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小说
会员书架
爱看小说 >历史军事 >晋乱 > 第136章 司马炎夜访何曾,羊琇又谏山涛。

第136章 司马炎夜访何曾,羊琇又谏山涛。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司马师身后,司马昭掌权。

可司马炎见羊琇如此逼真眼神,倒是没有再言,只缓缓进了阁房。

司马炎见来势汹汹的守将扣问,倒是淡淡而言:“某乃司马炎!”

不由踌躇不决,遂就唤羊琇前来商讨。

何如嵇康倒是又不受,不受又知是罪,为保全山涛保举之罪,遂就与山涛断交,乃至写下《与山巨源断交书》,一表本身德才差劲、难以胜任,二以此保全山涛。

而山涛虽是入仕,然见曹爽三族洛阳血流成河,尸堆如山,思之却也是不由胆战心惊,遂就高悬印绶弃官而逃,自此归隐山林,不问世事。

然,司马炎刚进何府,倒是只见何府明灯高悬,一片灿烂繁华,可谓廊阁楼台刺眼,奇花异草簇拥,直看的司马炎连连感喟:“试问我大魏群臣当中,那个府邸能有如此气度?”

故,现羊琇提起山涛,司马炎如何不轻松而言。

而现在有如此机遇,山涛便就顺势保举嵇康,以期嵇康和缓司马昭之怒。

就在司马炎留步之时,守将忽见高台之下一长发飘飘的青年公子止步于府门之前,不由手持兵器向前检察:“汝乃何人?竟然堵于司徒府前,无事快快让开。”

司马炎见裴秀连连直呼世子,且又直指核心,不由叹口气:“扶正父王公允祖制之心,去除疮痈之疾,还需裴司马着力。”

山涛,字巨源,河内怀县人,乃竹林七贤之首,出身豪门,父亲早逝,只能与母亲相依为命。

司马炎想想羊琇话语,不由安静安静情感,在守将一脸惊骇谛视下,抬腿进了何府。

不觉甚为有幸。

且说司马炎出了裴府,不觉表情极其镇静,只觉清风习习,月明星稀,甚为舒畅。

然,心中忧愁之时,倒是又听丝竹声声,让人听了不觉沉醉。

既然相互皆都明白,也无需多言,便皆都直奔主题。

司马炎忽被羊琇提示,遂就从速躬身:“多谢羊兄大力之助!”

山涛本就有济世之心,目睹司马氏将曹魏政局弄得暗中不堪,颇也故意全面回转,便就承诺司马师之请,重新退隐。

不由哈哈大笑:“山涛乃吾师也,岂能不助我?”

遂就以长发委地之相直去何曾府。

遂就回身,拜别何曾。

守将忽听乃是司马炎,不由吓得噗通跪倒:“只怪小的有眼无珠不识中抚军前来。”

数年间,山涛便升任尚书吏部郎之职。

然,羊琇话语又在耳边想起:“越是趋炎附势之人越要操纵,一旦成了仇敌则后患无穷。”

羊琇听罢,倒是哈哈大笑:“某家比将起来山涛大人,只怕不敷一提。”

司马炎看毕不由心中腻烦:“朝野诟病何曾可见不为虚也。”

后,司马懿亡故,嫡宗子司马师在朝,司马师深知司马氏于贤人隐士当中名声不好,为洗去司马氏臭名,遂就聘请山涛退隐。

不由循声而去。

何曾,原名何谏,字颖考,陈国阳夏人,西晋建国功臣,曹魏太仆何夔之子。

今见羊琇谏言要以帝王之相再见何曾,以便何曾进劝司马昭,司马炎虽是应了,然又至华灯初上之时却又踌躇:“现在时候若果登何府拜访,不知是否无益?”

司马炎越看越气:“朝野高低皆言何曾好美食,未曾想竟致如此,可见某家肤见了。”

喜好晋乱请大师保藏:晋乱小说网更新速率全网最快。

所谓祸不但行,不久嵇康竟然卷入老友吕安的官司当中,又被钟会诬告而入狱。

边说边又搀扶裴秀:“司马大人且平身说话。”

嵇康便是如此,目睹司马懿、曹爽争权倒是不屑一顾,后又见司马懿洛阳痛杀曹爽三族,便就心死平生不仕。

且说司马炎虽得了何曾之助,然本日之见却让司马炎高兴不起来,回至府中仍然闷闷不乐。

大堂之上,只见何曾正端坐于酒案之前观舞听乐,笑的前仰后合,而面前酒案之上所设珍稀好菜竟然有司马炎所未见者。

不时羊琇便至,听司马炎如此一说,倒是大笑:“世子多虑了,现在时候能动晋王心者,恰是此类之人,因其有趋炎附势之劣,故进劝起来则更加卖力,如果炎兄不争,一旦何曾跟从了司马攸,岂不是一劲敌乎?越是趋炎附势之人越要操纵,一旦成了仇敌则后患无穷。当去!”

公元264年,何曾受命担负司徒,进封朗陵侯,与太尉王祥、司空荀顗同列三公,遵循礼数,三公并无拜见相国之礼,但何曾每次入见相国司马昭时都要下拜,以表示最高敬意,故,晋王司马昭甚为赏识,视其为亲信之臣,常伴于司马昭摆布。

司马炎倒是淡淡而言:“司马大人如此看甚好,只是此又有何用?”

裴秀如此一言,只见司马炎忽的眉头伸展,一改前番愁闷愁怨之色,倒是恭恭敬敬躬身裴秀:“如此,炎有劳司马大人了。”

也好,如此便就不消铺垫了。

司马炎倒是接过羊琇话语:“明日当去拜访!”

羊琇不由又谏司马炎。

裴秀忽见司马炎立发委地,不由噗通跪倒,大喊一声:“立发委地,手垂过膝,帝王之相也,世子在上,请受微臣一拜。”

司马炎倒是摆摆手:“无需尔等带路,某家自进便可。”

然虽同为竹林七贤,但倒是志向分歧而各有千秋,所谓和而分歧也。

然,嵇康倒是大义凛然,在上法场之时竟然安稳弹奏一曲《广陵散》,安闲赴死。

在司马炎频频催促搀扶之下,裴秀方缓缓起家:“想必中抚军还忧愁重重,在某看来,世子所忧愁者乃是晋王因景王让位之情而一时摆荡了祖制乃至于朝野高低见风使舵,飘摇不定,然,世子无需虑哉。”

何曾幼年时,袭封阳武亭侯,好学博闻,魏明帝曹叡还是平原侯时,便就以何曾为文学掾。

不由心中又起气愤之意。

毕竟经历过数十年机谋之人,一眼便就看破。

“既然如此,世子何不拜访山涛大人?”

司马炎倒是笑笑:“此乃裴司马当受之礼。”

裴秀倒是不敢起,只跪于地上:“中抚军乃德望朱紫,现在已是泾渭清楚也。”

羊琇倒是连连摆手:“然只裴秀以面相玄学谏于晋王只怕颇感薄弱,世子当还需以帝王之相再见一人当可?”

何曾虽位高权重受司马昭宠任,然朝野高低对何曾如此趋炎附势皆非常诟病,故其名声并不甚好。

裴秀哪敢回礼?从速几次躬身:“世子如此岂不折损了微臣?”

司马炎点点头:“如同羊兄者又有几人?”

而山涛果不负所托,将嵇康后代培养成才,使得嵇康之女风景大嫁,嵇绍也在晋朝为官。

裴秀忽听司马炎直指关键,不由又噗通跪倒:“晋王面前某必以世子帝王之相切谏晋王,晋王坚信玄学,此必可成,世子尽管放心。”

然,话未落地,司马炎倒是忽的收了笑容,心中不由暗思:“只怕不当。”

司马昭对山涛也是非常恭敬,晓得山涛为官廉洁、家中费事,曾多次送去财帛谷物,又将天子所赐春服转赠山涛,并送藜杖给山涛的老母。

嵇康身后,山涛仍旧倍受司马昭喜爱。

临死前,嵇康倒是没有将一双后代拜托给兄长嵇喜或老友阮籍等人,而是拜托给了“断交”的山涛:“有巨源在,某可放心了。”

顺着丝竹之声,司马炎不觉便就到了大堂。

何曾正在观舞听乐,忽见大堂以内闪入一长发飘飘的青年公子,不由惊而抬目。

司马炎点点头:“多谢羊兄谏言。”

司马炎倒是非常安静,只悄悄向前搀扶裴秀:“如此说,某乃身贵之人?”

羊琇见状,不由躬身相劝:“何必为面前烦恼?若世子登了鼎峰,何愁万事不解也?”

后,山涛遇嵇康、阮籍等人,而世人可谓是志趣符合、订交莫逆,遂就朝夕相处,一同游山玩水,后被世人称为竹林七贤。

然,何曾毕竟前后跟从曹叡、曹芳、司马懿、司马师,现在又跟从司马昭,岂又如何不知现在晋王欲立世子之时司马炎忽以异相呈现,不由大惊:“司马炎以异相前来,乃是让某家助他也。”

“司马炎!”

山涛自幼爱好老庄之学,度量不凡,卓尔不群,然,山涛倒是极其内敛,即便如此倒是从不矫饰于人前。

不时,便至府邸当中,进门便就连连呼喊羊琇,羊琇忽见司马炎长发飘飘而来,不由大喜躬身:“兄以帝王之相示人,想必是裴秀已是应了。”

何曾忽的惊醒,不由仓猝站起家来,直直摆手遣散大堂之上歌舞,撤去酒宴,待统统安静之时,何曾忽的噗通跪倒司马炎脚下:“微臣不知世子前来,万望恕罪。”

何曾心中本就忽被司马炎惊的噗通噗通跳个不断,现见司马炎告别,哪敢多留?遂就屈身躬送司马炎出了司徒府。

“何曾!”

曹叡即位后,何曾升迁为散骑侍郎、汲郡典农中郎将、给事黄门侍郎,曾向曹叡上疏要求清算处所官吏,以安百姓。

遂就伸手搀扶起何曾:“某还需司徒大人助我!”

言毕,遂与裴秀拜别。

同年,司马昭又让宗子司马炎拜见德高望重的山涛,让他以师长之礼待之。

待何曾看清来者乃是司马炎时,不由大惊:“如此时候他来何为?”

司马炎倒是笑笑:“吾师岂不知我?必自来也。”

何曾见司马炎如此说,天然连连应允:“长发委地,手长过膝,帝王之相也,世子贵相,岂能屈为人臣,乃君也。某必于晋王眼进步劝,世子放心。”

不时,长发飘飘的司马炎便就到了何曾府门之前,下了车辇,不由大吃一惊,只见何曾府门甚为宏伟,大门门楣之上可谓雕梁画栋,甚为富丽,大门两边各有一只石狮,皆都张着大口,让人睹之不由胆战心惊,门前高台之上,则是几位手持兵器严肃站立的守将,个个皆都五大三粗,气势汹汹。

边说边就欲要引司马炎进府。

遂就压压肝火,抬步直奔大堂而去。

公元264年,钟会在蜀地兵变时,司马昭筹办亲征,当时曹魏宗亲均被囚禁在邺城,司马昭将监督他们的重担交予山涛。

不由连连恭喜:“世子果乃世子也。”

然,嵇康早前倒是频频回绝司马昭征召,乃至于远遁乡里。

后,司马昭又欲将山涛调任大将军处置中郎,山涛便就顺势保举嵇康来代替本身。

裴秀看着司马炎拜别背影,不由又连连躬身:“本日所至者难道朱紫,乃帝王也。”

山涛多番救援未果,堕入了深深的自责。

不由愣住脚步不想进府。

何曾一顿肺腑之言,让司马炎听了非常受用,遂就点点头:“有劳司徒了。”

多么聪明,本就是趋炎附势之人,见司马炎便就跪倒直呼世子。

司马炎听罢,不由忽一改愁闷之色:“羊兄乃某家丞相也。”

此信让司马昭将肝火全都集于嵇康之身,山涛无可何如。

司马炎摇点头:“如此美好之声出至如此豪华之府倒是让人不测,此不年不节,为何会有丝竹之声?”

司马昭得知不由大怒:“何德何能之人,竟然如此傲慢?”

何曾忽的一跪,又忽的一声世子,不由让司马炎怨气顿消:“羊琇何其对也。”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