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小说
会员书架
爱看小说 >历史军事 >筝歌(清穿皇太极) > 第149章 遗恨宁锦(一)

第149章 遗恨宁锦(一)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此时,林丹汗与明朝的干系也在恶化中,他西迁的一个首要目标就是获得右翼所具有的“市赏”,但明崇祯帝即位,“尽革其赏”,林丹汗派去索赏的大臣贵英恰也被明军所杀。因此林丹汗于1628年六月大肆入侵大同,杀死明朝军民数万人,差点攻占大同城。[21]明朝本欲以右翼诸部抵抗林丹汗,但到1628年底时右翼地区被林丹汗安定,明朝不得不于次年规复“市赏”。固然如此,林丹汗仍于1631年和1632年侵犯明边。1631年十一月,林丹汗东征西拉木伦河,侵袭已降金的阿鲁科尔沁达赉楚琥尔牧地,带走了塞棱阿巴海的部众。皇太极亲率2000名精锐马队赶来,林丹汗早已撤走。别的,他还杀了漠北外喀尔喀诸部派到右翼的使者,引发漠北诸部的发急。[22]

右翼诸部公然不是林丹汗的敌手,林丹汗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击溃了驻牧于宣府外元上都故地的哈喇慎部和定居于归化城的土默特部,很快在右翼安身。颠末数次战役[20],林丹汗在1628年底安定右翼地区,摈除了顺义王卜失兔(土默特俺答汗之孙),并拔除了济农额璘臣(济农是达延汗所设置的代表大汗办理右翼的世袭官职,驻鄂尔多斯,到林丹汗时已实际独立),成果右翼诸部接踵归附后金。另一方面,留守于辽河套的察哈尔部也开端崩溃,不但奈曼、敖汉两鄂托克投奔后金,阿喇克卓特也步厥后尘而降金,浩齐特、乌珠穆沁、苏尼特三鄂托克则北上投奔漠北外喀尔喀硕垒台吉(厥后的车臣汗)处。1628年仲春,皇太极一征察哈尔,到玄月时兼并了察哈尔及哈喇慎之故地。林丹汗仅占有宣府边外以西的河套和土默川一带。

林丹汗逃亡青海,避祸熬程中部众大量流失,1633年四月,两翼大总官塔什海、虎鲁克寨桑投降后金。六月,巴达西寨桑等5个头子率千余户投降。同时又贫乏粮食,乃至到了“杀人易食”的境地。[27]1633年,林丹汗五次攻掠明边,1634年,更是持续在3、4、蒲月出兵,闰八月乃至和洪承畴比武,都是为了获得粮食。他在青海时,与漠北外喀尔喀的绰克图台吉(却图汗)、西藏的藏巴汗、康区的白利土司月顿多吉缔盟,因为他们都不信奉黄教,以是被称为“反黄教联盟”。[28]林丹汗试图操纵这个联盟东山复兴。但是天不假年,就在1634年夏秋之际,林丹汗因天花死于青海大草滩,结束了叱咤风云的平生。

败亡青海

林丹汗即位后,面对汗权式微、各自为政的局面,动手强化中心集权。据《金轮千福》记录,“他(林丹汗)把八鄂托克察哈尔分置摆布各三土绵,在阿巴海哈喇山中建察汉浩特,用六万户刚健之军加以统治,把持着强势具有的朝政”。[30]也就是说,林丹汗遵循北方游牧民族传统将察哈尔本部分为摆布两翼六个土绵,即阿哈固山、窦土门固山、高尔固山、哈纳固山、中军万户与阿喇克绰特万户。

1617年,西藏萨迦派僧侣沙尔呼图克图达到蒙古地区,寻觅本身的支撑者,林丹汗为沙尔呼图克图的神通所佩服,并封他为国师,并接管通俗密乘之灌顶,因而林丹汗由黄教改信红教(狭义上的红教仅指宁玛派,广义上包含了萨迦派和噶举派)。沙尔呼图克图为了获得林丹汗的信赖,从五台山取来元世祖时萨迦派八思巴喇嘛用令媛所铸的玛哈噶喇金佛(又称大黑天,为蒙元的护国神)。林丹汗在察汉浩特修建金顶白庙,将金佛供于此中。林丹汗试图效仿忽必烈与八思巴故事,操纵他与沙尔呼图克图之间的干系来建立本身的权威。但是适得其反,这减轻了信奉黄教的蒙古诸部的离心,减弱了林丹汗的号令力。

文明

厥后,清朝统治者将察哈尔部安设于义州,分设摆布翼察哈尔八旗,封额哲为亲王,并将皇女马喀塔格格嫁给他。康熙年间,林丹汗的孙子布尔尼举兵反清,旋即失利,后嗣断绝。

在科尔沁部已投入后金阵营、内喀尔喀五部毁灭的环境下,皇太极开端向林丹汗的察哈尔部渗入。察哈尔部的八个鄂托克中,奈曼和敖汉夹在林丹汗和皇太极权势之间,他们为减缓二者间的对峙干系,甘心充当补救者角色,因而在1627年初派绰尔济喇嘛去沈阳与皇太极媾和。皇太极不但表示两鄂托克归顺后金,还要求直接与林丹汗通使。林丹汗晓得了本身的两个鄂托克通款后金的究竟后,不但没有了解他们的良苦用心,反而讨伐奈曼、敖汉,奈曼、敖汉不堪林丹汗的压力,于1627年六月叛变林丹汗,归附后金,并与皇太极订立盟誓。[17]

政治

随后,林丹汗分开辽河套,踏上西迁之路。关于他西迁的启事,有以下几个:起首是因为他在右翼已众叛亲离,再加上后金兵锋正盛,被迫挑选西迁;其次是操纵右翼力量亏弱之机,兼并诸部,规复蒙古大汗的共主职位;第三是当时察哈尔部与明朝贸易的据点广宁已经沦陷,林丹汗想通过兼并右翼诸部以将明朝给右翼的丰富“市赏”据为己有。[18]1627年十月,林丹汗以察哈尔部八鄂托克之一的多罗特留守故地,率数万众西迁。[19]

为政行动编辑

皇太极看准这个机遇,决定策动对林丹汗的决斗,完整征服漠南蒙古。1631年四月,皇太极就已经筹办讨伐林丹汗,在科尔沁部的劝说下推迟。1632年三月,皇太极第二次远征察哈尔林丹汗,传令归顺后金的蒙古各部速率部来会。四月,科尔沁、扎鲁特、巴林、奈曼、敖汉、喀喇沁(哈喇慎)、土默特、阿鲁科尔沁、翁牛特、阿苏特等部的台吉会于西拉木伦河岸,总兵力约10万。此时,镶黄旗两个蒙前人偷马逃出,将雄师压境的动静陈述给林丹汗。当时林丹汗驻帐于宣府边外,传闻后非常震惊,因而率众西奔。皇太极分兵三路穷追林丹汗41天,蒲月下旬进驻归化城,得知林丹汗已渡黄河而去。遂停止追击,经宣府、张家口返回。途中收拢了林丹汗所遗部众数万人。[26]

林丹汗坚信藏传佛教,林丹汗平生热中于佛教奇迹,不但鞭策了藏传佛教在右翼三万户地区的传播,并且为蒙古文明作出了必然的进献。1604年,刚即位的林丹汗就从四世□□派驻蒙古处所掌管束法的迈达理呼图克图和卓尼绰尔济等黄教喇嘛接管了格鲁派(黄教)的法戒。

1627年,林丹汗西迁,兼并右翼诸部(哈喇慎、土默特、鄂尔多斯、永谢布等),此中一个首要目标是获得明朝给右翼诸部的“市赏”。明朝不给林丹汗,林丹汗乃出兵进犯大同,明朝不得不规复对林丹汗的犒赏。后金操纵林丹汗西迁之机,兼并了察哈尔本部,并于1632年大肆打击林丹汗,林丹汗闻讯远遁青海。他与明朝的干系完整分裂,明朝乃至将林丹汗遗留的财物及部众移交给后金。厥后林丹汗与西藏藏巴汗、康区白利土司月顿多吉和喀尔喀绰克图台吉(却图汗)结成“反黄教联盟”,诡计东山复兴,但很快于1634年归天。

林丹汗在1612年与1615年攻打明朝,试图获得与明朝的贸易权,终究在1617年如愿以偿。1618年,后金侵明,林丹汗为了获得明朝的赏银,推行“联明抗金”的交际目标,并在1619年给□□哈赤写了一封言辞傲慢的国书,导致与后金反目。不过,林丹汗与明朝缔盟并未挡住后金对辽东的吞噬,1622年明朝在广宁之战得胜,林丹汗的救兵没起感化,而后二者间的联盟冷却下来。林丹汗也开端实施攘外必先安内(“先处里,后处外”)的政策,开端火并科尔沁、内喀尔喀诸部,并且制止与后金正面比武。以是林丹汗从未亲身与后金作战过。

林丹汗西迁后,调集昆噶敖德斯尔、班第达顾实、阿南达顾实为首的33名学者,在1628—1629年间翻译了108卷《甘珠尔》(前人已翻译过此中一部分),并用金字誊写在蓝纸上。林丹汗构造翻译《甘珠尔》是对蒙古文明的一大首要进献。林丹汗把传国玉玺和玛哈噶喇金佛、金《甘珠尔》视为三*宝。

林丹汗西迁以来,固然获得一些军事胜利,但却获咎了大多数蒙古封建主,使他堕入孤家寡人的地步,离同一蒙古的胡想也越来越悠远。当时漠西和漠北本来就不臣服林丹汗,漠南诸部则在林丹汗的打击下纷繁东投后金。林丹汗虽获得富庶的右翼故地,但因为战役,“畜牧匮乏”[23],各部流浪失所。加上“塞外霜早,颗粒无收兼厉疫流行”[24],蒙古诸部几入绝境。而各部的抵当也大大减弱了察哈尔部本身的力量:“插(察哈尔部)之疲甚、饿甚、穷甚”[25],其兵员严峻减耗,“插有马约备仅收四万,插众不满五万”。[25]

除此以外,林丹汗还操纵“图们*”束缚诸部(即《图们汗法典》)。任命永谢布部的却热斯塔布囊为大汗的代表,办理右翼三万户蒙古诸部,任命内喀尔喀炒花(乌济叶特)部的锡尔呼纳克洪台吉帮助大汗办理右翼蒙古诸部,1617年在巴林境内的阿巴嘎哈喇山建察汉浩特(今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作为政治中间,令诸部首级到此朝觐、进贡与议事。

林丹汗病故后,林丹汗的遗孀们及他的儿子额哲带领余部自青海大草滩返回河套地区,漠北外喀尔喀的车臣汗硕垒致函额哲,但愿他移帐漠北。[29]这时,皇太极于1635年仲春命多尔衮、岳托、萨哈廉、豪格领兵1万,第三次远征察哈尔。三月,多尔衮在西喇珠尔格处所碰到林丹汗的大福晋囊囊(娜木钟),得知额哲地点地。四月二旬日,后金兵度过黄河,四月二十八日,后金兵趁着大雾包抄了额哲营帐,并派苏泰之弟南楚劝降。因而苏泰、额哲母子奉传国玉玺出降,蒙古帝国正式宣布灭亡,漠南蒙古也全数收归后金版图。皇太极得此传国玺,又被以额哲为首的漠南蒙古四十九个封建主尊奉为“博格达彻辰汗”,乃于翌年景立大清帝国。

后代降金

交际

西迁右翼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