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小说
会员书架
爱看小说 >历史军事 >扬锋汉起 > 第三百四十八章指点朝堂

第三百四十八章指点朝堂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司马氏现在已是人才残落,除琅琊王、武陵王以外,拿得脱手的独一司马休之、司马荣期、司马国璠、司马叔璠兄弟等几人。客岁章武王、桂阳太守司马秀因其妻是桓振之妹谋反,兵败被杀,司马家属更加难成气候了。

杨安玄问道:“两日前愚前去谢府拜访谢混,却被奉告谢中书令前去堂邑公干,不知是真是假。”

阴友齐叹道:“徐侍郎在隆安二年(398年)便仙逝了,其弟徐广现任员外散骑常侍、著作郎,其宗子徐豁是秘书郎兼尚书仓部郎,听闻豫州刺史刘毅欲招他入府,其次子徐浩仍为散骑侍郎。”

阴友齐调侃一句后,持续道:“孔安国为人清正,忠心耿耿,被武陵王信赖;而侍中孔靖在会稽任山阴令时便与刘豫章交好,刘豫章逐走桓玄后便任其为会稽内史,后召入京中任侍中,体味稽大中正。”

“除了豫章公便是南平郡公刘毅,他与中书令谢混等门阀士族交好,朝堂之上亦有很多报酬其发声。”阴友齐端起茶润了润喉咙。

杨安玄沉默,桓玄篡位晋室江山名存实亡,刘裕重兴晋室,实际上成为朝廷的掌权人,他固然前去京口,又如何能够真正听任朝政离开他的把握。

杨安玄坐直身子,身子前倾,做出洗耳恭听状。屋门口,阴惔也今后靠了靠,听父亲指导朝堂。

陶平欣然道:“安玄不知,当年你互助的杏娘盘下了怡秋楼,请愚出面约安玄前去听曲。”

阴友齐点点头,道:“不错,等杨家门阀提为上品,族中兄弟子侄自可通过联婚体例寻求臂助。”

来客是杨安玄在国子学的同窗陶平、甘越,当年杨安玄替他们脱手与刁云赌斗过,提及来本身厥后去了京口巡江营,陶平欠本身的赌资还没还清。”

杨安玄问道:“传闻惔兄进京后在吏部做书令史,可还趁意?”

朝堂之上除了岳丈阴友齐和郗恢,再无别人互助,杨家当年定品太低,乃至婚宦失类,根底太浅,本身此次必然要想体例晋升杨家的品阶。杨安玄转动着茶盅思忖,本技艺握十余万雄军,天下那个敢忽视。等过两年安定谯蜀、兼并南燕,一统河淮之地,届时朝中大臣不消拉拢也会纷繁投奔。

杨安玄道:“慧珍之事家母已知,年后派人给慧珍和翼儿送去些东西。”

看到杨安玄返来,那两名访客站起家,为首之人笑道:“弘农公,一别数年,可还认得陶某。”

杨安玄嘲笑了一笑,道:“五部尚书当中,除了岳丈以外,郗公会方向愚,董尚书与愚素有友情;至于左民袁尚书,从本日之事看来,怕是对愚不善,祠部尚书殷仲文不知秘闻。”

陶平和甘越对视一眼,面露忧色,来时两人另有些忐忑,生恐杨安玄不怀旧情,见杨安玄非常热忱,皆放下心来。

阴友齐捋须沉吟半晌,点头道:“此事不急。安玄你根底未稳,如果挑明此事,定遭天下人鄙弃,即便是将来慧珍恐怕也不能以本来脸孔呈现。”

“家母成心接慧珍母子到襄阳居住。”杨安玄道。

杨安玄苦笑道:“岳父谈笑了。”

杨安玄四月分开阴家庄前去洛阳,在荥阳与魏军交兵,七月回返襄阳时又到阴家庄住了五天,然后便再未前去。

阴友齐伴随天子前去寻阳,已将家人遣归新野,现在在京中任尚书,身边没人伴随可不可,老婆何氏带着四子阴惔又回到都城。

孔子后嗣家属畅旺,除了曲阜、山阴以外,另有下博、常山、南阳等处,不过以曲阜为正枝。山阴孔家自东汉外迁以来,有很多在朝中任大官,反而压过曲阜正枝一头。杨安玄从孔懿、孔鲜的只言片语中感遭到两家干系并不敦睦。

阴友齐轻叹一声,道:“谈何轻易。老夫听闻御史中丞阮歆之上奏弹劾司马休之与虞啸父玩耍犯禁,恐怕他这个后将军做不悠长了。”

阴友齐笑了起来,道:“安玄是明白人,为何问此胡涂话,前去堂邑是真,避而不见亦是真,这位江左玉树怕是还在妒念当年华林园之事。“

杨安玄微微一皱眉,想起前去谢家时谢混避而不见,看来京中门阀对本身并无好感,杨家升品并不轻易。

杨安玄道:“这位袁尚书(1)在朝堂之上成心针对,不知为何?”

阴友齐开口突破安好,道:“本日东堂之上,安玄佩服袁湛,提出改进杨家犁的制法,天下百姓能是以获益。”

杨安玄想起当年父亲的朋友徐邈,问道:“中书侍郎徐邈现居何官?”

“丹阳尹孟昶,与刘豫章同举义旗逐走桓玄,操行高洁、朴重忠心,客岁十仲春被天子加任尚书左仆射,与孔安国同主朝政。”

昌平巷,阴府。当年的太子舍人已经贵为度支尚书,此处宅院便显得小了。

守在门外的阴惔听到父亲的话,心中暗自感喟,五妹为了阴家支出了太多。

杨安玄笑笑,道:“不希奇,三岁爷爷白发孙儿嘛,山阴孔家亦是贤人后嗣。”

屋内没有别人,阴友齐也不客气,抬手道:“贤婿免礼,一旁坐下。”

阴友齐轻叹道:“慧珍身份特别,安玄亦有难处,老夫不怪你。只要你将来善待她们母子,便不枉珍儿对你一往情深。”

阴友齐道:“安玄要在朝堂之上与豫章公和南平公角力,需琅琊王和武陵王互助。皇室固然式微,但大义仍在,朝堂之上另有忠于皇室之臣,那些门阀士族也另有人感念司马氏的恩德。”

阴惔守在门前,不准旁人入内,屋中翁婿述话。

“还请岳丈大报酬小婿指导京中人物,哪些人要交友,哪些人要留意,哪些能够引为臂助?”杨安玄拱手道。

阴友齐道:“郗尚书和老夫在朝堂之上自会为你说话,但郗尚书的堂侄郗僧施与刘毅交好,郗家家属并不见得看好你;董尚书为人刚正,对事不对人,不会偏袒于你;至于袁湛是刘豫章的亲信,而殷尚书与刘南平之间作诗相酬答,友情非浅。”

阴友齐且惊且喜,问道:“你老婆晓得珍儿之事了。”

「注(1):袁湛,娶谢玄女,妾王氏,曾为谢玄参军。生年未记,逝年义熙十四年(418年),史乘称其长年四十岁,明显有错。其弟袁豹,生于373年,逝于413年,生年四十一岁,袁湛生得比其弟早,死的比其弟晚五年,估计生年是五十岁。」

“朝堂之上,琅琊王和武陵王为尊,琅琊王多在宫中照看天子,对朝政干与未几。”阴友齐的话语略顿,持续道:“武陵王很有才调,打理朝政尚称腐败。”

想起当年阿谁松散刚正的老者送给本身四个字“好学不辍”,本身从京口率军救济洛阳时丧失了,杨安玄决定有空去趟徐府,见一见徐浩,看看可否邀他前去雍州。

杨安玄欢声道:“陶兄、甘兄,你们如何来了。”

阴惔道:“郗公对愚非常照顾,甚好。”

杨安玄点点头,实在不消阴友齐指导,杨安玄对刘穆之也非常正视,史乘中但是把他比作萧何般的人物,是刘裕身边头号谋臣;至于徐羡之等人都是史乘留名的人物,皆是出类拔萃的人才。

屋内温馨下来,杨安玄端起茶盅粉饰心中的愧意,即便是穿越人也没法随心所欲。

“京口刘豫章通过录尚书事王谧、左民尚书袁湛以及刘穆之、徐羡之、臧熹等人掌控朝堂,朝中大事武陵王都会派人扣问京口定见,京中兵马多是刘豫章的亲信率领。”

在阴府吃罢晚餐,杨安玄回到家中,发明家中有访客,曾安正与客人相谈甚欢。

对于当初送阴慧珍进宫阴家人都充满了惭愧,身为父亲当然情愿看到女儿幸运,但阴友齐晓得为了女儿、外孙的长远计,眼下还不是回襄阳与杨安玄团聚的机会。

阴友齐缓缓言道:“袁湛,陈郡袁氏,提及来与你母族在西汉时还是同宗,不过自东汉袁绍兄弟身亡以后,陈留袁家逐步压过汝南。永嘉南渡后,袁家遭到重用,与王谢等门阀联婚,袁湛娶谢玄之女为妻。”

厥后天子回归,琅琊王因阴贵妃身逝以天子名义赐宅赠金,皆被阴友齐坚辞,世人皆赞其高风亮节。

杨安玄笑道:“陶兄前来,但是要偿还当年欠愚的赌资?”

杨安玄轻叹一声,徐邈出身寒族,虽得孝武帝信赖却没法在朝堂上获得高位,兄弟子侄也只能在四五品的官阶上磨勘。要不然十多年前徐浩便是散骑侍郎,现在还是此职。

杨安玄请两人落坐,笑道:“陶兄、甘兄,你我贫贱之交,呼愚安玄便可。”

杨安玄沉声道:“愚听闻三吴之地因孙恩祸乱,十室九空,便连富人都衣锦怀金饿死,甚为怜惜。若杨家犁推行能让少死几名百姓,愚愿足矣。”

阴友齐护送何太后返京后,武陵王为酬其功,曾赐过一处宅院,被阴友齐婉拒。

陶平难堪地笑道:“弘农公谈笑了。”

“朝中重臣另有尚书右仆射孔安国、侍中孔靖,这对叔侄同处朝堂,倒是分歧心机。孔靖是其兄散骑常侍孔訚之子,孔訚比孔安国大三十余岁,是以孔安国这个叔叔倒比侄儿年事要小。”

阴友齐看了一眼杨安玄,道:“王谧为人油滑,固然服从刘裕之命,却也不会获咎于你,袁湛尚称君子,亦不消过于担忧。倒是刘穆之等人,看似官职不高,却真正把握着朝中话语权,刘裕对刘穆之言听计从,朝中大政多数暗出自其手。”

杨安玄之以是没有当即前去阴府,是因为心中有鬼,恐怕阴慧珍的存在被外人晓得。

阴友齐浅笑道:“兵法云,知此知彼百战不殆,这朝堂相斗不比疆场争雄轻易,且听老夫渐渐与你陈述。”

虽是笑谈却传得很广,阴友齐久居京中当然晓得此事。不过能让号称“风华江左第一”的谢混妒念,阴友徙对杨安玄这个半子还是很对劲。

杨安玄拱手谢道:“多谢岳父指导,愚先极力晋升杨家品阶。”

入得厅堂,见阴友齐浅笑端坐,杨安玄快步上前,一躬到隧道:“小婿见过岳丈大人。”

杨安玄笑道:“秦淮风月常入梦中,甘兄相请岂能不往。”

阴友齐嘲弄地笑道:“安玄娶孔家女为妻,奉圣亭侯孔懿与孔安国之父孔愉平辈,那孔靖见了你还要叫声姑父。”

杏娘,阿谁眼大如杏的女娘竟然成了怡秋楼的东主,杨安玄有些恍然,回过神来笑道:“故交相邀,自当前去。”

杨安玄点头,把大哥妾室何氏挑破此事的颠末说了一下,阴友齐长出一口气,道:“挑明此事也好,不过安玄你千万别让外人得知,要不然于你极其倒霉。”

阴惔将杨安玄迎进府中,人前不便号召,笑道:“家父在厅中等待。”

阴慧珍诞下杨翼之时,阴友齐佳耦都远在建康城,阴友齐先问女儿和外孙的环境,杨安玄惭声道:“愚已有半年未见慧珍和翼儿了,深感对不住她们母子。”

阴友齐道:“安玄说秦、魏之地已在推行杨家犁,老夫会上疏武陵王,要求开放禁令,答应百姓仿造。”

闲话几句,甘越道:“我等国子监同窗欣闻安玄进京朝觐,想约你同游秦淮河,不知可肯赏光?”

杨安玄心中一动,如此说来朝政并非刘裕一手遮天,司马氏仍有必然的话语权。杨安玄问道:“司马休之曾任襄城太守,此人算是皇室宗亲中的有效之才,武陵王任其为后将军、会稽内史,欲用他来支撑皇室。”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