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听雨
⑥短檠:一种古时的短柄小灯。唐韩愈《短灯乐歌》:“一朝繁华还自恣,长檠焰高照珠翠;吁嗟世宇无不然,墙角君看短檠弃。”
⑦横波:水波明灭,喻指女子眼神活动神采。
①翻:同“反”。
爱情这个题材占了纳兰词的绝大部分,可见他的痴情之深。全词笔法灵动,时而实景时而虚写,忽此忽彼,委宛悱恻。身边无人相伴,形单影只,窗外却下起了凄冷的秋雨,那丝丝缕缕剪不竭的哀伤呵,滴落在心上的到底是雨丝还是眼泪呢?
②翠被:翡翠羽制成的背帔。
④秋水:春季的水,用于比方人(多指女人)清澈敞亮的眼眸。
回想起畴前的阿谁秋夜,动摇的烛影腾跃在西窗上,你刚要入眠又被几番唤醒,星子般的眸子闪现着朦朦的情义。现在蟋蟀悲鸣,灯光或明或灭,再无人惊扰,却绝难入眠。回想近些年的经历,几度风雨盘曲,更令我非常记念与你相守的光阴。巴望着在灯烛前与拥髻的你互诉衷肠,却归期遥遥,让我们共同来感受这缠绵悱恻的秋雨。
谁道破愁须仗酒,酒醒后,心翻①醉。正香消翠被②,隔帘惊听,那又是点点丝丝和泪。忆剪烛③幽窗小息。娇梦垂成,频唤觉一眶秋水④。
纳兰长于化用典故,“忆剪烛幽窗小憩”一句,出自唐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是李商隐于悠远的巴蜀之地为远在长安的老婆写下的诗句。唐人诗词或华丽或薄弱,这类平实却不减密意的笔墨并未几见。每次于深夜读起,心中都会涌出一些纤细的感慨,它们具有最直指民气的力量。但是这类小伤感的词句一旦进入纳兰词后,便会生出大哀思,不亚于苏东坡《江城子》“千里孤坟,无处话苦楚”的沉重。或许是因为李商隐与老婆只是临时别离,“共剪西窗烛”并无难以实现;而纳兰的妻已魂归碧落,就算再密意的言辞也没法换来一声回应,只是纳兰内心的安慰罢了。
③忆剪烛:出自唐朝李商隐《夜雨寄北》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意为剪剔灯芯。厥后用“剪烛”作为长夜促膝而谈的典故。元杨载《题火涉不花同知画像》诗:“鹅鹏裘暖鸣鞭疾,翡翠帘深翦烛频。”
⑤蛩:蟋蟀。
借酒消愁愁更愁,纳兰晓得,可孤苦的秋夜若再无酒相陪,要如何入眠?这首词轻柔娓娓,几用心伤几分黯然,秋夜便更添了萧索悲苦。
【注解】
⑧拥髻:捧持着发髻,是女子表情悲惨时的姿势。
按此调《谱》《律》不载,疑亦自度曲。
【典评】
还是乱蛩⑤声里,短檠⑥明灭,怎教人睡。想几年踪迹,过甚风波,只消受一段横波⑦花底。向拥髻⑧灯前提起。甚日还来,同明白夜雨空阶滋味。
词人开篇一个反诘:是谁说的消愁就得喝酒?醒酒后,心反倒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