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小说
会员书架
爱看小说 >游戏竞技 >大明钉子户 > 第二零三章 朝鲜求援

第二零三章 朝鲜求援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对《明报》喊打喊杀还没有结束,刚刚才正月初五,崇祯又收到了弹劾王越的奏章。

这篇文章的颁发,算是《明报》逐步争夺话语权,把握社会言论的开端。此文章一经登载,如同重重的一脚踩在东林党的尾巴上。

然后是丝绢税,万历以为如果贩子贩丝织绸必然能赢利,以是他出工商税,东林君子以为这叫“天子与小民争利”,是招来天灾地启事之一,此次的免税打算天然也要把它拔除,崇祯对此表示附和。

王越并没有寄但愿于朝廷能够内部改进,他也不以为靠一篇文章就能窜改朝廷的政策。如许的鼎新没有微弱气力,是推行不下去的,阻力大的难以设想。

接着收回天下的河道监督寺人,全部崇祯朝在十七年内就再也没有修过一次河、治过一次水,不管是黄河还是长江、不管是山东还是浙江。在这十七年里就任由河水一次次众多,每次东林君子都借口“节俭”把修河治水款搞没了。

东林党魁钱谦益下台以后,终崇祯一朝都没有被起用,最后混南明去了,就能申明崇祯的态度。而王越的这篇文章,恰好为崇祯理清了思路。

这也怪不得有那么多官员跳脚了,即便获咎了天下富商,王越也不惧,起点城的商品不愁卖,他也能够搀扶新资产阶层。

《明报》固然不受士林待见,但受众却与日俱增,在京师的发行量很快就爬升到一万份。

黄太吉还没有达到汉城,朝鲜王李倧就向大明调派了求救使者。

这篇文章的企图是为起点城此后向外扩大时,推行相干政策定下一个基调,既官民一体纳粮。同时也是为了争夺泛博民气,做百姓代言人的意义。他晓得这篇文章必定会对了崇祯的心机,以是并不担忧别人的弹劾。

从万历天子兴海贸以来,海关税一向是大明财务一大支柱,也是内币的首要来源。到了万历四十年的时候,万历天子每年能获得四百万两白银的海税。

接着是布税、地矿税、马政。

王越的文章清楚地说了然赋税的首要性,朝廷赋税的首要来源,赋税对国度的感化等等。这些都是用大口语写出来的,并在最后总结道,占人丁一成的官员士绅把握着国度九成的财产,却不交赋税。占人丁九成的布衣,要用一成的财产承担国度十成的赋税,如许普通吗?可谓一针见血。

如果说《明报》的这篇文章震惊了大多数官员的好处,那么最同意这个观点的恰好是崇祯,以是这些弹劾奏折都被崇祯留中,拒不表态。

从崇祯元年以规复禁海令的名义停收海关税后,内库就再也不能从日趋繁华的国度海贸中,获得一两的银子了——但是,这个禁海令并不料味着没有人收税了,相反,收银子的从寺人变成了海商和官员,并且他们大大的进步了效力,就比如郑芝龙。

但是,遗憾的是老天爷反应比较慢,崇祯年间北方仍然是比年灾荒,并且后金仍然还在活蹦乱跳的反叛——兵戈,赈灾都要钱。

御史言官们纷繁持续上奏折弹劾王越,指出王越用心叵测,企图摆荡国本,乃至有官员跪于朝堂恳请崇祯下旨为国除贼。

这一期的报纸加印了一倍数量免费发放,同时公家期也结束了,下一期将开端免费。

王越从天津返来后,见报纸的发行量如此可观,就用实名颁发了一篇《朝廷为甚么没钱》的文章,详细阐述了朝廷赋税布局、海禁等弊端。

固然自从温体仁把钱谦益送回家吃本身,又把周延儒挤下台以后,东林党已经势不如前。可御史言官们大多是东林一脉,很多朝廷官员都是来自江南,与东林党有着千丝万缕的干系,就算不是东林党,他们所代言的也是江南的巨商大户。

自他即位后在东林的建议下,裁撤了东厂这个“国度安然局”。

在一多量官员对王越喊打喊杀的时候,另一部分人却对这篇文章纷繁喝采。除了一些有识之士,数量最遍及的就是布衣百姓,他们是最没有话语权的一部分人。

东林君子第一个提出的就是茶税,天子遂收回了各布政司地监督的寺人。当然,自此今后各省的茶税支出就急剧降落,文官比年报灾,茶叶岁岁歉收,到崇祯十年,仅浙江一省茶税就从万历、天启年间地二十万两白银降落到每年十二两白银——没错,你没看错,不是十二万两,而是十二两。

崇祯还没有想好如何表态,正月初六朝鲜的使者达到京师。

因为崇祯朝停止了大减税今后,内库的支出几近完整断绝,没法再对国库停止补助,以是东林党建议加农赋.

一系列天赋的理财务策下来,国库內帑逐步空虚。

京师作为大明的首善之地,号称天子脚下,大明最首要的都城,这里所产生的每一件事都会被全部大明的官吏、士绅乃至天下人所存眷,以是《明报》的影响也随之快速分散。

自从崇祯继位以后,搞倒了魏忠贤,断根了阉党,终究众正盈朝了。但几年下来,国事日艰,最大的题目就是朝廷到处都缺钱,以是他已经模糊感到题目的结症出在那里。

文章上说,从国朝之初的赋税两千万两,到现在的赋税四百万两何故?再拿宋朝的岁入与当今的岁入做对比,申明海贸的首要性等等,一条条一件件详确地揭示在读者面前,统统的锋芒都指向一个方向,那就是东林党。

接着就是海税,明朝文官和海商本来就有千丝万缕地联络,他们向天子提出应当规复“禁海”。天子再次承认了东林内阁的判定,命令各海关的寺人回宫。

按照文臣的要求拔除了各种“与民争利”并且违背祖制的税收后,新任的天子再次享遭到了他祖父、父亲和兄长向来未曾享用过的高度赞誉,朝野的东林君子们异口同声的奖饰这位少年天子是大明当之无愧地复兴之主,并向他包管,按照天人感到的事理,大明很快就会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东林内阁和朝野的东林党报酬天子的贤明决定而高呼万岁,随后内阁就又提出了减税的一揽子打算。

这两份奏章是由新上任的兵部尚书杨嗣昌和天津巡抚贺世寿弹劾王越罔顾朝廷的禁海令,私建海军的奏折。贺世寿本来筹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王越的那篇文章让他也怒了,以是才有了此次弹劾。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