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隔镜相视
“诸苦逼迫各相攻,堆积招感自分歧。
般若紫阳心中并无怜悯,只是竭力走向那光滑石壁。因着深可见骨的脚踝之伤,他只得缓缓行路。方才他便是躲进了这看似严整的石壁以后,夹缝之间。乃至于那首级固然发觉,却没能寻到他。任是谁也不会想到,这石壁背后另有一层石壁,两相层叠,如琉璃般晶莹的岩壁在火光下斑班驳驳,刚好成了障眼法。乃至于得见其影,不见其踪。
那笔迹明显又换了一人,而此人隶书板正,起先循规蹈矩,待到这句话在墙上反复了百余遍后,那笔迹却变得狼籍癫狂,似是留书之人亦在观壁,只是不知怎的忽为心魔所困,连同刻字都恨不得留下血痕,入壁三分。
这是水月临终所言,亦是大般涅盘经当中佛陀的偈言,只是般若紫阳读至此处,指尖一顿,本来那后半偈言竟被齐齐抹去,整面石壁上只反复着这一句话——
然,不痴亦不妄。
......
吾生于万法皆空之境,未得摆脱之门。
只见他缓缓开口,固然无声,那口型却像是在说——
——这壁上篆刻的竟是小乘佛法的经文,虽说扶桑佛家也分南北二脉,但因着中州民的影响,这大乘佛法还是占了多数。没想到中州最负盛名的佛家圣地之下,竟有这么一座以小乘佛法为主旨的佛窟。
水月平生安贫乐道,肄业不倦。除却佛法,他亦习得中州诸多经学与工造之术,本盼着有朝一日能归乡授道,何如久病缠身,英年早衰,直到死前也没能再回到扶桑,只得抱憾而终。他圆寂后,一朋友依他生前嘱托,来此石壁前将他平生刻载,留名誉舒,这便又是第三人的笔迹。此人笔法遒劲刚健,却放荡不羁,应也是一武学大师。不过看这望舒非常奥秘,仿佛并不欲多言其他,只记下了水月平生与遗言,便留名而去。
火海当中,一个少年正悄悄望着本身。
“啊啊啊!”
他目光幽黑而通俗,殷红的唇边正带着一抹笑意。
我欲搁置此朽故老身,以身作浮木,渡众生于苦海。
只是现在...
“不要杀我!”
众生七苦,生老病死,爱分袂,怨憎会,求不得。
阿吉塞,好久不见。
细细读来,本来这讲明是一名名叫水月的扶桑和尚所书。当年水月东渡中州前来求经。偶然行经一岩洞,发明其上刻有中州古迹,深觉机遇,便常住于此,观壁修行,饿食松花,渴饮山泉,日复一日,竟乐而忘忧。
我欲搁置此,朽故之老身。
只这一眼,他便晓得方才决计躲避这石壁的行动倒是功亏一篑。
少年的浅笑淡但是密切,仿佛面前之人恰是他久别未逢的好友。
......
般若紫阳缓缓自石壁旁走出,冷眼看着这场残暴殛毙。
笔迹到此处便戛但是止,倒是避无可避,身后厮杀犹然,亦无转头路可走,般若紫阳不得不抬眸向那石壁绝顶望去。
慧恩效仿那水月禅师,亦将本身的平生记在了这石刻之上,只是时过境迁,这洞隧有所坍塌,因而几人的笔迹皆跟着山壁转移,被藏在这狭小的岩缝之间。
一旦贯穿成圣果,偏真不足乃化城......”
......
惟灭可证究竟乐,是道应修悟法空。
他搭上手中锁链,血肉顺着铁环边沿垂垂剥落,但是般若紫阳却仿佛未觉,一声未吭,竟生生将那铁锁自手脚剥离。
行至壁前,他抬眼望去,石壁上篆刻着经文早已跟着年事班驳,而那剔透岩壁之上却模糊倒映出他的身影。般若紫阳不由闭目,以指尖去读那方才未曾读尽的经文。
——因为他晓得镜中为何。
我欲搁置此,朽故之老身。
“...我欲搁置此,朽故之老身——”
般若紫阳接着读下去,那经文皆是在说小乘佛法的法门宗义,只这经文并非一人所刻,在旁另有人以另一笔迹留下讲明。
喜好忽如东风来请大师保藏:忽如东风来小说网更新速率全网最快。
那开在漫山遍野的,如同雪团普通的花簇正被烈焰吞噬,长风卷着它们的余烬,不由分辩地将它们掠向天涯。
吾名陆离。
哀嚎与惨呼不断于耳,这如狼似虎的西州贼首已然杀红了眼,任凭那一众部下如何呼喊,他断是毫不踌躇地将手中刀刃挥向他们。他的确有如许以一当百的胆魄与气力,只可惜在这幽闭暗室中,他的一身横劲也不过是徒劳。
“头儿!饶命啊!”
般若紫阳指间与臂上鲜血顺着那石刻蜿蜒而下,为这本就诡谲的石刻更添妖异。
......
般若紫阳不由心活泼容,这慧恩前半生几经周折,命途多舛,竟阴差阳错令本身有了隔镜视物的错觉。倘若再早几十年了解,他们两人也许能成为境遇相仿的厚交。
然,不执亦不迷。
——本来这是那歪嘴和尚所留。亦或是...叫他慧恩比较合适?
......
他错就错在过分贪婪。既想以般若紫阳调换赏金,又不肯放过那昔年的叛徒。
鲜血淋淋漓漓流了一地,但是在这早已成了尸山血池的祭坛之前,厮杀犹然未歇,并无一人在乎这和尚的意向与去留。
方才那盗宝团首级所察不错,般若紫阳的确藏身于石壁以后,但是他既已摆脱面前桎梏,又怎会再予这野狼般的西州人任何机遇?所谓擒贼先擒王,即便那窥心之术没法敌过这一众盗贼,那么他只要敌过这以一当百的贼首便可。
吾苦于众生劫灭之世,深知循环之难。
三转四谛法轮运,七觉八正意念勤。
般若紫阳伸掌而去,那石壁后的少年也伸脱手掌。
只是一日,山洞中忽涌进很多流民,水月细问之下,才晓得他们是为遁藏东海战乱,无家可归,不得已才会寻进此处。因而水月将他们安设在此,这些流民遂多数皈依佛门。水月一介异域游僧,便在此开宗立派,将小乘佛教发扬光大。待战乱结束,水月受一众门徒盛邀前去永南一带,傍山修寺,寺名报恩。是水月报中州古迹开悟之恩,也是门下弟子报当年一饭之恩。
——实在自出世起,他便没有照镜子的风俗,他的母族中人更是将统统足以映照本身的物事都丢了个洁净。
但求我佛宽恕......
陆离。
我欲搁置此,朽故之老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