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灵谷谈征徭
朱允炆顺手取了个梅花糕,渐渐吃着,中间的黄子澄一个劲儿地使眼色。朱允炆看看朱元璋已在喝茶,遂轻声问道:“圣上,孙儿前日所奏寺院田亩赋税一事,圣上感觉如何?”
应天府紫金山南麓,有一座东陵。先皇太子朱标,洪武二十五年病薨,就葬在这里,谥号“懿文”。
自山脚到明东陵,不太短短的一段山路,世人不久就到了陵前。吕氏带着马淑仪,朱允炆带着三个弟弟,别离叩拜祭奠敬香上贡品。吕氏不免又痛哭一场,马淑仪一面安慰,一面本身也忍不住地堕泪。马淑仪进门的时候朱标还在,对这个慈爱的公公相称敬爱,朱标薨后吕氏经常心伤落泪,都是马淑仪陪在身边,婆媳二情面同母女。
这时只听门帘一响,宁国公主探着半个身子,冲朱元璋笑道:“父皇忙完了没有?女儿都比及现在了,饿死啦!”
弘远的这间方丈室极大,本来是筹办隔作里外三间的,弘远素喜阔朗,干脆就通敞着。迎门供着一幅织绣的佛祖像,极尽精美,绣得栩栩如生;像下有弹墨缎的蒲团和木鱼,木鱼细心看时,倒是檀木的。西面沿墙一排高大的书架,磊着满满的经籍,东面放了几张花梨木的圈椅,垫着青缎坐褥。椅子的两边各有高几,机上设着各种文鼎花瓶,插着时鲜花草,铜鼎中点着细细甜香。马淑仪暗自揣测,恐怕比本身的屋子还要精美些。
朱元璋悄悄地笑了,辛苦十几年,终究培养出了交班人。
吕氏赶紧道:“方丈有何话,无妨直说”。
吕氏被他客气得倒不美意义,又有些猎奇,忙说道:“何必客气,方丈是圣上自幼时老友,太子在时也是和方丈投缘。这么客气反倒见外了。”
朱允炆嗫嚅道:“我晓得,不过不消。”语气竟然可贵地果断。
弘远叹一口气:“是啊,老衲自皇觉寺时就跟从圣上,一晃五十多年了。圣上怀旧,把我安设在这灵谷寺,一来佛法无边护佑我大明风调雨顺,二来中都故乡的人看着,也是一番面子。”
朱元璋坐直了身材,伸伸胳膊叹道:“真是老了,看这么点儿折子就累了。” 朱允炆赶紧上前,给朱元璋捶了捶腰背。王直端了些点心来,朱元璋本身拿了块枣泥糕吃着,表示朱允炆和黄子澄二人也用了些。
朱元璋想起和弘远自皇觉寺削发时就在一起,二人大半辈子的友情,怎肯拿灵谷寺开刀?
黄子澄是个不怕死的,放动手中的梅花糕,大声奏道:“圣上!现在仅京师三大寺院就有地步近十万亩,可不是‘几个赋税’!灵谷寺均匀每个和尚超三十亩地!百姓都不平啊!”
朱允炆脸又是一红,见朱元璋如有所思仿佛真的在考虑,赶紧道:“多谢皇姑,不过不消,真的不消”。
弘远赶紧站起来,双手合十恭敬隧道:“老衲先替阖寺僧众感谢太子妃娘娘,太子妃如此善心,菩萨定会保佑娘娘顺心快意福寿康宁。”又看着马淑仪说道:“也保佑太孙妃娘娘吉利安康再得贵子。”
弘远迟疑半晌,才昂首缓缓说道:“按理这事儿不该和太子妃说,特别今儿个是先太子的生辰,可贵请到太子妃和太孙妃光临弊寺,高朋降纡,只该奉茶清谈才是。”
弘远道:“如果仅是纳一点税也罢了,殿下的设法是把免税的定在每僧五亩,即我这灵谷寺只要五千五百亩能够免赋税,余下的两万五千亩都要按制缴税。这实在是太苛,做不到啊!”
弘远顺手指了指端着茶盘的一个小沙弥:“太子妃识得吧?这是村里朱诚恳家的老四,老远地奔着圣上,奔着老衲投奔来的,在寺里分到了几亩地,勤勤奋恳干活,盼着挣个出身。殿下这么一弄,这些人都得回故乡,不如在家种田呐。”
宁国公主笑着问朱允炆:“太孙妃又有了?”
弘远老远地就带着众僧施礼:“见过太子妃!见过太孙!见过太孙妃!”,一声声热忱的号召,为酷寒的夏季平增了几分暖和。大家也纷繁回礼扣问,山道上一时热烈起来。
宁国公主听了,珊珊迈进殿里,黄子澄只好仓猝辞职。朱元璋带着宁国公主朱允炆,三小我就在省躬殿用晚膳。
吕氏惊奇道:“有这等事?方丈从何听来?”马淑仪也骇怪地看着弘远。
朱标的原配乃是建国功臣开平王常遇春的女儿常氏,可惜早早归天,所发展子朱雄英也是八岁就早夭。吕氏是太常寺卿吕本的女儿,就被扶了正,封为太子妃。以是朱允炆虽是吕氏所出,但一向被视作朱标的嫡宗子。
弘远接着道:“老衲老了,也没几年好扑腾了,这俗世的烦恼本来和老衲无关,只是殿下如果真这么做,恐怕难以见中都故乡亲人,更难见佛祖菩萨啊!”顿了顿又道:“先太子活着时,待民如子,宽仁慈厚,对老衲对弊寺的僧众都是照顾有加,可如何偏就薨了呢,天妒英才啊!”
朱标在统统的汗青记录里,是个近乎完美的人物,史载“温文尔雅慈仁殷勤,孝友仁慈出于至性”。不但对父亲天子朱元璋孝敬得出奇,对犯事的师父宋濂,有错误的弟弟秦王朱樉周王朱橚都一样尽尽力帮忙,在朱元璋手中救过很多人的性命。
本着这类大男人主义的设法,恩爱如马皇后,朱元璋也明白说清楚:“皇后之尊,止得治宫中嫔妇之事,即宫门以外,毫发事不得预焉”,以是马皇后在太子教员宋濂被胡惟庸案连累,要被砍头的时候,竟然毫无体例。最后只能又是装病又是找太子,年青时放着大脚帮朱元璋打天下的英姿荡然无存。
宁国公主讽刺他:“你都多大了,这点事还害臊啊?哪个天孙公子不是三妻四妾的,何况你皇太孙呢。淑仪不会不欢畅的。”
吕氏刚才已经气得浑身颤抖,听到这里不由落泪,马淑仪赶紧上前安慰。吕氏渐渐止住了眼泪,望着弘远决然说道:“方丈放心。允炆不是不懂事的孩子,这事定是哪个臣子教唆的,允炆大抵没有在乎。哀家归去就和允炆说,方丈别担忧。”
朱允炆脸一红,低头轻声道:“是,来岁春季”。
朱元璋早已晓得此事,但自来信赖多子多福,听了还是很欢畅:“不错。现在就一个文奎,太孤傲了”。
这一天是朱标的生辰,太子妃吕氏带着儿子朱允炆,儿媳马淑仪和三个小儿子允熥,允熞,允口一起上东陵祭奠。
朱元璋一贯最宝贝这个女儿,又恰好不想持续谈寺院加税赋的事,笑着招手:“已经结束了,你出去,我们爷儿几个就在这里吃罢。”
弘远命奉茶,是本年才上的六安贡茶,小沙弥捧在汝窑的压手杯里端上来。
宁国公主笑道:“东宫人太少了,前几年大哥孝中没体例,父皇不如现在帮允炆多置几个妃嫔”。
朱允炆和黄子澄在宫中省躬殿里,正听朱元璋叮咛,拟注的奏折上有哪些要改要宣的,忙到入夜,好轻易才算结束。
吕氏见他话中有话,便耐烦地聆听,马淑仪也端坐不动,悄悄听着。
宁国公主惊奇道:“甚么不会的?你如何晓得?” 朱元璋也饶有兴趣地看着孙子。
当下三代三小我一起吃着饭,宁国公主晓得天子忌讳并不问朝堂之事,只说些儿孙妙闻,引得朱元璋不时畅怀大笑。
一行车马刚到紫金山麓,就看到灵谷寺的弘远方丈带领一群和尚等在路旁。东宫并未告诉弘远本日上山祭奠,弘远却记得朱标的生辰,大寒天的候在这里,吕氏不由得心中打动。
结束时已快晌午,朱允炆挂念着宫里的公事,便带着侍从先行下山。弘远聘请吕氏去灵谷寺奉茶,吕氏见美意难却,遂带着马淑仪和三个小儿子来到了灵谷寺。都是在紫金山麓,相距本来极近。
朱元璋后宫极多妃嫔,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后代。但是自来驭后宫极严格,曾说过:“治天下者,正家为先。正家之道,始于谨佳耦。后妃虽母范天下,然不成俾预政事。至于嫔嫱之属,不过备职事,侍节栉。恩宠或过,则娇纵犯分,高低失序。历代宫闱,政由内出,鲜有不为祸。惟明主能察于已然,下此多所惑”。意义是后妃也就叠叠被子放放沐浴水,内里的事都是男人的事,女人不能管。
气候很冷,朔风凛冽,刮在脸上很有些刺痛。天空阴沉沉的,乌云低矮地压在头顶。吕氏出了门,看到如许的气候,不由得叹了口气。天知民气,想到本身的夫君英年早逝,内心又是一阵难过。吕氏本年不过才三十六岁,却已寡居五年了。素服素面,脸上总不自发地带着愁苦,额头嘴角都有了较着的皱纹,行动也迟缓,甚么事都无精打采,难掩愁闷。
这话说得颇重,黄子澄噗通跪下:“乞圣上三思!” 朱元璋怒极就要生机,朱允炆生性暖和,从速劝道:“下次再议吧”。
宁国公主本想接着讽刺,看到朱允炆当真的神采不由愣住。
几小我在方丈净室落座,吕氏来过几次并不在乎,马淑仪倒是第一次,不由得四顾打量了一下。
那一刻,宁国公主第一次感觉这个侄子长大了,天子威仪非同小可,不由自主地讪讪应道:“是”。
宁国公主细心看了看他:“哦,我晓得了,你在等阿谁朝鲜公主。是不是?”一边就鼓掌笑道:“另有几个月才到呢!并且说不定又卤莽又霸道呢?”
朱允炆不啃声,半天赋说道:“我也不晓得,就是感觉她应当是个很好,很好的人。”
****************
弘远接着说道:“蒙圣上恩情,灵谷寺现在有一千一百多位和尚,这也是我大明佛法弘扬的恶报,每日诵经做法事,佑我大明,护我百姓,实有无量功德。”
吕氏浑然不觉,半日累下来确切口渴,便饮了茶。又随口问道:“方丈寺里都好?”吕氏本只是客气一问,不想弘远半天不作声,吕氏有些奇特,望畴昔却见弘远半低了头,面有难色。
朱元璋看他一眼,半晌叹道:“允炆,你们要把寺院的免赋税地步限为每僧不超越五亩,可想过此事对我朝的寺院影响多大?想我堂堂天朝,竟然要和菩萨争利吗?即便从你所议,又能多几个赋税?此事不当,不必再提。”
朱允炆抬开端,看着宁国公主说道:“不管如何,我在等她,请皇姑不要再开打趣,东宫后宫也不消加人”。
朱允炆脸红得要滴水:“不会的。”
弘远带着灵谷寺的和尚,围坐在陵边地上,垂目诵经,降落的声音浑厚悲悯,吕氏听着,渐渐地安静下来。朱允炆和三个弟弟也上前扶着母亲,轻声安抚。
弘远又叹口气:“功绩可不敢当,只盼没有错误,无灾无难地过这几年,几时随圣上往生也就罢了。可惜这一点点小谨慎愿,竟然也不能够。”说着面露难色,终究说道:“皇太孙感觉寺里地步太多,上了奏章要老衲交赋税。”
朱元璋额头的皱纹皱到一块儿,眼中凌厉的锋芒一闪,重重隧道:“是百姓不平还是你黄大人不平?灵谷寺为我大明祈福加持,护佑我大明风调雨顺,岂是一点儿赋税能对比的?休得再提!”
十五年前马皇后走后,朱元璋干脆不再立后,后宫里就是孙贵妃代行皇后职责,郭惠妃协理,几十个妃嫔倒也个个诚恳。反而宁国公主自幼恃宠而骄,在宫里耳目浩繁拥戴者众,全部大明后宫倒是这已嫁公主最有权势,也可算是洪武奇景之一了。
吕氏浅笑道:“灵谷寺香火畅旺,百姓奖饰,实在是方丈的功绩。”
本来朝中大臣们对各寺院占地广漠,又都不交赋税一事群情纷繁,特别户部体味实际的赋税环境,不满已久。所之前日黄子澄和几位大臣一起,协同朱允炆上了奏章,建议把寺院的免税地步限定为每僧不得超越五亩。谁晓得天子议都不议,一口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