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小说
会员书架
爱看小说 >游戏竞技 >蚍蜉传 > 36捭阖(四)

36捭阖(四)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王应熊博学多才又脾气刁悍,颇受人畏敬。其人早在崇祯六年就因与周延儒、温体仁结党入阁,直到崇祯八年都在温体仁带领下的内阁做事,温体仁垮台后被扳连回家赋闲。崇祯十五年,周延儒为首辅,又把他请入阁,但厥后周延儒论罪,王应熊遭到连累,奉诏入朝对证,可还没到,北京就被顺军攻陷了。他随后返回故乡,但在半途为赵当世延揽,转行南京。他虽在崇祯十六年夏季未能赶到北京,但论身份仍可视作北京旧官,任用他,也有着招揽北方旧官来南京的政治意义。顺带一提,目前与贵州总兵皮熊联军滋扰重庆府边疆的播州镇守参将王祥是他的家仆出身。

至于南京方面对没有天子的环境作何说辞,自有钱谦益卖力主持。

弘光朝廷大肆进军河南、陕西、山西,挞伐之势燎原。郑芝龙看在眼里,自有借东风的设法,刚好钱谦益又成了首辅,有这层干系在,郑芝龙服从郑鸿逵的劝说,动了带兵来南京的动机。

“若非牧斋舍生忘死,为我等出头,以左梦庚之暴桀,我等恐难逃斧钺之难。”

起首毫无疑问,在南京对局势有着定海神针感化的钱谦益入阁,充首辅,任吏部尚书,进文渊阁。接下来,姜曰广入阁,任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高鸿图入阁,任户部尚书,东阁大学士。这三人皆为东林党人,本来在南京职位名誉亦高。

史可法等南京大臣知木已成舟,大多撤销了负隅顽抗的动机,特别是后续东林党魁首钱谦益快马到达南京,更令全部情势完整倒向了弘光朝廷。

赵当世早在数年前就拜访过钱谦益,厥后为了小袁营能够顺利成为南京江防军体例,又多次调派外务使司中人与钱谦益交友,两边一向暗中来往不竭。钱谦益虽名重天下,但原是名利场中人,又赋闲日久弘愿难抒,不免心胸权益之念,等弘光朝廷建立,赵当世特地提早知会钱谦益,与他达成合作,即包管钱谦益在弘光朝廷首届内阁中的首辅职位,调换钱谦益出面着力替朝廷稳定东南民气。

南京到手且凤阳已被分化,南直隶各地皆可定。任免百官之时,对处所上也有调剂。像此前站队何腾蛟对抗弘光朝廷的安庐巡抚张亮、江西巡抚旷昭等都被以“事权堆叠”为由罢免,所辖军政全数转交到江西总督袁继咸手中。湖广、南直隶、江西加上陕西、河南、四川等赵营重兵集结的省分,大明国土的核心地区根基全数臣服于弘光朝廷,说建立不太短短两三个月的弘光朝廷已然站稳了脚根并不为过。

左梦庚与方国安进军途中,闻知动静的钱谦益在故乡常熟县如坐针毡,几近可谓日夜翘首以盼。他与赵当世交友之事东林党内鲜有人知,只一个跟随他摆布的门生瞿式耜是知恋人,但也早被他压服了,当初南京东林党各方同道咨询他对拥立桂王的观点,他大多对付,并不表态。比及袁时中兵变,左、方入主南京,接到信的钱谦益随即心急如焚,马不断蹄赶到了南京。而后在左梦庚的共同下,上演了一出孤胆闯贡院挽救众大臣的好戏。

左梦庚与钱谦益一个唱黑脸一个唱白脸,用武力将群臣震慑的同时又让他们看到了一线机遇——本来弘光朝廷的军头也不是不讲事理,到头来还是得仰仗南京官员办事。没人会主动往钉子上撞,特别是南京百官,说到底拥立桂王争的只是“好处”二字,但性命攸关之际,孰轻孰重自有分晓,更不必提现在败局已定,再病笃挣扎,好处别想捞着,只怕最后落得个赔了夫人又折兵亏蚀买卖。

局势所趋,加上钱谦益跳出来领头指导众情,南京百官认清情势,冲突情感渐渐消减。自但是然,本就名重天下,又“临危救同道于水火”的钱谦益成了众望所归的首级。先是南京周边刘肇基、张天禄等部收到南京兵部的唆使,消弭了临战状况,觉得南京即将蒙受烽火的惶惑民气逐步安宁,而后弘光朝廷对南京官员停止了大刀阔斧的任免。

当然,即便南京已在把握,赵当世仍然不会等闲放弘光帝去南京,果断实施天子与百官断绝的战略,起码现阶段如此——党争之弊,赵当世心知肚明,在当前军事为要的关头,毫不能容忍火线朝中呈现大的变故。不管立内阁、置百官,对赵当世而言都是稳定局势的手腕,天子若离开把握不受节制,那么成果势必将与他的本意背道而驰。

高鸿图、姜曰广等东林党大臣获得开释,接踵走出贡院时,仍对刚才产生的统统心不足悸。当时候左梦庚一身铠甲,来到贡院耀武扬威,也不知因何俄然与一个大臣起了吵嘴,以后更是勃然大怒,宣称要将贡院连同数百大臣全都付之一炬。说时迟当时快,钱谦益从偏门闯出,不畏明晃晃的刀丛剑林,挡在左梦庚身前与他好生唇枪激辩了一番,场面甚是狠恶。最后左梦庚被压服,诚心认错,不但命令撤走贡院保卫,更要求钱谦益带领群臣主持政务。

北都沦陷局势难测,弘光帝应运担当大统,抚定民气。赵当世作为幕后推手,近三个月来在各地通过明争暗斗,慢慢安定了新朝权威。

除此以外,诏凤阳总督马士英入南京,以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身份为东阁大学士,入阁。此举是赵当世决计为之,用以剥夺马士英在处所上的兵权。马士英本来在凤阳首要督刘良佐、牟文绶等军,但刘良佐不太听他的,实际上权柄也有限。且刘良佐自打与左梦庚、方国安见面回到江北后,立即写信给马士英遁辞接到了桂王,诱使马士英来军中并将他扣住了,以是马士英深陷泥沼,为了脱身,亦不得不来南京。

湖广巡抚何腾蛟遭擒后,与武昌兵备道堵胤锡一道被押送范京遭到囚禁,等候后续科罪。其标下李国英的五千兵马孤掌难鸣,缴械投降,湖广提领衙门便将其众接收进了连合兵体例。桂王朱常瀛未出九江府,自泊船受请登陆,随后亦被遣送回了衡州府,遭到周到监控。朱常瀛经此风波吓得不轻,上表弘光帝要求遁入佛门,让儿子担当王位,但弘光帝回绝了,只让他好生将养身子切莫庸人自扰罢了。李成栋在范京反叛未果,给驰援而至的靖和前营追杀了半个月,几无立锥之地,只得仓促逃去了河南,湖广高低安堵如初。

南京事定,张望局势的南安王郑芝龙之心亦定。他在蒲月尾以本身的宗子郑森为使,前去范京拜见弘光帝,表白忠心,更表福建归心。弘光帝亲热访问了郑森,温言安抚。更赐国姓“朱”,改名胜利,显现出实足的期许——这是赵当世一早安排好的,为的是进一步拉拢郑芝龙,让他果断态度,本待是调派使者册封,郑森既然本身上门,便顺水推舟做了。

郑森此前都在南京国子监就学,且在郑芝龙的授意下拜了钱谦益为师,钱谦益替他起字“大木”与其名相和,作为鼓励。郑芝龙起初之以是迟迟未能下决计主动拥立弘光帝,实在也有顾忌钱谦益为首南京东林党人的启事,没成想钱谦益和他本来走的是一个路数,当即对拥立弘光帝自是再无疑虑。

何腾蛟的得胜直接影响到了南京方面的情势,史可法与南京一众东林党大臣本另有负隅顽抗之心,怎奈先是徐宿总兵刘良佐作壁上观,听任左梦庚与方国安两军通过防区,而后南京新江口营参将袁时中反叛,挟持诚意伯刘孔炤连夜回师,并篡夺了南都城策应左、方进军,南京大局遂定。左梦庚进入南都城后做了两件事,一件是令方国安与袁时中周到设防城池确保安然,另一件则是将南京文武百官全数集合在贡院,美其名曰“议事”,实则囚禁。南京大小政令一时候不管从何衙门收回,必须过左梦庚的手方能下放。

阁臣另有两人。一人王应熊,以左副都御史、东阁大学士身份入阁;一人丁魁楚,以兵部右侍郎、东阁大学士身份入阁。

是以名义上,范京是陪都,南京是留都,北京还是帝都地点。如许做可向天下表白弘光朝光复古江山的决计与意志。

但是左梦庚为帅,资格尚浅,怕难清算民气,故而赵当世制定总督一名,名义上节制南京这路北伐兵马。总督的人选,便是原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他久在南京,位高权重,影响力颇广,且脾气骨鲠,与赵营向来不对于。留他在南京弊多于利,倒不如将调马士英入朝的战略来个反其道而行之,把他外派,做个驰名无实的总督为好。

丁魁楚则是已故督师丁启睿和现在河南接管弘光朝调派的参将丁启光的伯父,曾代傅宗龙总督蓟、辽、保定等地军务,但崇祯九年满洲兵犯境,他连连失地,被究失时之责遣戍,崇祯十一年开释回故乡河南永城县。河南乱起,他与同为永城人的下野旧官练国事聚乡兵保境,时援剿总兵刘超兵变,他两人参与了平叛,并随后‘进入马士英幕中参赞军务。和王应熊类似,起用丁魁楚是对泛博在野废官抛出的橄榄枝。

首届内阁六人,三报酬东林党人,且首辅为东林党魁首,这是赵当世颠末衡量后为了稳定东南军政做出的让步。东南是东林党大本营,南京官员更是东林各处,首届内阁东林过半是为榜样,情势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内阁以下百官心神可安。但马士英、王应熊及丁魁楚则是赵当世成心安插在内阁中的反对权势,他们单个虽无东林党的气力,但各自背后都有些能量,比方马士英的好友阮大铖亦受诏入朝为官作为奥援此类等等,扭在一起,多少能对东林党起到掣肘感化。

实际上,赵当世的确也有调郑芝龙的打算。

目前河南安定,陕西局势大好,山西则进军如虹。东南既定,岂能缠足不前在此等情势下旁落自甘孤单。赵当世北伐,陕西是一起,山西是一起,另有一起便是南京。只等南京环境稳定,就将以左梦庚为帅,集结重兵渡江北上,沿途攻略两淮、山东及北直隶,郑芝龙的军队若能互助,如虎添翼。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