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小说
会员书架
爱看小说 >历史军事 >奋斗在洪武元年 > 第179章 这狗东西,净给咱出难题!

第179章 这狗东西,净给咱出难题!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喜好斗争在洪武元年请大师保藏:斗争在洪武元年小说网更新速率全网最快。

微微感喟一声后,杨大知县干脆提起笔来,在纸上写写画画。

朱重八嗯了一声道:“是有这么回事儿,咱还传闻这狗东西为了让百姓识字,不吝开出哪一社百姓能识得一千个字就夸奖一头大肥猪的价码,就是不晓得有没有哪一社的百姓能分到猪肉。”

仅仅只是一个修路先占下十丈地,修一丈,留九丈,今后随时能够加宽,便能够看得出这位杨大知县的远见——如果当初朝堂的文武大臣们有这份远见,现在的都城又如何会每天堵的跟狗一样?

比如说民生,不过就是洪武元年的时候有百姓多少户、多少人,估计到洪武五年的时候有多少户、多少人,洪武元年的时候有多少亩地盘,到洪武五年的时候要存量多少亩地盘。

李善长闻言,不由在内心狂骂刘伯温老狐狸——通过前几次的事情来看,若不是有人招惹了姓杨的,他倒也算得上诚恳,唯独占人招惹到他的时候,他才会变着法儿的折腾。

李善长说的头疼,朱重八朱天子听得也是一样头疼不已。

李善长从教诲说到交通,又从天下丁口说到徭役题目,再从现有地盘数量一向说到开疆扩土等等题目,只是越说越是心惊,越说也越是头疼。

没错,大明的都城已经开端呈现拥堵的征象了,不但是定淮门每天堵船,都城里的很多街道也每天堵人。

但是这话又说返来了,五年的打算啊,触及到的事情方方面面,那里是一天两天就能商讨完的?真正落到纸面上又需求多长时候?再详细实施起来呢?

或者说,他向来都不是直接针对朝堂上的大臣,而是随便抛点儿甚么东西出来,先引发朱重八朱天子的正视,然后再借着朱天子的手来折腾其别人。

这回直接捅出来一个五年打算,估计又是有人招惹他了,然后这个狗东西内心气不过,就开端拿朝堂上的文武大臣们撒气。

李善长点了点头,持续说道:“臣记得,杨知县在奏本里说百年之计,教诲为本,又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倘若要制定百年打算,除了百姓生存以外,首重的便该是杨知县所说的教诲为本,礼部须好生考虑该如何创办黉舍,为大明培养更多的读书人。”

经济这个玩意儿就更简朴了,不过就是现有多少个商店和工坊,假定收商税的话能收取到多少,到洪武五年的时候估计能收上来多少商税,百姓能赚到多少钱。

李善长偶然候都恨不得直接把都城的人抽调出一半,打包送到宁阳县或者扬州城,归正宁阳县缺人,扬州城里也没有多少人。

李善长一样是满脸的蛋疼纠结之色,比及向朱天子告别,方才离了乾清宫,李善长就望着刘伯温问道:“青田兄,你晓得比来有甚么人又获咎了那姓杨的?”

既然是一全部县城的五年打算,那就干脆从经济、文明、民生三个大的角度出改来搞,然后再往下细分也就是了。

一听到李善长说对百年打算和五年打算有点儿设法,朱天子才略微压抑住心中的肝火,微哼一声后先是让杨宪坐下,接着又望着李善长说道:“善长兄请说,咱洗耳恭听。”

啧啧,还得是本官呐,就是心善,哪怕是要折腾你们也会先给你们打个样儿,先写出一份功课来让你们抄——这世上又有几人能像本官一样到处与报酬善的?

李善长忍不住揉了揉额头,低声道:“归去以后都说一下,今后谁也不要去招惹他,这一次是个百年长远打算再加五年短期打算,没有两三年的时候做不完,谁晓得他下一次又会再捅出甚么事情来?”

而更让朱天子头疼的是,刘伯温在李善长说完以后还特地弥补了一句:“方才希武兄有一句话说的对,时移,事移。这百年耐久打算也好,五年短期打算也罢,都有能够跟着时候的推移而有所变动,到时还需别的订正,想来这也是杨知县提出五年为一个打算周期并加以审计的启事。”

还能够连络民生谈一下文盲率多少,如何扫盲,从洪武元年到洪武五年制定一个打算,要搞多少所黉舍,培养多少个秀才,文盲率要降落到多少。

他娘的,那光阴想着给朝堂诸公们添堵,却忘了本身在折腾他们的同时也要做一份五年打算出来才气交差。

第二次,是都城里传言他“刮地三尺称彼苍”,然后他又捅出来一个《洪武大典》。

“……”

朱天子越想越头疼,忍不住微微感喟一声道:“这狗东西,净给咱出困难!”

一份完整的五年打算,触及到的东西方方面面,别说是李善长和刘伯温他们头疼,就连提出五年打算的杨大知县也是一样头疼不已。

剩下的不过就是命案或其他案件的多少、门路桥梁以及水库、沟渠等各种乱七八糟的工程要搞多少、预算多少、估计利用人力多少,实在真要搞起来也就是费事了一些,要说多难还真就说不上。

“除了教诲,便是各地的门路桥梁。臣闻杨知县修一条宁阳通往兖州府的路,占地足有十丈之宽,言说是修一丈要留九丈之地,为的是今后需求拓宽门路时能够直接修路,不需求再考虑占用百姓地步,如此亦是百年打算,工部打算天下门路桥梁之时,亦当有此考虑。”

归反比朝堂上要搞的大明百年打算和大明五年打算要轻易很多。

说到这儿,刘伯温又扭头看向乾清宫的方向,意味深长的说了一句:“或许,纯真的就是那位杨知县俄然想到了这个五年打算,以是上了这么一份奏本?”

刘伯温捋着髯毛笑了笑,笑容中尽是化不开的苦涩:“善长兄这可问错人了,伯温比来一向在家读书,那里能晓得杨知县又与甚么人树敌?”

第一次,是孔希大招惹了他,然后他就捅出来《洪武正韵》和《洪武字典》。

好嘛,杨癫疯阿谁混账一下子给全部大明朝堂的文武百官安排了足足一百年的事情,就算只顾面前也要考虑将来整整五年的事情,但是全部大明朝一十三个行省,一千多个县,五千多万百姓,哪怕是一天的时候都有能够产生一大堆乱七八糟的题目,现在再把这个时候标准调剂到五年……

李善长拱手道:“上位,臣记得杨知县之前上奏本说要在宁阳县文庙当中立社学,厥后又听闻杨知县让宁阳县百姓也跟着识字。”

一样是五年打算,一个县城的五年打算,跟全部大明朝的五年打算比起来,那难度能是一回事儿?

……

再然后,就是把这些东西全都连络起来做成一个维度表,前面五年的时候里就遵循这份维度表推动,最好是能提早完成然后压着线往上报,如许儿不但能显得本身事情当真卖力,还能给本身充沛的时候摸鱼摆烂。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