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小说
会员书架
爱看小说 >历史军事 >大明元辅 > 第152章 龙文鞭影(上)

第152章 龙文鞭影(上)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以是很明显,太子经筵讲官的人选厘定必将会引发朝臣们的存眷。固然隆庆帝年纪还不算大,按理说算是合法盛年,但考虑到大明的天子们寿命常常比较变态,还是要做好最稳妥的筹办。

高务实走时,朝太子望了一眼,见朱翊钧固然一脸寂然,却朝他眨了眨眼,还微微点了点头,不由心道:了不得啊,这小子从小就有一副好演技,汗青上厥后是如何弄到连演都不肯演了的?

高务实心道:我本来筹办在成为太子伴读以后再献上的东西,看来明天便能够先拿出一点来了。

隆庆见世人皆无异论,心中欢畅,接着道:“不太高先生固然同意,朕却感觉此事毕竟是因朕之私意,若闹得全部京师劳师动众倒是不美,以是最后圈定的范围便小了一些。朕觉得,诸位小卿家都是家学渊源的杰出之辈,做这伴读都可胜任。只是伴读毕竟只需一人便可,是以本日还是略加考校,以正视听。”

然后他伸手一指申时行等人,道:“这几位便是你等本日之‘考官’,他们将对你等所呈按会试之制,糊名给评。最后,再由朕、太子和贵妃传阅商讨,给出终究定论。”

本日“测验”的题目,高务实并不担忧,他本来觉得隆庆会把题目出在近似于“太子读书的首要性”、“为君者首重何事”等等方面,没想到隆庆能够真是受高拱影响很深,非常之务实,只让各家后辈说说这个开蒙如何开最好。

申时行松了口气,再次行了一礼,躬身退回。

嗯,这个报酬倒比各级科举都强了很多,公然是皇家惯例。

隆庆转过甚,收敛了笑容,寂然正色道:“本日请诸位爱卿前来,所为何事?恰是为太子遴选一名伴读,以免太子出阁读书过于孤傲。诸位爱卿都是朕的亲信臣工或其家中后辈,都不是外人,朕有些话也就直说了。当年先皇因有一些苦处,朕是受足了这类孤傲的苦,是以朕此前一向但愿等太子十岁以后再正式出阁读书……”

“臣闻蒙学之难,难于用典;用典之难,难于识蹙。此以是识字虽多,诵而不明其意;读书称熟,习而不解其理。故臣不发宏议,乃为陛下呈臣所自编蒙学习本一册,以期于太子进学略有裨益。”

世民气中暗道:本来是这么回事?倒也不能说高阁老说得不对,文臣后辈陪太子读书的确不是本朝早有先例之事,但陛下在身登九五之前所受之苦,也一样没有先例,出于“情面”考虑,开此一惯例,也说得畴昔。更何况,此前让一帮武臣勋贵后辈陪着太子玩耍岂是正理?若一文臣后辈做陪读,总比那些勋贵之家的纨绔后辈带坏了太子好很多。看来高阁老总算还没健忘本身是文臣一员,而非天子家奴。

众臣赶紧起家,连带李思诚、高务实等人一道躬身一礼:“陛下圣明。”

待得进了偏殿,高务实在冯保的指导下到本身的位置坐好,本想打量一下其他诸人都是甚么神采,却不料这里头用很多个屏风间隔了起来,每人就剩下大抵五六个平方的空间,里头放着一方长案,上面的笔墨纸砚都已筹办安妥,乃至连墨都已经研磨好了。

世人又再次来了一遍“陛下圣明”,隆庆照单全收,又道:“朕想,太子固然此前也读了些书,但毕竟不是正式,此番经筵一开,起首还是开蒙,唯有根柢打得踏实了,将来学问才气得以生发……是以本日考校,不要诸位小卿家写那些程文策论,也无需甚么诗词歌赋,而是请诸位小卿家就‘开蒙’一事,提出各自的建议。朕已命人在偏殿备好书案文墨,请诸位小卿家在本日上午完成,不限字数,不限格律,不限文裁,但可纵情阐扬。”

既然看不到别人的神采,高务实便干脆不管他们是甚么景象了,本身坐好以后,,放开纸,提起笔,就开端写。

隆庆摆了摆手,又道:“朕固然承诺高先生,让太子提早出阁读书,但也不能不为太子着想,是以向高先生提了个要求,但愿能在京中文官后辈当中遴选一人,陪太子一同读书,闲暇时既有个相互催促之意,也有免太子孤傲之苦。高先生见朕诚心,便说‘虽非故事,却合情面’,因而承诺了下来。”

此时隆庆帝既然已经表白了让太子务必尊师重道的态度,算是对文官们有了交代,接下来天然就要来讲一说明天遴选的详细体例。

接着孟冲仍在主殿服侍,冯保则引着一干小孩去往偏殿“答题”。

隆庆微微一怔,然后浅笑道:“朕若不允,只怕申爱卿要宁死不从了,好吧,便依卿家所请,卿家可止于旁观,不予置评。”

冯保在一边也跟着高呼一样的话语,但心中倒是不屑,暗道:陛下圣明不圣明咱爷们不晓得,但归正只要陛下肯听你们的话,你们总都会说是圣明的,哼。

讲官的安排当然很首要,毕竟当储君成为天子,讲师按例会水涨船高成为端庄的帝师,这一点,远的不消说,只要参照高拱、陈以勤、张居正等人便一目了然。

他说的东西,天然不是香皂——那玩意跟读书开蒙半点干系都没有。

众“考官”纷繁领命,唯独申时行出列道:“圣上,臣子用懋本日也在其间,因臣识得臣子笔迹,特请躲避。六位考官俱是翰林出身,学问博识,足觉得陛下遴选。”

他顿了一顿,又道:“但张先生上疏劝朕,言辞诚心,也很有理,使朕一时难决。厥后,高先生也特地与朕提及太子读书之事,将此中关头分解明白。太子读书之事,不唯是我一家之家事,亦是影响朝廷底子之大事。朕以渺身,克承大统,兢兢业业,不敢冒昧,如何能以一家之喜乐而绝天下人之喜乐?故从高、张二位先生以及诸臣工之所请,定太子经筵事,本年三月十五,太子正式出阁读书。”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