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你小说
会员书架
爱你小说 >历史军事 >九品寒门 > 第八十一章 东宫党争(1)

第八十一章 东宫党争(1)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卫瓘听了道:“本来这么严峻,事不宜迟,我们顿时去见皇上。”

“哦,这个简朴。”书案上有磨好的墨,舒晏提起笔,略加思考,刷刷刷,半晌工夫,写好了回书,递予卫瓘。卫瓘接过来看了,点头浅笑。舒晏诘问道:“不知朝廷对于凉、幽、青、冀四州赈灾的事如何说了?”

“我哪敢胡说,陛下实是改了先皇之道的,不过这道改得极好、极应当。魏帝无能,离心离德,天不佑之。陛下雄略,天降福德,旨在大晋。如果陛下不顺天应时,不受禅于魏,而是持续像先帝一样做一名臣子去奉养无能的魏帝,试问,又如何能够安定四海,令八方臣服,初创这天下承平、百姓安居的乱世?”

本来施惠是想看舒晏的笑话的,没想到他竟然狠狠地拍了皇上一马屁,司马炎听了天然更加欢畅。但施惠还是心有不甘,又莫非:“你既然晓得天佑大晋,曹魏无能,那你为甚么不劝说你父祖,为我大晋所用?”

跟二十年前的皇位之争分歧,这个司马衷比起其父亲司马炎实在是有天壤之别,如果把皇位交给如许一小我,那晋朝的江山就算完了。朝中公理一些的大臣们,如卫瓘等,都想让司马炎废掉太子,改立司马攸。司马衷固然不配做皇上,但是朝中有他外祖父杨家的权势,再加上现在司马衷已经跟贾充的女儿贾南风成了婚,又有了贾家的权势,无疑又为司马衷增加了很多筹马。

卫瓘听了,晓得这是太子.党的人在架空齐王,想把齐王调离权力核心。便道:“陛下如本春秋大了,太子又不经政事,齐王既为陛下嫡亲,又合法丁壮,身居镇军大将军、太子太傅之职,应当留在朝中,帮手陛下、承担宰辅之责,为陛下分忧。如何能够调离京师呢?”

“唔,是吗?既然你祖父那么忠于前朝,你的父亲发愤耕读,那你为何要做我大晋之臣呢?”

施惠近前回道:“回陛下,此人是我汝阴人氏,他的亡祖曾经任过曹魏的太学博士,是一名前朝遗老,致死都对曹魏忠心不二,其父发愤耕读,不肯为仕。”

施惠被问得哑口无言。

“朝廷对于四州的旱情也晓得了,那里用得着赈灾?据奏报说,只是有些处所持续几日没有降雨,并没有多严峻啊?”

司马攸的出身可不简朴,当年就几乎代替司马炎成为天子。因为晋朝的奠定人司马懿身后,他的大儿子司马师担当了他的位置。但是司马师没有儿子,就把他弟弟司马昭的一个儿子过继过来,作为继子,这个儿子就是司马攸。司马师死的时候,本该由司马攸继位,但是司马攸当时还小,以是就由司马昭担当哥哥的位置。司马攸从小就爱经籍,能属文,亲贤好施,才望出于其哥哥司马炎之右。司马昭非常喜好他,常常将他抱在膝头,每次见到司马攸,老是用手摸着本身的宝座说:“这本来是你的坐位啊。”又对人说,我坐的是我哥哥的天下,等我老了必定要将这个位子还给我哥哥的儿子担当。当然,司马昭并不傻,他晓得,不管让谁继位,也都是他的儿子。但是厥后,在立太子的时候,司马昭却食言了,没有立司马攸为太子,而是改立了大儿子司马炎。司马攸跟哥哥司马炎比拟,固然才望方面强了一点,但是司马炎宇量宏厚,明达善谋,能断大事,这点上却超越了司马攸。以是司马攸没有合作过哥哥也并不算太委曲。

“你就是卫司空所说的阿谁舒晏?”

司马炎听舒晏滚滚不断,感觉有理,正自浅笑着不住地点头,俄然闻声叫“陛下”,心内想,咦,如何另有我的事啊。

“甚么北方四州大旱?我找你来,是为了明天高句丽遣使来朝贡,想让你写一份回书。”

舒晏嘲笑道:“施中正岂不闻,孔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又曰: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我父祖生于前朝,天然忠于前朝,而我生于大晋,天然忠于大晋,这有错吗?”

“大胆,如何敢拿陛下胡说!”施惠仓猝斥道。

施惠听了圣言,揣摩圣意,忙道:“孔子云: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舒晏,你违背你父祖的意志,这是不是不孝呢?”

舒晏谢了卫瓘和王戎世人,便迫不及待地问道:“不知卫公找我来是不是为了北方四州大旱的事?”

就听中书监荀勖说道:“现现在朝中大臣多数归心于齐王,陛下万岁以后,太子必然不得安稳。陛下如果不信,能够让齐王分开京师,回到本身的藩国去,如果朝中百官皆谏阻,死力想留住齐王,则臣的话能够应验了。”

司马炎对传位给司马衷也有所顾虑。他晓得本身身后,应当由一个可靠的人来帮手傻儿子,但他没想好选谁。固然他晓得此时的司马攸对皇位已经不再有苛求,由司马攸辅政再合适不过了。但是架不住太子.党的人吹耳边风,他本身又耳根软,以是此事他一向拿不定主张。

车骑将军杨骏是太子的外祖父,他听了此话顿时道:“荀中书说得没错,陛下曾下诏,让统统有封地的诸王都回到藩国去,镇守一方,藩卫京师,而诸王中最亲的莫过于齐王,齐王该当作这个榜样。”

舒晏含了鸡舌香,顿时感觉七窍通畅,精力爽烁,慌乱之感也消逝大半。他随卫瓘等人进了太极殿。一起上,卫瓘教他觐见的礼节,舒晏一一记下。

“皇上不是已经退朝了吗?”

舒晏不敢昂首,“微臣恰是。”

司马炎只是随口问问,施惠则是成心非难,舒晏听了,反倒更加平静,不慌不忙隧道:“孔夫子所说的这句话的意义,并非是先人必须通盘顺从其先祖的行动奇迹,而是必须顺时而变的。他所说的‘道’是适应天道的道,与时俱进的道。孝与不孝要看其将父祖的道改得公道不公道。昔商纣残暴,如果周文王、武王,不改其父祖之道,不去伐纣,那么,纣王还要残害多少大臣?还要有多少百姓为之遭殃?相反的,其后代幽王、厉王,如果持续遵守文王、武王清政爱民之道,又如何会就义大周八百年江山?大禹治水,如果他还持续顺从其父的‘堵截’之法,而不采取‘疏导’之法,又如何能胜利管理水患?另有孔夫子本身,如果持续遵守其父之道,做一名武将,又如何会成为至圣先师,不成为先师,他的这句‘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又如何会被先人所知?就连陛下也是改了先皇之道的。”

舒晏传闻要见皇上,不由得有些严峻。虽说尚书郎在皇上面前奏事答对是常例,但是本身毕竟官低位卑,又是第一次见驾,有些慌乱。他随卫瓘、王戎等人来到建礼门内,正在筹办笔墨纸砚,早有女婢拿过一颗鸡舌香来,给舒晏含了。鸡舌香是宫廷必备之物,朝臣们见皇上之前,都要服一颗,为的是与皇上说话的时候口气暗香,没有异味。

司马炎看着摆布这些人,心内想:“他们提的这些定见,大要上看是为朝廷社稷着想,但实际上,大多结党营私,明争暗斗,都为的是一己私利,特别是这些位高权重的大臣。想到这里,他俄然把目光留在了舒晏身上。这些朱门权臣都有本身的一派权势,可这个小小的尚书郎,出身豪门,他必定没有资格卷入政.治.斗.争中来,我何不问问他?

本来,晋室建国天子司马炎已到暮年,担当大统的事已经提到日程。固然早就立了太子,但这个太子司马衷的智力却太低。司马衷是司马炎和皇后杨艳的次子,但宗子早亡,以是他就成了嫡宗子。在立太子之初,司马炎也有过摆荡,但是朝中贾充等大臣死力保持,杨皇后又跟司马炎是结发伉俪,豪情很深,以是他才勉强保住了这个太子位。此时,司马衷已经三十多岁了,当了这么多年的太子,在智力上没见多少转机,更别说治国安邦方面了。太子痴顽,司马炎其他的儿子也没有出类拔萃的人,以是朝中大臣都但愿让司马炎的同母弟弟齐王司马攸担当皇位。

司马炎打量了舒晏一番,道:“现在不是正式朝会,能够不必拘礼,快平身。”

“还不严峻?哼哼,这些朝中高官只知高居庙堂,处所大员也只顾吃苦,那里晓得百姓的苦处。”舒晏便将本身在路上的所见所闻跟卫瓘及王戎等人说了。

舒晏站起家,但眼睛仍不敢往上看,点头垂眸。司马炎正与几位大臣议事,他摆摆手,舒晏等人侍立一旁。

当时朝臣觐见皇上,在大殿门口,必须将鞋子脱了,有佩剑的必须解去,小步趋走拜伏到皇上跟前,然后报上名字,这类礼节是为了彰显臣子对皇上的尊崇,君尊臣卑。不过也有例外,就是被皇上赐赉“剑履上殿、参奏不名、入朝不趋”的名誉资格的时候。被赐赉这类资格的人,能够不消脱鞋子,不消解佩剑,不消小步趋走,还不消报上本身的名字,而是直接大风雅方地走进殿去。当然,被授予这类资格的人是极少的。卫瓘固然没有上述那些特别名誉,但是他位列三公,天然分歧于别人,他先走出来,然后是王戎等人,最后舒晏遵循礼节,也拜伏在了司马炎近前。

“明天赶得巧,皇上固然退朝了,但还在太极殿偏殿。”

舒晏缓缓昂首,见皇上端坐在御座上,头戴五梁进贤冠,身着衮袍,年纪五十摆布,气度轩昂,不怒自威,让人一见,自有一股天子之气,盛气凌人,分歧凡响。皇上身后有两名宫女手执宝扇,御座前各站着几小我,内里竟有石崇和施惠。舒晏扫了一眼,忙又低下头。

司马炎看毕对世人道:“此人仪表堂堂,举止风雅,卫司空所言公然不虚。”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