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种士衡
徐平与杨告一起来到小花厅,见一个四五十岁的大汉悄悄站在那边,敛目低眉,悄悄等候,想来就是种士衡了。
闻声脚步声,种士衡抬开端来,看官服便就猜出了来的两人的身份,忙上前施礼。
衙门里的公吏奉上茶来,徐平请了茶,才问种士衡:“漕司人少事繁,到我这里做事不免辛苦,仲平不晓得能不能吃得了这份苦啊?”
徐平翻开帖子看了看,递给了一边的杨告。
一个公吏从门外走了出去,施礼罢,递上一张帖子:“都漕、副使,门外有一小我自称种士衡,前来拜见。”
徐平和杨告又问了种士衡家里的环境,有没有家务拖累,俸禄能不能赡养一家长幼。
转运使司下有一些文官任的筹办调派,能够由转运使自辟。这小官固然职位低,事件沉重,但好歹是重新走上宦海,摆脱了之前的罪官身份。
种士衡恭声道:“回都漕,鄙人退隐为官,本就不是为了躲安逸,怕甚么人少事繁!怕的只是做事无功,到头来白辛苦!”
(身材不好,写不动,明天只要一章了,包涵。等过两天身材好起来,我会补上。)(未完待续。)
杨告看毕,问徐平:“都漕,这个种士衡是甚么人?可有举主?”
现在徐平的部下,确切贫乏了一些无能又靠得住的人,只要渐渐皋牢。一个豪杰三个帮,想在任上做出大事来,就少不了部下人的帮衬。一小我的精力有限,如何能够甚么都顾过来?像种士衡这类,之前有经历,现在落魄了的,恰是最好的人选。固然说施恩不当图报,但一力汲引这些人让他们忠心老是应当的吧。
转运司衙门的长官厅里,徐平和杨告在筹议着驱逐其他两司来人的事件。到了洛阳城里,转运使司便就是地主,事情要谈妥,同时也得把来的人接待好。洛阳城九朝古都,遗址浩繁,人家大老远来了,总得带着到各处去转一转。
徐平笑道:“到我这里不消担忧这些,只要你真能任事,我就有功必赏!我为官固然不敷十年,但不管到那里,还没有委曲过部下人。”
徐平接了帖了,对公吏道:“晓得了,你带他到小花厅等待。”
公吏应诺,行个礼出了官署。
等徐平和杨告两人坐了,种士衡才鄙人位虚坐了。
“都漕以一州之地破一国,天下闻名,下官早有所闻。”
杨告点头:“此人经历的波折很多,想来是个无能事的,倒是能够见上一见。”
徐平摆摆手道:“不需多礼,坐下说话。”
看了看杨告,徐平又道:“现在转运使司有两件事要做,一是清理洛河、伊河的河道及隋唐漕渠,再一个便是京西路的营田及各种官办店务,你感觉本身合适哪边?”
种士衡想了想,才道:“回都漕,经纪买卖非鄙人之长,还是去修河好了。”
因为实施户等制,宋朝的地价一向不高,人丁少一些的州县,更是跟白送一样。除非有特别政策,不然村落人户一旦买地升了户等,形成的丧失远不是多的那点地能补返来的。
孟州司马是散官,正九品,仅表示种士衡另有一个官身,并没有实际调派,更加跟孟州没有涓滴干系。这小官是用来安设待罪官员的,除此以外还用作纳粟捐官和特定的公吏由吏换官时利用。他现在住在汝州,前些日子知州赵諴写信给徐平,保举了他。
这个年代户口也分乡村和都会,都会户口称为坊廓户,一样遵循屋子和其他的牢固资产分等。坊廓户分等,恰是始于洛阳城。这不是因为洛阳繁华,而是因为这里各种赋闲的高官太多,都是高门大第,他们不交税,河南府更加没法支撑。汗青上王安石变法,第一家编籍造册被追税和免役钱的就是宰相富弼,这中间有政治抨击,也是没法回避的实际。
恰是因为如此,洛阳城里的地价便宜,屋子也便宜。徐平见了种士衡,一向就想起宿世水浒中说的大小种经略相公,不把当平常人看。如果他在本技艺下做得不错,那便就给个机遇让他搬回洛阳城里来。
徐平并不晓得种士衡是个甚么人,不过他宿世读水浒,鲁智深一开口不是老种略相公便就是小种略相公,种姓不是甚么大姓,想来是有些干系的。
作为转运副使,杨告根基长驻洛阳,这些事情都是他在安排,徐平最后拿主张。
种放是太宗真宗时候的隐士,名誉固然比不上另一个隐士陈抟,也是名满开下。不过他不是真地不问世事,提及来走的是终南捷径,几次出来为官,又几次归隐。
“他现在住在汝州,是知州赵諴荐他来漕司。这个种士衡啊,是隐士种放以后,恩荫为官。任凤州通判的时候,跟刘太后姻家王蒙正有些龃龉,被王蒙正惹人诬告,放逐到了岭南窦州。从岭南返回中原以后,便就居住在汝州。现为孟州司马,并无调派。”
徐平道:“你家内里的人渐渐再想体例,你尽管放心在漕司做事,我不会虐待了你。不过,我话说在前头,用心做事的我不吝封赏,若只是混日子,我这里只怕不好混。”
种士衡是种放的侄子,过继给种放秉承香火,种放归天以后便就恩荫为官。在凤州任通判的时候,因为王蒙正向他要好处,种士衡没理,王蒙正便就找了个种士衡之前措置过的小吏,以诉冤为名诬告种士衡,让他夺官放逐到了岭南窦州。厥后种士衡的弟弟种士材捐出一官,赎了种士衡的罪,得以回到中原。
种士衡八个儿子,一大半已经成年,季子方才出世,在汝州种地过日子。做个小官天然是养不活他一家长幼的,家里人还是要想体例讨糊口。
徐平想想也是,种士衡是洛阳人,如果有经商才气,也不消到汝州去开荒种地了。汝州、唐州和邓州三州闲田浩繁,只要情愿着力量,便就不会饿肚子。之前桑怿落魄了也是到汝州去开荒,种士衡一家也是一样。
种士衡拱手:“下官明白,必定用心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