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小说
会员书架
爱看小说 >游戏竞技 >跟着课文学历史 > 第二百一十二章 范进中举(三)

第二百一十二章 范进中举(三)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看着这位又送银子又送宅子的张乡绅张静斋的背影,唐宁不由得是大为感慨,怪不得这么多读书人都拼了命的去插手科举呢,怪不得范进都考到了五十多岁还在对峙测验,因为只要你考上那就真真正正的是鲤鱼跳龙门、咸鱼大翻身啊!

来之前唐宁在网上搜刮范进落第的相干质料的时候,看到有些网友不睬解,为甚么范进一落第张乡绅就迫不及待的跑来攀友情还送银子送宅子,这范进不就是考中了个举人么,又没当甚么官,犯得上这么凑趣他么?

“因为把田产归到我的名下能够不消交税啊!”唐宁淡淡的解释道。

而秀才只能免2人的税役,秀才到举人,在经济上是质变引发的质变,只需求这个特权,便能够完整离开劳动出产,成为统治阶层。

胡屠户走了以后,范家总算是清净了下来,范进正要将家里狼藉的桌椅板凳清算一下,老婆老娘赶紧一边抢着做一边说道:“哎呀、相公,你现在都已经是举人老爷了,如何还能做这些粗事儿!快快停手,我来做就行了。”

几次推让几次以后,唐宁这才将钱收下,作揖伸谢,又聊了一会儿,这才将张乡绅礼送出去。

不过这个时候唐宁却想起了一件迫在眉睫的大事,这件事如果不当善处理,那本身“考长进士”这一主线任务起码就得拖上三年之久。

看着张乡绅送过来的五十两银子唐宁是真的心动,因为现在他家里已经穷的揭不开锅了,而他又不便利把实际里的钱拿出来,以是这五十两银子真的是处理了燃眉之急,但大要上还是得客气的推委:“老先生您这、晚生千万不敢收!”

这么问的朋友是不明白“举人”这个身份的含金量,起首只要考上了举人,你才气插手更高一级的测验也就是进京考进士,而一旦考长进士,哪怕是最后一名,外放以后那就是正牌子县令,换到现在就是县高官,然后只要你不犯大错都不消有甚么功劳,最后都能熬上市高官。

唐宁叹了口气道:“现在这也没有外人了,就我们娘仨还说甚么老爷不老爷的,娘子和娘亲你们这些年跟着我都吃了很多的苦,不过现在我们总算是熬出来的,今后娘亲您就能享享清福,娘子你也能多购置点衣服金饰了,并且我估计再过两天我们家就连仆人都有了,以是这些活计今后我们也没机遇做了。”

张乡绅把脸一板:“你我年谊世好,就如同嫡亲骨肉普通,你这模样那就是见外了!”

究竟证明,唐宁说的一点都没错,自此今后,公然有很多人来阿谀他:有送田产的;有人送店房的;另有那些败落户,两口儿来投身为仆,图庇荫的。没过几天,范进家奴婢、丫环都有了,钱、米是不消说了。

而如果你感觉本身考不长进士,放弃进考机遇直接参与选官,那么便能够在县里实权部分做个佐贰官,运气好、会寒暄的话,事情几年捞个县令也不是没能够。并且当时候当局权力不是现在当局可比,真恰是生杀予夺在乎一心,破家的县令、灭门的府尹就是这个意义。

唐宁笑着解释道:“娘亲您刚才也听到了,这张老爷送给了我一套三进三间的屋子,只靠您和娘子但是打扫不完的,并且现在您儿子都是举人了,如何能够还让您干这类粗活呢?至于银钱底子就不消担忧,这几天还会有人来送钱的,特别是田产,起码也会送来几百亩地,没准连奴婢都有人送呢。”

“啊?!还要仆人干吗?我们也没多少活,我跟你娘子就能忙的过来,并且固然刚才张老爷给了你五十两银子,可如果雇仆人的话,那这些钱底子就不抗花啊。”范母赶紧劝道。

“为甚么会有人送来这么多田产啊?”范母不解的问道。

“这、这、这本来就说好是贺你的,哪有再往回拿的事理。”胡屠户故作不悦的说道,但他嘴里固然这么说,但是大手却把银子攥的紧紧的,更好笑的是竟然还掌控紧的拳头递到唐宁的面前,仿佛一副想把钱还归去的模样。

是以范进落第后张静斋的拜见就约即是一个县城里俄然一个败落户肯定起码要当上副县长了,奉迎一个这类级别的官员,那送几套屋子一点银子不是很普通的事情么?并且你如果然比及人家考长进士以后再送的话,那这点钱这点东西可就拿不脱手了,别的锦上添花哪有雪中送炭来的有代价?

送走张静斋以后,唐宁从这五十两银子内里拿出了两锭,递给方才从堂屋出来的胡屠户说道:“刚才劳烦岳丈操心,不但拿了五千钱的喜钱,还帮手购置酒菜,这两锭银子,也不敢说还,就当作小婿贡献岳丈的。”

有了这个台阶,胡屠户就理所当然的将银子揣了起来,嘴上还拥戴道:“那好吧,不过贤婿你现在交友上了张老爷,他家的银子那但是海了去了,保不齐比天子家还多呢。”然后转头对本身的女儿说道:“早上从家出来的时候,你阿谁该死的兄弟还在说姑老爷的好话,等我一会儿归去骂死阿谁砍头短折的主子!”随后这才笑眯眯的分开了范家。

看到这一幕,唐宁差点憋不住笑,但还是美意的劝道:“要不如许,这些银子先存放到岳丈这里,等我这儿的钱用没了,我再来找岳丈讨用。”

PS:明清期间的举人在本地那就是土霸王普通的存在,这点大师能够参考一下《孔乙己》里的丁举人和《阿Q正传》里的白举人。

遵循明朝期间的轨制(实在清初也是如此),举人能够免除门下几十人的税赋和徭役,如果你是一个富农,给朝廷要交1分税,夏季还要去修河堤,现在挂到举人老爷名下为奴,筹议筹议,给举人老爷每年交5厘,税少了,还不消去上工,这特权是实打实的经济收益啊。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