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小说
会员书架
爱看小说 >历史军事 >扬锋汉起 > 第三百四十二章谋求升品

第三百四十二章谋求升品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杨安玄心中一动,他听孔鲜说过雍州学庠渐多,可惜书籍却未几,常常一个学庠十数名蒙童独一一两本经籍。如果能用雕版(2),当大大加快印刷的速率,加快文明的推行。印刷术但是四大发明之一,本身如何把它给忘了,回襄阳以后必然要把雕版印刷术弄出来。

张锋故地重游,不竭地向身边的曾安先容着风景。曾安是孔懿的对劲弟子,本有机遇成为杨安玄的妹夫,袁氏见过曾安后也很对劲,只可惜杨湫喜好沈庆之。

在寺中吃罢晚餐,杨安玄告别下山,慧弘远师送至庙门,身边伴随的慧观大师笑道:“师弟文名天下皆知,何不作诗以记本日。”

《姓氏簿状》以郡望、册封、官品、联婚等作为根据,杨亮曾是姚襄的征西将军,厥后被桓温击败才投降晋朝,过江太晚,婚宦失类,《姓氏簿状》将弘农杨家定为四品,这成为杨家数代民气头大恨,为家属升品是杨家甲等大事。

此次杨安玄进京带上曾安,除了成心种植外,还存了让孔家人放心的意义,毕竟年前阴慧珍的事让孔鲜见到他没有好神采。建康秦淮河,天下驰名的风月之所,杨安玄考虑在京中应酬少不了出入此中,带上曾安能够自明。

禇思道:“王爷收到杨刺史的信,得知杨刺史此次进京除朝觐天子外,还想为弘农杨家追求升品。”

慧观取来僧律,杨安玄起家对着僧律施了一礼,这才双手恭敬地接过。

翠樟如旧,慧弘远师却衰老了很多,看到杨安玄对他见礼,笑道:“安玄,相别十一年,为师常听人提起你,你在雍州救护众生,功德无量,且坐。”

禇思笑着眯起眼,杨安玄话中之意是上门送礼,他听闻襄阳拍宝会卖出很多珍宝,估计杨安玄此行带了很多珍宝,随便送出一件都能作为传家之宝吧。

随行带了五十名保护,由张锋率领,还带了孔懿的弟子曾安和数名文吏,乘两艘艨舯舰从襄阳沿汉水而下,过夏口入长江,在浔阳时下船。

杨安玄站住脚,天空明月朗照,山风送来猿啼,开口吟道:“东林送客处,月出白猿啼。笑别庐山远,何烦过虎溪。”

杨安玄入大殿内拜佛,知客慧观是熟人,等杨安玄拜罢佛,引着他前去僧舍见慧弘远师。

杨安玄是新词大师,几首词赋以及《小窗幽句》传播天下,在瓦棺寺和简静寺留下偈语和佛联让两寺名重都城,慧观亦不能免俗。东林寺作为南边寺庙的盟主,能留下杨安玄的诗句会吸引更多的信众前来。

东林寺与十余年前几无窜改,虽是正月,神运殿前的樟树还是翠绿仍旧。

东晋期间,大鸿胪并不常设,客岁董怀出使秦国,与秦缔盟,武陵王发起设大鸿胪欢迎秦、魏、燕等国来使。

(2):雕版印刷术经历印章、墨拓石碑到雕版,再到活字版的几个阶段。雕版印刷术发明于唐初,并在唐朝中前期开端遍及利用。」

摩挲着厚厚一叠心经,慧弘远师感慨道:“为师得心经后亦命僧众誊写,可惜东林录僧众识字者未几,至今也不过才誊写百余本。”

“杨刺史,等返还襄阳,愚想到军中任个文吏,也沾沾将士们的豪气。”曾安对着杨安玄道。

张锋听曾安掉文,没好气隧道:“光会读书有甚么用,才走这点路就喘得不可,有空到虎帐来练练。”

张锋忙解下身上的承担,内里是百本装订好《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呈上。

正月二十五日,杨安玄乘坐的艨舯舰停靠在石头城,祠部侍郎史平率鸿胪寺的官员在船埠驱逐。

杨安玄举杯敬道:“多谢禇公美意。愚在京中会有段光阴,届时当登门拜谢。”

进京之前,杨安玄给琅琊王写信表白杨家追求升品之意,又与户部尚书郗恢和度支尚书阴友齐等人去信,让他们相帮。

义熙二年(406年)正月十八日,雍兖刺史杨安玄接到朝廷的圣旨进京朝觐(1)。

慧远扣问襄阳法会的景象,杨安玄详加解答。慧弘远师叹道:“可惜为师年事已大,数十年未曾下山,实在真想再回襄阳看看,再看看白马寺和檀溪寺,当年吾师所建的五层佛塔和丈六金身可还安好。”

朝廷设谱牒司专门办理家属品阶一事,谱牒司属祠部统领,设有令、史等官职,每年三月对家世品级朝廷核定,想要升品的家属要在仲春前提交申请,谱牒司核定后奏请祠部尚书、左民尚书考核,然后再禀报司徒府,由司徒向天子奏明,颠末朝议承认才气为家属升品。

见杨安玄专注地看着本身,禇思对劲地一笑,道:“王爷让愚转告杨刺史,他会极力相帮,届时会与有司和司徒王谧相商,朝议之时自会替杨家说话。”

笑吟吟地举起杯,禇思道:“愚随时恭候杨刺史台端。”

杨安玄笑道:“弟子在襄阳时让人誊写了数百本,此次上山带来百本作为礼品奉于徒弟。”

杨安玄赏识地点点头,这是聪明人,晓得大争之世在军中比起在府衙更加出息弘远。

比及杨安玄横空出世,数败秦军、魏军,成为雍兖刺史、弘农郡公、右将军;杨思平成为梁州刺史,杨安深、杨安远皆为太守,杨家属人入仕数十人,郡望、册封、官品都够了。至于联婚,杨安玄娶贤人后嗣为妻,孔家的名誉足以与皇室媲美。

杨安玄道:“徒弟如成心前去,弟子定派战舰相迎。”

酒菜间谈及京中旧事,杨安玄不堪唏嘘,建康经桓玄之乱,看似风骚犹存,实际上忠于晋室的臣子多被扫荡一空,门阀士族亦不看好王室,晋王朝已是摇摇欲坠。

杨安玄道:“徒弟给弟子的信中常提及善待百姓,弟子不敢或忘。”

慧弘远师摇点头,道:“鸠摩大师所译《金刚经》有‘统统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畴昔之事何必固执,阿弥陀佛,是老衲着相了。”

外镇进京朝觐,可不能想来就来,要得天子旨意,达到都城的时候也要定时。

自杨亮始,杨家隔上两年就会向朝廷奏请升品,最有但愿的一次便是杨佺期献杨家犁,可惜被时任中书令的王国宝所阻。厥后杨佺期与桓玄、殷仲堪呼应王恭号令起军清君侧,实际上盘据一方,朝廷当然不成能为杨家升品。

杨安玄带了张锋和曾安登庐山前去东林寺拜见慧弘远师,顺道问一问僧规是否已经完成。

一样遵循规制,朝觐天子前杨安玄不能随便活动,被引到鸿胪寺居住,等待天子召见。

雍、兖刺史、弘家郡公杨安玄到来,鸿胪寺卿禇思设席接待,席间谈及身份,杨安玄方知禇思是崇德太后禇蒜子之弟褚歆之子禇琳,其兄禇爽已逝,禇爽之女禇灵媛嫁于琅琊王司马德文为妻。禇灵媛有两个哥哥,禇秀之和禇淡之,禇秀之与杨安玄是旧识,两人与谢混、羊欣同为东宫侍读。

鸿胪寺,秦时称典客,汉时改称大行令,汉武帝时改名为大鸿胪。鸿胪之意,为大声传赞,指导仪节之意,主外宾、朝会仪节之事。

王谧,录尚书事,扬州刺史,还兼着司徒,在朝中位高权重,是刘裕的代言人,也是此次杨家升品最大的停滞。

曾安第一次来庐山,看着面前宏伟娟秀的风景,呼着白气感慨道:“杨刺史《小窗幽句》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天然丘壑内营,立成鄄鄂’,诚不欺我也。”

禇思笑道:“琅琊王得知杨刺史进京不堪欢乐,散朝时特地叮嘱愚,让愚好生接待、不成怠慢。”

家属升品比起士人升品难上百倍,孝武帝时曾命员外侍郎贾弼之为天下十七州七百多个家属作谱传,名曰《姓氏簿状》,又称《十八州士族谱》。孝武帝将此书保藏于秘府,以此作为辨别士庶品阶、选官论人通婚的根据。

十年时候畴昔,谢混成为中书令,杨安玄是雍兖刺史,禇秀之为黄门侍郎。四人当中羊欣年纪最大,桓玄入主建康时授其为平西主簿,羊欣发觉桓玄有篡位之心,成心冷淡,反得桓玄恭敬,任其为漥台殿中郎。羊欣无法,只得称病辞职,隐居家中,至今没有退隐。

为追求升品,杨安玄请孔鲜执笔写好《弘农杨家家传》,请族叔杨良重新订正了《杨家家谱》,此行带上曾安等人也是为了便利随时弥补升品所需的质料。重新核定家世品阶之事不但啰嗦并且艰巨,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出漏,弘农杨家虽具有升品的前提,但要想顺利升品,绝非易事。

「注(1):朝觐的说法源自周朝诸侯朝见天子,春见曰朝,秋见曰觐。

杨安玄停杯拱手道:“请禇公转告王爷,鄙意过天子以后便到王府拜见。”得知禇家女嫁于琅琊王,杨安玄晓得禇思是替司马德文传话。

慧弘远师点点头,道:“你有慧根,佛祖才会在梦中授你《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此经为师读过,字字珠玑,般若聪明,令世人开悟摆脱。为师已命人转抄,赠送有缘。”

张锋有些不美意义,道:“曾兄如果愿来虎帐,就委曲你到仆身边做个主簿吧。”

曾安是曾子先人,固然家贫但勤奋好学,杨安玄任他为府衙户曹参事,帮着户曹掾刘坚治事,恰好让刘坚偶然候风花雪月。曾安办事稳妥,辛何数次在杨安玄面前夸奖。

曾安笑道:“一言为定。”

慧弘远师欣喜隧道:“甚好,此礼为师收下了。慧观,将为师清算的僧律交给安玄,算是回礼了。”

是以,杨安玄提出年掉队京朝觐追求家属升品,杨安深和杨安远都分外冲动,家属多年的期盼终究有机遇完成了,杨家升品以后对族人来讲是件功德,族中后辈将来定品、入仕、婚配都会获得改良。

曾安不但没活力,反而对着张锋一揖,道:“张将军说得没错,孔师亦常警告愚不能光读书,还要健旺身材。”

…………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