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小说
会员书架
爱看小说 >历史军事 >错嫁小娇妻 > 第一百二十三章 难为

第一百二十三章 难为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上巳这一日,一家子一道去了碧波潭,宁熹才露了个面,就被知府夫人喊了去,便冲宋绾笑笑,叫她与知府家的女人一道去玩。新来的知府姓常,三十出头的年纪,膝下只要一双女儿,大的十三岁,小的才九岁,都比宋绾年事要小。而常家到秦州比宋绾还晚些,两家来往了几次,宋绾与常家姐妹还算熟谙,宁熹便叮咛宋绾照看常家姐妹一些。

说到这里,一名二十出头的少妇不知从那里冒出来,在顾氏中间坐下,道:“顾姐姐是要给萍姐儿说亲了?要说这个,我倒是有一个好人选,不知顾姐姐和宁mm可有工夫听听?”

本来听叶氏要牵线,顾氏还道是吴家公子,没想到提的是娘家的表弟。顾氏对叶氏娘舅家并不体味,只是传闻叶氏娘家家道中落,不能为叶氏撑腰,便猜想那娘舅家也好不到那里去。顾氏本人倒是没有更多嫌贫爱富的心机,只是继母难为,特别传闻李家现在已没人在宦海中,就重生了几分踌躇。

“哦?叶mm倒是说说看!”顾氏是来到秦州以后才认得叶氏的,叶氏是新任秦州同知的儿媳,丈夫在都城读书,就将妻儿留在家中奉侍父母。长眼睛的都看得出来,吴至公子是偏袒那受宠的小妾,用心将嫡妻叶氏打发到父母身边,可谁叫叶氏娘家家道中落,也没人替她撑腰。

顾氏没有说完的话宁熹也能想到,像他们如许的勋朱紫家,外放倒是并没有甚么,毕竟必定是有人在都城的老宅守着的,孩子到了年纪也大多会挑选在都城攀亲。但像常知府如许的天然分歧,若想将女儿嫁在都城,没有人筹办,若嫁在任上,便要考虑他任满走了,女儿便在千里以外了。话虽如此,宁熹也能想到,虽有些顾虑,常家必然也是考虑在秦州攀亲了,不然常知府任期三年,拖到阿谁时候可就将女儿的毕生大事担搁了。

既然晓得人家这个设法,宁熹便安抚她道:“常家是书香家世,给萍姐儿说亲多数也是往读书人家去寻,既是读书人,将来必然是要考功名仕进的,还怕不能相见吗?”

顾氏叹了口气,道:“本来夫君调到都城去,就筹算给萍姐儿在都城说亲,说到底,仕进的最后都是盼着能做京官的,夫君宦途也算顺畅,说不定过些年就能悠长留在都城仕进,也能看顾萍姐儿,却不想秦州知府出了那么大的事,倒把夫君又调到秦州来了。”话是这么说,顾氏对此倒是没甚么牢骚,常知府没甚么背景,比拟在都城渐渐熬资格,天然是做知府如许的实缺前程更好,只是丈夫不成能长留秦州,若将常欣萍嫁到秦州,到底有些不放心。

常夫人顾氏是常知府的后妻,年纪只比宁熹大四五岁,又传闻宁熹的娘是姑苏人,一来二去倒是熟谙起来,拉着宁熹寻了个处所坐下,抱着鹿儿逗乐,道:“真恋慕宁mm,才过门没多久就生下了鹿儿,我嫁入常家都五年多了,仍然未曾有孕,夫君虽不说甚么,婆婆却常常有些话说。”

“恰是!”听宁熹夸奖娘舅的话,叶氏非常欢畅,叶氏本来更故意拉拢表弟和宋绾,但宋家毕竟是一等公府,叶氏虽感觉表弟不错,但也不敢冒然提起,刚好顾氏提到继女的婚事,她便开口摸索一番,常大人豪门出身,年纪悄悄做到知府也算前程无量,常家女人年纪虽小些,但也暖和知礼,与表弟也算相配。

鹿儿快周岁了,已经能说一些简朴的词句,如果遇见不熟谙的人,鹿儿不大跟人说话,就只冲着人咯咯笑。顾氏这几年一向在求子,见鹿儿不认生爱笑的模样就喜好得很,道:“宁mm,我传闻崇明寺求子非常灵验,就想着过些日子去拜一拜,宁mm要不要同去?”

说定了这件事,顾氏便提起后代婚事来,顾氏才二十出头,但常欣萍已经十三岁了,也到了该相看婚事的时候了。常家本是姑苏人氏,但常知府离家肄业、仕进已经好些年了,更何况常家本来只是平常乡绅,常知府也不乐意将女儿嫁给平常乡绅,如许一来,就生出很多烦恼。

“就下回休沐的时候吧!”顾氏浅笑着,“萍姐儿和悦姐儿常日里要读书,到时也好出去转转散散心。”

旁人提起叶氏总要带上几分怜悯怜悯的意义,但叶氏却仿佛并不介怀,把握着吴家的中馈,儿子又聪明孝敬,叶氏压根不为吴至公子的宠妾灭妻的忧愁气愤,反倒叫公婆格外看重叶氏一些。宁熹还记得才熟谙叶氏时,顾氏便问起过吴至公子的事,当时叶氏便非常萧洒,道:“我既不得他喜好,又何必叫公婆也嫌弃了我,女人的依托,不过丈夫和后代,我既不能依托丈夫,便只能教好了儿子,今后还得叫他给我养老呢!”

叶氏夙来脾气开畅,见状便笑道:“也不是别人,原是我娘家的表弟,到秦州来看望亲戚,现在便住在府上。我也不格外夸他,我娘舅家也是书香家世,只外公身子不好,现在回了老野抱病,娘舅本来做到了二品刑部尚书,只是不测伤了腿,才荣养下来。我那表弟是季子,现在方才十八的年纪,只因娘舅受伤,没能插手科考,现在只是个秀才,不过学问是先生都夸奖的。”

“是前任刑部尚书李大人?我爹曾提过,李大人刚正不阿,是可贵的好官。”叶氏一提,宁熹便想起这户人家来,李家老太爷官至太傅,李大人四十出头已经是刑部尚书,算是非常不错的人家。只是李太傅身材不好,几年前就去官回籍了,厥后李尚书又断了腿,倒是叫李家临时沉寂了下来。

宁熹女儿还不满周岁,当然没想这么快给鹿儿添个弟妹,宋缜也是这个意义,鹿儿长大了些更加调皮了,这个年纪的孩子说甚么她还听不懂,就这一个都闹腾不过来,至于要个儿子的话,他们伉俪都还年青,并不焦急。不过崇明寺景色也算不错,顾氏既然相邀,宁熹也没有回绝,道:“也好,顾姐姐定的甚么时候?”

转眼冬去春来,又是一年一度的上巳节。秦州上巳节的民风没有都城昌大,但正值初春时节,很多人也都会结伴出游。秦州城郊有一个碧波潭,固然没有官府构造甚么活动,但人们也大多堆积在碧波潭四周玩耍。

休假日宁熹不大想出门,不但因为崇明寺里香客会比平时多,也因为宋缜常日在衙署,休假日才气好幸亏家中,但先承诺了顾氏也不好忏悔,点点头道:“好啊,到时我叫了四mm同去,人多也热烈些。”

宋绾看着宁熹给她备下的新衣裳金饰,对于宁熹叫她用心做两个香包的任务也不好对付,宋绾女红不算非常出彩,但香包这类小东西,只需配色和绣工上经心些便称得上出彩了。

宁熹只浅笑着,她生下鹿儿,若非刚好赶上雄师得胜,宋家就算不说甚么,内心必然多少也是绝望的,没见她生下鹿儿以后二婶白氏欢畅成甚么模样!而顾氏也只是因为这些年一向没有孩子,才感觉就算有个女儿也好,不然,在常知府有了两个嫡出女儿的前提下,必然也要绝望本身生个女儿。宁熹内心更喜好女孩子,可没体例,这个期间不是她说了算的。

从宁熹来看,丈夫如此作践,这一辈子过得实在不值,可也不得不承认,便是自在爱情,她还碰到了一只渣呢,何况几句话定下来的婚事,谁晓得吵嘴吵嘴。但是在对女子遍及更加刻薄的社会中,谁能包管和离另嫁能寻到更好的?还不如好好教儿子来得靠谱。在对叶氏有了好感的前提下,宁熹对叶氏提到的人也有些好感,也放动手里的茶杯,看向叶氏。

顾氏闻言,连连点头,道:“宁mm说得对,幸亏萍姐儿还小,渐渐去寻也来得及。”

若在都城,上巳节前小女人们就要筹办着标致的衣裳和香包过上巳节,但宋绾在秦州没甚么要好的火伴,对这个节日也提不起甚么兴趣。宋老夫人将宋绾的婚事拜托给了宁熹和宋缜,宁熹便想着,趁着上巳节的机遇,带宋绾出去逛逛,一来这个季候风景恰好,恰是出游的好时候,二来,这也是少男少女们结缘的好机遇,说不定还能给宋绾结成一段好姻缘。

常知府的原配老婆是顾氏的表姐,两个孩子本来就喊她一声表姨。顾氏本来没推测本身会做后妻,虽说谈不上对原配所出的孩子视如己出,但早逝的表姐只留下两个女儿,将来一副嫁奁也就送出门去了,顾氏还真做不出苛待两个继女的事情来。光阴长了,民气都是肉长的,顾氏对两个女儿用心照拂,常欣萍和常欣悦对继母也恭敬珍惜,虽谈不上亲母女普通,但也非常靠近了。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