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小说
会员书架
爱看小说 >言情小说 >度韶华 > 第四百八十五章 翻手(一)

第四百八十五章 翻手(一)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在寝室外等待好久的葛公公,忙端着汤药出来,服侍太和帝喝下。

张尚书忍无可忍,张口道:“这么多政事,短短一日哪能措置得了?”

“本日将这些奏折措置完。”姜韶华淡淡道:“本郡主是来做皇上的眼睛耳朵,不会多言。你们尽管议事。不过,废话就不必说了。”

“郑舍人,你做好记录。”

葛公公是他身边的白叟,自他六岁起就到了他身边,每日服侍衣食起居。真论起来,葛公公才是他最信赖的人。

王丞呼应了一声,冲张尚书使了个眼色,张尚书也就不吭声了。

郑太皇太后这才舒心,乐呵呵地拉起姜韶华的手:“幸亏你来得及时,不然,现在这一团乱,可不知该如何办了。”

“只这一点,便可见郡主城府心计。”

董侍郎心想,这换在常日,都够吵八九天了……不对,是半个月都一定措置得完。

姜韶华心中哂然,口中说了一通好话,哄得郑太皇太后眉开眼笑。

姜韶华点头应下。

姜韶华浅笑着应道:“伯祖母放心,我必然尽力为堂兄分忧。”

喜好度韶华请大师保藏:度韶华小说网更新速率全网最快。

“其间分寸拿捏,可谓精美。主子实在佩服得很。”

隔日一早,众臣再次齐聚昭和殿。

“可惜你还要回南阳郡,如果一向留在都城,伴在哀家身边多好。”

葛公公略一踌躇,低声答道:“主子大胆一言,郡主是主子平生见过的最短长的女人。”

汪侍郎说完以后,恰好又来了一句:“如果各地驻军,都像南阳军那般,怕是要出大乱子。”

太和帝心不在焉地喝了汤药,然后平躺在龙榻上,目光无认识地落在层层幔帐上。

这来由冠冕堂皇,很拿得脱手。

大略一看,少说也得有五六十本奏折。

太和帝扯了扯嘴角,笑了一笑:“另有甚么,你尽管说。这里没有旁人,说得深浅,朕都不怪你。”

郑太皇太后目中闪过一丝狠戾,低声道:“现在朝堂不稳,还要靠着王丞相措置政事,临时饶过他。等朝堂安稳了,再寻他个错处不是,削一削他的脸面。”

汪侍郎打从心底对伸手政事朝堂的南阳郡主不觉得然,说话时昂首直视姜韶华:“军饷是拨来兵部了,不过,并不是充足拨的军费。这两年军费被一减再减,都城几支军队是足额发军饷,边军也还算充沛。各地驻军现在只发一半的军饷。如果有驻军闹起来,就是另一支平州乱军。”

太和帝嗯了一声,沉默很久,才道:“她主动张口,为朕分忧,朕已经应了她。朕但愿本身没看错人。”

“先帝驾崩的时候,郡主来都城奔丧,对王丞相格外倔强,对太皇太后娘娘格外孝敬,对皇上更是体贴体贴。那是因为南阳郡还不敷安稳,气力不敷,她要倚仗太皇太后娘娘和皇上安身朝堂。要借着王丞相立威。”

郑太皇太后反应就直接多了:“皇上要养病,不能操心。你既是来了,就替皇上分分忧。每日朝议都去盯着。”

没有之一。

郑太皇太后的反应,早在姜韶华预感当中。

郑太皇太后一向让人盯着昭和殿,本日昭和殿里的事天然瞒不过她。姜韶华没等郑太皇太后扣问,主动说了起来。

……

现在嘛,南阳郡主就在一旁盯着,中书舍人挥笔疾书,本身说的话一个字部落地被记下,会被呈到御前。众臣想扯皮也扯不起来了,议事的速率缓慢。

……

姜韶华已回了景阳宫。

“现在南阳郡富庶粮多,郡主申明极盛,南阳郡被誉为北地明珠。郡主有充足的气力横行。可此次进京,郡主对王丞相的态度反而暖和很多,主动去丞相府做说客。本日朝议,郡主又露锋芒,弹压住众臣。几位心高气傲的中书舍人,也得昂首听令。”

郑太皇太后年青的时候,也绝没有姜韶华这份城府和手腕。

半个时候后,姜韶华才从天子寝室里退出来。

太和帝闭上双目,不再多言。

安国公身为兵部尚书,因高价卖官一案闭门自省,至今没露面。兵部总得有人主事,身为左侍郎的汪侍郎,当仁不让挺身而出。

这位说话的臣子,恰是背刺了安国公的汪侍郎。

姜韶华瞥一眼畴昔:“在南阳王府,陈长史冯长史两人便能担起统统事件。朝堂里政务庞大,是南阳郡十倍乃至更多。可站在这里的人,足有二十多人,都是大梁朝堂肱骨之臣。这点事情都做不好,你们还做甚么尚书甚么侍郎,直接告老回家不是更好?”

在郑太皇太后看来,姜韶华是本身的人。在安国公不能上朝不宜露面的景象下,能压抑住王丞相的,也只要姜韶华了。

换在昔日,众臣就着一桩政务就能吵个小半天,等政务堆积很多了,就快刀斩乱麻对付了事。

真如果长留都城,太和帝岂肯放权给她?郑太皇太后心中焉能不顾忌?

“等等!”姜韶华偶尔会出言打断某一名臣子说话:“本年的军饷已经拨到兵部了。为何兵部还索要军费?”

葛公公悄悄抹了抹额头,上前为天子掖好被褥。

郑宸俊脸没甚么神采,张口应下了。

张尚书被噎得面色丢脸。

葛公公内心一惊,面上却未闪现,口中应道:“郡主迟早要回南阳郡,到时候守着南阳郡守着长宁伯过日子。对朝堂影响力毕竟有限。”

葛公公很熟谙太和帝的脾气,便大着胆量说了下去:“郡主的短长,在于审时度势,在于推断民气,更在于分寸拿捏恰当。”

“在你眼中,韶华堂妹是甚么样的人?”太和帝俄然张口扣问。

姜韶华对王丞相倒是客气:“我不太懂政务,请丞相主持朝议。”

“兵部上奏折索要的,就是这一部分军费。”

奏折有长有短,政务有大有小,实在都不是特别要紧。毕竟,能被堆积搁置的,能首要到那里去?

这一次,姜韶华话语更少,只令人将堆积的政务公文都搬了过来。也不是太多,奏折文书落在一起,也就半人高吧!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