫君再嫁,生生在宫里迟误了大好韶华,今后可不要孤傲终老,真是白瞎那风华绝代的才貌。
她确是瘦了很多,再度变得眉清目秀,腰肢纤细,可长乐宫和太寿宫皆被她闹腾得鸡飞狗跳,现下虽来了甘泉宫避暑,也没半分消停的。
若能成为公主的玩伴,甚或成为知心的闺蜜,能不时出入宫闱,好处实是不小的,起码能在天家混个脸熟,今后有甚么功德多能落在头上。
王嫣和刘婧虽是发小闺蜜,但出嫁后的态度必是分歧的,实在不宜私交过密。
遇事才想着抱大腿是没用的,早点搞好干系,从小玩到大的友情才靠得住。
陈诚出身少府陈氏,当今又是少府丞,要参与筹办亲王正婚的筹办事件,反倒把自个的婚事担搁下了。陈氏为显出对王嫣的看重,也没筹算仓促对付,便将婚期延到秋祭以后,再大肆筹办。
大汉初立时,历法本因循秦制,采颛顼历,以十月为岁首,闰月放在玄月以后,称后玄月。
大长秋卓文君倒是轻省,皇后阿娇因感念近年多受她指导和帮手,方坐稳后位,更得了很多贤名,特地让她也列席为来宾,而非是皇后属官的身份。
后苑处,贵女们陪着泰安公主摆了桌案,祭拜婺女、乞巧祈福。
刘婧微是偏头看了看王嫣,缓缓颌首,却没说话。
近年来,此等源出大汉宫廷的宴会体例已为各世家广为接管,贵女们并不陌生,反倒感觉比平常宫宴更安闲些。
大汉天家齐聚甘泉宫,不但太皇太后,太上皇和太后,天子和皇后,便连诸位亲王和公主,也都得了准允,携家眷入了甘泉宫。
刘婧嫁给秦立后,自也就成了候府夫人,得之前来观礼。
更让天子刘彻犯愁的是,今岁的初伏为六月廿一,末伏为七月廿一。
她看得卓文君对皇后谦恭的态度,总感觉内心堵得慌,昔日那狷介随性的文君先生,竟也这般趋炎附势。
她不添乱肇事,王娡这做母后的就该谢天谢地。
史上汉武帝命令改定的太初历,也是在此根本上持续点窜的,就不赘述了。
秦立先后果西征立下大功,被赐爵列候,故若非朝官或军中将领,人多尊称他安西候,而非中垒校尉。
泰安公主已虚年九岁,已到了该彰显存在的年事,正如皇子年幼时要召世家后辈为伴读,公主幼时也要找年事相仿的玩伴。
不但是为陪着玩耍玩闹,也是为了积累人脉,融入全部贵女圈子,为今后出宫开府早做筹办,这些贵女将来必多为世家大族的宗妇,彼其间的寒暄来往是少不了的。
(本章持续挖抗铺垫,筹办拉支线了。)
小刘沐的百日礼恰好卡在三伏休朝期的中段,实在太难堪了。
毕竟他们都跟了来,很多更是不远数千里入京朝贺,生生比及本日,不请顿饭实在说不畴昔。
因着大汉与民生息的国策,十月秋收之际让各地贵爵和官员入京朝贺实在不宜,到得文帝朝前期就已对历法停止部分点窜,还是采阴阳历,但是岁首取寅月,谓之建寅,即正月为每岁的一月。
坐在侧席的王嫣见状,美意提示道:“婧儿姐,这果酿后劲大,可别喝太急。”
因着皆是年事不大的少女,席面倒不是平常的宫宴,而是近似后代的自助餐会,各式精彩吃食皆摆在数十张长桌上,让贵女们随便取用。
两人自幼就定了亲,天子还特地下旨赐婚,本是筹算今岁春季便正婚,岂料撞上两位亲王正婚。
阴阳历以朔望月为基准,月分大小,大月三旬日,小月二十九日。
泰安公主向来馋嘴,因着皇后嫂嫂有身和坐月子,她沾了口福,日日都能蹭吃蹭喝,太后管都管不住。
因此王嫣本日乃是以乡君的身份前来观礼,倒非平常的贵女。
他们不但不觉着辛苦,反倒颜面有光,盖因皇后已给他们府上宗妇赐下请柬,邀七夕入甘泉宫观礼。
但事有例外,且不说王嫣是内史王轩府中嫡长女,光是她将来的夫婿陈诚背景就够硬。
七夕之日,月逢七,日逢七,乃是天人相通的重日,亦为女子会访闺中好友、祭拜婺女、参议女红、乞巧祈福的节日。
然到得三伏天,长安城就跟蒸笼似的,真不能再呆,大人受得了,刘沐这小婴儿却实在受不住,热得嗷嗷乱嚎,大嗓门日夜响彻椒房殿。
天家感念少府陈氏多年的忠心,又为弥补陈诚和王嫣,便由太后下了懿旨,为王嫣赐爵乡君,皇后又赏下很多结合制衣的分子。
小刘沐的名字虽早由太上皇刘启起好,但尚在百日礼上要正式的颁旨赐下,对大汉臣民宣布的。
泰安公主是条好门路,真若走通了,好处很大的。
她们都是世家嫡女,对此天然都有复苏的认知,心中是无法,是不甘,还是有别的心机,就只要本身晓得了。
汉人不会摆甚么满月酒,但对百日礼倒是格外正视,百日别名百岁、百晬,即祈愿孩子长命百岁之意,还要由长辈赐名。
若非出身高贵,换了是平常世家的贵女,早让人吃得连骨头都不剩了。
今岁再想躲到南江山谷避暑,门都没有啊!
至于莽头莽脑的南宫公主就免了,自幼就阿娇和楋跋子两个闺蜜,会甚么寒暄?
世家贵女们得了帖子,可在七夕入甘泉宫,与泰安公主一道乞巧祈福。
刘婧嫁入的秦氏则在汉军中具有极大的声望,其祖父刘舍在朝为官多年,门人后辈浩繁,即便已离任了御史大夫,但对大汉朝堂仍有不小的影响力。
刘氏宗亲和诸多世家权贵也未前去南山脚下的避暑山庄,而是紧随而来,将甘泉山周边的行邸和馆舍住得满满铛铛,乃至有很多权贵住到了南面的淳化和云阳两县。
小刘沐出世于三月廿五的谷雨之日,百日礼则恰好落在七月初七。
实在可悲不幸!
长辈们拿她没体例,实在没精力陪她瞎折腾,也就只能为她挑些贵女作为玩伴了。
因而乎,今岁三伏的渭水北岸是车如流水马如龙,堵塞于道,冠盖不断。
人活活着,必须晓得情面油滑,公主更要自幼学着如何与贵女和宗妇打交道,多听多看多想,免得今后被人等闲的忽悠算计。
刘沐的百日礼,刘彻这当爹的或可缺席,但阿娇倒是千万不能不露面的。
正殿处,太上皇和天子大开宫宴,召刘氏贵爵和权贵们饮宴。
王嫣毕竟出身世家大族,不管父族还是母族皆是权贵朱门,将来更要将入少府陈氏,乃是刘氏皇族最信重的累世家臣,是最为果断的保皇派。
太后王娡怕小泰安对付不来,特地叮嘱阳信公主在偏殿观礼后,便来后苑教着小泰安如何与贵女们寒暄谈笑。
刘婧用眼角余光扫了扫卓文君,视野又不经意的掠过满脸得色的皇后陈阿娇,抬起袍袖掩面,抬头饮尽酒樽中的果酿。
直到阿娇出了月子,小泰安见得皇嫂身形没半点走样,还是娇俏可儿,再看着银镜中圆滚滚的自个,方才大彻大悟,决意痛改前非。
席间,阿娇更是几次举樽,向卓文君敬酒,瞧得各家宗妇既讶异又羡慕。
小刘沐的百日礼虽是由太后和皇后主持,但真正打理的天然是长秋詹事和长春詹事。
偏殿处,太后和皇后主持了小刘沐的百日礼,太皇太后自也列席,亲王妃,公主和各世家宗妇皆来观礼,随后共郷盛宴。
天家实也晓得权贵们的心机,不但乐见其成,更会主动替公主邀约年事相仿的贵女入宫伴随她,比方此番七夕的乞巧祈福。
说得稍远些,作为公主发小的贵女出嫁后,如果遭了夫家欺负,好歹还能找公主出面帮着评评理,说和说和;若家人犯事,也能请公主帮着向陛下求讨情,多少留些情面,看可否从轻发落。
七夕之日,甘泉宫席开三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