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小说
会员书架
爱看小说 >历史军事 >晋乱 > 第146章 司马炎大殿议两事,羊祜坐镇荆州。

第146章 司马炎大殿议两事,羊祜坐镇荆州。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荀勖遂就从速躬身:“陛下,依臣所虑,当升调镇北将军卫瓘为征东大将军、青州牧,坐镇临淄城,改任抚军将军司马伷为镇东将军、都督徐州诸军事,代替卫瓘驻守下邳城,以此加强对阵东吴的东部兵力,以稳社稷。同时,任命尚书左仆射羊祜都督荆州诸军事,坐镇襄阳,对抗陆抗,如此,待各方稳定之时方可再虑稳图东吴之策。”

“准奏!”

不时,大殿之上一改前番争辩之状,皆都陡峭起来。

正在群臣思虑之时,倒是只见侍中荀勖出列:“陛下,臣已是虑得。”

贾依从速躬身:“不错,正如陛下所虑般,现在河西、陇西、秦州之地大旱甚为严峻,已是比年未曾下雨,乃至于地盘龟裂,颗粒无收,我大晋子民目睹饿死者众,特别秦州之地更加严峻,乃至于公众为保性命而流浪失所,怨声载道。而河西、陇西、秦州之地又皆不是汉人居地,而是鲜卑人居多,邓艾在时因了武力而归顺,相互倒也相安无事,然现在大旱饥荒之时,鲜卑人便就迁怒于府衙,频频打击不竭,若果朝廷再不委派将军前去管理,只怕有危于边关,有危于社稷!”

司马炎听罢不由勃然大怒:“孙皓在理,朕还未取他,他却先跳将出来了。东吴自孙策以来运营江南已是数十年,期间更是前后动用大量民夫在长江以北各地不竭构筑各种防备工事,堤坝连绵,堡垒纵横,易守难攻。自我大晋建国以来,便就延袭以往防备之策,于江淮之地摆设重兵,故只戍守没法向南冲破。荆州方向上,固然现在一分为二,晋吴各据一部,但晋在北,吴在南,长江在荆州境内的中游江段则皆由东吴掌控,将来大晋如果要从巴蜀沿江东下,必定要通过冗长的荆州江段,如此首要位置,岂能容孙皓小儿为所欲为?朕必选忠臣良将前去对之。”

司马炎见荀勖深虑如此,不由大喜:“济北公之议,不但仅谏了对抗陆抗之将,更是稳了江山社稷,更是为后图谋东吴铺就门路,实乃好策也。”

羊祜,字叔子,兖州泰山郡南城县人,西晋期间驰名政治家、计谋家、文学家。

群臣细心机虑一番济北公之策也皆觉颇妥,不由皆都躬身附议。

有理有据,倒是少了胡烈乃是勇猛善战一由。

就在群臣争辩之时,鲁公贾允倒是偷眼司马炎,只见司马炎倒是悄悄的看着群臣争辩不发一言,不由心中暗思:“现在皇太后新丧,东吴又趁机边疆设防,某家所奏之事比较起来东吴犯边乃是小事,陛下岂不想早早告结束他?既然如此,何不保举胡烈前去?”

如此之人,如何看不透司马炎心机:“陛下委任某家镇守荆州,荆州如此首要之地,绝非让某家占有荆州而图东吴,乃是恪守此首要位置以待机会也。”

如此大旱之灾,不图救民良策,倒是因了乃是鲜卑报酬活命打击府衙,竟然要议以何报酬将前去弹压。

裴秀一句且慢,不由惊到群臣:“莫非孙皓如此要听之任之?”

群臣听天子言喻如此大志壮志,不由皆都深思,思虑如何变更兵马而吞东吴,以期不误了司马炎之志。

遂就发下话来,只让群臣依裴秀之议出运营策。

正在群臣群情纷繁之时,倒是只听司马炎言喻:“尚书令之议让朕不觉汗颜,然,现在依了尚书令之议而为尚且不晚,只是如何变更兵马,还需群臣大殿好生商讨。”

然,司马炎听罢,倒是不由面露忧愁之色:“既然河西、陇西、秦州皆乃是大晋覆盖之地,其子民也皆为我大晋子民,我大晋子民处于水深炽热当中时,朕又如何不心疼?朕又如何不管不问?当委任一将军前去赈灾以救我大晋子民于水火当中。然,确如鲁公所言,现在河西、陇西,特别秦州之地哀鸿倒是频频打击府衙肇事,故所委任将军当有带兵兵戈之实,一旦危急发作之时也可稳定局势。如此,诸位臣工,不知该当委任哪位将军前去合适?且议上一议。”

不由催促。

不时,贾允奏罢,便就躬身司马炎:“陛下,不知当委任哪位将军前去弹压为妥?”

司马炎忽听荀勖有策,不由大喜:“济北公快快言来。”

有主赈灾者,有主弹压者,一时之间,大殿之上竟然争辩不休。

“如此,此次变更军马,当以全局虑。”

贾允见司马炎扣问,便就咽口吐沫润润嗓子:“胡烈曾跟从邓艾戍守于边关当中,邓艾在时也曾安抚过河西、陇西、秦州之地胡人,如此,胡烈一乃熟谙三地民情地理,又曾跟从邓艾安抚过胡人,也颇得胡人信赖,措置起来必定也趁手,故,臣谏胡烈。”

如此一问,可见贾允奸臣也!

司马炎也不由扣问:“鲁公为何保举胡烈?”

大殿之上群臣如此群情激昂,皆都为国为民所虑,司马炎不由甚为高兴,然,正待司马炎欢乐鼓励欲要依议变更兵马之时,倒是忽见鲁公贾允出列:“陛下,臣另有本要奏。”

喜好晋乱请大师保藏:晋乱小说网更新速率全网最快。

然,群臣得知倒是皆分歧意,毕竟司马炎现在比不得以往,现在乃是大晋天子,若果朝堂之上三年不时着孝服管理社稷,必让大家睹之哀痛,一旦朝堂高低群情降落必至内忧内乱,故皆都频频于皇宫当中亦或早朝之时谏言,必不能三年皆着孝服居于庙堂之上。

不时,便就变更一番,直命寺人宣了御命,罢朝而归后宫。

目睹大晋情势一片大好,正值朝气勃勃之时,然,早朝之上,倒是只见朗陵公丞相何曾出列相奏:“陛下,现在我大晋虽国泰民安,然,东吴吴主孙皓自先帝平蜀以来便就忧心忡忡,不时忧愁大晋忽起雄师自西川顺江而取东吴,故为防万一,吴主孙皓倒是频频变更兵马屯于晋吴边疆,现在更是以陆逊之子陆抗为帅于荆州大肆设防,此举虽为防备,然敌军如此,大晋岂能无有对策否?一旦掉以轻心,晋吴边疆必是兵祸。依臣之意,应选一忠臣良将为帅前去应之,以防万一。”

羊祜家属乃是泰山羊氏,魏晋期间朱门大族之一。

想到此处,便就又出列,就在群臣争辩当中,贾允禀奏:“陛下,臣,贾允保举胡烈将军前去。”

司马炎忽听贾允也要奏本,不由扣问:“鲁公莫非有异于济北公荀勖之策否?”

“哦。”

贾允倒是连连躬身:“非也,乃是河西、陇西、秦州之地大旱之奏。”

司马炎见群臣固请释缞,朝野高低皆为社稷所虑,无法之下只得折中而为,遂就朝从命吉,常从命凶,直到三年今后,才一概改除。然即便如此,司马炎方才丧母,倒是偶然于外事,只把内政做为施政之重,大力清算,假以光阴,竟也让大晋兆民乐业,四境蒙庥。

群臣听罢司马炎言喻不由群情纷繁:“当以赈灾为主,一旦解了水灾,公众可保性命,谁还会做乱?”

“抢先弹压,如果没有了府衙主持大计,岂不是冰霜又加大雪?那个又能救的了他们?”

公元268年,泰始四年,皇太后王元姬于洛阳驾薨,司马炎、司马攸哀思不已,天然是大发国丧,不时国丧发毕,按原魏制旧礼,司马炎当于三日以后除却孝服,只着素衣素服,食素食以守孝三年,然,社稷现在已是由魏改成大晋,法有己出,司马炎念母哺育之恩,便欲改旧制着孝服以守孝三年。

司马炎看着群臣皆都忠心侍晋,不由也表情大好:“本日殿上所议两事,虽皆忧愁之事,然群臣皆都忠心耿耿,转眼之间群力群策而解之,朕甚欣喜。”

裴秀仿佛感遭到群臣非常目光,倒是从速趋步向前躬身:“陛下,先帝在时曾言:孤平蜀三年后便就自巴蜀顺江而下而取东吴。何如先帝大业未竟倒是放手人寰而去,岂不痛心也。而现在吴主孙皓如此也皆是担忧陛下秉承先帝之志迟早而图东吴,故先防患于已然,任陆抗为多数督大肆设防荆州一线。而现在我大晋已是平蜀,又加陛下大力清算内政,可谓是兵强马壮,现在岂能只做应对荆州之事?依臣见,陛下应秉承先帝之志,以吞吴之志运营全局变更兵马,荆州之困岂能不解乎?”

裴秀一顿说,不由让群臣群情纷繁:“裴秀虑的是,先帝若在,必定要吞东吴,岂有荆州之事?”

司马炎不由哦了一声:“事关大晋子民存亡,快快奏来。”

贾允一句话,忽的让大殿之上温馨下来:“有人选了。”

羊祜不但独一如此显赫出身,更是身长七尺三寸,美须眉,尤善辩才辩论,在朝野高低很有威名。

司马炎忿忿说完,便就缓缓站起,环顾群臣:“哪位将军可愿为帅替朕分忧?”

想到此处,司马炎大开御口,旋即便就准了贾允之奏。

司马炎倒是听的逼真:“贾允乃是两手筹办,既然如此,便就准了他。”

然,就在司马炎话未落地之时,倒是见钜鹿公尚书令裴秀出列:“陛下且慢。”

羊祜姐姐乃是司马师嫡妻景王后羊徽瑜,齐王司马攸的养母。

自古以来,如此奸臣占有朝堂之时,社稷岂能久乎?

不提胡烈之事,但说左仆射羊祜,得意了司马炎御命,便就清算一番,择期就去了荆州镇守。

“回禀陛下!”

“然,如何变更?倒是没有深虑。”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