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刘子扬不附汉室
刘晔笑道:“鲁子敬名闻州郡,号称狂士,鄙州商贾传其名不敷为怪。蒋钦、周泰不太轻侠,名不出乡里,商贾何由知之?”
刘备道:“天然听实话。”
刘晔本年十六岁,年齿既幼,身材又矮,肥大枯干,其貌不扬。刘备却涓滴不以表面而轻之,执手导引入坐,待以高朋之礼,酬酢已毕,因问道:“天下动乱,汉室倾颓,子扬与备皆宗室以后,何故教备?”
刘备沉默半晌,拱手谢道:“以子扬之见,我青州该当如何行事?”
刘晔道:“晔请独对。”
刘晔似笑非笑,道:“将军运营青州,基业初建,权势尚弱,若此时将天子迎置青州,以令天下,则袁本初之流必以清君侧之名加上,新任之曹兖州,忠义之陶徐州,放肆之袁公路,皆成将军之敌。将军何故御之?若将军提雄师入驻长安,可否通过且先不说,届时要弃青州之基业、入破败之新地么?当时上有朝臣掣肘,下有四方盘据,不过是董卓之事重演罢了,一旦诸侯以诛奸贼、讨权臣为名举兵西向,将军又何故御之?”
刘晔见室内只要刘备和他二人,因说出一番石破天惊的话:“以晔之见,汉室难兴。何故言之?光武复兴以来垂二百年,世家大族权势收缩,田连阡陌,而民困地狭,一旦呈现天灾,唯死罢了,故张角一呼,九州皆应,世族乘势而起,各拥部曲,心胸异志。以后又有韩马之乱、二张之乱,朝廷精兵丧失殆尽,然后是董卓反叛,擅行废立之事,关东诸侯起而讨董,因此据州占郡,外托讨贼之名,实施盘据之事,天下已不为刘氏统统矣!何故兴之?”
田豫又带着刘晔至寿春和下蔡探听蒋钦、周泰。此二人皆本地豪侠,皆二十多岁,勇武好义,乡里着名。田豫见二人乃可贵虎将,遂大加皋牢,极陈刘备爱贤好士之状。蒋钦、周泰虽以豪杰自任,但并不为扬州刺史陈温看重,反而感觉他们以武犯禁,果断乡曲,欲加以定罪。现在二人听得同为州刺史且大破黄巾、威武天纵的刘备对他们非常赏识,皆心中欢乐,当即承诺田豫北上。
刘晔道:“外举尊奉天子之旗,熟行积粮裁军之事,待机东据兖州,南并豫徐,以此为基,方可奉迎天子,以令四方。”
刘备道:“子扬还未提我青州,我青州忠于王室,当扫平群雄,还政天子,再现大汉荣光。”
刘备当时一听刘晔前来,就打断田豫的汇报,忙不迭的访问刘晔。比及与刘晔倾谈整天,将他安排好后,才偶然候扣问田豫南下景象,听得田豫说还招来蒋钦、周泰、鲁肃三人,不由啊呀一声,从坐席上跃身而起,忙命请三人相见,并向刘晔解释道:“吾听扬州商贾言道,蒋钦、周泰皆猛士,鲁肃则一时豪杰,神交此三人久矣!”
刘备道:“此中启事吾亦不知。”
田豫此番南下,除了去九江郡成德县寻刘晔外,还负担着寻访庐江郡舒县人周瑜、孙坚之子孙策、九江郡寿春人蒋钦、下蔡人周泰、下邳国东城人鲁肃等人的任务,故而迟误光阴,至今方归。
刘晔道:“曹孟德新入兖州,根底未固,此时当然乃西进良机,但须防泰山应劭、冀州袁绍。”
田豫带着刘晔、蒋钦、周泰三人又到下邳国的东城探听鲁肃。东城就鄙人邳国与九江郡的边疆,间隔寿春县二百里摆布。刘晔传闻过鲁肃此人姓名。鲁肃生而失父,与祖母居,家富于财,性好施与,见天下将乱,乃学击剑骑射,招聚少年,给其衣食,来往南山中射猎,阴相部勒,讲武习兵。
田豫是先往南到了舒县,找到周瑜。周瑜本年十八岁,故洛阳令周异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周家是世家大姓。周瑜婉拒了田豫代表刘备收回的聘请。田豫向周瑜探听孙策,方知孙策人去了江都,一心向刘表、黄祖复仇,恐怕不会去青州投刘备,只得作罢。
田豫从舒县北上,在成德县找到刘普、刘晔父子,一番劝说,刘普动心,刘晔也对刘备起了兴趣,遂决定见上一见再说。
刘晔嘲笑道:“将军欺我乎?抑或试我乎?刘君郎烧绝栈道,在益州阴图非计,岂会迎护天子?刘景升在荆州坐观朝廷之败,无一兵相救,岂会让权朝廷?已故之兖州刺史刘公山号称忠义,擅杀桥东郡,亦有盘据之心。幽州刘使君虽忠于朝廷,但不通兵略,无胆无识,又有何用?更不要提四世三公袁本初了。以晔观之,现在好似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之时!”
刘晔见刘备对他的正视比田豫传达得还要昌大,心中打动,答道:“将军要听实话还是谎话?”
此谋与刘备心中所想完整不异,遂又问道:“现在兖州动乱,黄巾反叛,我欲举兵讨之,何如?”
刘备失容而责道:“子扬慎言!方今之世天子虽无军马,益州、荆州、幽州与青州皆为宗室所牧,若举兵拱卫天子,何愁天下不平、汉室不兴?”
刘备点头。
此番深谈后,刘备与刘晔虽未明说,但各知对方志向,有种共享奥妙的靠近感。刘备以刘晔为参军事,置于摆布,又恐影响其生长,命刘晔每隔几天就去青州学宫旁听,并汇集史乘、兵法,要求刘晔必须遵循日期读完读透。
鲁肃遂承诺。
刘备表示世人退去。田豫见礼道别。孙嵩等人寒着脸分开。他们主如果对刘晔有定见,感觉他有点目中无人。
田豫神采稳定,孙嵩等人却暴露不豫之色。
田豫比鲁肃大一岁,见到鲁肃,与之相谈,对其见地大为叹服,因而死力向他陈述刘备之雄才,请其互助。鲁肃踌躇未决。
(求保藏,求保举!明天另有一更!前面就是袁、公孙、曹、刘四者之战了。加油!)
这刘晔与史乘上摆布逢源、善伺上意的描述大不一样,眼中不揉沙子,说话不会拐弯,许是幼年不经事的原因?
刘晔道:“久闻足下英名,不料少断如此!方今天下大乱,足下之英才足以建功业于世,当择明主而从之。刘青州,晔亦未见,但闻其行迹,仿佛才略不小,晔欲亲往一观。若名不副实,回籍未晚。足下何不与晔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