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四章 忆苦思甜
他的话刚说完,不远处传来一个声音:“秋县丞这话说得阴阳怪气,莫非是对玄德公的仁政不满么?”
秋明连连点头,如果郭嘉晓得了李进的事,还不晓得会如何样痛心疾首,只是所谓知人知面不知心,此民气本来就是最难揣测的,郭嘉莫非有甚么好体例吗?
秋明口里常常会吐出一些不知所谓的词句,郭嘉对此早就习觉得常了,他正在点头苦笑,秋明却意犹未尽地持续道:“刘备在邓州广施所谓的仁德,扰得民气生乱,也让城中士绅对我不满。不如我们在城中搞个忆苦思甜,让百姓们回想一下三年前我没到邓州来的时候,他们过的是甚么日子,让外来的流民也会商一下他们故乡和邓州比拟究竟是如何样。”
对于秋明气愤的眼神,郭嘉就当作没瞥见一样:“你做下这等事,实际上是已经断了本身的后路,不成能再与朝廷相安无事了。不过幸亏汉室将乱,天下皆知,也不消太担忧了。只是你若要逐鹿天下的话,必定还要招揽很多人才,如果都象陈宫一样说来就来讲走就走,只怕还会出大的乱子。”
郭嘉点头道:“我也没甚么体例,不过常言道,有恒产者有恒心,我们现在也不缺钱,不如为那些得力可用的人购置田产房屋,再把他们的妻儿长幼全数接过来,如许他们就算生了甚么异心,也要考虑家人的安然。唉,我一向在劝说陈宫把老母老婆接来邓州,他却老是迟延,没想到竟然会出如许的事。”
秋明有些迷惑了:“我只传闻刘县令进步了入城税,,城外的人都是叫苦连天,不过你们住在城里,又不需求出城收质料,应当不会受甚么影响吧。”
秋明见四周一片死寂,笑得更高兴了:“实在呢,贤人早就说过,做买卖只是傍门左道,种地才是正道霸道,此后我们要在刘县令的带领下改邪归正,驱逐更夸姣的明天。”
这时秋明身边已经围上了一大群人,听到顾大婶的话,都点头拥戴道:“是啊是啊,现在买卖太难做了,还不如早些年种地的时候呢。”
郭嘉也叹了口气:“既然是下策,必定是诸多繁复,事倍功半的了。现在刘备既然借着崔彪一案发难,我们不如将计就计,趁此机遇拿下崔杰。只要能够把县丞和县尉两个职位都拿到手里,便能够架空县令,再有南阳太守张咨帮手,则刘备不敷虑耳。”
顾大婶冷哼一声,把手中捧着的蒸笼往地上重重一掼,就这么独自转进屋子里去了,张大哥却放下肩上的扁担,搓动手仿佛不知该如何答复。秋明凑上去看他的箩筐内里,叫道:“如何明天只要这么点货色?是嫂子身材不好,还是货源不敷?”
秋明哼着小曲,一步三晃地在前面走着,周泰蒋钦在后紧紧跟从,象极了欺男霸女的不良恶少。他假装没看出人们都在决计遁藏,反而到处用心找人搭话:“张大哥,又出摊了啊,啧啧,嫂子的技术是越来越好了,这草席摸上去跟绸缎一样,必定有很多人买吧?顾大婶,你家的烘糕又香又糯,我还想着甚么时候推行到洛阳去,让都城的百姓也尝尝我们邓州的美食。”
郭嘉笑道:“不消到处去找,只下落在崔杰身上便是,只须如此这般,何愁他不乖乖就范。”秋明目瞪口呆地望着他道:“怪不得你一点也不焦急,本来早就打好了坏主张,此计若成,崔杰就垮台了,刘备也保不住他。”
秋明笑道:“那就不要做买卖了,大师都归去种地,岂不是好?”
顾大婶啐了一口道:“没甚么影响?也不晓得哪个杀千刀的想出来的主张,收甚么入市税、店铺税、输佐税、散佐税、通行税、口钱、算缗钱,那些大商大户的吃不消,我们小本运营的更是吃不消。并且阿谁新的市曹看我们带多少货就收多少税,也不管一天能卖出去多少,如许的话谁情愿把货都带出来呢?”
从郭嘉家里出来,秋明的表情镇静了很多,连天空也仿佛分外阴沉了。他俄然想起,此次从洛阳撤得仓猝,没有给家中的几位夫人带回甚么礼品,明天气候这么好,何不到秋市去逛逛,选些合心的小玩意。恩,明天早晨小道姑的表示真不错,小别胜新婚,当真是妙不成言,妙不成言呐。
郭嘉又道:“弑君这个事非同小可,对谁都不要再提了,任谁诈你都不要松口,哪怕是文姬面前都不要说出一个字来。”秋明再次悲忿地瞪着他,要不是这家伙使坏,秋明几近都要催眠本身忘了这码子事了,成果他得了便宜还要来卖乖,真正不是个好东西。
秋明想起水浒内里,吴用想要赚人上山,先是要裹胁了其家小,好象徐宁关胜呼延灼都是这么被逼上梁山的,看来这招对于前人还是很有结果的。他鼓掌道:“不错,除此以外,我们还能够搞一些股权鼓励、年金之类的内容,晋升企业形象,加强企业凝集力。”
张大哥嘿嘿了两声,还是搓动手不说话,顾大婶终究看不过眼了,从屋子里冲出来嚷道:“问甚么问,有甚么好问的?还不是因为你们这些当官的不干人事,卖个草席糕点都收那么重的税,谁还敢出来做买卖呢?”
秋明点了点头:“不错,现在文聘挂官逃脱,南阳郡尉的职位刚好空了出来,此次我们必然要谨慎筹划,毫不能再落到别人手里了。不过崔杰也不是个笨伯,他既然敢告我,必定已经先把证人证据全数清理过一遍,刘备要我三日之类找出证据,却到那边去寻?”
刚才还群情纷繁的人群俄然沉默了,这几年托了秋市的福,大师都靠边做点小买卖,那些外埠客商在市场里赚了大钱,也情愿在四周花点小钱显摆一下,以是都还过得不错,其乐融融。但是这里大部分人都是本乡本土的人,天然还记得三年前邓州是个甚么模样,当真是种地种到家徒四壁,做工做到卖儿卖女,那样的日子,他们连回想都不敢,更别说回到那样的糊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