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京华漫烟云(1)
熹宗笑着说道:“丽华,朕晓得这身子是好不了了,只是想着若能见花西夫人一面,能与她切磋如何写出这惊世绝艳的诗词,当是此生无憾事了……”
工部尚书卞京、兵部尚书刘海皆出于窦氏,户部尚书高编年素有攀附劣迹;正在进宫路上的刑部尚书殷申亦为窦氏亲点,吏部尚书周游嗣已有半年称病不出。窦亭怒从心头起,恨不能将这些攀附权臣、唯利是图之辈立即斩杀殆尽,肃整朝纲,还政于熹宗。
窦氏夙敌原氏踏雪公子为了记念死在流亡路上的爱妻花西夫人,便将其诗词连同本身写的一些诗词编订成集,取名为《花西诗集》,官方读之无不动容感泣,传播甚广。但是在北东庭,《花西诗集》倒是禁书。窦亭便抬高了声音,奉告熹宗《花西诗集》的来源。熹宗亦是爱好诗文,直在那边感慨,果然是红颜薄命,不想这原家却有如此痴情的男人,过了好久,又望着明月暗叹:“既然原家有踏雪如此痴情,时至本日,未娶一妻,那原非清乃是踏雪之兄,想来淑仪应是嫁得不错。只是淑环前去与西突厥和番,嫁给阿史那撒鲁尔,而西域诸地战事频繁,颇让朕担忧。”
窦亭安抚熹宗,“那撒鲁尔虽是突厥之主,但毕竟是原青江的私生子,有汉家血缘,且又在西安长大,公主应是过得不错吧。”
窦亭暗忖,天子病重,六部堂官和相爷前来倒也罢了,为何这贬为翰林学士的旧臣也被召进宫门呢?
此事在朝野颤动极大,令窦精华大怒的是本身的本家表弟竟敢往宫中送禁书,差点引发了新一轮的焚书坑儒。
为此,窦亭被罚减去半年薪俸,停职在府中面壁思过。
皇后悲伤地站起来,疾步走向熹宗。不想熹宗的神采俄然大变,猛地吐出一口鲜血,滴滴洒在皇后的衣衿之上,触目惊心。
窦亭轻叹一声,垂目道:“臣听闻窦相本来是想留下花西夫人的,孰料花西夫人不但拒降,还整天哭泣不断。彼时大理段世子恰好同南诏段氏分裂,投奔在窦相的巴蜀官邸,一眼看上了花西夫人,窦相便应允了。当时南诏步步紧逼,大理段世子得空顾及花西夫人,她便乘机在投宿的堆栈中放火他杀了。”
熹宗听了皇后之言,呆愣了一会儿,终是寂然涕零,哽咽着长叹一声:“朕对不起东庭的列祖列宗啊。”说罢流着泪向皇后渐渐伸脱手来。
窦亭不由哗地站起,冯章泰亦满面焦心肠站了起来,右手更颤,胸膛起伏。
永业十年三月初九,京都早已是满城秋色宫墙柳,东风过处,昭明宫春意盎然、姹紫嫣红。但是那满城的春意到了毓宁殿,当朝天子熹宗的寝宫前,便突然落空了色彩,再浓的花香亦没法伸展太医们眉头皱起的川字。
窦亭不由惊得满面是汗,因为此句并非他的诗作,而是出自一本《花西诗集》。
窦亭直起家子,冷冷看了窦精华一眼,便同冯章泰闪入帘内。
在窦亭的心中,熹宗一贯是和煦和顺,夷易近人,乃至对亲侍之人,也从不大声呵叱,对皇后更是百依百顺,即便面对飞扬放肆的窦精华亦保持涵养,这是他第一次看到熹宗如此生机,听他声声窦家、句句斥责,不由惭愧得泪流满面,颤声劝着陛下息怒。
熹宗幽幽醒来,看到了皇后的泪容,却大力地挥掉皇背工上的碧玉杯,声嘶力竭地喊道:“贱人,你在给我喝甚么?你常日里宠冠后宫,你的哥哥放肆放肆,专营结党,残害忠良,朕念在你兄也曾为国建功,窦太皇太后又对我恩重如山,一忍再忍……”熹宗直说得惨白的病容一片通红,连脖子也红了,哑声道:“朕这平生对你窦家之人,宠之爱之,你的好哥哥却想谋夺我东庭列祖列宗的江山社稷……朕一时半刻便要去了,顿时便如了你们窦家的心愿,你莫非连这一刻都等不得了吗?”
皇后凄惶地大呼一声,提起裙子,往床上扑去,身上的珐琅玉器环佩之声锋利刺耳。
熹宗笑着对他说道:“云兼可来了。这几日皇后总算知己大发,不再禁朕看《花西诗集》了。朕这几日总在想内里的一首: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话未说完,熹宗已然吐了一口鲜血。窦亭大惊,正要唤内侍监,却被熹宗唤住:“云兼莫去,想我此等轩辕氏的罪人,理应早死以谢祖宗。此事若为精华所知,天下难道大乱?”
皇后大声地唤着太医,泪如泉涌。
窦亭赶入内殿,却见宫人正满面惊骇地缩着肩膀冒死擦拭着地上的血迹。皇后泪流满面,凝脂般的玉手一手扶着双目紧闭的熹宗,另一手颤抖地握着精美的菊花瓣纹碧玉杯,喂着熹宗汤药,娇柔的声音无穷哀思,“求陛下醒来,东庭和太子还要靠皇上啊……”
皇后的神采早已骇得煞白,嘴唇发着抖,泪水流得更猛,哈腰捡起碧玉杯碎片中所剩的棕色药汁,一口倒进嘴里,然后猛地跪倒在地,猛叩三个响头。一众宫婢、冯章泰和窦亭都惊呆了,全数跪了下来,呼道:“皇上息怒,保重龙体。”
熹宗连唤可惜,顿首感喟道:“好一个贞烈的夫人啊。朕该当封其为……”
外殿正坐着一个面色焦心的青年,着礼部一品朱袍,姓窦名亭字云兼,恰是当今礼部尚书。
劈面三人看了看窦亭。碍于窦氏的面子,刘海赔笑道:“窦大人,冯大人言之有理啊,且稍等一下吧。”
窦精华看着窦亭的身影消逝在视野中,不由轻嗤一声,“他也算我窦家人?清楚就该当姓了轩辕吧。”
本朝向来只要草拟极首要的公文诸如即位圣旨、废立后宫、召见使节等,方才命翰林侍讲学士在外候命。再说窦相一向不喜好这个倚老卖老的冯章泰,何故叫来此人?
这一日窦亭终究被解了禁,遵诏伴驾。
忽而又想起比之任何人,本身恰好最是摆脱不了一个窦字,不由心中又是一凉。
熹宗没有说下去,因为皇后不知何时阴着脸站在了那边。窦亭觉得这位醋劲实足的亲表姐会大大发作一番,没想到窦皇后只是黯然叹了一口气,上前拉拉天子的明黄锦被,“陛下若想追封花西夫人亦不是不成,只是要先养好身子。”
皇后抬开端时,额头已是一片红肿,玉面涕泪交集,“皇上,吾兄大逆,臣妾难辞其咎,如果陛下去了,留下臣妾与弱龄太子,吾兄篡位,必不能容我孤儿寡母。臣妾虽出身窦氏,倒是轩辕家的人,陛下去日,便是臣妾为陛下殉葬之时。臣妾对陛下千万没有贰心,只求陛下定要龙体安康,方可诛杀逆贼,匡扶轩辕!陛下。”
当晚他回到府邸,倒是夜不成寐,偷盗取了《花西诗集》,第二日趁到宫里看望皇后之际,塞给了熹宗。七日以后,却听宫里传来动静,皇后与天子吵了一架,只为了熹宗痴迷于一本诗集而三日未曾临幸皇后的凤藻宫,而那本诗集,恰是窦亭送给熹宗的《花西诗集》。
窦亭的心中倒是一凉,皇后为何不由熹宗看《花西诗集》了?
但是,今后今后,熹宗的身材却每况愈下。
他又在外间坐了好久,终是忍不住站了起来,就要往里走。
熹宗拉着皇后的手,让她倚在他身边,笑道:“你看这一首:众里寻他千百度,蓦地回顾,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多像朕第一次见到你的模样……”话未说完,熹宗已口吐鲜血。
熹宗冷傲道:“云兼的诗词真乃人间一绝。”
“窦大人,且慢。”冯章泰的脸上沟壑纵横,双目却非常的敞亮,一只干爪般的右手如风中秋叶,病态地颤抖着。他悄悄地对窦亭浅笑,轻道:“窦大人,千万莫急,窦相爷正在与陛下参议大事,稍后便好。”
窦亭和冯章泰也是泪流满面,站起来赶上前去。
世人恭敬地揖首。
此时,珠帘后收回一阵痛斥,似是皇后的声音,窦亭心中疑云重重。皇后固然仗宠恃骄,但向来不会在皇上面前收回如此大喊,窦精华亦在内殿,不知产生了何事,此时又有器皿狠狠撞击金砖之声伴着宫人发急的惊呼传来。
窦亭被请了出去,几个太医沉着脸上前诊脉、针灸、灌药汁,宫娥捧着明晃晃的御用之物来去不断,那琉璃珠帘烦躁地不断闲逛,如民气浮动。
放眼望去,劈面三人皆着正一品官服的褚红朱袍,正低声扳谈,声音虽轻,仍能辩白出那内容竟然是最新得了一尊前朝的青玛瑙玉熏炉,眼神间尽是兴高采烈,却无半点为人臣子的恭敬之色、焦心之意。
窦亭额头青筋隐现,望着冯章大半晌,暗叹一声,复又坐了下来。
不久,伴着清脆的轻响,一人缓缓从琉璃珠帘中信步踱出,恰是当朝权相窦精华。
世人惊呼中,熹宗天子双眼翻白,直挺挺地倒向龙床。
这冯章泰是当目前中独一活着的大儒,乃是已故礼部尚书陆邦淳的同窗。以陆邦淳为首的清流一党遭毒害时,冯章泰受了连累,由二品大员削职为民。后因其盛名,在窦精华的一个本家属弟亦是冯章泰的半子不竭讨情之下,才仅仅规复了他翰林院大学士的贫寒闲职。冯章泰本来各式推让,乃至自毁右手拒不复出,厥后因不忍窦家对其家眷各式虐待,方才应了这个虚职。
不一刻,窦精华携着六部重臣一个个都来了。让窦亭感到不测的是,连翰林侍讲学士冯章泰也来了。
窦亭年方二十八,出身门楣显赫的窦氏家属。当今权相窦精华是他本家亲表弟,他亦是六宫之首的皇后窦丽华的亲表弟。本人长得一表人才,七年前高中状元时,金銮殿上熹宗天子驯良可亲地为他簪上金花,这几年也凭着过人的才调,几次应召,入宫伴驾。这几年窦亭看着熹宗的笑容一天比一天少,一天比一天老去,明显只要二十八岁的熹宗却如四十岁普通老成,心中模糊地难受起来。犹记客岁中秋,本身陪着熹宗太液池泛舟弄月,窦亭借着三分醉意,呢喃了一句:“但愿人悠长,千里共婵娟。”
窦精华拿着一条绢帕,轻拭白嫩的脸颊上几点褐色的药汁,冷冷道:“云兼、冯大学士,出来好生劝劝皇上签了遗诏吧。”
熹宗无穷遗憾地说道:“传闻那花西夫人,归天时年仅一十六岁。一个一十六岁的韶龄妇人会写出如许的诗句,亦难怪踏雪公子听到精华将这花西夫人送予段世子时会如此悲伤,气抱病倒在床榻之上,这几年传闻一向隐居秦中,供奉爱妻的牌位,并未另娶。如此人才,虽是原逆的妇人,精华确切不该将其作和番的礼品送予大理。她当真是为保贞节,死在路上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