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四十五章 怎能放弃?
老朱和朱标两人恍然大悟,相互对视一眼,本来竟然如此的简朴。只要商定好体例,便能够实现隐蔽的传信。体例固然简朴,但是这保密的感化可不简朴,就面前这一张张的鬼画符,任谁看了都是两眼蒙圈,保密性太高了,根基上没有保密的能够。
朱标闻言,语气一滞,顿了半晌以后才叹道:“韩度这家伙,还真是心机周到。”说完以后还一阵感喟,仿佛是非常可惜某些事情普通。
想明白了这一点,老朱神采微微浮起忧色。如此一来,这类体例用来通报军令真的是再合适不过了。
鬼画符的奥妙解开了,但是另有一个疑问缭绕在朱标内心。“但是,你们两人就见过一面,连话都没有说过一句。这么庞大的东西,他是如何教给你的?”
到了这个时候,安庆也不筹算再坦白甚么了,便提示道:“太子哥哥不是给过安庆一封手札吗?”
安庆本来是不想说的,但是听到太子哥哥的话,那边还不晓得是如何回事?在这个时候不管立甚么功绩,对她和韩度的事情都是大有裨益。
被父皇一猜即,中安庆公主蓦地感到一阵羞恼。缓慢、胡乱的将桌子上的手札给全都收了起来。
安庆点点头,小声解释,“那只是看起来像是白纸,实在不是,上面有笔迹的只是看不见罢了。被火一烤,就会有笔迹呈现的。”
安庆白了朱标一眼,没想到一贯仁厚的太子哥哥心内里竟然还藏着如许的心机。没好气的说道:“当初韩度写的五张内容都是一样的,并且他还在信内里说了一共写了几张,如果少一张的话,我是会晓得的。”
安庆见了,不满的瞪了朱标一眼,说道:“并且太子哥哥不会觉得,晓得了这个别例就能够看明白我和韩度之间的手札了吧?天下册本这么多,太子哥哥你能够晓得我用的是那一本?”
明白了!
不过安庆用的是那一本书呢?老朱视线一垂堕入了深思,一股将近忘记的影象浮上心头。老朱俄然开口,“传闻你前段时候从你母后那边,借了一本朱熹注释的论语,不晓得是不是有这么回事?你这殿里藏书但是很多,你就算是想要看书,也不至于非要去看一本论语吧?”
这又能有甚么用?
本来如此。朱标眉头伸展开来,但是一个题目又闪现在贰内心,“但是当初那么多张纸,咱如果抽一张出来,你岂不是就不能够晓得韩度交给你的全数体例了?”
朱标听完,迫不及待的抓过一封手札,对比看了一眼,不由眉头一皱,问道:“但是不对啊,你这上面全都是这些东西。就算是一一对比写出来,也不过是些七三六一之类的东西,这能够代表上面意义?”
幸亏老朱对于此事没有在乎,在他看来‘长兄为父’,看mm的手札那能叫偷看吗?那叫光亮正大的看,那才是对mm卖力人的态度。
安庆毕竟是本身的亲生女儿,在气头上的时候或许饶不了她,但是现在气过了,那她再大的错误咱这个当爹的都只要给她担下。后代都是爹娘的债,如之何如?
到这里,朱标不消安庆说,他都晓得这些东西必然是韩度教给安庆的了。如果安庆本身有本领想到这些东西,那才是活见鬼了。
想到这里,老朱脸上的肝火稍解。看着安庆,伸脱手指敲了敲面前的手札,迟缓的说道:“说说吧,这究竟是如何回事,这内里究竟有甚么奥妙?”
老朱话音刚落,朱标就迫不及待的朝安庆说道:“快点说呀,这但是你戴罪建功的好机遇,莫非你还想让父皇活力不成?”说是如许说,实在朱标内心比谁都猎奇。当初他百思不得其解,参不透这些鬼画符内里的奥妙。便自欺欺人的想着,或许这些就是两人用心利诱本身的,便没有放在心上。现在听到,这些竟然真的是两人之间的传信,朱标非常想要晓得,两人是如何传信的。
安庆见太子哥哥拿着本身和韩度之间的手札问本身,嫩脸不由得绯红了一下,持续解释道:“当然不但是如此,”伸手从朱标手里把手札给拿了返来,安庆公主红着脸指着上面的一排数字,持续解释道:“这些数字代表着一个字,这前面的这组数字代表着页数,这中间的这组数字代表着行数,这最后的这组数字代表着第几个字。”
老朱和朱标两人还是迷惑不解。
甚么叫戴罪建功?朕有说过让她戴罪建功吗?老朱斜眼看来朱标一眼,不过也没有反对。戴罪建功就戴罪建功吧,如果这传信的隐蔽真的有咱想的那么短长,就算安庆戴罪建功也何尝不成。
安庆见此,只好小声的作了最后的解释,“只要写信的两人,手里有着内容一模一样的书,那么两人便能够通过如许,将,将想要写的手札内容给埋没起来......”
朱标想起来了,他的确是帮韩度送过一封手札,“但是那就是几张白纸啊,咱亲身翻开看过,内里甚么都没有。莫非韩度就是通过那次,在手札里教会你这体例的?”朱标为了弄清楚内心的迷惑,已经连偷看mm的手札这么丢脸的事情,都不管不顾的说出来了,可见他焦急到了甚么境地。
想清楚了这一点,安庆没有踌躇,便将这手札内里的奥妙给说了出来。拿过笔墨和一张纸放到父皇面前,安庆提笔写下数字的0到10,并且在数字上面再对应写下汉字的零到十。纤纤玉指,指着上面的一排数字解释道:“这些是数字,代表的意义,和上面的是一样的。”
老朱和朱标听了齐齐一愣,‘对啊,天下书籍何其多也,即便是晓得体例,但是书籍不对,又如何能够将手札内容给破译出来?’
瞥见安庆在父皇一句话以后,就变成了这个模样。朱标那边还不晓得安庆和韩度两人之间传信靠的就是那本朱熹注释的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