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小说
会员书架
爱看小说 >历史军事 >扬锋汉起 > 第三百二十七章各自筹谋

第三百二十七章各自筹谋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王府大殿四梁八柱,空旷高敞,雕栾镂楶,青琐丹楹,极尽华丽。殿内用帷帐相隔,乐工坐于帷后轻调瑶琴,和着窗外碎雨,动听动听。

谢混笑道:“希乐以诗言志、气势不凡,天子有旨,让左将军府的文武官吏皆随你前去历阳到差。”

轻呷了一口茶,司马德文转移话题道:“这碧春茶是阴卿所贡,另有石蜜,皇兄非常喜好,阴卿忠心,满朝文武少有人及。”

刘毅固然刚猛勇敢,但为人刚愎自用,娇纵放肆,不难对于;孟昶、诸葛长明更不放在刘裕心上,刘裕转过甚朝北望去,那是襄阳的方向,真正让贰心有顾忌的唯有雍州杨安玄。

数匹快马驰进洛阳宣阳门,铜驼大街人来人往,香车宝马不竭,西域的贩子牵着骆驼招摇过市,各种服饰、口音将洛阳城变得活泼、热烈、繁华。

…………

艨舯舰驶离船埠,逆流而下,刘裕看着逐步远去的建康城,如有所思。

一声轻叹让司马德文心生波纹,心中闪现阿谁曼妙多姿的身影,斯人已逝,徒自伤悲。

刘毅欣然起家,来到楼前去外张望,见园中繁花似锦,淡雅的花香劈面而来,花丛中有女子手持团扇扑蝶,笑声模糊传来,谢府的天井有如画中。

远远就看到齐云高塔,杨安玄策马从塔下奔过,在太守府门前跳上马,有小吏奔出牵马。举步朝太守府行去,杨安远得知三弟到来,忙带人迎了出来。兄弟俩闲话几句,杨安玄先到内宅拜见了董氏,又抱了抱侄儿,把带来的礼品奉上。

刘毅朗声笑道:“多谢中书令美意接待,桓氏余孽不过是苟延残喘、覆手可灭,何足挂齿。”

刘毅文士打扮,三十六岁的年纪,恰是男人最健旺的年纪。他身高七尺,剑眉虎视,举手投足刚毅有力,在一众谢家后辈中显得鹤立鸡群。

比拟刘裕,谢混更加看好刘毅。刘裕掌权以来,重用寒士,对门阀士族多有按捺,谢家后辈并未获得重用,本身升任中书令是天子返京后的任命。

谢灵运看着举止豪放的刘毅,脑中想起鸡笼山上顶风傲立的杨安玄来,那句“铁马冰河入梦来”有如金石作响,比起刘毅的诗强出太多。

坐于主席的谢混笑道:“过段光阴,希乐兄便要持节前去历阳,愚敬希乐一杯,愿此去早日荡平桓氏余孽,廓清宇内。”

对于刘毅的行动刘裕心知肚明,当初京口起事诸人当中,檀凭之身故,刘道规、何无忌、魏咏之三人与本身同心同德;刘毅不甘已下,一心想取己而代;孟昶想着做晋室忠臣,与本身渐行渐远;至于诸葛长民,操行不端,对魏咏之居于其上很有牢骚,恐怕将来也要生变。

琅琊王司马德文任大司马,广募贤才,谢灵运被征募为大司马府参军,大志勃勃地承续祖父衣钵,以重兴晋室为己任。

刘毅道:“谢家后辈皆是一时豪杰,愚成心请几位贤才前去历阳互助。”

阴友齐微愣,京中风云莫测之地,立于朝堂之上看似繁华繁华,实在连天子在内都不过是提线傀儡,朝不保夕,他怎肯让宗子前来。

“东风拂面暖,莺啼绿映红”,刘毅的目光从女子身上收回,环顾座中谢家后辈,心中生起傲意,洪声道:“愿遂平买卖,旗号卷长风。”

“阴敦在汝南可好?”司马德文回想道:“昔日他在王府做内史,孤与他相处甚得。朝廷正在用人之际,孤成心召他回京在大司马府任职,不知阴卿意下如何?”

琅琊王司马德文身着青色绣袍,头戴纶巾,神清气朗,一扫江上颠沛时的颓色。

阴友同心知,司马德文只是句废话,刘裕等人掌控朝堂,朝廷封赏岂能任由他意,刘裕毫不肯看到杨安玄与他平起平坐。

举杯与杨安远和殷本之一饮而尽,彻夜当尽一醉。

天子返京后,谢瞻转任琅琊王大司马参军,本日亦在坐中,对刘毅道:“刘将军文武双全,本日春光美景,何不作诗以记之。”

司马德文笑道:“孤收到阴敦的来信和送来的礼品,他故意了。”

此次刘裕受封车骑将军,檀韶随府迁转,成为车骑将军参事,加号龙骧将军。檀韶好酒贪横,不通政理,但刘裕喜好他作战英勇,忠心耿耿,视为亲信。

司马德文抓起放在席上的麈尾把玩,缓缓语道:“杨刺史做过东宫侍读,是天子近臣,与孤亦算靠近,只是厥后率军救济洛阳,便再未见过。孤听卿说过,桓玄兵败时杨刺史曾率军前来救援天子,只是未曾赶上,只救下太后、皇后等人。”

龙骧将军檀韶站在他身边,不解地问道:“主公为何坚辞留京,主政朝堂岂不是更能一展抱负。”

你情我愿,各有所求,楼内一片欢声笑语,皆大欢乐。

“哦,卿是说阴敦能替孤拉拢杨刺史吗?”司马德文身子前倾,目光灼灼地谛视着阴友齐。

建康城,琅琊王府,也就是大司马府。

阴友齐持续道:“臣窃觉得犬子在汝南对王爷的助力会更大一些。”

…………

司马德文对劲地点点头,道:“既如此,就让阴敦放心呆在汝南,过段光阴孤会向天子谏言,擢升他的官职。你让阴敦向杨刺史转告孤的意义,让他忠心报国,万岁定不会负他。”

世人纷繁喝采,刘毅回身拿起案上的酒杯,一饮而尽。

一曲奏罢,乐工悄悄退下。司马德文轻叹道:“阴卿,天子蒙难,多亏你一起照看,孤甚为感激。”

阴友齐欠身道:“王爷过誉了,忠君爱国乃是臣的本分,何况臣亦有私心。唉。”

大司马司马德文和太保司马遵见刘裕情意已决,才以天子名义下诏准予刘裕回归京口,让祠部设酒为其饯行。

阴友齐笑道:“王爷慧眼识人,知人善用,杨安玄定会竭诚报效王爷。”

檀韶年幼丧父,兄弟五人皆由堂叔檀凭之养大。檀凭之在罗落桥死于皇甫敷之手,刘裕将檀凭之所统的兵马交与檀家后辈统领,檀韶成为刘裕府中参军。

比起刚穿越时洛阳城热烈了很多,铜驼大街两侧多了很多店铺,二哥将洛阳管理得不错。杨安玄干脆跳上马,牵着缰绳朝太守府方向行去。

檀韶挠挠头,懒很多想,笑道:“主公,祠部送来了很多美酒,一起船行无事,我们饮上几杯。”

刘裕无法地摇点头,放下苦衷,跟着檀韶往舱中行去。

左边,度支尚书阴友齐跪坐在席,两人静坐喝茶,听着雨声琴声。案上博山炉,卷烟从镂空的山形中散出,好像云雾环绕的海上仙山。

看着董氏殷勤替本身布菜,杨安远几次举杯相劝,一旁杨漓小声地唠叨着殷本之,两个小孩喧华,杨安玄想起本身妻儿长幼,或许这才是美满的人生。

世人觉得刘裕欲学桓玄三让,因而天子亲临刘裕府中劝说。刘裕惊骇,前去宫城陈述愿回京口重整北府军、安宁天下之意。

天子加封刘裕侍中、车骑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徐、青二州刺史,并以其为录尚书事,总理朝政。刘裕坚辞,要求返回京口。天子下诏命文武百官相劝,刘裕再拒。

阴友齐面带浅笑,道:“万岁和王爷待臣百口恩重如山,臣纵粉身碎骨难报万一,安敢居功。”

“杨卿有此大功而不张扬,孤若早知,此次天子封赏,孤定谏言加封杨卿为卫将军。”司马德文可惜隧道。

阴友齐点头道:“不错。犬子与杨安玄是结义兄弟,阴家与杨家干系也不错,杨刺史对朝廷也是忠心耿耿。杨刺史屡败秦军,可谓国之樊篱。雍州有兵马万余,万一建康有事,从襄阳可沿汉水南下夏口,援助都城。”

司马德文尚不知此事,赶紧发声细问,阴友齐把颠末报告了一遍,司马德文连声感慨道:“杨卿,真忠臣也。”

杨漓得知三哥到来,和夫婿殷本之仓促带了孩子前来相见,董氏亲身下厨筹办了饭菜,一家人边吃边聊。

刘毅则分歧,与士族门阀交好,携文人名流同游,访名僧、招名伎,寄情山川,饮宴雅会,在京中风评极佳。

“王爷赏识,实乃犬子之幸。”阴友齐安闲应道:“犬子来信亦常提及王爷仁德,得知王爷安然返京不堪欢乐。”

“京中虽好,倒是风云荡漾之地,一不谨慎便能够深陷此中难以自拔。有王谧、孔靖和道和(刘穆之)等人在,愚抽身于外,反可安闲安插。”在檀韶面前刘裕没有坦白心机,道:“万一有变,京口与建康之间不过二百里,两日以内便可率军达到,料也无妨。”

前段光阴,祠部尚书殷仲文因朝廷音乐不全,向刘裕要求重修。刘裕不觉得意,称“不喜、不习”,这让谢混暗自鄙夷。

…………

此次请刘毅前来赴宴,谢混亦有让族中后辈前去豫州之意,王谢虽是顶级门阀,但族中后辈浩繁,能多几人退隐老是功德。

阴友齐道:“杨刺史急着救驾,当时只带了两条船百余人南下,救走太后以后,杨安玄又持续带人前去江陵救驾,只是晚了一步,被桓振贼子先行占有江陵。杨安玄潜入江陵城中梭巡多日,找不到机遇才不得已分开。”

乌衣巷,谢府花圃,望春楼。楼高三丈,红柱青瓦,四周开窗,高楼上宾朋满座,中书令谢混宴请左将军、豫州刺史刘毅。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