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小说
会员书架
爱看小说 >历史军事 >奋斗在洪武元年 > 第261章 有问题,找姐夫

第261章 有问题,找姐夫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凭心而论,这些体例都是极好的,对于促进燕云十六州百姓归心很有效。

朱标越想越不是个滋味儿,直到文庙前院里响起孩童嬉闹的声音。

是,你不怕查,但是其他处所的官老爷们又有几个能经得起这么查的?

“突击查,随机查,转头看。”

汉孝武天子当年能在匈奴国力正盛的时候强行把匈奴的脊梁骨打断,是因为他前面有孝文天子和孝景天子两代人的堆集,并且天佑大汉,孝武天子部下刚好有帝国双璧能领兵,当中的冠军侯更是直接掏了匈奴王庭,这才有了封狼居胥的故事。

喜好斗争在洪武元年请大师保藏:斗争在洪武元年小说网更新速率全网最快。

别说你还只是太子,就算是占有在都城的朱重八阿谁老登,你看他敢全面放开四不两直吗?

“第八,让那些官老爷们严格履行朝廷禁废胡俗的诏令,禁胡名、胡衣、胡语。”

不但没有任何堆集,在铁锅囊括大量的金银财宝和工匠跑路,只扔下一个烂摊子的前提下,老朱还得抠抠搜搜的牙缝里挤出钱来让徐达北伐。

只要他明天敢放开这些东西,说不定明天你这个太子就要不测落水,后天他朱重八就得患上个感冒风寒甚么的。

“乃至能够直奔百姓家里,直接去找百姓扣问。”

大明朝的经济没有在洪武年间完整崩溃,都只能说大明朝堂上的那些官老爷们真牛逼,户部的官老爷们更牛逼。

沉默了好一会儿,杨大知县才微微感喟一声道:“第一,军中招募北地良家子从征,建功者重赏,伤残或战死者重加抚恤。”

这类事情是你一个太子能筹办的?

“第六,让那些官老爷们带着燕云之地的百姓去修水库,修水沟,开荒,让百姓晓得朝廷是真正为他们考虑,想让他们过上好日子。”

“第二,给百姓分派地盘,使百姓耕者有其田;办惠民药局,使百姓病者得医治;把那些跟着胡元一起逃窜的士绅们的屋子分给百姓,使百姓有所居;蠲免赋税,使百姓疗摄生息。”

“第五,派出可靠的人手去燕云之地仕进,让他们构造百姓抱怨思甜,跟百姓说明白当初胡元之时被列为三等人是被逼迫,如果百姓们晓得,大明赶走了胡元,他们今后能挺直了腰杆做人。”

这踏马但是四不两直,拿来应对一些特别环境还行,哪儿能全面放开啊。

“第七,燕云十六州固然火食希少,但是有些州县当中还是会有乡绅和读书人没有跟着胡元朝廷一起逃窜,拉拢情愿为大明效力的乡绅和读书人,打压那些心向胡元朝廷的乡绅和读书人。”

又不是随便哪个州县的官老爷都跟自家这个便宜姐夫一样。

朱标偷偷的瞥了杨大知县一眼,一边渐渐向前踱着步子,一边用漫不经心的语气问道:“姐夫,方才你说的那些体例都是极好的,只是处所上的官老爷们却多有不靠谱的,不知这个题目该若那边理?”

这么说吧,朱天子明天迁都,明天宣布开凿大运河,后天便能够筹办赏识老四欢愉曲。

“这些考核的项目除了能够让吏部按期考核以外,还能够搞四不两直式的突击考核,就是事前不给告诉,事前不肯定人选,不听官老爷们汇报,不准官老爷们欢迎,直奔县衙,直接查账,查完就走。”

笑着摇了点头,杨大知县直接望着朱标说道:“殿下,微臣之以是说四不两直,是因为微臣方才说过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并不是让殿下回京以后就开端推行四不两直。”

但是这两个计划又都有着各种百般的缺点。

杨大知县没有多想,直接说道:“当然是制定关头目标然后绩效考核。”

比如说直接来一波狠的,直接在燕云十六州征兵并且把胡元的场子完整砸碎,然后开端东征西讨,效仿当年汉武帝砸碎匈奴脊梁骨的旧事。

以是,在迁都迁不了,灭掉胡元又不实际的前提下还想让燕云十六州的百姓完整归心……

三管齐下,不管有枣没枣都打几竿子,最起码也要向燕云十六州的百姓揭示出南北混一的态度和决计。

有题目,找姐夫。

想要让燕云十六州的百姓快速归心,杨大知县能够想到的计划不止一个。

比如说像朱老四一样迁都到北平,在保存江南经济中间的同时把北平打形成政治中间,接着凿通大运河,从而动员燕云十六州的经济生长。

朱标心不在焉的嗯了一声,眼睛还是望着水池里枯萎的荷叶入迷。

“一千多个州县,正印官加上佐贰官起码要有三千多乃至四五千人,偶尔抓几个典范震慑宵小就充足了,如果挨个都查一遍,只怕这一千多个州县的官老爷们不敷用。”

后者的首要题目则是没钱。

真如果把大明朝的官老爷们惹急眼了,这世上另有他们不敢干的事儿?

“其他那些乱七八糟的像讼案多少,能够做为考核的一项,但是不能做为关头的考核项,因为当百姓有讼案的需求,而官府又想要减少讼案时,百姓就没体例收回他们的诉求,就只能去寻觅第三方的参与,宗族权势天然也会趁机做大。”

而朱重八手里有几代人的堆集?

但是,除了第四条多发邸报和第八条废禁胡俗以外,剩下第5、第6、第七这三条却严峻依靠于处所上的官老爷们,而题目刚好就在于处所上的官老爷们不靠谱。

跟着杨大知县的话音落下,朱标整小我都完整麻痹了。

杨大知县越说,朱标的内心就越难受。

先是四不两直就已经够能够的了,你还要要加上突击查、随机查,查完以后还得再来一个回马枪,你肯定这不是奔着直接搞死官老爷们去的?

杨大知县笑了笑,说道:“殿下,这会儿应当是门生们下课歇息的时候,也是给教书先生们歇息的时候,约莫一刻钟摆布。”

杨大知县则是用关爱智障的眼神瞥了朱标一眼。

直到过了好一会儿,朱标的眼睛才再一次亮了起来。

即便如此,大汉帝国的家底也是被完整掏空,东汉的史学家班固写下“承孝武豪侈余敝,师旅以后,海内浪费,户口减半”,后代更是不竭的拿“户口减半”这句话开涮孝武天子。

合法此时,杨大知县却又咬了咬牙,说道:“第四,朝廷要多发邸报并且让官老爷们到各地的申明亭宣读,要让百姓晓得朝廷的静态。”

好家伙,本身这个便宜姐夫是真没把他本身当作个官老爷,也是真敢说啊。

“优者上,庸者下,该升的升,该赏的赏,该抓的抓,该杀的杀,人手不敷能够让官老爷们戴枷办公嘛。”

“殿下应当晓得,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不可,还是得提示提示这个傻乎乎的小舅子,别哪天再莫名其妙的传染风寒或者不测落水。

“第三,在燕云十六州多设书院,科举之时加大燕云士子生员的登科比例。”

“所谓关头目标,就比如说丁口增加还是负增加,荒田增加还是负增加,牲口增加还是负增加,官老爷是否贪腐、是否残暴害民。”

前者的首要题目在于燕云十六州现在还处于火食希少的状况,胡元也没有完整凉凉,直接迁都不但风险大,更首要的是迁过来也没有充足的百姓,像开凿大运河这类事情更是想都不消想。

朱标闻言倒是微微有些绝望,杨大知县说的这些手腕,除了第三条多设书院、在科举时加大对燕云士子的登科比例以外,剩下的那两条都已经开端渐渐推动。

朱标忍不住擦了擦额头上的盗汗,低声道:“姐夫,这个四不两直太获咎人了,今后切莫再跟人提起,更不要写甚么奏本。不过你放心,小弟回京以后就动手筹办这个事儿。”

也只要如许儿,才气在前提答应的环境下略微加快北南融会的速率。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