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小说
会员书架
爱看小说 >游戏竞技 >刘备的日常 > 1.73 大行天下

1.73 大行天下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十里九坂,究竟能造楼多少。当远超一千之数。

蓟王之强,本日终得亲见。

蓟国纸币,之以是唤作“券钞”。正因其兼具“券书”的左券性。换言之:券钞持有者,与蓟王刘备,签订券书。两边共同商定:此钞的代价,与等量角钱同。

安身方能立命。乱世将至,搬家洛阳京畿,犹不稳妥。迁入函园,方称万无一失。正如太皇窦太后所言,争的不是楼,而是命。

刘备笑而不答,反目视大夏令刘晔:“子扬且说,今季盐田,收成如何。”

耿雍起家奏问:“主公何意?”

“传国玉玺”取材于“和氏璧”。乃奉始天子之命所镌,为秦今后,历代帝王相传之印玺。其周遭四寸,上纽交五龙,正面刻有李斯所书:“受命于天,既寿永(且)昌”。

“只发增量。若减产,则将减产折钱,收归赀库。待来年歉收,在恰当发放。”刘备答曰。

又迁回云台殿暂居的太皇窦太后答曰:“争的不是悬楼,而是身家性命。”

“计将安出?”田丰忙问。

钱能通神。古往今来,无往倒霉。蓟国虽富庶,却藏富于民。蓟王不过百亩溪谷美田,反正一里宫殿。财产多少,外加陵寝。满打满算,资产亦远不敷百亿大钱。

前后皆加盖『蓟王之玺』。

饶是二位国相,亦不明以是。

饶是足智多谋贾文和,亦难掩肉疼之色:“悉听……尊便。”

“回禀主公,盐府各牢,百五十万亩盐田,以亩产十六石计,可得青盐二千四百万石。青盐一石五百钱,折钱百二十亿。”

贾诩答曰:自与“楼钞”划一。

书传蓟国。蓟王刘备深受开导。

即便是贵爵,负债超越一按刻日,也受奖惩。甚是夺侯除国。足见事大。

“只需如此如此……”贾诩久居洛阳,掌管金水小市。殖货诸事,无人能及。唯二位国相,能与之比肩。

余下六玺,乃天子常用,俗称“天子六玺”。

贾诩笑道:“如此,蓟国券钞,当大行天下。”

因而乎。当三公九卿,洛阳勋贵,还在为如何付出,争辩不休时。“九坂悬楼,琉璃宝钞”,横空出世。面值千万蓟钱。正面与普通琉璃宝钞,别无二致。后背细则,却洋洋洒洒,商定凭此宝钞,可购得九坂悬楼豪宅一座。

“然也。”

百忙当中,专开朝会。参议“券钞”事件。

“此事易耳。”荀攸言道:“九坂悬楼,即便一楼作价五百万钱,亦莫过二千悬楼,足以凑齐。”蓟王威望天下。眼看天下大乱,兵匪一家。能保身家性命,一世安然者,唯我蓟王。天下贵胄又不舍洛阳繁华繁华,迁入函园,二全齐美。

“蓟王威望天下,是福是祸?”少帝忽问。

“陛下明见。”太皇窦太后欣然点头。

世人纷繁觉悟。一枚千万面值的琉璃宝钞,便可换来一栋九坂悬楼。便有太皇董太后取琉璃宝钞给侄董承。如愿换来豪楼一座。虽还只是模型揭示,然蓟国良工皆已标注好款式、尺寸、位置。断不会差之毫厘。

果不其然。待各路人马,重聚瑶光殿。众口铄金,异口同声:“宜取琉璃宝钞。”

“(朕)当如何自处?”

刘备言道:“宝钞与券钞,相辅相成。先前只对应铜钱。然洛阳楼钞之事,却让孤深受开导。蓟国名产,皆可制钞。”

话说。蓟国营城术冠绝天下,蓟王威望海内。何必见疑。

首批百张“楼钞”,眨眼间被抢购一空。

由此可知。“券钞”并非“本身”代价多少,而是“商定”代价多少。

虽不比天子,然一枚鲜如赤阳的蓟王玺印,足矣。

“买楼能保命。”少帝这便觉悟。

《汉官旧仪》载有“六玺”之详细用法:天子行玺,凡封命(诸侯王及官员)用之;天子之玺,凡赐诸侯王书用之;天子信玺,凡出兵用之;天子行玺,征召大臣用之;天子之玺,策拜本国事件用之;天子信玺,事六合鬼神。

耿雍起家奏问:“盐田、稻田,诸如此类,年年歉收,券钞年年发否?”

钱从何来?

“何故至此?”少帝居高远眺,猎奇发问。

不等世人贯穿,刘备又问上计令陈逸:“今季稻谷,当收多少?”

刘备笑道:“如此,今季可发‘谷钞’千二百亿钱。”

熙熙攘攘,利来利往;报酬财死,鸟为食亡。

“天然是福。”太皇窦太后,谆谆善诱:“先帝托孤蓟王,才有陛下即位。”

“然也。”太皇窦太后悄悄点头。

《后汉书・光武纪》建武三年注引蔡邕《专断》:“天子六玺,皆玉螭虎纽,文曰‘天子行玺’、‘天子之玺’、‘天子信玺’、‘天子行玺’、‘天子之玺’、‘天子信玺’,皆以武都紫泥封之。”又有传国玉玺,合称“七玺”。

“如此,当取琉璃宝钞。”少帝脱口而出。

蓟王罚铜百亿,洛阳人尽皆知。掐指一算,也不过千座九坂悬楼,罢了。

时下重诺轻死,无信不立。上至贵爵,下到百姓,左券精力,深切髓里。史载:汉文帝四年,“(河阳)侯(陈)信坐不偿人责过六月,夺侯,国除”。

先前还忧心蓟王必将拆东补西,入不敷出的各色人等。长叹短叹,咋舌不已。

“不算官田,当有四亿石新谷入仓。”陈逸奏曰:“折千二百亿钱。”

“如此,今季可发‘盐钞’百二十亿钱。”

“楼钞”一出,便引一干人等,暗中扣问。浅显琉璃宝钞,又当如何?

券钞之以是敏捷流行丝路沿线。正因蓟王威望天下,一诺令媛。与蓟王签订券书,自万无一失。

抢购者,欢天喜地,欣喜若狂。落空者,捶胸顿足,哭爹喊娘。

洛阳贵胄,何其多也。有孟津大火,阿阁兵乱。此时不避入函园,更待何时。

便在此时,忽闻浅显琉璃宝钞,亦可等价购得九坂悬楼。因而乎,“疑似”手握琉璃宝钞的勋贵门前,车马障道,排生长龙。

“楼钞”竟被炒至数倍,仍一票难求。

“适应天命。”

“端方取其忘我,绳取其直,衡量取其平。”耿雍遂觉悟:“主公欲‘平衡量,正度量,调轻重’乎?”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