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小说
会员书架
爱看小说 >都市娱乐 >镇国公主GL > 第220章 恩科

第220章 恩科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仲春中母亲既已在宗亲面前行过射礼,三月三的大射便也顺理成章地由她主持。此次母亲显得非常谦恭,穿衣佩饰,比太后的应有仪制还略有不及,施礼时虚中位遥尊先帝,本身只一向立在右边,但是文武百官跳舞朝拜、山呼万岁之时,她毕竟也毫无愧色地代先帝和李旦受了——我这女流之辈无缘参与国度大射,对此事的热忱便也到此为止,所更体贴的还是恩科。

幸亏我没为取士人选大费脑筋,邻近榜下时,母亲俄然下诏,将取士人数定在五十,参考的统共不过百人,这便是几近选了一半的人,不但拜托之大家人能中,连那无权无势的豪门士子,亦是欢乐鼓励,并且凡是选中又未补员的,都给了拾遗、给事中等官,倒白搭了郑博一番衡量轻重的心。

这一筹议,方知此事看似简朴,内里牵涉,却比我所想还深——越近测验,来拜托的人便越多,一次恩科取士常例不过十余人,递到郑博这里的名字却有二十余个:令媛公主与新安公主各荐了一人,许王叔荐了一人,裴炎荐了二人,高延福一人,韦团儿二人——这些是专有人举荐的;别的另有刘仁轨之从子,刘祎之之族弟,以及几位略有些名誉的经学大师的弟子持帖自荐,郑氏后辈客岁录了很多,本年又有族中亲长来请——这些人虽不及上面专有人举荐的来头大,却又很多有真才实学的,倘若一体黜落,倒是于心不忍。

科举之制自隋而始,至今尚不到百年,用时既短,取士又少,不管世家大族,还是勋门权贵,多数还是靠门荫为主,还未如宿世的电视剧中所演的那么首要,其主考亦不过是个五品的考功员外郎,但是科举毕竟是取官入仕之正路,又得太宗、高宗与母亲的大力推行,豪门名子,勋贵掉队,无不以科举入仕为荣,故尔此中牵涉既广,影响亦大,倘若真以戋戋五品为主考,常常难以赛过这些倨傲自大的士子,父亲在时,便产生过举子被考官黜落,到天津桥上飞书诽谤的事,那人虽被巡街金吾及时发明,未将事情闹大,朝中对考功员外郎的人选却今后慎重了很多,所用不是文坛魁首、经学耆老,就是高官大品、宗室勋戚,概以论之,便是要么有背景,要么有才调。郑博年纪虽轻,倒是经学王谢郑氏之子,家学渊源、师承名家,母、妻又都是公主,以他来充当考功员外郎,却最是合适不过——当然,最首要还是看在我的面上。

郑博去了趟文水,返来便升了官——品级还是稳定,却转去了吏部,成了前行郎中,恰逢考功丁忧,母亲又新开恩科,便将他擢为考功员外郎,主持此次恩科。

撤除切身参与汗青的镇静感,我对此次恩科还怀了很多私心——畴前我虽也可向天官递话,保举些本身的人手,毕竟还要讳饰些,现在郑博主考,我却能够正大光亮地让他替我选人:郑氏后辈不谈,我已故的乳母杨氏有一子,本年已二十有二,读书已有十年,据柳厚德说,文辞另有可看之处,无生忍去岁被选去了同州,本年天官出缺,倒能够让他试着考一考书判拔萃,如果中了,便补到吏部,恰好做郑博的掾曹,武承嗣托到我这里的有三人,一人是母亲幼年乳母之孙,一人是外祖父的族孙,一人是外祖母的远房内侄,这三人与其说是他托我的,不如说是母亲叮嘱下来的,只不过事体太小,不值当母亲留意罢了,不过母切身边事再小,到了上面,也就是天大的大事,天然不成骄易,我也就将这些名字都一一记着,想着字纸传信,毕竟稳定,便回家一趟,与郑博细细筹议。

我现在始知母亲任命郑博时所叮嘱的那句“兹事体大,慎思诸端”的意义,衡量再四,终是将杨娘子的儿子与外祖父和外祖母那两个远房亲戚给划去,又将投卷行次之事全数交给郑博,总算把我这边举荐的减为二人,余下的事则一股脑地交给郑博,反正他有很多老资格的僚佐,另有郑氏族人互助,必定比我这“无知妇人”晓得更多,郑博对我罢休此事倒有几分欢畅,一日日地只往他大哥那边跑,多的话一句也不与我说。

到天最热的时候,终究有人先忍不住了——侍御史周兴上疏,说齐王李明谋反。

我对郑博的官职不是特别体贴,毕竟只要他还是我的驸马,母亲就天然虐待不了他,但是考功之事,却实在令我猎奇。说来我穿越到大唐已有十几年了,汗青名流遇见的倒是很多,墨客文人却未几见,郑博如果主管恩科,我宅中必然少不了投卷行次的士子,不知内里会不会有那么一两个连我都耳熟能详的名字?

一想到李白、杜甫之类的大墨客,也能够会插手此次恩科,乃至投卷到我的门中,我竟模糊地有些镇静起来,早早地叫人叮咛门上,不管是谁,只如果读书人到家,务必客气欢迎,特别将我所熟谙的几个名字,也不管年编年代,归正只如果我记得的唐朝墨客,全都写给柳厚德与宋佛佑,命他们瞥见了便告诉我,如此我虽不能写诗作文,能和汗青上这些名流见个面,也颇觉此生不虚。

取士如此之多,无生忍天然顺利地考过了书判拔萃,我替他小小递了一话,将他调回京中,选在吏部,又假托阿欢之名,替他在城内买了一处小宅,里外不过三间,地甚狭小,胜在离省中与我这都近,又赠了五十亩中田给他,现在一户当中,成丁授田,亦有二三十亩,五十亩中田,在他这流内品官,不过供应口舌罢了,他受得无愧,我给得也不打眼,倒是两相便宜。

春日里撤除恩科与射礼两件大事,倒没生别的波澜。母亲因要市恩,接连不竭地颁赐大臣、宗亲,亦汲引了很多豪门,此中尤以诸武所举荐为多。自去岁以来,五六品之官很有些受弹劾的,宗亲当中,则是很多仗着身份恣行犯警的远支旁系受了经验——也不过是夺爵、去官、杖责、放逐——尚未有一家一门蒙受连累的,不过本年入了夏今后,便垂垂有些更严峻的罪名报上来,所牵涉之人,也从远支宗亲,伸展到了近支宗室上,流言在夏季炎热的氛围中涌动,跟着热流蔓到每一家每一户,就连宫中的氛围也垂垂诡异起来,氛围中到处都流淌着不安的气味,但是明面上却又是一团和蔼,宰相、宗室与外戚之间敦睦友爱、安宁连合,一如宿世在教员们监控下的幼儿园午休。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