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小说
会员书架
爱看小说 >武侠仙侠 >三教九流 > 第一卷 苦修 第二节 黄粱一梦

第一卷 苦修 第二节 黄粱一梦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李易固然想不清楚,却也晓得此中必定有所关联。

李易在避祸的过程中,曾听人说过,现在的九州修真界,是道佛儒三教并驾齐驱,三教各自结成一个联盟,想要争夺天下第一大修真教派,此中玄门的俊彦便是龙虎山天师道,佛教的魁首为少室山上的禅宗祖庭少林寺,孔教的盟主天然是青州曲阜的孔府书院了。

不过郭不守面皮并不薄,或许是怕打击到李易对云山派的信心,郭不守很快就规复过来先前的神采,与李易鼓吹起云山派的好处来,道:“徒儿可不要藐视这玄门第六十九福地,要晓得世上名山何止千万,云山能够当选得这些洞天福地就很不错了!”

本朝太祖昔日抖擞于草泽,逐鹿于群雄之时,曾获得以龙虎山天师道为首的玄门的大力支撑,厥后本朝太祖夺得天下,便敕封玄门为国教,龙虎山天师道历代天师为世袭国师,因而玄门一举超出了佛儒二教,执掌天下修真之盟主。当明天子号称道君天子,对玄门更是虐待有加,龙虎山天师道几近成为了修真界朝圣的殿堂。

郭不守摆了摆衣衿,正色道:“徒儿,你既入我们云山派为第三十九代传人,那么本门的一些事条戒律,倒是应当晓得的,今后你收取门徒,也要为门徒讲授!”

道观内里的安插与那些平常道观并没甚么两样,正堂上供奉着玄门三清祖师爷泥像,下边摆着一张供桌,供桌上灰尘满布,想来是平常少人打扫,桌子上面放着一个香炉,三柱暗香正在袅袅燃烧着,香炉中间是木鱼、木剑、铜钱、八卦等羽士们常用物品。

卢生于甜睡中便做了一梦,梦中卢生考得进士,连连升官,娶得娇妻美妾,但又蒙受诬告,几近丧命,幸亏那天子为他昭雪冤狱,卢生厥后出将入相,封得国公,享尽大家间的繁华繁华,高寿九九八十一岁而亡。

在两树中间离地几丈的处所,挂着一口大钟,钟身之上,被人用剑划着“黄梁钟”三个大字,字体龙飞凤舞,超脱超凡。大钟中间的木锤还在摇摆不歇,明显方才的钟声便是这大钟收回。

不过终究让李易下定决计要皈依云山派,倒是方才产生的一件事情,李易在跟着郭不守路过那道观前松柏树上挂着的黄梁钟时,郭不守指着那黄梁钟,为李易讲了云山派的来源:

这个小孩恰是穿越了的李易,后代的李易那日拿了道观前那位道人所赠送的玉石枕头回家后,早晨甜睡而去,早上醒来的时候,便发明本身成了现在的这个小孩了,从本身影象的融会中,李易得知本身本来是一个孤儿,因为北方大旱,跟着流民南下避祸,将近饿死在路边的时候,幸亏郭不守从旁路过,救了本身。

李易拱手称是,道:“还请徒弟教诲!”李易稀里胡涂的就做了这个云山派的第三十九代传人,当然不肯意再持续的稀里胡涂下去。

“晨钟暮鼓,惊醒人间名利客;

道号经声,唤回苦海梦诱人。”

也不知过了多久,道人才喟然长叹了一口气,拱手向着那画像行了一礼,道:“鄙人云山派第三十八代掌门人郭……”道人说到这里,顿了顿,咬咬牙持续道:“郭不守本日招收云山派第三十九代传人李易,特此荣禀祖师爷晓得!”

“道生一,平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

顺求保藏,保举,拜谢!

李易两世为人,自知民气险恶,几次无常,郭不守这话虽听起来很别扭,说的倒是正理。

一名身材微胖的中年道人立在画像前,仿佛石化了普通,久久的沉默不语没有动静,道人不修面貌,腰间挂着一只黄色酒葫芦,身上道袍补丁横生,时有油渍,看起来甚是肮脏,与着道人背上的那一把红色宝剑看起来很不相搭,道人的这一把宝剑恰是那画像上人物身上的那把。

“太清一脉?徒弟,莫非另有玉清一脉,上清一脉么?”李易看着本身正在膜拜的玄门三清祖师爷泥像,奇道。玄门三清李易倒晓得,相传上古盘古大神开天辟地后身殉,其三道清气化成了玄门三清,便是太清太上老君、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通天教主。

………………………………

这故事李易宿世便晓得,恰是那成语“黄粱一梦”的典故,不过让李易诧异的倒是故事中吕洞宾送与卢生的阿谁两端有孔的玉石枕头,本身不也得了这么一个枕头么?且厥后那道人拜别时候唱的“黄粱犹未熟,一梦到华胥”,不恰是讲的这件事情?

卢生这时候才惊醒过来,倒是发明店东人正在煮的黄粱米饭尚未成熟,卢生患得患失间,吕洞宾却笑咪咪的对他说道:“人生百年,犹白驹过隙,如何不恰是一场清梦?”

广场的正中心有一松一柏两株千年古树并排而立,两树皆稀有人合抱大小,笔挺着插向天宇,郁郁苍苍间,让人望不着顶。两树靠近外边,平空的被刮去一块树皮,显了那森白的躯干,一副春联刻在树上,曰:

在两株古树的前面,有一座道观,倒好似这两株古树便是这道观的保护神,道观依山而建,得天独厚,俯瞰着全部荆南大地,在凌晨阳光的辉映下,就如那天宫凌霄宝殿普通,显得金碧光辉,飞檐走壁甚是恢弘大气。道观的正门上挂着一块牌匾,匾上写着“云山派”,观那手迹,与那“黄梁钟”恰是同一人所书,正门两边也刻着一副春联,曰:

郭不守孑然一身,在见得李易以后,也不知是如何想的,动了收李易为徒,传承云山派香火的动机,因而就将李易带到了云山之上,本日恰是为李易停止那入门典礼。

郭不守点了点头,对李易的反应比较对劲,遂咳嗽一声,持续道:“本门名为云山派,坐落于玄门……厄……第六十九福地云山之上。”玄门有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云山派为第六十九福地,换而言之,那就是倒数第四名了,也难怪郭不守向李易先容起来,很有些汗颜。

李易几近必定,让本身穿越的“祸首祸首”便是这个玉石枕头,但那道人是谁?李易后代曾见过吕洞宾的画像,明显不是,也不是这云山派的祖师爷卢生。

当然,李易与郭不守的说话中获得的信息也是一个很首要的身分,现在朝廷已显败露之象,赃官贪吏草菅性命,老百姓们敢怒不敢言,这还罢了,九州大地到处妖兽横行,掳报酬食,李易要真敢一小我出去行走江湖,怕是一个不谨慎,就成了那些妖兽们的腹中美餐。

李易在得知这些后,心中的愁闷可想而知,正所谓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若真要修道,或许应当进那些传闻中执天下盟主的大门派,如玄门的龙虎山,佛教的少林寺,孔教的孔府书院等等,这云山派,孤家寡人的,看起来很没前程啊!

在三清祖师爷泥像中间倒是还挂着一幅丹青,图上画的那人头戴浩然巾,身着青布袍,脚踏步云靴,腰间系着一把红色宝剑,端的是神采不凡,不过观那气度,倒是一副孔教士子打扮。

唉!缘分啦……

阳光直射云山顶上,在山顶阿谁空旷的用着青白玉石铺成的广场上洒下一片金黄,有山风吼怒而过,吹得山间的云雾分分合合,直让人分不清现在是在山上,还是在云中。

卢生茅塞顿开,幡然觉悟,遂拜了吕洞宾为师,开端那求道之旅,厥后卢生来到这云山,一日观那山上的云生云灭,终究悟得大道,成仙成仙,这云山派便是卢生传下的道场。

“玄门固然势大,却也不是铁板一块。”郭不守翻了个白眼,一副你是痴人的模样,道:“这事徒儿最好弄个明白,免得今后行走江湖,被那些所谓的‘同门’算计,无辜丢了性命,做了那冤死之鬼,害我云山派断了道统。”

这话仿佛并没有甚么压服力,昔日徒弟也这么对本身说过,当时初入云山派门墙的本身也很不觉得然,郭不守脑海中想起几十年前的本身来,因而看了上面的李易一眼,从速将这云山的先容略过,道:“本家世一代祖师爷卢生曾向吕洞宾仙长习道,吕洞宾仙长乃是玄门八仙之首,太上老君之记名弟子,是以本门可算是玄门太清一脉,这可要远比那些占有名山大川的傍门左道改正宗的。”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天然。”

但十一岁的小孩子即便晓得这些,又能有甚么用?毕竟李易甚么都不能窜改,更何况郭不守对李易有拯救之恩,现在又言辞切切,收为独一弟子,后代李易为人便是恩仇清楚,这等情分,李易怎能孤负?

本来这云山派祖师爷,也就是道观内画像上的那人,姓卢名萃之,旁人称为卢生,卢生本是唐朝一儒讲授子,在进京赶考的过程中,于邯郸的旅店中偶遇那在人间游历的玄门八仙之首吕洞宾,期间卢生向吕洞宾倾诉着怀才不遇,贫困得志,吕洞宾便给了卢生一个两端有孔的玉石枕头,道:“且慢说话,先睡一觉!”

郭不守向着祖师爷叨教结束,复又行了一礼,转过身来,坐在了供桌中间的一张椅子上,对着正跪在三清祖师爷泥像前的一个小孩。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