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小说
会员书架
爱看小说 >历史军事 >重生乱世有空间 > 132章,蒋夫子出题考教,司徒嫣疲于应付

132章,蒋夫子出题考教,司徒嫣疲于应付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夫子容禀,六礼中第一礼便是芹菜,可这个季候,小民实在找不到芹菜,而在六礼中芹菜寄意勤奋好学。以是小民选了公鸡,寓为闻鸡起舞,即为鸡叫时就已起家读书,当可解释为勤奋好学。”

又听人谈起了突厥,本年大雪,马都断粮了,时不时的就有突厥兵卒袭边扰乱。这更让司徒嫣担忧,如果本年再有甚么灾害,就算北魏没有内哄,这边关也是要乱的。这场仗是必然要打的,只是时候迟早罢了。

见没啥灵感,就领着李大郎和李二郎去了茶馆,这里人多口杂,探听起事情来最是便利。

“那你可知这‘六礼’中,并没有公鸡这一礼,你又当如何解释?”

“你二人之前可有读过书?”

“好,你。”又指向了四郎,四郎跟着行了礼,蒋夫子这才接着问道,“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意作何解?”

“回夫子的话,名字是小五给取的。”四郎喜好本身的名字,以是一时欢畅,嘴快的将司徒嫣给“卖了”。

这下蒋夫子不惊都不可了,他原觉得这一家最明事儿的就是这二个读过书的,却不想连个7、8岁的小娃娃说话也是礼数全面。乃至他有种感受,这小娃子晓得比这最年长的还多些。

这才提笔亲手为二人写了“亲供”,(相称于重生退学登记表)写下本身的“姓名、春秋、籍贯”。因为当时没有照片,以是还必须在“亲供”中说明“身中(即身高)、面白、或有须、或不必”,再存于县学备案。

蒋夫子领着三郎和四郎去了县学里的“大成殿”。先为二人“正衣冠”。二人这才拜了孔子像,将“六礼束修”奉上,又向蒋夫子行了礼。礼成,蒋夫子带着三郎和四郎去了书院里将其先容给其他门生,相互鞠躬,表示互爱互帮。

三郎定了定神,这句是《三字经》里的,这些小妹都教过,他记得清楚,“回夫子的话,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下一句是‘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节。’讲的是玉不打磨雕镂,就不会成为精彩的器物;人如果不学习,就不晓得做人的事理,也同玉一样成不了大器。”

“李仁、李严,你二人的名字是谁取的?”在写“亲供”的时候蒋夫子详细体味了一下几人的环境,固然李大郎语焉不详,可他还是听的出来,几人出身农家,家中前辈并无人读书,断取不出如此的名讳。

“哈哈哈,好,说的好,这闻鸡起舞比芹菜更贴切。”蒋夫子还想再问,已有门生来请,是授业讲课的时候了,这才歇了心机,领着三郎和四郎去了书院。司徒嫣忙拉着大郎和二郎去找王管事拿了废纸,连和蒋夫子筹议让三郎他们上半天学的事儿都健忘,就急仓促的跑出了县学。

倒是李大郎,见小妹坐下后,并没有动,只是竖着耳朵在听别人发言,有些猎奇,也跟着听了起来。

“算了,俺看这蒋夫子也不是啥好人,等下晌三哥他们返来再筹议吧!俺忘了跟蒋夫子提三哥他们上半天学的事儿,也不知三哥他们本身会不会提的?”司徒嫣无法的叹了口气,这四人经历太少,思惟太纯真,只盼那蒋夫子不是啥好人,别对她起了啥坏心机,不然她也不是茹素的。

“小五,你咋走的这么急,但是有啥事儿?”李大郎背着篓子在前面追着司徒嫣问。

一边喝茶,一边听四周的人说闲话,从中司徒嫣体味到朝廷的一些新政,司徒嫣叹了口气,这北魏天子真是昏庸,讲侧重农轻商,可在她看来是重赋重役,这政策完整走了样。

“回夫子的话,门生和舍弟只学过《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和《弟子规》。”司徒嫣听着三郎的答复非常对劲,这些话她明天早晨教了一个多时候,总算没白搭力量,两人还能记得。

“小五,俺们不累的,来这里干啥?”李大郎觉得小妹是心疼他们,想找个处所让他们歇着。

四郎记得这是《弟子规》中的句子,当时小妹特地给他们举例讲过,“回夫子的话,这句意指‘当品德学问和才艺不如别人时,应当自我催促尽力赶上,至于穿的衣服和吃的饮食不如别人时,能够不消担忧、愁闷。’”“好啊,我这是捡了两块璞玉,王管事你先下去吧,这两个门生我收了。”

司徒嫣在街上转了一圈想给家里再找个谋生,豆芽菜过了年再卖个10次刚好是春暖花开的时候,地里的菜也多了起来,这银丝菜固然别致,可要想卖个高价怕是就难了,以是停了豆芽菜的谋生她也想趁着这会儿,再找个谋生,好给家里多些进项。转了一圈,除了粮铺里另有些买卖,就是茶馆里有些闲人坐着喝茶,而街上到处都是行讨的乞丐。别的的店铺都不见客人上门,想来这段日子买卖都不好。

“大哥,俺想探听点儿事,这里最便利,哥哥们尽管坐着就是。”李大郎见小妹来这儿是有事儿,这才拉着李二郎放心坐了下来,司徒嫣给二人叫了一盘点心,点了一壶茶,代价还算公道,只收了30文钱,当然这钱也是背着李大郎二人给的,免得二人见了心疼。

“还不是四哥,把俺卖了还在那儿傻乐。气死俺了。”

“好。既然你们用心向学,我就收下你二人,至于你这个小娃娃,要不要也一起来学?”

大郎见小妹脸上又带了笑,这才放心,二郎还是一脸的不知所措,可看着大哥和小妹都不再提这事儿,他也就不问了,归正问了他也不明白。三人还要等三郎和四郎放学,以是就在新昌县城里逛了起来。

让三郎和四郎将手放到水盆里,正反各洗一次,然后擦干,称为“净手”。寄意,净手净心,去杂存精,但愿能在今后的学习中间无旁骛。

司徒嫣这时才上前一步,“回夫子的话,小民晓得。六礼、束修、粟米小民一家已经筹办安妥。只求夫子能收下我三哥和四哥,让其拜蒋夫子为师。”司徒嫣将筹办的东西从李大郎和李二郎背着的篓子里取出递给了夫子,又从身上摸出一个装着二两银钱的荷包递了上去。

等王管事退下,蒋夫子这才问起几人的家道环境,“回夫子的话。”李大郎往前站了一步,因着蒋夫子问这话时,看的恰是他,“爹娘已颠末身多年,家中只留俺们兄弟。”李大郎不能讲司徒姨是个女娃儿,以是答复的非常含混。

三小我一向坐到中午,这才起成分开,去县学接三郎和四郎。

“小五,小四啥时把你卖了,俺咋不知,俺去找小四去。”二郎底子没听明白司徒嫣和蒋夫子说了些啥,更不知司徒嫣指的“出售”是如何回事。

这下连蒋夫子都惊的站了起来,“你们可知这上县学里读书是要交束修的?”

李大郎也有些不懂,可他感受必然和蒋夫子有关,“小五,是不是方才那蒋夫子和你说了啥?还是小四说错了话?”

“哈哈哈,你这娃儿合老夫脾气,如果你想来,老夫定将你支出门下。行了,先行拜师礼吧!”司徒嫣见事儿成了,忙行了礼,又退到了最前面。

李二郎吃着点心,喝着茶,欢畅的眼睛都眯到了一起,他是第一次进茶馆,也是第一次喝茶,固然这茶没小妹煮的甜,另有股子苦味,可他还是一口接一口的喝的努力。

“感谢夫子厚爱,小民年纪尚小,应在家多读些书再来,还是让哥哥们先拜师!”

蒋夫子问的这两个题目一是提示二人要尽力学习,方可成才;二是让二人晓得,多向别人学习长处,不要比较吃穿。这两个题目让司徒嫣对这位蒋夫子多了些好印象。普通的夫子第一次见门生,多会要肄业生听话,尊师,而这位夫子重视的倒是门生本身本质的培养。将三郎和四郎交给如许的夫子,她也能放心了。

蒋夫子是越来越喜好这个小子了,他也看过一本书,还是《孙子兵法》,其书有云,将者,智、信、仁、勇、严,莫非这个娃子看的是本兵法,更是对司徒嫣充满了猎奇。

“见过夫子!”三郎和四郎昨晚跟着司徒嫣学了好久的礼节,这会儿两人做起来反而显得很天然。看的蒋夫子暗自点头,“是两个知礼的。”

司徒嫣是对劲了,可蒋夫子却楞了,这两个孩子看上去不过9、10岁的年纪,竟然已经开蒙了,这倒引发了他的兴趣,用手一指三郎,“你,‘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下句是甚么?意作何解?”

司徒嫣内心一急,可想拦时,为时已晚,只得硬着头皮上前一步,“夫子明鉴,小民与几位兄长并非血亲,小民父母早亡,幸得几位兄长收留,小民只是有缘略读过些粗浅的册本,识得几个字,以是一时幸起以‘智、信、仁、严’,为兄长取了名字。”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