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你小说
会员书架
爱你小说 >武侠仙侠 >碧血剑(下卷)(新修版) > 第46章 袁崇焕评传(5)

第46章 袁崇焕评传(5)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所谓“约期再战”,只是粉饰面子的话。努尔哈赤不敢再攻宁远,转而去攻觉华岛泄愤。

清兵奋勇逼近,推了铁裹车猛撞城墙,声音霹雷霹雷,势道惊人,撞击了好久,城墙撞破的处所很多。清兵再用像云梯那样的裹铁高车来撞击城墙高处。随后又把裹铁车推到城墙边,上面用木板遮住,以挡城头投下的矢石,车里藏了兵士,用铁锹发掘城墙墙脚。清兵攻进了城墙下的死角,大炮已打他们不到。在这危急之时,守军想到了战略,抬了屋子前的长条大阶石从城上投下去。阶石非常沉重,铁车上的木板挡不住,压死了很多清兵。

廿五日清兵又猛攻,袁崇焕督将士死战。清太祖努尔哈赤也受了伤。血战三日,清兵丧失惨痛,终究不得不命令退兵。

袁崇焕招募来的两广后辈兵,在宁远之战中仿佛并未产生如何严峻的感化。据我猜想,极能够是袁崇焕派了广东海军守觉华岛。觉华岛现在叫菊花岛,在葫芦岛之南,在宁远之东外洋,离岸十八里。当时是关外屯聚粮草的重地,因为关外军粮靠海运布施,在觉华岛起卸最便利。寒冬之际,海面结了厚冰,变成了陆地,广东兵所善于的水战完整用不上,只得把车辆排起来当防备工事,在冰上和清兵打陆战,成果全军淹没,岛上十余万石粮食尽被焚毁。这几千名广东水兵,大抵多数在这一役中捐躯了。[7]

大敌终究攻来了。

[7]袁崇焕在〈天启二年擢佥事监军奏方略疏〉中提出招募兵员的要求,宣称:“他日战之不力,即斩臣于行军之前,觉得轻事者戒。”最后说:“如听臣之言,行臣之忠,臣必效力以舒人神之愤。不但稳固山海,即已失之封疆,即将复之。谋定而战,臣有微长也。”他上任后的第一道奏章,便提出了“谋定而战”的四字要诀,同时也高傲而自傲的说:“臣有微长也。”

[11]孙承宗是袁崇焕的下属,对他非常赏识,两人手札来往,孙承宗待他犹似划一的朋友,孙承宗的诗文集《高阳集》中有很多与袁来往的手札,两人会商到朝中奸佞,孙的信中说:“吾辈做天下事,只论人非论天,然天道安可诬也。此一流人,非天去之,又搅多时。吾辈安得不善承天意,亟为勉图。”孙以为奸臣佞臣,将来天必去之,目前我们只好自行尽力。又有信云:“此何地,敢爱其身?此何地,敢不爱其身?到手教乃快,此惓切也。当瘁呿时,愿惟少加静息。自爱,正以爱此耳。”劝他保重身材。袁崇焕于崇祯二年被捕,孙承宗有诗感慨,有云:“一缕痴肠看赐剑,几行血泪洒征衣。”又云:“东江千古豪杰才,泪洒黄卷半不平。”两人是豪杰重豪杰。

大师正在彷徨无策之时,通判金启倧(浙江人)临时想出了几件新式兵器,将火药撒在芦花褥子和被单上,纷繁投到城下去。他将这件新式兵器取名为“万人敌”。当时是正月,气候冰冷,攻城清兵见到被褥,就都来掠取,城大将火箭、硝磺等引火物投下去,“万人敌”当即燃烧,烧死了无数清兵。另有一种“万人敌”是将火药放在空心的大泥团中,内里围以木框,扑灭了药引投下城去,泥团不竭扭转喷火,烧死敌兵。那位金通判厥后在赶制“万人敌”之时,火药碰到火星,不幸被烧死了。[5]

第二天凌晨,清兵大队人马拥聚在城外大平原一边。袁崇焕调派一名使者,备了礼品去送给努尔哈赤,对他说:“老将横行天下为时已久,本日败于小子之手,只怕是天意了。”努尔哈赤已受了伤,因而回送礼品及名马,约期再战。

当时朝鲜使者带同翻译官韩瑗去北京朝见天子,刚达到宁远。袁崇焕很欢畅的接待使节及其侍从。朝鲜使节见守军甚是平静,悄悄感到奇特。袁崇焕和三数幕僚闲谈,及报清兵攻到,袁崇焕乘轿至战楼,又与韩瑗等谈古论文,泰然自如,全无忧色。过了不久,忽听得一声大炮,声动六合。韩瑗大惊,只吓得低下了头抬不起来。袁崇焕笑道:“贼兵来了!”翻开城头敌楼的窗子,向外望去,只见清兵蔽野而来。城中却声气全无。

朝廷荒唐,主帅荒诞,救兵是必然不会有的。那如何办?弃城而退是从命主帅号令;守城罢,宁远一城孤军,怎能挡满清的倾国之师?在这告急关头,袁崇焕昂扬了豪杰之气,决意抗敌。

他是“X他妈,顶硬上”的豪杰。

[8]招募和集结三千名广东兵、六千名广西兵,一共约莫花二十万两银子。据袁崇焕所申请的预算,广东兵要安家、行粮、衣甲、东西等费,每人二十余两。广西狼兵本来就是兵,以是不发安家、兵甲用度,只需从广西到关外的行粮每人六两银子。

成千成万的辫子兵冲到了城边,俄然之间,城头举起千千万万火把,矢石如雨般投下城去。战事越来越狠恶,明军俄然从城头的每一个石堞间推出一个又长又大的木柜,这些大木柜一半在堞内,一半探出城外,大柜中伏有甲士,俯身射箭投石,投完了便将大木柜拉出去,再装矢石出去投掷。跟着地雷发作,土石飞扬,无数清兵和马匹被震上半空。[3]

努尔哈赤先分遣军队绕过宁远,在城南五里处堵截了通向山海关的通衢,然后放几名俘虏来的汉人去宁远向袁崇焕传话:“我此次带了二十万雄师来攻,宁远非破不成。守城官如投降,我必然大加虐待,封为大官。”袁崇焕答复说:“你俄然领兵来攻,那是甚么事理?锦州与宁远两城,你本来已经占据,又再放弃。我构筑好了来住,天然要死守,怎肯投降?你说有二十万兵,未免夸大。你真正的兵力约莫是十三万,我倒也不觉得来兵太少了。”[2]

[12]袁崇焕作了两首诗痛悼熊廷弼,大抵没有公开,以是幸未贾祸,讨中公开说熊功高遭忌,不送贿赂致死。这两首诗慷慨悲忿,今后用来吊他本身,也很得当。〈哭熊经略二首〉,其一:“记得相逢一笑迎,亲承指授夜谈兵。才兼文武无余子,功到雄奇即罪名。慷慨裂眦须欲动,恍惚热血面如生(熊被斩首后传首九边,袁崇焕见到熊的首级,脸孔如生)。背人痛极其私祭,挥泪更阑哭失声。”其二:“慨气弓藏狗又烹,狐悲兔死最关情。家贫罄尽身难赎,赂贿公行杀驰名。脱帻愤深檀道济,爰书冤及魏元成。图遭惨毒缘何事,想为登坛善将兵。”

[5]他到浙江嵊县旅游时,与老友秦六郎中宵长谈,有〈话别秦六郎〉诗:“海鳄波鲸夜不啾,故交谈剑剡溪头。言深半夜犹疑昼,酒冷凉生始觉秋。水国芙蓉低睡月,江湄杨柳软维舟。自怜作赋非王粲,戛玉鸣金有少游。”

他又命令前屯守将赵率教、山海关守将杨麒,凡是宁远有兵将逃返来,一概抓住斩首。山海关有他的下属辽东经略高第镇守,袁崇焕的权柄本来只能管到宁远和前屯,山海关总兵杨麒他是管不着的。但这时还管他甚么下属不下属,权柄不权柄,“×他妈,顶硬上,几大就几大!”(淞沪之战时,十九路军广东兵守上海,抗御日军侵犯,当时“×他妈,顶硬上”的广东三字经,在江南一带博得了群众的热烈崇拜。因为大师都说:广东兵一骂“×他妈!”就挺枪冲锋,向日军杀去了。)

这时城墙被撞垮了一丈多,袁崇焕不能再泰然自如了,亲身搬石来堵塞缺口,连受了两次伤。部将劝他保重。他厉声道:“宁远虽只戋戋一城,但与中国的存亡有关。宁远如果不守,数年以后,我们的父母兄弟都成为鞑子的仆从了。我若怯懦怕死,就算幸运保得一命,又有甚么兴趣?”撕下战袍来裹了左臂的伤口又战。将士在他的表率之下,大家奋勇,终究堵上了缺口。[6]

袁崇焕并不比李自成更会兵戈,他部下兵将也并不更加英勇。但他更加平静果断,他没有小我的无私欲望,不像李自成那样想做天子。他的部下也不像闯军那样,抢饱了财物美女,不想兵戈。真所谓“无欲则刚”,以是他比李自成更刚烈。

[10]原诗是:“战守逶迤不自在,偏因胜地重深愁。繁华我已知庄梦,忠愤人将谓??忧。边衅久开终是定,室戈方操几时休?片云孤月应肠断,桩树残落又一秋。”

攻城用时好久,城基给清兵挖成了一个个凹龛,清兵躲在城墙洞外向里发掘,城上再投大石下去,就打不到了。这时宁远四周十余里的城墙墙脚已被挖得千孔百疮,眼看城破期近,满城百姓错愕得很,都抱怨说:“袁爷为了他本身一人,害死了我们满城百姓。”厥后北京百姓怨怪袁崇焕,大抵也出于这类懦怯卑鄙的心机。

[9]详见王钟翰〈满族在努尔哈齐期间的社会经济形状〉、〈皇太极期间满族向封建制的过渡〉。

[3]袁崇焕于万历三十四年(一六○六)落第,时年二十二岁。他落第之前,居于广西平南,最后在平南考秀才,平南人说他冒籍,因而他改到藤县去考,他有诗题为〈游雁洲〉,唐时新进士在长安慈恩寺雁塔落款,以是“雁塔落款”表示考中,平南县衙前河中常有雁,本地人士以雁只多少来预卜落第人中秀才的人数,袁诗云:“烟水家安在?风云影未闲,落第闻有兆,愧我独缘悭。”当是落第以后所作,诗附有注:“予居平南,初应孺子试,被人讦,今改籍藤县,故云。”落第以后,到客籍东莞去扫墓,有诗〈登贤书后回东莞县谒墓〉:“少小辞乡园,飘零二十年。敢云名在榜,深愧祭无田,邱陇棠梨在,衣冠手泽传。落日回顾处,林树郁苍烟。”这是他客籍东莞、籍隶藤县、幼居平南的证据。

努尔哈赤平生只打了这一个大败仗。清人今后对袁崇焕非常畏敬。[8]

[4]袁崇焕〈募修罗浮诸名胜疏〉:“余平生有山川之癖,即一邱一壑,俱低徊不忍去。故十四公车,强半在外,萍踪几遍宇内。”〈下第〉诗有云:“遇仆人宁易,逢时我独难。八千怜客路,三十尚儒冠。”从东莞或藤县到北京,约言之曰八千里。

努尔哈赤对诸贝勒说:“我自二十五岁以来,战无不堪,攻无不克。为甚么单是宁远一城就打不下来?”非常愤怒。七月间到清河温泉疗养,派人去召大福晋(正妃)来,同回沈阳,因表情郁郁而发背疽(癌),在离沈阳四十里处的叆鸡堡去世,年六十八岁。

廿四日,清兵杀到城下。袁崇焕初度见到“辫子兵”的威猛。

这时宁远守兵约一万,而清兵有十三万。向来明清交兵,老是明兵多而清兵少,此次却众寡易势,雄师都在经略高第手中。高第全军扼守山海关,公然并不派兵来救。

努尔哈赤因而大肆攻城。

敌军得救而去以后,百姓感到安然了,满城大哭,纷繁去拜谢袁崇焕与满桂的拯救之恩。为甚么要“满城大哭”?想来是既感激又忸捏,又是说不出的欣喜罢。

攻城清兵的前锋军队是铁甲军,每人身上都披两层铁甲,称为“铁头子”。清兵以坚车攻城,车顶以生牛皮蒙住,矢石不能伤。城内架起西洋大炮十一门,在城头轮番轰击,每一炮打出去,粉碎杀伤及于数里。[4]

他和大将满桂,副将左辅、朱梅,参将祖大寿、何可纲等,集将士誓死守城。袁崇焕刺出本身鲜血,写成文告,让将士传阅,更向士卒下拜,激以忠义。全军高低在他的鼓励下大家热血沸腾,决计死战。

[6]他被派到福建做知县,起首要去谒见总督、巡抚等大官,官样文章,耗时甚多,有诗〈至闽谒大府〉:“侵晨持手版,逐队入军门。衙鼓三声急,官仪一面尊。情面今未熟,政事昔曾论。私谒吾何敢,返来夜未昏。”又有诗〈初至邵武〉:“为政原非易,亲民慎厥初。山川今若此,民风更如何。讼少容调鹤,身闲即读书,催科与抚字,二者我安居。”当时做处所官的小官,目标是移风易俗、讼少刑轻,首要事情是征收赋税、安抚亲民。袁崇焕感觉事情不难,但愿安逸一点,能够多读些书。

但他部下的兵将不是广东人,主如果辽河两岸的关外健儿,其他各省的都有。只因为主帅有“顶硬上”的英锐之气,部下也都跟着他“顶硬上”了。

此役杀死了清军中着锦衣的军官十余人,即满洲人称为“牛彔额真”的,每一“牛彔额真”统兵三百人(约相称于营长)。清兵退去后,守军将五十名敢死队用长绳缒到城下,拾到了十余万枝箭。城墙上给清兵挖出的洞窟有七十余个。这时点查火药库,火药也用尽了,局面真是伤害得很。

他母亲和老婆这时也在辽西,大抵住在山海关或前屯卫火线。他将母亲和老婆都搬到宁远城中来住。百口和宁远共存亡的决计,表示得再清楚也没有了。[1]

清兵都有辫子,在当时,汉人只要听到“辫子兵”三字,不由自主的就胆战心惊,直到十余年后还是如此。李自成部下的闯军都是身经百战的悍将健卒,囊括而东,攻破北京,在山海关前的一片石和吴三桂部大战时,涓滴不落下风。但清兵俄然呈现,闯军中响起“辫子兵来了!辫子兵来了!”的惊呼,数万精兵就此全军大溃,一败涂地。李自成逃出北京,向西急窜,“大顺”朝终究毁灭。在当时候,“辫子兵”就是“无敌雄师”的代名词。

满清看出了明朝的真假,晓得高经略无用,袁崇焕无人支撑,于天启六年(一六二六)正月大肆渡辽河攻宁远,兵十三万(在这几年中,清军的气力已扩大了一倍),号称二十万。二十三日攻抵宁远。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