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小说
会员书架
爱看小说 >玄幻奇幻 >妙法莲华经1 > 第22章 第22集《妙法莲华经》

第22章 第22集《妙法莲华经》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及佛诸余法 无能测量者

第二个,正报。正报就是功德想。前面是寂静想,这是功德想。观想在极乐天下你获得一个果报体的功德:一是阔别恶道。这个阔别恶道对你很首要,阔别痛苦。另有身心安乐、衣食天然、具足五通、寿命长远。最后一个最首要,见佛闻法。诸位!你观想极乐天下,借阿谁相状的时候,不能把见佛闻法忘记。如果那边面老是离苦得乐,那跟诸天没有不同。必然要在极乐天下的功德内里放一尊佛陀下去,另有诸大菩萨,不共于诸天。你这模样的相状不竭熏,就是,当我们的心离相清净今后,把极乐天下的功德相状放出去。然后呢?然后产生信解发愿,奉告你本身,这是我自性本具的,我必然能够往生,并且我必然要往生!这个就是假观。

在法华会上之前,二乘人的修学叫做依法修学、各得其所,他们都是在各自的法门修学。比方修四谛、十二人缘或者菩萨的六度,都获得各自的功德,觉得这模样就大事已办了。但是到《法华经》的时候,佛陀二话不说,他不再讲你们的题目了,佛陀把本身的聪明现出来。实在,蕅益大师说,这一段经文不但是奉告二乘人,它前面的重颂有说了,包含了权教的菩萨,包含凡夫。只要没有入初地之前,佛陀就是把他铛铛机众。就是说,实在诸位你们要晓得,佛陀的聪明是有两套聪明:一个是人缘的修证,一个是心性的安住。而你们三乘人只做了一件事情,叫做人缘的修证,你们已经忽视了心性的安住。就仿佛我们看到了佛陀的瑞相,但没有看到那一道光亮。

辛1、颂寄言叹二智

这个处所赞叹佛陀的实在聪明,就是安住一念心性。为甚么他能够成佛?因为他统统的事情,都是站在离相的清净心,以是他能够成绩佛陀的十力四无所畏,乃至于各种的摆脱三昧,乃至于各种的诸余法,包含三身四智,各种无量陀罗尼门。他都能够在一念的心性当中,通过十法界十如是的操纵,而成绩这类人缘的果报。这是赞叹佛陀的权实二智。

统统众生类 无能知佛者

以是甚么是妙法?有两件事:理观、事修。先理观,安住一念清净心,先把心性显出来。你明天要熏习心性,而不是熏习心识,你先把心性现前:我的心性本来没有这些影象。然后呢,再把影象借出来,我必必要假借它来开显我自性的功德,我必必要假借佛号、假借极乐天下的依正寂静的欣求,来开显我极乐天下的功德。

壬2、明释迦权实

以是,我们能够从目标来查验我们的因地对不对。就是说,你明天这个法门越修越固执,成果你本身把本身绑住了,那这就不是佛陀的意义。佛陀前面讲得很清楚,我们再把佛陀这句话看一下。佛陀“各种人缘,各种比方,广演身教,无数便利,指导众生”。干甚么呢?令离诸着!成果你本身从法门当中把本身绑住,这个就违背佛陀的意义了,背道而驰了。

当然,你也能够说,我对某一个家属特别固执。你把家属的相状现出来,也是见相,“人缘和合,虚妄有生。”然后“人缘分袂,虚妄名灭”,因为本来是清净的,本来就是没有的,是人缘和合的,以是它的当体即空,又离相。

遵循《法华经》的意义,就是正念真如。你忆念它本来清净,以是人生无所得,而聪明的获得是不成粉碎的。以是,第一个,我们现在操纵全部诸法实相,先回归到一念心性,这是很关头。就是,统统的人缘修证,请你将心先归零,先统统的相状都分开,因为你不能带有任何的固执。就是说,我们成佛要找到成佛的正因,我们必必要拉到跟佛陀同一个平台,这模样你的进步才会快。以是我们渐渐地先练习本身,见相、离相,见相、离相。

特别是净土宗,我们净土宗借的相状有两个:

佛陀讲完十方诸佛的聪明是如此,他也讲讲本身成佛今后是如何度化众生的。他说,舍利弗!我从成佛以来,我如何度化众生呢?我是用各种的人缘——就是察看众生的根机而施设三乘的法门,这个就是各种人缘;也用各种简朴的事物来比方这个事理,比方说梦幻泡影等等这类比方,来“广演身教”,遍及地用言词来讲明这个三乘的事理。总而言之,佛陀以三乘的便利来指导众生。干甚么呢?“令离诸着。”

庚2、重颂分二

实法妙,安住一念心性;权法妙,人缘的操纵。这两个合起来叫做诸法实相。

止!舍利弗!不须复说。以是者何?佛所成绩第一罕见难明之法,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所谓诸法如是相、如是性、如是体、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如是本末究竟等。

我们明天把这个诸法实相的操纵会归到净土。净土宗的心性,一念心性观,第一个当然就是空观。空观的意义就是离相清净。当然这个重点在离相,因为你这个相状是如何分开的,很首要!你要分开得不对,会错损菩提,前面的假观就有停滞。以是我们在修空观时必然要重视:空掉烦恼妄图,但是保存菩提的感化。

也就是说,内观真如、外顺弥陀,站在一念心性的角度来灭恶生善、往生净土。这个就是诸法实相,这个就是一佛乘的法门,这是一个快速成绩的法门。这个法门,佛陀但是费了很多很多的精力体力来获得的。他是颠末耐久的靠近诸佛、耐久的下化众生,才气够证得诸法实相。而这个诸法实相,“我及十方佛,乃能知是事”,除了佛陀以外,没有人会晓得的。如果不讲《法华经》,也没有人晓得。

现在,我们题目来了:刘程之他如何晓得要如何观想?就是你如何晓得你不是胡思乱想?这个相状是谁给你的?只要佛陀晓得。“如是大果报,各种性相义。我及十方佛,乃能知是事。”以是,这个相状是不能随便修的。就是说,你如何晓得布施就能够成绩繁华?你如何晓得,布施的相状在你心中不竭地运转运转,你来生就有福报呢?你如何晓得呢?佛陀说的!你如何晓得,持戒的相状在心中不竭地熏习,你来生就能够成绩高贵身呢?你如何晓得,这句佛号,一句弥陀念诵听,你就能够跟阿弥陀佛感到道交呢?佛陀说的!

前面是一个长行,佛陀即是简朴地说出佛陀的聪明,然后他是如何成绩的?因为他修了一心三观。最后用重颂来加以申明。重颂当中分两段。

不要藐视这类相状的熏习,因为你在熏习的时候,成绩一个往生的因种。而你这个因种跟普通的不一样,跟打妄图不一样,因为你先离相今后再种植下去的。就像露台宗说的“三兽过河”。它说,我们平常在修假观的时候,你看兔子也过河了,马也过河了,大象也过河了。但是你看兔子跟马都没有踩在地上,只要大象全部脚踩在实际理地。就是说,固然我们平常狼藉心的时候也能够观想极乐天下依正寂静,但是你把心归零、离相今后,你这个时候的相状的熏习就像大象的脚直接踩在地上,叫做全部种植在你的一念的清净心中。那是很深的。就是说,诸位!我们现在种植往生的力量,必必要不成粉碎。因为临命终的题目很庞大,你阿谁地基要直接打在实际理地,不能打在那种活动性的生灭人缘。

这诸法实相是很好用的。就是说,你操纵这个,会很快地让你能够破妄显真。诸位!回家的路是不一样的,真的是有快慢。没有快慢的话我们就不需求判教。《法华经》凭甚么判作圆教?就是你用它的体例,达到的结果,一天超越别人的一劫,日劫相倍。它的体例叫做妙。如果你不消《法华经》,你渐渐耗,也是能够;但是这个法门,就像你坐在一个鹿车。鹿子推的车子跟明白牛车当然进步不一样。

以是我们今后看获得,佛陀看事情,所谓的佛的知见,跟凡夫的知见的确有落差。就我们来讲,我们叫修因证果;对佛陀来讲,因为你放弃了上面的东西,真如就酬谢你,给你上面的东西。你放弃了娑婆天下,真如就给你极乐天下。就这么回事。就是,统统的修行,以佛陀来看叫做“令离诸着”。

第一个,我们看“如是相”这三个字,他是把它念成“是相如”,把“如”拉到前面。“是相如”,这个相是如。当然这个事理也是通于“是性如”乃至于“是报如”。这个是发明一心三观的空观的意义,就是发明清净稳定之体。这个就是实法,就是“统统法是如”。这是第一个观点,这是空观。这是所谓的实法,清净心。

我之前在读梵学院的时候,实在也发明过这个题目。我读梵学院的时候,一开端做老法师的酒保,我靠近过五个老法师。我们当然平常听教员上课,下了课偶然候跟教员也喝茶、就教题目等等,私底下有互动。我做酒保,我跟老法师的互动能够还比较多的。我发明一个题目,就是说,当我跟某一个教员就教题目的时候,这位教员讲的就是持戒,啊,赞叹持戒法门不成思议,全部修行就套着以持戒为底子。我在靠近别的一个法师的时候,阿谁教员他白叟家喜好修止观的、参禅的,他就以止观的法门,啊,这个止观是统统妙,第一妙法。用止观来指导我。别的一个法师是学教的,他就把全部露台的教观讲得非常奥妙。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那么甚么叫诸法实相呢?所谓诸法有如是相、如是性、如是体、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乃至于本末究竟等。前面的“如是相”到前面的“如是报”不分开一念心性,妙因妙果不离一心。我们解释一下。

但是从佛陀的目光,他是从一念心性的角度来看我们。实在,人天果报你本来就具足了,你是用布施持戒的体例把它开导出来罢了;涅盘沉寂的功德你本来也具足了,但是必必要四谛十二人缘的察看才把它闪现出来;你西方极乐天下功德也具足,但是必必要用信愿持名的体例把它开导出来。这说了然佛陀为甚么能够有这类便利力,因为他靠近十方诸佛,他畴昔也英勇精进广度十方众生。他一方面广修法门,又把这些法门套在众生内里,他积累了泛博的聪明跟经历。他晓得该如何做来开导众生的自性功德,叫做“令离诸着”。

就是说,往生是你本身的事。实在阿弥陀佛有没有来,他只是一个助缘。阿弥陀佛他发的愿,必定来的。就是说,临命终人,你只要把你的事情做好了,佛陀就会筹办好。“众生心垢净,菩萨影现中。”你临终的时候,一天到晚重视佛陀来了没有,你反而没有安住一念心性,自乱阵脚,那这个人缘的操纵就全部乱套了。

诸位!我们看看佛陀是如何看五乘法门。我们看蕅益大师的解释,他说:佛陀讲五戒十善的目标,是让他阔别三恶道的固执。这类五戒十善对一念心性产生一种人缘的熏习,它天然呈现人天果报,因为你不再固执杀盗淫妄。心性它是如许,你放弃了A,它就给你B;你放弃了B,它就给你C。就这模样。你放弃的越多,你就获得越多。

他说,舍利弗!因为佛陀能够有各种的别离,他能够别离众生甚么样的根机、应当说甚么样的法门,来巧说这些三乘的便利。“言辞柔嫩”,这个处所指卷的是佛陀应机说法。佛陀也不强求,恒顺众生,要言辞柔嫩。“悦可众心”,佛陀说法,“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佛陀这么多的善巧便利,是因为,“取要言之,无量无边未曾有法”,佛陀在一念的心性当中全数具足成绩。说到重点了!就是说,佛陀统统的便利,都来自于一念心性的成绩,就是“便利有多门”,实在是“归元无二路”。

这模样讲,我们从这个诸法实相来看阿罗汉。阿罗汉实在没有错,起码他也是有借相。他借苦集灭道的相,他只是贫乏了一个安住一念心性。你把这个妙法补上就好了。意义就是说:诸位声闻人,你不消严峻,你们并没有走错路,这个只是五百由旬跟三百由旬的不同罢了,你只要补上一个妙法就好。就仿佛说,我们明天从高雄要到台北,你到了台中。你没有走错路啊!你只是不美满,可没有人说你走错路。你只要把前面那段补上去就好了。

为甚么这个十如是是诸法实相呢?露台的慧思禅师有三转读法。

一个是依报的相状。极乐天下的依报寂静,就是大地、宝树、楼阁。大地,黄金为地,水晶等等;宝树,楼阁另有莲花、池水。当然,你说如许太庞大,那你能够很简朴,你就观想莲花也能够。你观想极乐天下,你第一个去的处所叫做莲花受生。你莲花观成,还是往生。说极乐天下有莲花,放大光亮。

第二种,如果你把它解释成“如是相”,那就是一心三观的假观,显出人缘果报的不同相状。这个就是“如是相”、“如是性”乃至“如是人缘果报”。

甚深奥妙法 难见难可了

这段经文,实在某种程度比较侧重在佛陀的假观,人缘的修证。就是说,佛陀明白一念心性今后,你看他所经历的人缘有两大段:他靠近无量诸佛;第二个,靠近泛博的众生。以是他才积累了这类假观的力量。

全部诸法实相的操纵就是,离相清净,然后借相修心。当然,你离相清净的时候必然要重视,不能粉碎你心性的妙用,因为你还得要借返来。为甚么佛陀能够成佛?因为他把握了诸法实相的修行,他晓得如何样地“相是如、性是如……”他先回到一念的清净心,离相清净;然后再产生相状的活动,再“如是相、如是性、如是体……如是因、缘、果、报”;最后把这两个均衡。

以是我们能够看得出来,佛陀统统的言辞,都是一念心性具足,以是策动出来。就是,固然“便利有多门”,但是它的方向是很清楚的,就是清净心跟菩提愿。就是依体起用,从一念清净心的角度而开出无量的法门;众生从无量的法门回到清净心。就是一个如许的过程。

为甚么要如许做呢?因为如来有各种的便利知见。如来的知见,这个处所指的是实智,佛陀安住一念心性;便利知见,指的是各种的三乘人缘的修证,便利知见就是权智。佛陀实智权智都具足。是以,“舍利弗!如来知见,泛博深远,无量无碍。”这个“无量”,就是指的四无量心:慈、悲、喜、舍;“无碍”,佛陀的四无碍辩才;“力无所畏”,十力、四无所畏是佛陀的泛博的聪明,能够无所害怕;乃至于四禅八定各种的“摆脱三昧”,在三昧当中生起各种的波罗蜜,所谓的“不起灭定而现威仪”,这个就是摆脱三昧。都能够深切无边,“成绩统统未曾有法”。就是说,佛陀为甚么能够广设便利呢?因为佛陀曾经靠近十方诸佛,并且也曾经经历过很多的众生,以是他能够广设便利。他有如许的一种人缘的经历。

第三种读法是“相如是”,统统法是“如是”,那表示中观。清净心不碍人缘果报,人缘果报也不碍清净心,两个同时存在,不相互毛病。理观不碍事修,事修不碍理观。这是“相如是”。

这以下解释前面那一句话。为甚么我们修了这么多法门,只要一个目标叫“令离诸着”呢?

以是,我们现在渐渐看就晓得,从佛陀描述他白叟家本身的生长过程,他所成绩的,我们大抵也看得出来,佛法修学是这么回事!简朴地说,理观的时候是超出人缘,要离相清净,本来具足。甚么叫具足?就不是人缘所生法。就是我们在内观的时候是超出人缘,但是在事修的时候要假借人缘。以是,这个人缘所生法,你固执不得,但是你也放弃不得。你放弃了,你就落空了相状的熏习,你就落空了开显的这类过程。

我们看“颂寄言叹二智”。蕅益大师的意义:寄言,是侧重在便利的人缘的修证;离言,侧重在实在的一心的安住。把前面的“寄言叹二智”停止重颂:“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他说,世尊所成绩的甚深泛博的聪明,是不成思议的,统统的诸天世人乃至于统统九界众生,是不能真正了解的。

就是说,我们必须为临命终培养一种免疫的服从。我们不晓得临命终会产生甚么相状,没有人会晓得,但是必定会有事情。临命终绝对不平静,没有一小我是安静的,因为临命终叫做算总账。而临终的正念有一个前提,你不能起迷恋倒置。以是这个相状一过来的时候,你的离相的功力就很首要,叫安住力。以是,你明天能不能往生,就看你心中面对相状那种离开的服从。这第一个,“相是如”,就是安住一念清净心。

安住!我再讲一次,诸位!安住是用聪明去观照。我要提示大师,如果念佛人你现在对于相状是用佛号来顺从它:欸,我打妄图,我转念念佛。你是用事修,你是用“不时勤打扫”。你平常能够还能够,因为平常精力体力畅旺,事情也没那么庞大。但是你不要把平时的正念比况成临终的正念。平时的状况是在你的操控当中,你但是在一种有寒气的佛堂,没有人滋扰你,以是你用佛号压居处有的妄图。你用这个别例,光临终你就垮台了,你就惨了。第一个,你的信心孱羸,你的第六认识心力孱羸了;而你的妄图又庞大了。仇敌变强,你的才气变弱,如果你只是靠禅定的止的力量来面对妄图,你就行不通,这个坎就迈不畴昔。比及你阿谁时候晓得,来不及了!但是诸位要晓得,理观它是不受影响。它不会因为身材衰弱,也不会因为你妄图多而遭到影响,因为理观的聪明不轻易粉碎。以是你最好查抄一下你是如何离相的。如果你现在的离相还是用代替式的,那你就伤害了。我先提示你,你可不要光临终再悔怨。

第二个就是假观了。如是相,如是性,就借相修心了。当然,从大乘佛法,它的借相能够借佛道的相、借众生的相。但是从凡夫的角度,我们建议你不要借众生的相,因为借众生的相生起大悲,你能够会动豪情。以是普通在初地之前的菩萨,都是以佛道,以上求佛道的相状。

壬1、颂释止叹意

“如是大果报”,这是佛陀的泛博的果跟报,这就是如是果、如是报。果就是菩提,报就是大般涅盘。它是如何来呢?是由如是相、如是性的人缘造作所闪现出来,我跟十方诸佛才气够真正地亲身证得。

权实二智是如何来的呢?“本从无数佛。”在因地的时候佛陀靠近十方诸佛,先明白了这个权实二法的事理,这类甚深奥妙的事理,然后颠末无量劫的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历练,最后在菩提道上服从,最后美满具足。就是因为安住清净心,因为建议菩提愿,然后借相修心,以是才成佛。

于无量亿劫 行此诸道已

辛2、绝言叹二智 分二

这模糊约约是佛陀要开显那一道光亮。我们看这个光亮是如何回事,佛陀当初为甚么没有说。

本从无数佛 具足行诸道

慧思禅师说这段经文有三种读法,如果你是“是相如”,把统统法会归到如,那么当然就是空观;把统统法会归到相性体力作的不同,那就是假观的人缘修证;你把空假两个合起来,就是中观。这个是实际的解释。

起首我们看佛陀度化众生的便利。天亲菩萨讲到,佛陀度化众生有四种便利:第一个是往成绩。佛陀在大般涅盘当中是没编轨制众生的。佛陀必须以大悲的愿力从空出假,来到凡夫的天下,示现八相成道。就是他要往生,随愿往生。第二个,教养成绩。佛陀必必要用各种的随类化身,应当现甚么身。他也要考虑这个身相的题目。第三个就是说成绩。他要按照众生的根机,说三乘乃至于五乘的法门。最后,功德毕竟成绩,使令众生依法修学而成绩呼应的功德。

蕅益大师整段的经文就是如许解释的,这个是从佛陀的目光来看我们的修证。这个处所,模糊约约也看得出有一点不一样的环境呈现,佛陀看模样是要讲实话了。他不再站在众生的目光来看事情。

“止!”佛陀就止住舍利弗说:“不须复说。”我晓得你现在有很多话要讲,你有很多迷惑。你先不要讲,我先奉告你权法跟实法的干系。佛陀“成绩第一罕见难明之法”。这类权实二法的操纵是如何回事呢?是“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就是,当我们把人缘的修证跟一心的安住合起来,这个就是诸法的实在相,就是美满的相状、美满的功德。

统统的法门的重点,就是开导清净心跟菩提愿。你如何样能够做到这一点,这个法门对你就是妙法。如果你明天不晓得这个事理,你固执阿谁法门,你只是想要通过这个法门来修因证果,那你落空了佛陀的本意了。便利当然有多门,但是请你记着一件事情,佛陀的目标只要一个:开显自性的功德,开导你的菩提愿。就这件事情。

这个处所就是佛陀的便利,他就是有四种便利。这是天亲菩萨的解释。

有些人说,那我开悟了今后,我如何就不想炽然修福呢?有些人开悟今后说,我甚么都不想做呀!那表示你没真开悟,你能够有点偏空了。就是说,你阿谁开悟,不是诸法实相的开悟。这个处所就是判定。一小我回归到一念清净心的时候,你晓得你有自家珍宝的时候,你会主动主动地、想尽统统的人缘把它开显出来。这个是真的开悟。以是,佛陀成绩了甚深奥妙法、成绩一念心性今后,他是以甚么样的力量来开显本具的功德?你看甚深奥妙法是“难见难可了”,一念心性是觅之了不成得;但是他又能够用无量劫的时候来称性起修,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来把这个功德开显出来。这个是真正的开悟。

这个假观实在很难的。我们举一个例子。你看,畴昔我们讲过一个净土宗的往生的事:刘程之居士,他跟慧弘远师是同一个时段,他修莲花观,他就遵循《观经》内里所说,观极乐天下、七宝池。阿谁七宝池是活动的,它中间有一个快意珠,然后流出水,那边面莲花在那边活动。他就一方面念佛,一方面观想。成果有一天,俄然间在佛堂内里呈现真正的八功德水、莲花,他还能够把这个水舀起来吃。当然,他的净业成绩了。

但是对我们凡夫来讲,不是啊,我们叫做修因证果。你一个权教的菩萨说:我明天修布施,我可不是白布施的,我是要成绩布施波罗蜜的功德;我持戒,是要成绩持戒波罗蜜的功德。我们凡夫是一种有所得的人缘造作。

如是大果报 各种性相义

壬1、举绝叹之由

这个处所的经文,古德的解释有两个重点:第一个是“无数便利”,第二个是“令离诸着”。

我及十方佛 乃能知是事

以是,从佛陀的知见来看这个五乘,他是说:因为你修五戒十善,以是你阔别了三恶道的固执,呈现人天果报;因为你修四谛十二人缘,你阔别了三界果报的固执,以是你才呈现涅盘沉寂;因为你修菩提心,六度法门,以是你阔别对涅盘的固执,才呈现菩萨的功德。这个是佛陀的观点,叫做“令离诸着”。

辛2、颂绝言叹二智

有人问蕅益大师说:大师!你白叟家开悟了(蕅益大师二十五岁开悟,他本身都承认了)。开悟今后你白叟家是如何想的?开悟今后,你晓得一念心性本来清净本来具足,你如何想?蕅益大师讲四个字,叫做“炽然修福”。你想不到吧?他不是说你既然本来具足就等着,他不是。一个开悟的人,那叫一个主动主动。他晓得本自具足,但是要假借人缘来开显。以是露台宗叫做甚么?叫做“性具缘成”。一念心性本来具足,但是要靠人缘来成绩。

我们一个初学者,当然我们是学习统统老法师的长处,但是学完今后我们会想一个题目,持戒、止观、教理到底哪一个比较首要?我想每一个初学者都会碰到这个题目,因为佛教很多元化。就是,佛陀讲这么多法门,我到底应当如何做?一开端我们在法门当中产生迷惑,因为太多门了,不晓得进哪一个门。厥后我渐渐学典范,看了蕅祖的开示,我终究找到答案:本来我们不该该重视法门,重点在目标。你要用目标来指导法门,叫做称性起修。

佛力无所畏 摆脱诸三昧

意义就是说,实在,如是相、性、体、力、作……人缘果报的相状,重点在最后那一段,“如是本末究竟等”。你只要把前面的统统相的人缘果报拉到一念心性,来开导你自性的功德,你只要奉告本身:莫向外求!极乐天下是你自性,你不消管阿弥陀佛甚么时候来,你也不消管极乐天下离你有多远,这都不是重点。重点是你安住了没有,重点是你是不是有欣求、是不是发愿、是不是有佛号!

这类因果的题目,如何就“令离诸着”呢?实在佛陀不是如许看的。

有人说〈便利品〉是全部《法华经》前半段开权显实的核心,那么这段经文是全部〈便利品〉的核心。也就是说,你把这段经文弄清楚了,半部的《法华经》,甚么叫开权显实,你就体味。开权显实就是你如何把人缘修证的权法跟一念心性的安住连络在一起。也就是说,你如何把佛陀所现的瑞相跟那一道光亮美满地连络在一起。如何连络,这以下经文要说了然。

如许的一个事情,佛陀没有出世,没有一小我晓得。你晓得甚么叫做超出人缘又面对人缘,你晓得这么妙的事理吗?你会晓得吗?没有人会晓得。我们普通人没有看《法华经》之前,就是佛陀您白叟家叫我做甚么我就做甚么!你说我业障重,我就拜忏;你说我没有福报,我就修福。谁晓得佛陀是假借如许的法门来开显自性的功德?没有人会晓得的。那“托彼依正,显我自性”,佛陀不说谁晓得呢?

这〈便利品〉诸位要归去想一想,因为它会颠覆你畴昔的学佛的观点。因为我们畴昔所接管的信息都是佛陀的便利说,佛陀并没有把实在相显出来。到了《法华经》佛陀已经把便利翻开;该如何样,佛陀就如何说了,佛陀不再遮讳饰掩了。以是,我们对畴昔的思虑、畴昔的知见,能够要试着渐渐地放下,接管佛陀的知见。

如果你年纪很大,还要多一个,你把你的色身也现出来。我的五蕴身心天下,不管是男众相女众相,也是“人缘和合,虚妄有生”的真相。最后离开,离相。你能够这模样地,从心性把相状现出来、离开,现出来、离开,你的心练习出来,一天只要十五分钟,不成思议!

以是它这个离相,古德解释它,多两个字,叫做“见相离相”。这个很首要。我解释一下。比方说在虚空当中,我们的一念心性就像镜子一样,在大地有一个镜子。那么镜子就有两个行动:第一个,见相。我们要把我们所经历的相状先现出来,比方说,他是一个喜好财帛的人,我们就必须把财产在空性内里现出来。哦,“人缘和合,虚妄有生”,这个财产在一念心性(就像镜子)现出来今后,然后你就观想,它是缘生无性、当体即空的,它是本来没有的。这个时候,离相。先把相状现出来,然后离开相状。这个相状从空性而来,你就观想它回到虚空而去。这是财产的相状。

舍利弗!吾从成佛以来,各种人缘,各种比方,广演身教,无数便利,指导众生,令离诸着。以是者何?如来便利知见波罗蜜,皆已具足。舍利弗!如来知见,泛博深远,无量无碍,力无所畏,禅定摆脱三昧,深切无边,成绩统统未曾有法。

舍利弗!如来能种类别离,巧说诸法,言辞柔嫩,悦可众心。舍利弗!取要言之,无量无边未曾有法,佛悉成绩。

为甚么佛陀这么聪明?因为佛陀他可不是只要安住一念心性。我们来看看佛陀是如何来的。我们能够看看第四十六面,看后半段。它说,佛陀如何能够实现这个美满的诸法实相?因为佛陀不但安住,发明心性今后,他白叟家的不成思议有两件事情:“靠近百千万亿无数诸佛,尽行诸佛无量道法。”把佛陀的法门全数学会了。更不成思议的是上面那句话,他能够以大悲心来到众生法界,英勇精进,广度众生,积集他的经历,“称呼普闻”,以是“成绩甚深未曾有法”。那可不像阿罗汉只是一条路,苦集灭道一条路走到黑就算了。佛陀是体味一念心性本自清净、本自具足,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以是他才有资格广设便利。这个意义也是赞叹佛陀的权智不成思议。

道场得服从 我已悉知见

实在,这句话重点在“令离诸着”。“令离诸着”这四个字,实在跟我们普通凡夫的了解有所分歧。我们能够看得出来,佛陀在这个处所已经不考虑凡夫的需求,也不考虑凡夫的知见。佛陀在本经的说话是单刀直入,不再遮讳饰掩。我们之前的了解是如许,比方说我们修五戒十善,五戒十善是一个善业的造作,以是我们生天了。为甚么生天呢?是因为我们修五戒十善。因为造五戒十善的业因,而这类善因成绩人天安乐的果报。

世雄不成量 诸天及世人

你现在把这个事理弄清楚今后,我们能够开出实在相了,佛陀开端讲实在相了。就是说,到目前为止佛陀讲了两件事:一个权法,一个实法。权法就是人缘果报的修证,实法就是一念心性的安住。这两个如何融通呢?这个就是上面的重点,也是本经的重点。

这个处所就是说,诸法实相美满是称性起修、全修在性,这个就是诸法实相。而你明天照这个别例修下去,你的人缘是直接栽在一念心性,不是栽在念心识。一念心识是生灭心。你是种在不生灭心,那就不成粉碎了。不成粉碎,这个善根就强了。

喜好妙法莲华经请大师保藏:妙法莲华经小说网更新速率全网最快。

这段经文我们先做实际的阐述,再做实际的操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