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蜀吴纷争
不一会儿,诸葛瑾步入营帐,恭敬地趴在地上施礼。先主缓缓问道:“子瑜,你此来所为何事?”
孙权听后,眼睛一亮,连连点头:“此计甚妙!不过德度此行,切莫丢了东吴的颜面。”
且说吴国这边,张昭忧心忡忡地向孙权进言:“主公,诸葛瑾定是见蜀国修真雄师势大,欲借乞降之名叛变吴国,投奔蜀国。他这一去,恐不复返。”
曹丕接着问:“朕若攻吴,如何?”
曹丕又问:“吴国怕魏国吗?”
赵咨举头挺胸地说:“我们有百万修真将士,又有长江汉水为天险,何惧之有?”
此时,一名近臣镇静跑来,向先主禀报:“主公,吴国使者诸葛瑾已到!”先主听后,大手一挥,不悦地说道:“别让他出去!”
曹丕听后,不由赞叹:“出使四方,不辱君命,你当之无愧!”因而,曹丕下诏,命太常卿邢贞携册封圣旨,封孙权为吴王,并加九锡。赵咨谢恩后,出城而去。
赵咨答道:“我主坐拥万艘战船,百万修真将士,仍任用贤达,一心经略天下。即便闲暇之时,也会博览修真文籍,研读汗青,汲取精华,岂是那些酸腐墨客可比?”
章武元年,秋风萧瑟之际,先主带领修真雄师,浩浩大荡到达夔关,随后在白帝城扎下营寨。前部军马已雄浑地穿越川口,束装待发。
赵咨入殿,跪在丹墀之下。曹丕看完表后,问道:“你们吴主是如何的人?”
先主一听,瞋目圆睁,大声吼道:“你们东吴害死我兄弟,现在还敢来此花言巧语!你当我是傻子吗?”
曹丕又问:“你们吴主好学吗?”
赵咨自傲满满地说:“主公可写一封降表,我愿为使者,去见魏主曹丕,陈述短长干系,让他派兵偷袭汉中。如此,蜀国修真雄师自顾不暇,我们的危急便可消弭。”
诸葛瑾见先主态度果断,晓得再劝无用,只好灰溜溜地返回江南。
曹丕仍对峙己见:“卿言差矣。朕既不助吴,亦不助蜀。只待他们自相残杀,若灭其一,剩下一国,再清算岂不更轻易?朕意已决,卿勿再言。”说完,便命邢贞与赵咨一同,捧着册封圣旨,前去东吴。
刚行不远,车后俄然有人放声大哭:“我等不能舍生忘死,助主公兼并魏、蜀,反让主公接管别人之封,此乃奇耻大辱!”
先主略作思考,感觉黄权之言不无事理,便点头应允:“好吧,那就召他出去。”
曹丕笑道:“你这夸奖,未免过分了吧?”
次日早朝,贾诩出班奏道:“陛下,东吴派中大夫赵咨上表。”曹丕闻言,嘴角微扬,笑道:“哼,定是想让朕帮手退蜀国之兵。”说完,便命令召见赵咨。
赵咨毫不害怕地说:“大国有挞伐之兵,小国亦有防备之策。”
喜好爆笑三国:贵爵将相入了魔请大师保藏:爆笑三国:贵爵将相入了魔小说网更新速率全网最快。
孙权大喜,马上写了降表,任命赵咨为使者。赵咨日夜兼程,很快到达许都。他先拜访了太尉贾诩等官员。
正说着,有人来报:“主公,诸葛瑾返来了!”孙权对劲地看了张昭一眼,说:“你看,我说对了吧!”张昭顿时惭愧难当,退了下去。
邢贞自恃为上国使者,到门口竟不下车。张昭见状,怒喝道:“你懂不懂端方?这里不是你撒泼的处所!莫非觉得江南无人,连把刀都没有吗?”邢贞一听,吓得赶紧下车,与孙权施礼后,一同进城。
诸葛瑾入内,将先主不肯通和之意禀告孙权。孙权一听,大惊失容:“若如此,江南危矣!”
诸葛瑾仓猝再拜,不慌不忙地阐发:“主公息怒,请听我细说。您是汉朝皇叔,现在汉帝被曹丕篡位,您不思讨伐逆贼,却为兄弟交谊发兵动众,岂不是舍大义而就小义?再者,中原乃天下之心,长安、洛阳乃大汉基业之地,您不图规复,却与吴国争荆州,岂不是舍重取轻?天下人皆望您能复兴汉室,规复江山。现在您却置魏国于不顾,反欲攻吴,此举恐非明智之举。”
孙权摆手笑道:“你休要胡猜,我与子瑜有存亡之交,誓不相负。他不会叛变我,我也不会孤负他。昔日子瑜在柴桑时,孔明来吴,我想让子瑜留他。子瑜曾说:‘我弟既已跟班玄德,从道义上便不能有贰心。他不会留下,正如我不会去蜀国一样。’此言感天动地,他本日岂会投降蜀国?我与子瑜神交已久,岂是流言流言所能诽谤的?”
此时,大夫刘晔站出来,皱眉谏道:“陛下,孙权因惊骇蜀国修真雄师之势,才冒充投降。此乃蜀、吴相争,天欲亡之良机!若派大将率军渡江偷袭吴国,蜀国在外攻打,魏国在内夹攻,不出旬日,吴国必亡。吴国一灭,蜀国伶仃无援。陛下为何不趁机脱手?”
赵咨一本端庄地答复:“臣所言非虚!我主汲引鲁肃于寒微当中,此非聪明乎?于军中发掘并重用吕蒙,此非贤明乎?擒获于禁而不杀,此非仁厚乎?不费一兵一卒篡夺荆州,此非智谋乎?占有三江,虎视天下,此非雄才乎?现在又愿向陛下称臣,此非有策画乎?如此君主,莫非还称不上聪明、仁智、雄略吗?”
曹丕点头说道:“孙权既已行臣子之礼,朕若攻之,岂不让天下欲降者寒心?朕觉得,接管其投降为上策。”
先主听后,气得浑身颤栗,吼怒道:“杀我兄弟之仇,不共戴天!想让我罢兵,除非我死!若非看在丞相面上,我现在就斩你首级!现在你从速滚归去,奉告孙权,让他洗洁净脖子等死吧!”
曹丕再问:“东吴如你这般人才,有多少?”
这时,中大夫赵咨挺身而出,大声说道:“主公,我有一计,可解此危!”孙权忙问:“德度有何良策?”
赵咨拍着胸脯包管:“主公放心,若我有一丝闪失,便跳江他杀,岂有脸面返来见江东父老!”
诸葛瑾昂首,目光竭诚:“主公,我弟在蜀已久,我不怕主公见怪,就直言不讳了。此番前来,主如果为了荆州之事。想当初关公在荆州时,吴主曾多次欲与关公攀亲,但关公并未应允。厥后关公攻打襄阳,曹操多次写信撺掇孙权偷袭荆州。孙权本不肯为之,但吕蒙与关公反面,擅自率军前去,才变成大祸。现在孙权深感懊悔,此事皆因吕蒙而起,与孙权无关。现在吕蒙已逝,此仇也算有个告终。再者,孙夫人一向思归娘家。吴主特派我来,欲将孙夫人送回,并将投降吴国的将领及荆州一并偿还,但愿两国能重缔盟好,共同讨伐篡汉的曹丕。”
刘晔焦心肠说:“孙权虽有才气,但仅为汉朝骠骑将军、南昌侯,官职寒微,权势不大,心中仍畏中原。若封其为吴王,其职位便与陛下附近。现在陛下信其假降,还赐以高位,此乃为虎添翼之举!”
顾雍皱眉进谏:“主公应自称大将军、九州伯,不该接管魏国之封。”
孙权思考半晌,说:“当年沛公刘邦亦接管项羽之封,此乃情势所迫。吾为何要回绝?”因而,孙权率百官出城驱逐。
赵咨笑道:“如我这般聪明出众者,车载斗量,不成胜数!真正聪明特达者,亦稀有十人!”
赵咨满脸高傲地说:“我主聪明、仁智、雄略兼备,乃贤明君主!”
黄权见状,眉头舒展,拱手进言:“主公,诸葛瑾之弟诸葛丞相乃我国重臣,他此番前来,必有要事。若冒然拒之门外,恐有不当。不如召其入内,听听他究竟有何言说。若其言有理,我们可从之;若不然,也可借其口向孙权表白我军的态度,彰显我军之理。”
且说东吴这边,孙权正调集百官商讨如何应对蜀国修真雄师。俄然有人来报:“主公,魏国封您为吴王了,按礼节,您得去远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