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小说
会员书架
爱看小说 >历史军事 >筝歌(清穿皇太极) > 第157章 棋逢敌手(二)

第157章 棋逢敌手(二)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六月二旬日出使喇嘛,久未见还。复遣图鲁什赍书往鸿沟;付哨卒转致,书曰:金国汗致书於大明国袁大人。我思之,兵戈之兴,亦出於天,然天亦爱抚众生。总之,兵戈何美,而承平何恶。欲罢兵戈,而享承平,我先两次遣郑信等往。后见大人遣杜明仲答信,我觉得尔诚恳修好,故遣白喇嘛往。遣时曾与喇嘛云:“尔若媾和日久,先遣一人来报信”等语。约期已过,恐听旁人谗言而误之矣。故致此书。若於七月初五日前,不见我方此人来信,谅必被执也。

崇祯2年6月27日,皇太极见还没有复书(袁崇焕出海未归以是没有复书,定时候算恰好是去皮岛杀毛文龙去了),因而又送了一封信去:

意义是,你要规定版图,那么我们这边很多人的祖坟都在你们那边这如何行?这类计划我是不会上报的。你担忧遭到察哈尔部的报酬,如果你遵循端方就不会遭到这类报酬,至于要刻印的事,一时跟你说不清楚。

臣来时我出海,是以久留,别无他事。

初旬日,遣任大良持书往,以答喇嘛赍来之书。书曰:金国汗致书於大明国袁大人。观我使臣携来之书,谓辽东人之骨骸填墓皆在於彼等语。此非令我还辽东处所乎?辽东处所,我凭力攻取之,非尔恩赐者也。昔我两国,并无嫌隙,敦睦相处,尔据界内九州处所,尚不满足,夺我界外区之地。超越洪武、永乐时所立旧界,沿边三十里外,设立石碑,以诸申之地,据为明有,战端遂起。天鉴是非,以辽东处所异我,我何敢还尔哉。且自古以来,或兴或衰,非取决於尔等大国,夫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乃世人之天下也。天赐与谁,则谁得之。昔大辽为天子,金□□系大辽之属国也。厥后大辽天祚帝不道,金□□系朴重之人,因其大舞而欲杀之。上天鉴谴,以大辽所属辽东处所,赐与金国。金汗欲与大辽和,辽犹妄自负大,称金为东怀国天子。而金自定大圣之名,时大辽因其兼先帝号,不从。遂败和好。复行征讨,天又以大辽帝业尽赐与金。天赐之地,大辽岂能复行乎?再者,金为天子,元□□系金之属国也。元□□一贯虔诚朝贡,而金永吉帝不道。仅观其容色即欲杀之,兵端遂起。天谴金国,以金之西地赐於元。元□□遣使媾和

崇祯2年7月初10,皇太极复书:

可欺乎?尔等本无诚意乎?不则听何谗言耶?若不遣还去使,其数人之增减,无碍大局,若失期义,则人将不复书矣!天意亦愿停战而享承平,去奸伪而行忠信也。倘厌承平而愿兵戈以弃忠信而尚奸伪,则孰是孰非,唯天鉴之。

意义你是不是不想媾和了,以是截留我的使者?

十六日,赵落第赍书至。书云:奉帝命巡边调兵之兵部尚书袁答信於汗陛下。遗来使赍答信二函还。今观赵落第复来之信,始知汗顺天造福之善心。所谓人言何足信,军机大事,

随后两边就再也没有手札来往了。《满文老档》的记录也就直接从7月跳到了10月,10月后皇太极率军到了蒙古汇合蒙古诸部入侵明朝。

两边和谈从正月持续到7月,此中皇太极给袁崇焕写了5封信,给明朝大臣们写了2封

乃为金羁留,以解庆城之围。俟补葺坚毅,释使臣还,以骄言而败和好。天以金国汗业赐於大元。天赐之地,金岂能复得乎?大元之脱欢铁木尔帝云,我为天下主,谁能奈我何。悖逆不道,天鉴其过,国中盗贼兵器蜂起其政业为朱(明)太-祖所取也。今若蒙古向索其失地,尔肯给还乎?所得之地,除小民之骨骸外,岂无汗及诸贝勒之填墓耶?彼等皆欲复得,安能如愿耶?我向以忠心相处,而万历帝不容,无端欲伐我,与前辙有何异哉!尔国官员文士,都可向尔帝进谏也。承蒙天恩,为一国之君。尔等不纳我言,高视尔帝如在天上,内臣等则自视其身若神,以不成奏闻於帝,亦分歧众臣之意为辞,不令我信使中转都城而遗还之,竟达两载。较之大辽欺金殆有甚哉。此亦天理耳!我岂能强令修好耶?

意义你不要听信传言,我没有骗你,和谈是大事,不是三言两语能告终的,总之你要信赖我,大师渐渐谈。

崇祯2年7月3日,袁崇焕终究复书了:

诳诈耶?若信其言,此等小人,和与反面之大事,何得而知?若不信,则至此时,出使之人何无一信来报?恐其事已实,故遣此人持书往之。我本诚恳欲和,是乃至书往。人或可欺,天

不过我小我偏向于前者,皇太极是有和谈企图的(但是我能够必定袁崇焕是没有和谈诚意的,统统都是为了拖时候为打击做筹办)。包含努-尔哈赤和皇太极都没有入主中原的筹算,真正决定入主中原的是多尔衮。因为□□哈赤和皇太极都接收了辽金元的经验,辽金元建国之初军队战役力很强,入主中原今后军队战役力顿时衰弱,然后被别的一群从大山或草本来的游牧民灭了。以是□□哈赤和皇太极的筹算都是占据一块地盘,阔别中原制止被过分汉化,保持本身军队战役力的强大,又通过和谈狠狠的敲明朝一笔。

意义是:你的意义是要我偿还辽东地盘?这里地盘是我打下来的,上天赐赉我的,以是我是不会偿还的。然后讲了一大通辽金元的汗青,意义明朝反面我媾和也会有辽金元的了局。你们看不起我,连媾和的事也以不能奏给天子,大臣们分歧意为由不肯上奏给朝廷,你欺人太过,既然你不想和谈我也不会再强求了。最后还是感激一下你把使者送返来了。

奉帝命巡边调兵之兵部尚书袁答信於汗陛下。展阅来书,知汗敬天好生之诚恳,汗若如此,则求於天可也。唯天道无偏,曲直清楚。与其求诸天,莫如先求於心。天道唯移也。使

崇祯2年6月20日,因为上一次送信的喇叭一向没有返来,因而皇太极又派人送了一封信表示迷惑:

二十七日,遣图鲁什所执明哨卒赵登高赍书往。书曰:金国汗致书於大明国袁大人。因喇嘛迟久未归之故,曾遣人致书一次。据逃人来告,尔之媾和是假等语。此系逃人之言。由尔处逃来之人,肯言尔之善乎?由此逃去之人等肯言我之善乎?遂未信之。今获特工卞子兴,询问之,亦称和好是假,羁留喇嘛不遣等语。我思之,逃来之人用心诬告之事,岂特工亦行

袁崇焕回了3封。7月最后一封信中皇太极已经认定和谈没有希冀因而开端实施绕道蒙古打击明朝的打算,10月攻进长城。当然也有能够皇太极本来就没有筹算和谈,他写这么多信也是为了麻痹对方为打击做筹办。

念将士军民之死伤,更出大言,战役不息,则兵并非易事也。尔若欲和好而我不从,致起兵端,我民被诛,则非尔诛之,乃我自诛者也。我若欲和好,而尔不从,致起兵端,尔民被诛则并非我诛之,乃尔自诛之也。我诚恳和好,尔高傲不从,谅天亦鉴之,人亦闻之矣!

使者来的时候我出海了,以是迟误了,没有其他的事你不要乱猜。

十八日,遣赵落第致书云:金国汗致书於大明国诸臣。我欲停战以享承平,曾屈尊遣使媾和。据闻王兵部、孙道员愿争战而不肯和好等语。尔等洵属忧国之臣,如古之张良,陈平及诸葛亮、周瑜,文武双全,出而为将能御敌,其入而为拍能治民。则尔等之言为是也,不然,则发兵致讨,军士被杀,群众被掠,尔等出而不战,袖手坐观;我欲修好,尔复败和议,不

崇祯2年7月16日,袁崇焕复书:

意义是有传言说你和我媾和都是假的我都没有信(袁崇焕的逃犯和间谍招认说和谈是假的),但是我派畴昔的使者迟迟没有音信,你如果不想和谈抓了我的使者也没用,到时打起来亏损的还是你。

皇太极已经认定和谈没有希冀了,因而说你们不肯意谈那就打,打起来吃了亏也是你们自找的。

崇祯2年7月18日,皇太极又写了一封给明朝朝廷的信:

外人何故得知者,唯汗抚心自问,乃以副天心耳!天之心即汗之心,亦即我之心也。汗若诚恳,我岂可弄虚;汗若实心,我岂可作假。两国兴衰均在於天,子虚何用?唯十载军旅,欲一旦罢之,虽奋力为之,亦非三四人所能胜任,及三言两语所能告终者也。总之,在於汗之心矣。白喇嘛曾见我两次。请再思之。

答信称谢。书曰:金国汗致书於大明国袁大人。虽不媾和,然犹待我使臣并遣之还。持此称谢。

七月初三日,我所遣白喇嘛、郑生员等至其明未遣使来,赍书两封。书曰:奉帝命巡边调兵之兵部尚书袁答信於汗陛下。汗致书遣喇嘛来,以追述前好。再者,书有仰赖皇天,和好相处一语,唯鬼神知之。我国幅员九州,即失一辽东,何足为惜。况其地原非汗统统。辽东人西来,而其填基均在於彼,我强压其思念先骨之情,可乎?亦分歧众意。止有受而不成言,故未奏帝知之。至礼遇来往之人,为尔国尊卑之故。我皇上宽宏明智,从不分尊卑。汗若以名誉为念,管理统统事件,以道义为端方者,则尔自去察哈尔腥臊也。即便中国亦以礼义相待耳!至封印之语,皆非一言可尽者也。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