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某在斯
二人乘牛车去乌衣巷,来到谢府,听谢韶说三伯父谢安去看望谢道韫了,二人便经听雨长廊去谢道韫的寓所蔷薇小院——
晋帝司马昱咸安元年,孟冬丙午日,卢竦入宫事结案,卢竦与三十七名正犯被处以极刑,这四十七名死犯都是卢竦的亲传弟子,其他近两百名天师道叛众一概放逐至荆州幕阜山铁矿服苦役,五兵尚书陆始与其子侍御史陆禽皆废为庶人,陆禽加笞二十,以二十万钱自赎,同时免除桓秘中领军之职,只以散骑常侍留备参谋,桓秘对此忿忿不平,上表辞职,径去宛陵隐居,对兄长桓温的奉劝置若罔闻——
天子司马昱坐在御床上,他早就看到桓温出去了,这时应道:“某在斯。”
陈操之道:“甚好。”他也有好几日没去看望谢道韫了,不知其病情有否好转,看看是否应当再换一个药方。
桓温却有些不乐,见儿子桓熙领到了节钺,便即拜辞。
“阿元,你病尚未大好,怎可如此耗操心力。”谢安低声责备。
谢道韫神采微红,解释道:“瑗度不日将赴京口任职,我在给他备集一些典志以供参考。”
更让朝野震惊的是桓温借庾希不能救许昌、以及与卢竦案有连累为名,免除庾希北中郎将、徐、兖二州刺史、都督青州、晋陵诸军事诸职,改任护军将军,而以吴海内史郗愔代替庾希,都督徐、兖、扬州之晋陵诸军事、徐、兖二州刺史,镇京口,这是桓温借高平郗氏摈除颖川庾氏在徐、兖二州的权势,高平郗氏在京口一带素有声望,以郗愔代庾希正如陈操之所料,并没有引发百官的激烈的不满和非议,琅琊王氏、太原王氏、陈郡谢氏这些南渡大族别离因为王彪之、王蕴、谢安的高升而默许桓温对其子桓熙的擢升以及对庾氏的打压,而吴郡陆氏因为陆纳出任吏部尚书亦颇感安抚,担忧蒙受桓温架空的江东本地士族也民气安宁,统统都如那夜陈操之、郗超与桓温夜谈所议定的那般有条不紊地停止——
谢夫人刘澹道:“我都快急死了,哪有闲心讽刺你!”
这日午后,谢安与老婆刘澹同到蔷薇小院看望侄女谢道韫,见谢道韫案头堆满了手札,倒是昔日豫州诸将写与谢尚、谢奕、谢万的手札,另有一些南渡初年的两淮州志,谢安一看就明白了,内心既垂怜又感喟,阿元这是在为陈操之掌北府兵做筹办呢,她还真想做陈操之的参军幕僚!
有罚必有赏,宿卫中郎将毛安之因护驾有功,迁左卫将军,原左卫将军殷康迁右卫将军,苏骐授司州九品军曹,西府八品骑军司马陈裕陈子盛升任骑军校尉,骑军校尉乃是七品军职——
戊申日,天子司马昱在式乾宫中斋召见桓温、桓熙、陈操之、谢琰四人,桓温病足,特许乘舆至殿前,然后步行入中斋,桓熙、陈操之、谢琰三人跟从厥后。
天子司马昱此次召见桓温、桓熙等人是扣问重修北府兵之事,桓熙、陈操之向天子禀报了建军战略,天子司马昱嘉勉了几句,便赐司州刺史桓熙持节符信,汉末魏晋以来,州刺史普通都假节,假节便把握了生杀大权,可诛杀初级官吏及无官职之人、可诛杀犯军令者,天子司马昱现在已完整没有体例按捺桓氏权势向京口的扩大,只要留意于陈操之真能釜底抽薪、建北府军而架空桓熙,并且留意陈操之真的能对晋室忠心耿耿,天子做到这份上,也实在可哀——
谢道韫娇嗔道:“三叔母,你是特地来讽刺侄女的吗?”
建康十月,大事频繁,先是废帝,再是卢竦兵变,桓温两度提兵入都,波谲云诡,大家自危,但气候倒是格外的阴沉,8、玄月的浓厚阴云和绵绵秋雨自主冬后都消逝了,阳光亮媚,桓温从殿外步入天子平常起居的中斋,但觉昏黑一片,年过五旬,眼力亦不如前,眯着眼睛看了好一会,没看到天子司马昱在那里,问躬身驱逐他的内侍:“天子安在?”
州司马是六品显职,仅比郡太守低一品,掌一州军事,权力极大,有三年州司马的经历便能够出任郡国太守,陈操之以短短两年的宦途资格即擢升为六品州司马,这是前所未有之事,顶级门阀后辈也不能有如许的超升,难服朝野众意,是会招致非媾和弹劾的,但司州司马就比较奇特了,司州现在只要一个洛阳在晋人手里,还不晓得能不能守住,陈操之放着六品尚书丞郎不做,却要任职虚无漂渺的司州司马,这的确是似升实贬啊,莫非陈操之获咎了桓大司马,受架空礼遇了?
就在建康朝野对陈操之任司州司马一职群情纷繁时,朝廷又有一批诏命公布:尚书仆射王彪之升任尚书令(原尚书令、蓝田侯王述已于本月中旬病故),以侍中谢安兼中领军,以尚书吏部郎王蕴为五兵尚书,原左民尚书陆纳任吏部尚书,吏部尚书位高权重,非左民尚书能比,朝野高低对陆纳出任这一要职也是大感不测,陆纳当然端谨忠亮,为时誉所重,但桓大司马方借卢竦案废陆始、陆禽为庶人,重创吴郡陆氏,但随即又迁陆纳为吏部尚书,这很令人费解,陆纳升迁若没有桓温准予是毫不成能的,现在的朝政是桓温的一言堂,天子司马昱默拱罢了——
谢道韫大羞,看了三叔父谢安一眼,谢安坐在一边不说话,含笑听老婆与侄女对话,兴味盎然。
行在听雨长廊上,谢琰忽道:“天子本日以三个字让桓公闷闷不乐,子重可知哪三个字?”
论起来陈郡谢氏在此次朝政变动中受益最大,谢安由四品御史中丞升为三品侍中,仅隔半月,再兼中领军,把握了朝廷表里卫兵,桓温对此颇感可惜,他原意是暂罢桓秘中领军之职以平众意,等过几个月再重新起复桓秘,没想到桓秘脾气倔强,干脆辞职去宛陵了,这不是桓温预感当中的,实在无法,中领军一职极其首要,目下龙亢桓氏没有合适的人选,郗超名誉尚不敷以担负此任,并且桓温要掌控京口北府兵,迟早不容郗愔久居徐、兖二州,以是桓温不能让郗超既掌中书监又领中兵,而谢安曾在桓温军府为司马,与桓温干系颇睦,桓温知谢安老成慎重,无甚野心,又为时誉所重,是以几经衡量,终究决定保举谢安出任这一要职——
“某在斯”,就是说“我在这里”,典出《论语?卫灵公》,师冕见孔子,师冕是鲁国的乐工,一个瞽者,孔子对他很照顾,下台阶、就席,都一一提示,各安其席后又告之曰:“某在斯,某在斯。”以便师冕能够正面与他说话,天子司马昱用此典,是把桓温当作瞽者瞽者了,如处暗室,以己为相导,暗喻桓温若不能光亮正大行事,必遭颠踣,司马昱操纵典故,点到即止,威而不露,让桓温实在愁闷了一回——
谢道韫闹了个大红脸,却又安闲道:“三叔母所言差矣,三叔父既命瑗度助陈操之建北府兵,如何能说瑗度不需求这些!”
出了台城,桓温、桓熙父子自回大司马府,谢琰对陈操之道:“子重兄,吾弟幼度已回荆州,本日有家书寄到,问及子重兄之事,家君请你去府上一唔。”
谢道韫奇道:“三叔母急些甚么?”
至于太子洗马陈操之,出使北国和此次平卢竦乱皆有大功,征辟为司州司马、赐钱百万、绢八百匹、布八百匹——
陈操之浅笑道:“某在斯。”
……
短短数日,诏令如雨:桓温世子、原豫州治州处置桓熙任司州刺史、安北将军、假节、都督司、青、幽三州诸军事;谢安之子、原中书省著作郎谢琰任司州长史,这也是越品超升,州长史与州司马同为六品高官;征辟屏居吴郡的范汪为散骑常侍,范汪是被桓温表奏贬为庶人的,现在又重新起用范汪,固然只是闲职,但也让时人费解——
1、某在斯
谢琰亦笑,佩服陈操之的颖慧,他之前与陈操之相处未几,但现在一个是司州长史、一个是司州司马,今后要耐久同僚同事了,并且陈操之极有能够成为他陈郡谢氏姻亲,以是成心与陈操之靠近,谢氏后辈个个夺目非常。
谢夫人刘澹道:“都这时候了,还嘴硬,建康城、乃至九州天下,哪个不知你与陈操之的情事!”
谢夫人刘澹不象其夫那般含蓄,直言道:“元子,休得瞒我,你这是给陈操之筹办的,谢琰只是司州长史,长史主政,司州现在没看到半个城池,也没有州治百姓,底子无政可管,长史是虚职,倒是陈操之是司州司马,要重修北府兵,很需求你筹办的这些东西。”
桓温这才看到天子,畴昔参拜,不知为何,内心颇不安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