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一章 围魏救赵(一)
罗艺的宗子罗开年十八,正值血气方刚之年,最是好战,这会儿听得叔父开了头炮,他也自来了精力,紧着便自请了一句道。
罗艺与高开道打过量年的交道,自不会不清楚其之为人,他之以是未曾急着出兵前去救济,就是担忧高开道逃得过快过猛,一旦如此,岂不就成了他幽州军去独扛华军之重压,那结果当真不是好耍的。
“大哥,张家小儿来者不善,高开道若灭,我幽州也自难以保全,唇寒齿亡啊,依小弟看,当须得尽起雄师西向赴援为好。”
第四百七十一章 围魏救赵(一)
“敌袭,敌袭……”
瑞明三年七月十七日,华军前锋大将尉迟恭率三万雄师进抵永宁,知县鲁宝高率城中百姓开城请降,华军再度兵不血刃地占有了重镇永宁,并沿漕河一起向西北进军,兵锋直指涞源,七月十八日,已撤到了永清县的罗艺所部雄师俄然掉头南下,从安次度过了大清河,缓慢杀向乐寿城,至七月二旬日,十三万雄师已将乐寿城围得个水泄不通。
作战打算既已成型,罗艺也就没再问过旁的大将之定见,一拍案牍,就此下了最后的定夺……
“大王明鉴,华军虽是兵锋直指清苑,然,一旦过了河,离我安次亦是不远,眼下高开道所部不战而逃,须得防备华军转道来攻我安次,窃觉得实不成轻举妄动也。”
“城上的人听着,尔等已被我数十万雄师团团包抄了,若不早降,必死无葬身之地,我家大王有好生之德,不肯多造杀伤,特准尔等归降,一应繁华无缺,若敢负隅顽抗,必屠!”
薛万均明显早就已通盘考虑过战局之演变了的,胸有成竹之下,这会儿应对起来自是安闲得很。
“呜,呜呜,呜呜……”
七月二十一日,卯时末牌,太阳方才刚从地平线上探出个头来,幽州军大营里俄然响起了一阵紧似一阵的号角声,旋即便见紧闭着的营门轰然敞开间,一队队披甲军人肩扛手推着各式攻城器具从营中迤逦而出,浩浩大荡地直抵乐寿城下。
薛万均这么番长篇大论可谓是完整说到了罗艺的内心上,心喜之下,罗艺自是不会有甚贰言,只是出于慎重,他还是没急着下最后的定夺,而是谨慎地将题目丢给了默立在一旁的司马温彦博——温彦博,山西太原人,自幼好学,博览群书,暮年曾在隋朝担负文林郎、通直谒者,隋末大乱时,避居幽州,罗艺起兵盘据以后,因其才高,三顾而请,委其为幽州司马,提及来乃是幽州军的第二号人物。
陈明振向来都不是个好脾气的主儿,这一见城下那名幽州军兵士如此猖獗,顿时便怒了,一扬手,便已从牙缝里挤出了道号令来……
“传令下去:各营马上在藏兵洞中集结,没有本将之令,不得私行上城!”
“好,此策甚妙,本王看着可行,大临(温彦博的字)觉得如何啊?”
温彦博对军略虽不算太精通,可却极其善于机谋之道,这会儿仅仅寥寥数言,便已将薛万均所言的不敷之处弥补完整。
瑞明三年七月十二日,张君武所部三十五万雄师在乐寿停驻了六日以后,留徐世勣、陈明振率八千步兵驻守用为辎重转运中间的乐寿城,自率三十四万主力雄师再度解缆,一起迤逦地向清苑进军,并于七月十四日傍晚赶到了大清河边,与河对岸屯驻清苑的高家军隔河相望,高开道见华军势大,不敢再在清苑逗留,一边趁着华军尚未渡河,率部向涞源撤退,与远道来援的奚族酋长步步设利所部两万五千马队汇合,一边连派十数拨信使向驻扎在安次的罗艺求援。
“好,那就这么定了!”
薛万均年虽只二十五,可倒是老成慎重之人,只一语便道破了此际直接出兵前去声援高开道的不当之处地点。
“善,然,高开道若败,我军怕也难独存,却又当如何是好?”
“诸公,张家小儿已率部进抵大清河,高开道连发十数求援信,要我军依约前去声援,尔等觉得可否?”
幽州军大肆出动的阵容是如此之浩大,城头守军的了望哨们自不成能不被轰动,顷刻间,呼喝声、号角声便即狂乱地响成了一片。
“围魏救赵?唔,倒是妙招,只是计将安出哉?”
“此须得看华军之意向而定,倘若华军过了大清河以后,并将来犯我安次,而是一起紧追高开道去了蔚州,则我军可趁虚南下,先光复乐寿,再乘机兵进巨鹿,如此便可一举截断华军以后路,敌不战自乱矣,此为最抱负之状况,而如果华军不追高开道,转而来攻我安次,则我军须得先行退守幽州,依城死守,待得突厥汗国雄师杀至,再里应外合,也可大败华军,总而言之,我军目下切不成盲动,当须得以稳定应万变,如此便可稳得一胜,一旦河北为我所用,西向可攻山西,南下可取山东,据此三处,则可与华朝争一雌雄矣。”
薛万均家学渊源,胸有沟壑,从战术角度阐发到计谋态势,所言所述皆有理有据,当即便令堂中诸般人等皆几次点头不已。
罗艺心中明显别有计算,并未对其弟及宗子所言有甚置评,仅仅只是不置可否地轻吭了一声,转而将题目丢给了最为信重的大将薛万均——薛万均乃是已故前隋名将薛世雄的第三子,其兄薛万淑、弟弟薛万彻、薛万奋皆是勇不成当之将才,号称薛家四杰,其中又属薛万均最为出类拔萃,文武双全,又擅策画,向为罗艺所倚重。
幽州军的练习水准虽比不上华军,却也较着不是弱旅,仅仅只花了半个多时候,便已完成了战前摆设,除了南门放空以外,乐寿其他三面皆被幽州军堵得个严严实实地,一排排的投石机以及大型弩车脸孔狰狞地朝向了城头,步骑军顺次排开,军容可谓是鼎盛已极。
在罗艺看来,己方十三万雄师围攻只要八千守军的乐寿城,完整就是碾压之势,朝夕便可下之,当然了,本着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原则,罗艺还是但愿城中的徐世勣能识时务些,这不,布阵方毕,罗艺便已洋洋得意地下了道将令,自有一名大嗓门的兵士应诺而出,策马便往城下奔了去。
“传本王之令,着人去城下喊话,让城中人等开城请降。”
“来人,给老子射死他!”
“大王明鉴,张君武此人多谋,实非等闲之辈可比,若我军欲行围魏救赵之策,当须先得布下迷阵方可,窃觉得待得华朝雄师度过了大清河,我军也假作惶恐,先兵撤幽州,以慢其心,而火线好安闲摆设了去。”
瑞明三年七月十五日,华军主力度过了大清河,兵不血刃地占有了高开道放弃的清苑城,但并未就此停下进军的脚步,雄师迤逦地便往永宁县(今之满城县)开赴,一闻及此,率部屯驻永宁的高开道顿时便慌了手脚,冒死地派人向罗艺求援,却未曾想没能等来罗艺的援兵,等来的倒是罗艺悍然率部撤回幽州之动静,高开道怒极,在城守府中破口痛骂了罗艺一通,末端也只能是无法地清算行装,率部下五万雄师紧着撤离永宁,猖獗逃往涞源。
罗艺故意要争天下,天然是不肯部下兵马折损过巨的,此际听得薛万均如此说法,眼神立马便是一亮,紧着便往下诘问了一句道。
“嗯,万均如何看此事?”
“父王,孩儿愿请命为前锋!”
罗寿性朴素重,脾气也躁,底子未曾去细想罗艺为何不肯依约行事,急吼吼地便率先表白了态度。
陈明振本来正在北城的城门楼中和衣而睡着,冷不丁听得警讯大起,赶快三步并作两步地冲到了城碟处,这一见幽州军鲜明全军出动,浑然就是一派要一举踏破乐寿之架式,眉头不由地便是微微一皱,可也不甚在乎,挥手间便已下了道严令。
不止是罗艺感觉此战毫无牵挂,下头的幽州军将士们也一样如此,这不,受命前去喊话的那名大嗓门兵士竟是放肆非常地策马来到了离城下不敷七十步之距上,一边耀武扬威地纵马来去,一边扯着嗓子狂呼不已,浑然没将城头的守军放在眼中。
“回大王的话,依末将看来华军刁悍难敌,实难正面为战,即便能胜,我军折损也自必重,此智者所不为也,然,高开道也自不能不救,当以围魏救赵为上上之策!”
罗艺在起兵背叛之际,本来与高开道有约,要守望互助,在巨鹿构和时,更是定下了夹攻华军之打算,只是事光临头,面对着强大非常的华军,罗艺倒是不免又犯起了迟疑,思来想去之下,愣是没敢下个定夺,不得不将弟弟罗寿、宗子罗开以及司马温彦博等文武大员全都召到了城守府的议事堂中,见礼一毕,便即开门见山地将议事的主题道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