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小说
会员书架
爱看小说 >历史军事 >奋斗在洪武元年 > 第252章 老百姓又不是傻子

第252章 老百姓又不是傻子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杨大知县越说越气,恨恨的骂了一声后干脆把刚剥好的鸡蛋全部儿塞进了嘴里,仿佛嚼碎了鸡蛋就能让他出口恶气普通。

跟着朱标的话音落下,杨大知县当即就竖起了大拇指,各种夸奖的话如同暴风雨普通涌向朱标:“殿下说的对,正所谓一人智谋短,世人战略长,有国子监的生员们参与出去,这些题目想必能早日处理。”

“你不但希冀不上他们,他们还得占用一小我专门把守着,一向到六七岁能够进书院开蒙了才算好起来。”

至于詹事府里的那些个官员……他们还是算了吧,詹事府的官员很多本身就是一身兼两职,像甚么《洪武大字典》和《洪武大典》等册本的修撰要参与,朝堂上的各种公事要措置,如果再让他们去研讨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搞不好真能累死几个。

杨大知县嗯了一声道:“实在给不给赏钱都一样,包不包百姓孩子读书的破钞也不首要,首要的是你得先让老百姓能吃饱饭,然后才气说其他的。”

“这红色么,用的都是红花水染制,就是直接吃了都没甚么干系,更别说另有一层鸡蛋皮。”

喜好斗争在洪武元年请大师保藏:斗争在洪武元年小说网更新速率全网最快。

朱标有点儿想不明白,为甚么本身这个将来的便宜姐夫会想一出是一出,为甚么明显在说着以史为镜的事儿,转眼间就能莫名其妙的绕到书院生员们的课业上面。

“嗯,实在除了没有臭味儿的肥料以外,石油也应当好好研讨研讨,微臣总感觉只靠蒸馏来获得烈火油毕竟还是差了点儿意义。”

只是转念一想,朱标感觉如许儿实在也挺好,毕竟折腾生员们总比折腾本身强。

嗯,自家那几个蠢弟弟也要操纵起来,毕竟是皇家后辈,不能一每天的总想着混吃等死。

朱标还是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向着县衙外的方向打量几眼后说道:“姐夫,如果宁阳县的百姓都多生孩子,那宁阳县的丁口很快就会多起来吧?”

“他娘的。”

朱标倒是如有所思的说道:“以是,姐夫你在宁阳县推行的就是官府包了百姓孩子读书的破钞,承诺成绩好了还给赏钱,以是百姓才会情愿让自家孩子来读书?”

合法朱标在内心胡思乱想时,跛五却满脸笑意的走了过来,把手里拿的几个鸡蛋递向杨大知县和朱标后说道:“殿下,县尊,甲一闾刘二狗他家的大胖小子明天满月,这是刘二狗家送来的鸡蛋。”

朱标再次点了点头,说道:“以是,洪州那边的受了灾的百姓,他们做农户还是做盐户都不首要,首要的是得先让他们吃饱饭,是这个事理吧?”

“剩下的猪蹄,在养猪场那边实在算是边角料,凡是都是馋肉又舍不得费钱的百姓买归去炖了吃,又或者是家里有产妇的人家会买归去和黄豆一块儿炖了给产妇补身子。”

然后,朱标就嘿嘿笑了一声,说道:“姐夫放心,小弟也会把这些题目清算清算,转头让国子监的生员们也研讨研讨。”

杨大知县伸手拿起第二个鸡蛋,一边在桌子上悄悄磕着蛋壳,一边笑着说道:“是会多起来,但是多出来的是刚出世的小屁孩儿,一每天除了吃就是睡,再不就是哭两嗓子,你是能希冀他们给你开荒还是能希冀他们给你种田?”

“另有钢铁和玻璃,这些也都是一样的事理。”

朱标却尽是猎奇的拿起一个鸡蛋打量了一会儿,望着杨少峰问道:“姐夫,这鸡蛋如何这么红?是用甚么颜料染过么?另有,这百姓家里生了孩子,是要送鸡蛋给县衙的么?你收了百姓给的鸡蛋,却又送归去这很多东西,最后岂不是你亏的更多?”

当然,这一点就没有让朱标同窗晓得了。

朱标一边用力点头,一边在脑筋里猖獗记下杨大知县所说的内容。

“……”

“当然,读书不读书的也不是百姓说了算——你不想读书,县里的官吏非得让你家孩子去读,你又供不起孩子读书,如何办?只能再拿出钱来给那些官吏。”

“不管能不能弄出来没有臭味儿的肥料,只要肥力比粪肥和草木灰更强,就是一件造福万民、功在千秋的大功德,大善举,到时世人感念殿下恩德,那些生员也将青史留名。”

“说得刺耳点儿,一家人里凡是出一个读书人,都能说得上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老百姓又不是傻子,他们当然也晓得读书能仕进,仕进就不消土里刨食的事理。”

就这么镇静的决定了,回京以后就让国子监的生员们在专业时候去研讨肥料、石油、钢铁和玻璃。

另有京师里以常家兄弟为首的那些纨绔们,一每天的光想着如何吃苦可如何行,不如让他们去研讨石油吧,就说这东西能让他们家里的大人升官发财,不愁这些纨绔们不动心。

“另有送归去这很多东西……十斤面和五斤蛋、一只老母鸡是最值钱的,但是本年麦子大歉收,县里又有养鸡场,以是这些东西也花不了几个钱。”

“买书要钱,买笔墨纸砚也要钱,买儒衫要钱,束修要费钱,上个学就没有不费钱的处所,老百姓连他娘的饭都吃不饱,鞑子官府还腆着脸说让百姓读书?”

杨大知县顿时笑了起来,伸手拿起一个鸡蛋磕开,三两口就把鸡蛋吃的干清干净,又对跛五叮咛道:“让人以太子殿下和县衙的名义,给刘二狗家送十斤面,五斤蛋,别的去养殖场看看明天杀猪剩下的猪蹄另有没有,让人拿上两个,再抓上一只老母鸡,一并送畴昔。”

说到这儿,杨大知县又忍不住呵的嘲笑一声道:“胡元那会儿固然名义上是广建社学,但是你感觉哪个老百姓能舍得让孩子进书院去读书?且不说会不会让家里少一个劳力,就是上学需求的破钞,那是普通百姓家里能承担起的?”

杨大知县哈的笑了一声道:“如果搁在胡元的时候,百姓家里生了孩子又送不起鸡蛋,大抵就会换成点了红点儿的馒头,给左邻右舍送畴昔,一是让大师伙儿都跟着沾沾喜气,二是奉告左邻右舍,本身家里添了丁,早晨孩子有能够哭闹,但愿大师伙儿能多多包涵。”

至于说亏不亏的……杨大知县揣摩着归正花的又不是本身的钱,哪儿有甚么亏不亏的说法?

“之前不让孩子进学读书是没体例,现在能吃饱饭了,他们天然就想着让孩子读书,从而窜改一家人的运气。”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