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你小说
会员书架
爱你小说 >历史军事 >皇家妻 > 第10章 .25

第10章 .25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常荀报命,出了政知堂,只回住处安息,也未向常茂处去――他与定王自幼订交甚厚,可称莫逆。自打姐姐成为太子妃后,常家高低皆向太子倾靠,打压定王,常茂数次斥责他不与父兄同心,乃至借他以后对于定王。兄弟二人志向脾气差异,几年磨下来,豪情已日渐寡淡。

“当日剿除狼胥山匪贼刘挞后,你我本来成心扑向屠十九。”定王见得常荀点头,才续道:“但是百里春一事,他带西洲众官前来,软磨硬泡,却将我目光引向周纲。”当时他还曾迷惑姜玳身为一州刺史,为何会那么快图穷匕见。现在回味,当时的姜玳,恐怕早已是丢车保帅,抛出周纲这块肥肉,诱他临时不睬会屠十九。

拜别期近,已不容他踌躇,便直白道:“我能如你所愿,一定非要定王。高家固然比不得侯门繁华,然我父切身为宰相,我在宫中宿卫,一定不如临阳郡主。你也无需跟在定王身边刻苦犯险,我能够护着你……”

“当侍卫实在辛苦,这般出世入死身临险境,不该是你该经历的。你这般辛苦,我瞧着也心疼――”高元骁目光流连她的容色,口里的话没忍住,脱口而出。

伴同宣纸内监一起前来的,是皇上新任命的的西洲刺史――常荀的兄长常茂。

“太子来这么一手,我便没法插手屠十九那边的事。”定王沉吟半晌,蓦地觉出不对。

高元骁点头,“本日相邀,是有些话要劝你。铜瓦山上活捉周纲的事我已传闻了,虽不知当时环境如何,但周纲凶悍之人,想必很难对于。你的工夫当然出类拔萃,毕竟经历尚浅,冒然对上那般敌手,不免凶恶,今后断不成如此――”他搁下碗勺,明显心不在早餐上,“这一趟去北庭,路途艰巨,你当真要随殿下去?”

“为何不去?”阿殷挑眉反问。

本来她是百里春当红的美人,舞乐精通,容色逼人,现在发髻略微疏松,卷曲的长发披在肩头,面上没了脂粉妆点,略见惨白。更较着的是她的眼神,本来春波泛动勾民气魂,即便被定王“请”到都督府中,也不见过量慌乱。现在双目黯然,在屋门翻开的那一瞬,乃至逆着光眯眼遁藏。

阿殷行动微顿,惊奇于他竟如此洞悉,漫不经心的道:“是又如何?”

常荀看罢,亦皱眉道:“代王鼓动太子,由头必定是怕殿下抢了功绩后安插人手。太子怕被占了先机,便保举我兄长过来,趁便将剿除残匪的事揽畴昔。这本来与代王无关,他却这般热情,实在可疑。”

“奴家在百里春,确切是受姜刺史照拂。”薛姬盈盈下拜,“这两年姜刺史与周纲来往的账册――”

常荀朝兄长见礼,却只是持礼的客气姿势,“西洲匪患尚未安定,眉岭的屠十九虽已逃脱,匪寨却还未清。待安定西洲匪患――”他看了定王一眼,见他点头,便续道:“我便马上回京,奉养父亲。兄长既已来到凤翔,想必父亲那边,已经无恙了吧?”

高元骁只点了点头,“走吧,殿下有话问你。”

一行人将薛姬带到政知堂背面的小书房,定王跟常荀正在内里喝茶。高元骁将薛姬送入屋中,便回到门口扼守,连阿殷等侍卫都退到了门外三丈处,不准旁人靠近。

薛姬方走入门窗紧闭的屋中,没了那刺目激烈的阳光,反倒有些不适,缓了半晌,才看清上首端坐的两人。

“暗中暗藏,切勿打草惊蛇。”

阿殷依言,上前拱手道别。

定王便也客气几句。

定王面色微变,“此事必须深查。”

高元骁确切有这个意义,不过她仿佛不喜好如许的说辞。

定王却适时的伸手虚扶她手臂,“不必多礼。”随即觑向那本倒扣的书,“在看甚么?”

“换身衣裳,现在就走。”

――京师中的摆布卫军多是贵家后辈,当然能在繁华都城享清福,却也没多少建功的机遇。高元骁此次随定王剿匪,可立了不小的功绩,转头到了都城,必定加官进爵。

两人出了都督府,往东街而去。那边有家小店卖极好的馄饨,皮滑肉鲜,汤料适口,因为在凤翔城里极着名,便特地租了店面伴计照顾,比别的馄饨摊热烈很多。阿殷每常下值,若觉饥饿,也会先去那边。

何况高元骁除了豪情上莽撞以外,别处却叫人佩服――

常荀微诧,“这话如何说?”

姜玳的罪过很快便被摸了出来,贪污军饷,官匪勾搭,足已将他从刺史的位子上踢下去。只是周纲受伤颇重,返来后熬不过一天就死了,虽也招认了很多,却还是未能透露殆尽。定王将这些理清,呈报入京,不过四五日便有旨意下来,令将姜玳羁押,查抄府邸,交由特使带会京中审判。

“我猜你是为了临阳郡主。”高元骁的声音不高,却清楚的落入阿殷耳中,“郡主与陶将军的事情,我也有所耳闻。你在府中的处境,想必也不算平顺。与其在京中任人宰割,不如来到西洲,有陶将军照拂,能窜改处境,是不是?”

常荀还是老模样,笑眯眯的看着她,倒是定王面色冷酷,搁下茶杯,问道:“想清楚了?”

“说你的出身。”定王不耐烦的打断她。

两人到得店中,老伯认得阿殷,忙请他二人到里头温馨处坐着,送来两碗馄饨。

皇上挂念他?定王心中嗤笑。

高元骁站了半晌,毕竟还是不放心。想了想,他明日便要出发回京,若不将事情说清楚了,这今后阿殷跟着定王去北庭,还不定会产生甚么,便往城东阿殷的住处去了。

高元骁愣住,脚步不由缓了缓。那边两小我已经在门口上马,拐进了院门。

院内,阿殷已然换了身女儿家的打扮,搬了个竹椅在廊下,胸腹和苗条的腿沐浴阳光,却将头藏在暗影里,正自看书。罗衣在身,乌发侧垂,发髻中坠着一串精美浑圆的珍珠,衬在腻白的脸颊。偶尔有风穿过廊下,撩动衣角,秋阳之下,清楚清楚的落入定王眼中。

阿殷昂首,眼中殊无笑意,“高司马这话我不明白。莫非是劝我知难而退?”

中间陶靖便道:“殿下本日得空,想去金匮看看马队。你一贯猎奇,本日便同去吧。”

阿殷当即报命,回到配房换了身简便衣裳,出来一瞧,不知高元骁是何时来的,竟然跟定王一处在厅上喝茶,父亲陶靖作陪。那头陶靖见她出来,便起家笑道:“高司马回京,原该践行,只是还要陪殿下去金匮,路途悠远,须当早些解缆,还请包涵。来日回京,我必然记取这顿,特地把酒补上。”

阿殷不安闲的低头,“然后呢?”

那内监笑着将脑袋一拍,道:“瞧老奴这胡涂得。临行前圣上有口谕,殿下此次安定西洲匪患,实在功绩不小,那周纲周冲既已伏法,剩下的小股匪贼已不敷为虑。殿下离京已有半年,皇上和谨妃娘娘都非常顾虑,这边剩下的事情交给常刺史打理就好,殿下交割完了事情,还请早些回京复旨。”他那双小眼睛眯了眯,堆满笑意,“再过三个月就是年节,这西洲又地气酷寒,皇上心疼殿下呢。”

随后便是场例行的拂尘宴,常茂与常荀豪情平平,这场宴会也说不上多热烈。

约有十数日不见,阿殷再次看到薛姬时,大为讶异――

高元骁报命,带着阿殷和夏柯前去闲情阁。

这太分歧道理!

阿殷听得动静,当即从册页背面探出双眼睛,见了是定王,惊奇之下忙将那北庭风景志搁在一旁,起家迎到院中就要施礼。

阿殷在值房歇了一宿,次日出门时,却遇见了高元骁。

“陶殷,你不知这背面有多少凶恶。都城里的比赛你应当比谁都清楚――”高元骁蓦地顿住声音,转头看向门口,就见冯远道带着两人进了店门,正在跟人要馄饨。贰心中一凛,暗悔方才铺垫得太多误了闲事,眼瞧着那几人已朝这边走来,便仓促道:“陶殷,我们都是一样的人。”

他本日只穿便服,像是已经等了半天,见着阿殷时,神采如常,“明日我将出发回京,殿下要去北庭,恐怕你也会随行。我另有要紧事要同你说,一道去用早餐,如何?”

“已经出了都督府,就不必如许叫了。”高元宵看着阿殷,状若随便,笑道:“序齿我比你年长几岁,如果不介怀,叫声高大哥如何?”见阿殷没甚么反应,便是自嘲而笑,“我晓得上回莽撞冒昧,大抵配不起这声大哥。”

薛姬被困在此十数日,最后还能平静自如,静坐考虑对策后要求见定王。谁知那头不闻不问,求见的话递出去却如石沉大海,每日里饭食当然精美,却不准她踏出屋门,乃至连窗扇都不准开。如此形同□□的苦熬,实在磨练人的心志,此时见有人来,薛姬当即起家,乃至带着些欣喜与彷徨,“殿下得空了?”

常家出了个太子妃,除了常荀因与定王自幼订交、豪情深厚外,府中其别人皆是太子拥趸。这位常茂比常荀年长十岁,本年已是三十一了,面相瞧着浑厚,然作为府中嫡宗子,倒是不怒自威。

待阿殷吃完馄饨率先拜别,高元骁被冯远道缠着说话没能脱身,半天后出了小店,倒是连她的背影都见不到了。这该死的冯远道,必然是用心的!

姜玳与周纲银钱来往甚多,却并未过量禁止我剿匪。

薛姬的话卡在喉咙,抬头看着上首。那边常荀面上的笑容也垂垂冷酷下来,身材微微前倾,道:“殿下已派人暗中前去东襄查访,女人见事聪明,晓得该说甚么。若还未想清楚,归去再关两月不迟。”

这院子地处僻静,背面是个果园,院中此时无事,仆人也都在倒座房中,倒真不怕人偷听了去。高元骁不再犹疑,拱手开口。

“我曾测度过你为何要做侍卫。”高元骁打量阿殷,如画的端倪映入眼中,宿世此生的影象交叠,愈发叫人挪不开目光。即便成心收敛,此中的炙热倒是掩蔽不住。

高元骁忙起家,笑道:“将军言重了。原不知将军另有要事,是我来得不巧,反倒打搅了。”瞧见阿殷那身打扮时,略微惊奇,“陶侍卫也要去吗?”

定王侧眼觑他,那边陶靖便带阿殷到内里等待,“舍间粗陋,却也清净,我在内里静候。”

那么姜玳未几禁止、照实招认银钱之事,背后里却请代王脱手,眉岭的匪贼弃寨而逃,所做的不过一个目标――让他早日分开凤翔,不去深挖其他内幕。

见阿殷面色微变,他才发觉讲错,忙道:“现在定王翻出姜玳的罪过,数位官员受罚,不止怀恩侯府亏损,就连太子也吃了暗亏,来日回到都城,必然会有场腥风血雨。陶殷,临阳郡主本就……你跟在他身边出入做事,处境只会更加艰巨。”

定王扶在桌案,面色愈来愈沉,“代王此举,恐怕不止是鼓动我与太子争斗。匪贼屠十九那边,必有蹊跷!”

换下官服,便无太多尊卑之分,冯远道看着一脸茫然的阿殷,再看看高元骁人高马大的背影,便笑道:“高兄这话说得奇特,你跟陶侍卫怎会是一样的人?”

这统统在此时回想,不免顺利得过分。

――至于她跟姜玳之间那点银钱来往,定王早已查探清楚。

他同定王施礼过,便看向常荀,“父亲上月感了风寒,一向顾虑,你何时回京?”

高元骁自知其意,便含笑拱手。

*

“北庭风景志,写得翔实风趣。”阿殷仰起脸,端倪带着笑意,“殿下事件繁忙,如何亲身过来了?”

高元骁即使藏了满腹的话语,但是当着定王和陶靖的面,倒是底子说不出来,只好按捺心境,只以告别动由头,乱来畴昔。旋即又同定王见礼,谢他这半年的照拂指导,言辞倒是分外诚心,半点都不馋冒充。

薛姬打量高元骁,屈膝施礼,“请将军带路。”

“她一向想去看看,本日便带她同去。”陶靖端倪朗然,先前虽因阿殷而怒打高元骁,这几次并肩作战后却已冰释前嫌,只招手叫来阿殷,“高司马明日出发回京,特地过来告别。这段时候你也蒙他指导,今晚宿在金匮来不及践行,便在此时道别吧。”

高元骁打个哈哈笑畴昔,没再多说。

阿殷舀汤慢喝,只觉浑身舒泰,“高司马有何叮咛?”

高元骁却知定王这一去金匮,他临走前便再没机遇陈情投诚,大事上不能含混,因而拱手道:“末将另有事要讨殿下示下,可否借一步说话?”

而姜玳听任西洲匪患横生,直至瞒不住闹到御前,莫非只为这点银钱?

常茂面有不豫,“自是无恙,只是顾虑你罢了。”倒是将目光一转,看向宣旨的内监。

暮春季气渐寒,府中树叶凋敝,阳光毫无停滞的洒下来,比春夏时节还要刺目。

阿殷随高元骁步入屋中,看向屋中安插陈列,几近跟她当日所见的没甚么别离。

馄饨的香味扑鼻而来,氤氲的热气前面,她笑得开阔而无罅隙。

阿殷站了有小半个时候,里头定王才带着常荀和高元骁出来。瞧见阿殷这棵小松树又呈现在了门口,定王目光驻留半晌,旋即挪开,只叮咛高元骁,“将薛姬带来。”

*

西洲的剿匪成果刚报上去,常茂便被任命成了新刺史,这背面,还不是太子盯了好久,及时补缺?他手捧圣旨,只淡声报命。

他自决定征缴周纲、周冲二人后,姜玳虽也做了点手脚,却不似他预感的那般狠恶。乃至在查出贪贿、与匪类勾搭等罪名后,也未有过量抵当,因而他顺利的剿匪、鞠问、上报,继而迎来圣旨,虽未明说,然事权交代以后,几近是去了他的都督之权。

那内监便又转向高元骁,“西洲匪患已清,皇上命将军随我一同回京。恭喜将军了。”

他虽是右卫军统领出身,身上却少有世家后辈的骄贵气,待下虽严苛,却也常体贴。他的技艺也很超卓,又有交谊敢担负,交战时英勇向前身先士卒,倒实在是个值得佩服的硬男人。

阿殷停了行动,看着那张端毅的脸,不知是不是迩来过于繁忙的原因,颔下已经冒出了青色的胡茬。这半年相处,当然有过不镇静,但是一同入盗窟剿匪杀敌,一同在都督府当值来往,到底也能养出些同僚的交谊。

阿殷一怔,不明白他这话是甚么意义,背面冯远道却已经走近。

上回的难堪在连日的奔波中消于无形,阿殷拱手,“高司马请。”

常荀明显也垂垂明白了这点,平常嬉笑不羁的面庞在此时严厉得可骇,“薛姬虽未透露殆尽,但是她与东襄丞相有关,这点无需思疑。姜玳在西洲弄鬼,屠十九寨中,莫非真如传言,藏有……余孽?”

谁晓得才到那巷口,却见定王骑马走在前面,前面跟着陶靖。

薛姬鲜明色变,半晌才垂首,双手紧紧握住了衣袖。

阿殷虽在值房歇了一宿,到底有任务在身未能放心安睡,方才看书又有些犯困,闻言懵了半晌,才道:“当真?”面上立时浮起欣喜,她看着陶靖,跃跃欲试,“现在就走吗?”

宴后定王回到政知堂,部属递了京中动静过来,他看过以后独坐了半晌,便召来了常荀,将动静递给他看,“原觉得是太子盯着刺史之位,却本来另有代王在后煽动劝说――”他语声渐沉,“姜玳与这山匪之间,果然非银钱这么简朴。”

“高司马!”阿殷立时猜到了他前面的话,有些头疼,继而难堪,“我临时偶然于此。”

如许慵懒看书的美人与政知堂外的小松树截然分歧,定王像是笑了笑,倒是脚步一缓。

“但是皇上已叫殿下将剿匪之事交给我兄长,若逗留不去,恐怕徒惹猜忌。”常荀想了半晌,低声道:“殿下前去北庭时,我便暗中留在此处,探查屠十九详细。殿下感觉如何?”

阿殷便笑了笑,“那样早的事何必挂怀。高司马既然晓得不当,今后不再莽撞便是。”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