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小说
会员书架
爱看小说 >游戏竞技 >大明铁卫 > 第二百三十八章 册封的阴影

第二百三十八章 册封的阴影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李元翼点头:“恰是。”

公然,他的主动表态让仁祖很欣喜。

他们于天启三年(1623年)带领长湍等地带来的1000多名流兵攻入昌德宫,并在宫中放火,光海君父子仓促出逃,被当场抓住。仁祖带着被关在肩舆里的光海君去求见仁穆大妃(注4)启禀“归正”之意,次日先以仁穆大妃名义颁发教书,废黜光海君,然后仁祖在庆运宫接管百官朝贺,公布即位教书,大赦境内。这场政变史称“仁祖归正”。

仁祖的王位是从伯父光海君李珲的手里抢来的,从一个浅显的世子到登上王位并获得明朝的承认,这中间的过程盘曲庞大。

右议政(注3)金尚宪则有分歧定见:“按崔判书的意义,故里被外人占有反倒是值得光荣的事情了?”不等崔鸣吉答复,他就转头对仁祖说,“大王,现在大明和金人反目,臣觉得,应当设法劝走这支军队,以免像毛文龙一样,惹来金兵入侵,让我国蒙受池鱼之殃。只不过态度能够和缓一些,不要过于获咎他们就好了。”

——————————————————————

对于这个迟来的册封,从仁祖到支撑他上位的大臣,心中都有暗影,在与大明这个宗主国打交道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着谦虚的姿势。现在经李元翼提示,他们才觉悟过来,对方有大明天子的圣旨在手,占块处所屯田如何了?有需求为此获咎大明天子吗?

并且铁山和邻近的宣川等地,本来就曾经被毛文龙占有过,全部黄海道和安然道,更是为了满足桀骜不驯的毛文龙关于粮草的需求,被迫增收粮赋(官方称为毛米),一收就是十几年。现在让另一个明朝武将占有屯田,仿佛也没甚么大不了的。从某种角度来讲,崔鸣吉说得不无事理:人家本身屯田了,不消我们供应现成的粮食了,应当感到光荣。作为藩属国和军事上积弱的国度,这类姿势当然有屈辱的成分,但也是无法之举。

“领相的意义是,只要他们有大明天子的圣旨,就不干与,听之任之?”

李兴立闻言一时语塞,没有持续质疑下去。

一提到册封事件,大殿以内鸦雀无声,统统人都闭上了嘴。仁祖更是盗汗直流。

李元翼内心清楚,仁祖出世时,当时正值壬辰倭乱(注2)期间,各王子被安设于海州,包含仁祖的父亲定远君李琈,以是仁祖就出世在海州。仁祖即位今后,对这个第二故里非常体贴,以是要主动地出主张,以表达本身对海州产闹事情的正视。

在一片沉默中,领议政(注1)李元翼站了出来,旗号光鲜地表达了定见:“大王,臣建议派人赶赴海州,核实相干环境,关头是大明天子圣旨的真伪。如果统统失实,那么对于其屯田之事不宜干预,免得获咎大明天子。”

注4:仁穆王后,史上多称为仁穆大妃,是宣祖的继妃、光海君的继母、仁祖的嫡祖母。光海君即位后,为了稳固王位,先是正法了胞兄临海君、养侄晋陵君、幼弟永昌大君、侄儿绫昌君等王位威胁者,后将仁穆大妃软禁于德寿宫。

李元翼不满地看了金尚宪一眼,对仁祖说:“大王,面敌手握大明天子圣旨的人,该如何做,这个挑选并不难作出。莫非您健忘了十年前册封的事情了吗?”

当时作为王世子的光海君想尽统统体例架空毒害能够影响本身担当王位的人,仁祖的父亲定远君李琈就是被架空的工具之一,他在塞门洞的家也被以为有王气而被光海君夺去制作庆德宫,百口人都在光海君的淫威下忍辱偷生。厥后,光海君因为交际上回绝援助明朝、奥妙传书后金的行动导致众叛亲离,武人李曙及申景禛(李倧表舅)等人决定策动政变,颠覆光海君。

吏曹判书(注3)崔鸣吉附和志:“领相所言极是。铁山那么小小的一块处所,就算让明国军队借用屯田又如何?当年毛文龙也这么做过,只是半途而废罢了。现在他们本身屯田包管粮草,没有减轻我国的承担,也不需求向百姓另行加收俸禄,应当感到光荣才是。”

工曹判书(注3)李兴立猜疑地说:“如果按领相说的去做,听凭外人在国土以内折腾,朝野高低的颜面何存?再说,近万人屯田,莫非不会抢占本地百姓的良田吗?我就不信赖,有现成的良田,他们还会老诚恳实去开荒屯田!”

注2:壬辰倭乱就是万历朝鲜战役(1592年—1598年),又称万历朝鲜之役、万历援朝战役(朝鲜称:壬辰倭乱;日本称:文禄?庆长の役),指明朝万积年间中朝群众抗击日本侵犯朝鲜的战役。

注1:在朝鲜国王上面,有帮手构造——议当局,其首级为“领议政”,俗称“领相”,相称于北宋期间的正宰相和明朝期间的内阁首辅。

注3:朝鲜的官制仿照明朝,设议当局和六曹,相称于明朝的内阁和六部,六曹的最高长官就是判书。文中呈现的右议政相称于明朝内阁次辅,工曹判书和吏曹判书就相称于明朝的工部尚书、吏部尚书。

“归正”以后,仁祖派使者出使明朝,要求天启帝册封他为朝鲜国王。但是因为政变的身分,明朝廷却认定其为篡位,迁延不予册封。迟延了一段时候后,最后还是在朝鲜使者的哀告和毛文龙的帮忙下,明朝从“联鲜制奴”的计谋考虑解缆,勉强决定批准仁祖的册封。仁祖即位半年后,才获得了天启帝的准封圣旨,册封典礼则一向拖到了第二年,次年六月初三日才由明朝使臣寺人王敏政、胡良辅主持册封典礼,仁祖王位的合法性终究得以确固。

几个大臣的意义不分歧,特别是领议政和右议政的定见相反,让仁祖有些难堪,不晓得该采取谁的建议。

作为文臣第一人的领议政,李元翼具有预览呈交给国君告急文书的权力,天然明白整件事的后果结果。他哼了一声,对李兴立说:“据密报所言,这些明人还真是老诚恳实开荒,没有抢占本地百姓一亩良田。”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