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小说
会员书架
爱看小说 >历史军事 >筝歌(清穿皇太极) > 第152章 遗恨宁锦(四)

第152章 遗恨宁锦(四)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祖大寿被授予汉军正黄旗总兵的职位。塔山、杏山也接踵落入清军之手。山海关外,仅存宁远一座孤城。祖大寿的外甥吴三桂既是明军事重镇宁远总兵,又是辽东提督,率领关外明军。皇太极让祖大寿写信招降吴三桂,吴三桂复书回绝。[2]

投降后的祖大寿向皇太极建言:本身老婆后代均在锦州城里,趁锦州不知本身已经投降,愿带一支兵马去锦州,在城里当内应,篡夺锦州城。皇太极同意放祖大寿去锦州城。

皇太极其了进一步耗损城中的有生力量,搞了一次假声援,祖大寿盼望救兵心切,仓猝率军出城相迎,欲前后夹攻,实现突围,成果上了大当,被杀得大败,丧失非常惨痛,祖大寿再也不敢出城应战。

再次降清

1631年(崇祯四年)农历十月初七,皇太极再次致书祖大寿,又派降将姜新赴城中面谈。祖大寿派出一名叫韩栋的将领到金营中构和。农历十月二十五日,祖大寿最后下了决计,他邀后金将领石廷柱进城商讨降金事件,当晚祖可法、祖泽润、刘天禄、张存仁等四人随石廷柱一同到了金兵大营,皇太极亲身驱逐,四人跪倒便拜。皇太极仓猝上前一步搀扶,以女真人最崇高的礼节抱腰礼相见。然后设盛宴接待,四人被请至座中。

因病归天

皇太极:“能久守者,读书明理之效。”[12]

跟着祖大寿职位的敏捷上升,祖氏满门都获封官职。祖大寿的兄弟祖大乐、祖大成、祖大弼,子侄祖泽远、祖泽沛、祖泽盛、祖泽法、祖泽润、祖可法等,都是上自总兵、下至副将、参将、游击的各级军官,分驻宁远、大凌河(今辽宁凌海市)、锦州诸城。为表扬祖氏世代镇辽的功劳,明朝崇祯天子即位后,特命于宁远城内敕建祖氏四世镇辽的功德牌坊。[4]

不久,崇祯天子号令祖大寿与山西总兵马世龙、山东总兵杨绍基会师,带领副将祖大乐、祖可法、张弘谟、刘天禄、曹恭诚等打击滦州,攻取滦州以后,进逼永平,贝勒阿敏等丢弃四周城池领兵返回后金。因而,祖大寿又回到锦州火线戍守。但祖大寿从不但成分开虎帐,恐怕叫东厂的间谍抓了去。[9]

1631年(崇祯四年)农历七月,祖大寿受命于大凌河筑城保卫锦州,在他修了不到半个月,城墙雉堞还没修完时,皇太极雄师便兵临城下,将大凌河城包抄。祖大寿只好封闭城门,仓促应战。

1644年(清顺治元年)农历玄月,爱新觉罗·福临在辅政大臣济尔哈朗的护送下,从盛京(今辽宁沈阳)到达北京,祖大寿跟从入关。

明军几路救兵四次援救,都被后金军击败。祖大寿的多次突围也没有胜利。大凌河城被围了三个月,城内的粮食吃完了就杀马吃,马吃没了,就杀人相食。大凌河城百姓被充作军粮杀尽。

1630年(崇祯三年)春,后金军霸占明朝永划一四城,皇太极传闻祖大寿的族人居住在永平三十里村,就号令军队去抓人,获得祖大寿一个侄子及其亲戚家眷。皇太极给祖大寿侄子一所室第,并派兵监督。

因而皇太极又亲身写信给祖大寿,他解释说:“畴昔杀辽民确有其事,我深为悔怨,我们早就不那样做了。至于永平屠城那是二贝勒阿敏所为,他是以也遭到了严惩,但愿你不要存此成见。但祖大寿等还是不信。

皇太极命令停止打击松山,后金军返回盛京(今辽宁沈阳)。因而祖大寿又进入锦州驻守。

1656年(顺治十三年),祖大寿在病死于北京祖家街的府宅。[2]

皇太极在围困大凌河城十天后,便开端了对祖大寿的劝降事情。但祖大寿不为所动,对皇太极底子不予理采。

拜见词条:己巳之变

第二天,皇太极又号令开释抓获的明军俘虏,并让他带信给祖大寿。信上说:“我在大凌河开释了你,我的大臣都说我看不清人。现在,将军应当出城与我相见,证明我没有看错你。如果将军不放心,我们各带一两名亲信侍从,在两营的中间处会晤。我这么做,只是为了自我解嘲罢了,同时也让将军的子侄和大凌河的将帅都晓得将军是实施信誉的人。”

梁启超:“祖氏兄弟,大寿、大弼、大乐以督师裨将,遵其方略,犹能为睢阳之守着岁余,非洪承畴之降,锦州固未易下也。”[15]

因而皇太极命多尔衮、济尔哈朗等带兵轮番攻锦州。1641年(明崇祯十四年,清崇德六年)农历三月,皇太极再次出兵围攻锦州。明蓟辽总督洪承畴率吴三桂等八总兵领兵十三万来援,驻扎在松山。皇太极亲率军队堵截明军粮道,明军大乱。清军顺势掩杀,总督洪承畴等被围于松山。

捷报传到盛京,皇太极大喜过望,命人立即将祖大寿送到盛京。当祖大寿跪倒在崇政殿时,皇太极走下宝座,亲身将他扶起,好言安抚:“你前次叛变我是为了你的主子,为了你的老婆后代和宗族。我曾经对大臣们说过,祖大寿必然不能死,如果今后再次投降,我也决不会杀他。事情畴昔就畴昔了,只要今后能够经心极力地奉养我便能够了。”

石廷柱:“第明国京都,倚祖大寿为保障。”[13]

蔡东藩:”献城卖国卖友。“[16]

1638年(明崇祯十一年,清崇德三年)农历十月,皇太极亲身带领军队打击明朝,带领郑亲王济尔哈朗、豫亲王多铎出宁远、锦州大道;睿亲王多尔衮为右翼,自青山关入;贝勒岳讬为右翼,自墙子岭入。祖大寿在中后所(今辽宁绥中县城)屯兵,领兵偷袭多铎,多铎败北。第二天,多铎与济尔哈朗合兵出战,祖大寿出兵回中后所。不久,皇太极亲身来到中后所,派使者给祖大寿带话:“高傲凌河一别后已过数年。我不畏艰苦而来,就是但愿与将军见上一面。至于将军是归降我大清还是仍留在大明,毫不勉强,将军本身决定去留。前次是我开释了将军,如借会晤之名诱捕将军,我还凭甚么取信天下之人呢?这些年将军固然多次率队与我军产生抵触,但我晓得你是在履行号令,尽本身的职责,我不会放在心上的,请将军不要思疑。”

1639年(明崇祯十二年,清崇德四年)农历仲春,皇太极再次打击明朝,以武英郡王阿济格为前锋,亲身督军包抄松山。明朝崇祯帝下召号令祖大寿前去援助松山,祖大寿方才行军,清军就到了,因而祖大寿去宁远驻守。

1642年(明崇祯十五年,清崇德七年)农历三月初,被围困了整整一年的锦州粮绝援尽,城中杀人相食的惨状再度重演。因而祖大寿在三月初八亲率部众开城出降。

1640年(明崇祯十三年,清崇德五年)农历蒲月,皇太极到义州观察,蒙古苏班岱等要求归降,皇太极命济尔哈朗等率军一千五百人前去驱逐。祖大寿得知清甲士少,号令游击戴明与松山总兵吴三桂、杏山总兵刘周智合兵七千人反击,却被济尔哈朗打败。

皇太极于1631年(崇祯四年)农历十月七日和十月九日这两天前后致书祖大寿、何可纲、副将张存仁,劝其速降。但仍遭到祖大寿的回绝。

佚名:“一代名将,据关外,收关内,可谓来去有忠义;两朝贰臣,悖前主,负后主,端的里外不是人。”[17]

1642年(明崇祯十五年,清崇德七年)农历仲春,松山城破,洪承畴被俘以后解送盛京(今辽宁沈阳),洪承畴投降清朝。

夏允彝:“大寿家富而勇,曾犯法,几被戮于承宗,赖崇焕力救,故相得甚欢。及为大帅,后辈皆贵为刘帅,仆人皆夷人、辽人,多善战。都下擅归,以崇焕下狱激之使然。而其母痛责之,其妻故妾也,亦持之甚坚,故仍为国用。永平规复、锦州力守,皆有功。但围既久,粮已竭,而援兵不起,遂以城降,而身自逃归。或云已输诚于东夷,已谓吾归即举八城尽降,故东夷纵之。然归而即为国恪守,虽其子在虏中不之顾也,亦非成心负国者。力守松山、杏〔山〕,与洪承畴被围年余,力竭而陷,遂致失节。”[14]

大凌河之战

祖大寿一回到锦州城就构造防备,抗击清军。辽东巡抚丘禾嘉向朝廷参奏祖大寿率队献城投降,崇祯天子不但没有降罪,反而晋升祖大寿为左都督,领锦州。

逃回锦州

皇太极调派使者去锦州奉告祖大寿的老婆,叫她以短长引诱祖大寿投降。祖大寿选蒙古、汉族兵各三百,号令祖克勇及副将杨震、徐昌永等取道边外进取锦州,到乌欣河口;清军将领阿尔萨兰以满、蒙兵一百六十人与明军交兵,清军胜,斩明军八十四人,得马一百五十匹。

城中粮草仅够几天之用,围了不几天城中就断粮了。城中将士无不惊骇万状,祖大寿作过几次摸干脆的突围,都被金兵杀了归去。无法之下,只好坐困愁城,盼着援兵。

满门皆荣

祖大寿却始终没有露面。[2][10-11]

后金方面,皇太极三番五次派密使前来,提示祖大寿不要健忘之前的商定,马上脱手夺下锦州城。祖大寿以各种来由敷衍,并且多次与清兵苦战。皇太极对留在后金虎帐中的祖大寿之子祖可法等人,一向以礼相待,并且频繁给祖大寿写信。

光复永平

己巳之变

皇太极打锦州、宁远不下,便窜改了计谋,于1629年(崇祯二年)农历十月率十万雄师从蒙古方向攻入长城,一向打到北都城下。当时,明朝军队主力都在山海关外布守,袁崇焕急率祖大寿驰援北都城,并在广渠门外与皇太极展开苦战。孤军深切的皇太极怕袁崇焕与北都城表里合击,不得不撤兵而走,清人烧毁明朝的大量原始记录,为神化本身编造谎言说临走时布下所谓反间计。崇祯天子将袁崇焕下狱问罪,祖大寿既寒心又气愤,率部东走,崇祯天子无法之下让袁崇焕写信招回祖大寿,孙承宗也遣使安抚,请祖大寿建功赎袁崇焕之罪,祖大寿便又回到了关内。[8]

1631年(崇祯四年)农历十月二十八日,祖大寿杀死宁死不降的何可纲,大开城门,率众将来到金营。皇太极与代善、莽古尔泰及众贝勒众大臣,一齐昌大驱逐祖大寿一行。后两边登坛发誓祭天,盟誓祭天毕,皇太极携祖大寿手进入大帐,为祖大寿设席道贺。[2]

崇祯天子三次下诏,命祖大寿进京觐见,祖大寿都借端推让,始终死守在锦州城里。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