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五章 硬货
李家父子住的处所背倚青山,前面是大海,海山轻拂,在如许的夏季里叫人感受舒畅。
李国助浅笑道:“不必客气……传闻各位带了很多货来?”
“铁器在倭国确切是硬货,不过你们如何一下子能带这么多?”李国助有些吃惊,各个货船都有带铁器的,这东西用来压舱很不错,但没有哪艘船是一下子带十万两本钱的铁器过来的……一则是船小带不动,只要大船能带,二来就是想买这么多银子的铁器也很难,比如南京就算是江南第一多数会,一下子买十万两银子的铁器,估计会对全部南直隶官方的铁器利用都会形成严峻的影响!
“是,至公子。”
“至公子,我看过了,统统铁器都是一样的精铁铸打,工艺都是上佳,没有发明一个次品。”
“是!”郑绍来后退了一步,由蒋奎顶上来。
郑一官道:“叔父要想清楚,除非货色确切很多,又是俏门的好货,不然的话随便求见并不是甚么功德。”
他们的兵将只要少量大将能披镶嵌铁叶的甲胄,多数军人只穿皮甲,那些足轻就甚么甲也没有,现在固然幕府狩武,但各处所的大名还是要有本身的直属武装,少量的铁都用在打造兵器和铁箭头上,耕具非常贫乏,连铁针如许的物事都很少,要不然一根铁针能卖二分银子?
郑一官道:“这位就是我们的至公子。”
“啊?哦,好。”
李国助一开端还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厥后他的神采越来越慎重,他比统统人都明白面前这些铁器意味着甚么。
宅邸是日本式的,乃至说是一种日本式的集居住和防备为一体的小城,四角和正中都是高大的多层阁楼,底基用条石筑城,虽不高,但非常丰富,在院墙处开着很多箭孔和火器的射孔,蒋奎看到很多保护手里拿着颀长的鸟铳……他悄悄点点头,证明了本身脑海中的印象。
一行人骑马往港口去,倭人缺马,不过李家这里几十匹马老是有,大家从城堡一样的宅邸出来,穿过村镇普通的聚居地,在大片倭人夷人汉商的簇拥下到船边栈桥上看货。
李府的保护有汉人也有倭人,看起来都是厮杀经历非常丰富●4style_txt;的精锐,门口也有守备的头子,郑一官常常走动,还是被拦下盘问了一番。
“各位在此等待。”郑一官仓猝走出来,叫郑绍来和蒋奎等人在门口等待。
这艘船的东主,到底是甚么来路?
一群人就这么站着,大家脸上都带着轻松安闲的笑容。
蒋奎道:“鄙人奉东主之命,带着约十万的铁器过来。”
郑一官到底年青,这时一脸的镇静,经他手过下来的铁器有好几十种,数量也很多,等最后看到铁针的时候,四周的人群都有一种不敢置信的感受。
蒋奎冷眼看着这个郑一官,感受对方年纪比本身小一截,但做事四平八稳,汤水不漏,事前就把能够的不测环境申明,如许就算事有不当也怪不得他头上,公然在这类处所能混出来的都不是普通人。
李家父子把握这个私港的贸易大权,但并没有制止海商本身的贸易,只是贸易的大头是由他们本身把握着,别人在这里贸易,他们会抽取必然的好处费,很多福建和广州本地的小型商船就是本身贸易,要不然也是找李家父子的部属人,直接求见李旦或李国助,没有拿的脱手的东西,很能够惹怒对方,以李家父子在这里的权势,就算是天皇的亲戚也不管用。
到了外海就是外海的端方,李家的船队碰到好抢的商船一样会抢,外海的端方就是弱肉强食!
郑一官道:“一船货近二十万也很多了,就仅凭这个也够资格见面,好,小侄这就引见。”
到李旦父子所居的宅邸四周时,稠浊的人流垂垂变少,四周拿着兵器巡查的人开端增加,来往行走的多数是豪商或是带着刀剑的保护,浅显人很少呈现,港口的那种喧哗声也垂垂听不到了。
郑绍来叫伴计从底舱搬货出来,要他们把每样货都搬几篓下来,这些铁器都装在草蒌里,每样之间还塞着草,海上风波大时颠簸的短长,这一套都是装瓷器的体例,实在铁器精美的话,相互是很难撞坏的。
这么多铁器,这么大的船装了一多数满是铁器,就算拿重金采办也得买空一个多数会的储存,还不必然能买到这么齐备,大明官方缺铁是很严峻的,从两湖到云贵地区,越往西南越缺铁,在四川云南贵州一带,很多百姓还用的是石锄一类的耕具,因为太缺铁了,有钱也买不到。在汉人地区也缺铁,百姓几家共用耕具的也很常见,耕具和糊口器具都很贵!
郑绍来和蒋奎等都道:“见过李至公子。”
不远处的一座阁楼的上,一个穿茧绸长袍的三十不到的青年正从窗子上向那边看,郑一官毕恭毕敬的站在这个青年背面。
蒋奎等站了一会以后,见有七八人从内里往这边走来,郑绍来上前迎了几步,两边相互行揖礼。
还是跑倭国的航路最好,但这条航路海盗也最多,如果有李家权势的喜爱,日本航道就很保险,今后能够常跑了。
如果这伙人说的是真的,他们的东主必定是一个身家巨万的有气力的大商家,关头是铁器这东西是脱销的硬货,在大明都是严峻缺铁,自用都不敷,不象茶叶和丝绸瓷器那样,大量出产是专门为了出口,官方也不存在市场缺口……当然很多人喝不起茶叶和用不起出口发卖的丝绸,可这部分市场本来就没有采办需求,以是也不存在缺货之事,倒是铁器是大家都要用的,海内市场缺口都很大,谁会大量往外洋发卖?关头是想买也买不到!只要每次过海贸易带一些铁器过来,因为倭国这边更缺铁,铁价更高,利润也更大!
倭人缺铁比大明还短长十倍百倍!
不但是郑一官,李国助带来的随员也在查抄,运下来的铁器数量和种类都很多了,并且较着是随机搬运,他们查抄了过百个草蒌,没有发明一件次品,每样铁器都披发着精铁铸打后的温和光芒,比起那些粗陋的生铁铁器,较着要高出好几个层次出来。
温忠发笑眯眯的道:“老郑,站直了别慌乱,这里有人盯着我们看。”
安然是最要紧的,跑马尼拉或是巴达维亚,或是马六甲,乃至到印度本地,这些处所航程远不说,安然性也降落很多,在海上碰到台风就是看命,能不能活下来只能看老天,在曾母暗礁一带到处都是沉船,从宋朝到现在这几百年下来了,不晓得多少海船沉在那边。
“恰是。 ”郑一官道:“如果叔父情愿,我能够引诸位去见至公子。”
李家父子做买卖向来如此,本身无益,也给别人利,凡事要守端方,到了这港口就是海商,不能抢也不能以强凌弱,以商对商,谈下来就谈,谈不下来也不勉强。
“了不起。”李国助废话未几说,翘起大拇指赞了一下。
李国助现在体贴的就是这批铁器的质量,如果质量过的去,他决定就按蒋奎说的价,十万两,把这批铁器都吃下来!
蒋奎道:“鄙人东主除了有大商行外,本身另有铁矿和高炉,本身熔铸生铁,另有铁器场,有大量的徒弟不断打造各种铁器。”
郑绍来毕竟也是常跑海的,刹时平静了下来。
这是十倍的差价,并且是转出就能都出光的硬货!
“一官你带来的这些人有成色,不象是浅显跑海的海商。”阿谁青年看了一会,回身道:“走,带我去会会他们。”
按大明的铜钱比,现在一两银子换六百文万历金背钱,一钱六十文,一分六文,一根针卖十几文金背钱,在大明固然缺铁,一文钱也够买针了。
郑绍来也是有些严峻,这一桩买卖做成了,这里他今后也能常跑,往倭国的利润不小,关头是航程短,并且安然!
蒋奎开端探郑一官的底,渐渐聊了起来。
郑绍来道:“是李国助吗?”
“好,就去见他。”
大家站在原地不敢擅动,四周是走动的汉人和倭人保护,都是一脸恶相,核心已经不象港口那样是一个镇子普通,这里四周寂寂,只要这个城堡般的大宅,郑绍来在地上吐了一口唾沫,说道:“娘的,如许内心有些发慌。”
郑绍来道:“放心,我这船货代价近二十万,并且是绝对好销的硬货。”
“大铁锅,大汤锅,勺子,菜刀,铁酒壶和铁面盆,另有大广锅,大烧锅,铁通条铁炉钉,至公子,另有铁锄,铁镢,铁铲,铁锹,另有铁索,铁锁,铁斧等物,大小不一的铁针没有体例数数,只能按斤称……”
这一艘船的铁器,不要说倭国,就算在大明也是好货,必定大家抢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