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小说
会员书架
爱看小说 >历史军事 >晋乱 > 第43章 毋丘俭试探文钦,淮南二叛举兵。

第43章 毋丘俭试探文钦,淮南二叛举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然,就在毋丘俭踌躇不决之时,忽的只见魏吴边疆、淮南寿春城上空骤但是现彗星,自寿春城上空始,拖着长长的尾巴,一起直奔西北方向洛阳城而去。

毋丘俭得知孙峻愿援助举兵之事,天然不堪欢乐:“事成有八,如果再得兖州刺史邓艾、征西将军郭淮、豫州刺史诸葛诞三人结为盟友,共同举兵,合围洛阳,则事必成!”

“我等皆大魏忠臣,先帝亡故以后,皆又跟从大将军曹爽帮手少帝曹芳。今司马师尽情妄为,擅权废主,导致六合反覆,我等做为大魏忠臣,岂能不悲伤落泪?”

毋丘俭出言摸索文钦。

然,毋丘俭毕竟是镇东大将军,如何不知深谋而后动的事理?

“当年多数督王凌起兵谋反之时,也知孤掌难鸣,只得谋于其甥兖州刺史令狐愚一齐举兵,后令狐愚不幸暴毙而致保密,王凌无法只得仓促起事,何如却因势单力薄而致得胜,无法于项县贾逵庙服毒他杀。今你我父子起兵又谈何轻易?一旦不密,只怕便是诛杀三族之罪。”

毋丘俭越虑越怕,遂又修书文钦:“谋反起兵,无外乎两种结局,一乃成,二乃败。成则罢了,然若败了,你我总得有活命之所。”

毋丘俭阅完朝廷诛杀夏侯玄、张缉、李丰及其三族传书,不由泪如雨下:“某素于玄、丰交好,乃好友,不想吾友竟落如此结局,可爱司马师心狠手辣。”

因此变得惴惴不安!

然,此时的孙峻见如此好的机遇,岂能错过?

“先探文钦。如果文钦成心,事便谐也。”

“与其如此担惊受怕,忧愁不安,倒不如就此起兵背叛司马师,待取了司马师狗头,便可安大魏社稷。”

哪知文钦倒是比毋丘俭更愤恚,竟然泪流满面,破口痛骂司马师。

便就驳斥群臣,决定出兵淮南。

文钦倒是迫不及待,已是选出来了前锋。

自此,便就是日日堕泪,唉声感喟,委靡不振,乃至于提心吊胆:“想我毋丘俭受先帝曹叡厚恩得以重用,现在倒是眼看先帝之意被践,俭却无能为力匡扶公理,俭何故有颜苟活于世?更何况师也知我戴德于先帝,只怕哪一日我便也成了司马师眼中钉肉中刺,必被其除之而后快。”

遂伏案与三人修书,修毕,马上安排信使快马去送。

毋丘俭哈哈大笑:“正月之时,某见有彗星数十丈长,始于吴、楚分界,寿春城上空一起直奔洛阳,此正应于寿春本日之宴,此大吉之兆也,不若就此举兵讨伐司马师。”

讨贼檄文收回以后,毋丘俭却觉太后矫诏总归是假的,不若就此上奏朝廷,以正出师之名。

东吴丞相、大将军孙峻见了,不由大喜:“此正合我意!”

文钦阅毕,本就是有勇无谋的一介武夫,当然应允。

然,所谓乐极生悲,物极必反,司马师兄弟一番操纵,早已是让朝野高低牢骚四起,只是迫于司马氏权威,无人明言罢了。

毋丘俭见文钦践约而至,不由大喜,马上于后堂设席,接待文钦。

何如朝中大臣仍然以先帝孙权之策予以驳斥。

马上朝中议事。

“只是不知多数督做为一方诸侯,愿做匡扶公理,拨乱归正讨伐司马师之事否?”

毋丘俭如何不知此中短长?

毋丘俭之子毋丘甸倒是谏言毋丘俭:“不如就此起兵谋反!”

毋丘俭忽的从案前站起,一步跨过席案,直步向前紧紧抓住文钦手臂不断动摇:“此乃俭邀文刺史前来寿春之意。”

司马师兄弟一通操纵,终达目标,废黜天子曹芳,复其齐王之位,贬于河内郡重门营封国,建齐王宫,礼法祭奠同于诸侯,禁令无有宣召不得入京。

废黜罢曹芳,另立新帝曹髦,曹髦继位,大肆封赏司马师,一时候,司马师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可谓位高权重,位极人臣。

然,毕竟三人乃是谋反之罪,毋丘俭却也无话可说,只是忿忿垂泪。

此时,镇守淮南魏吴边疆的乃是镇东将军毋丘俭、扬州刺史文钦二人。

扬州刺史文钦本就与毋丘俭相厚,平时边疆安稳之时本就经常来往走动,今见毋丘俭以手札相邀,便就马上清算安妥,直奔寿春城而来。

毋丘甸观之不觉大喜:“必是大吉之兆,此乃天灭司马师!”

后,司马师又绞杀镇静后,废黜曹芳,毋丘俭得知,更是愤恚不已,忧心如焚,乃至于寝食不安:“司马师超越大魏礼法,私行行废立之事,此乃权臣,如此下去,只怕大魏江山社稷将要被篡于司马氏之手。”

文钦倒是直接挑明,扣问毋丘俭。

司马师达到人生顶峰!

修完送往洛阳。

喜好晋乱请大师保藏:晋乱小说网更新速率全网最快。

马上命两个儿子联袂札答复毋丘俭。

“遐想王凌当年谋反之时,忽被司马懿看破,落得个身败名裂。如果吾与文钦起兵,不能谋得深,只怕比王凌更惨。罢,既然举兵,不若一举到底,做个万全之策。”

虽也有谋反之心,但倒是感受机会未到,踌躇不决。

司马氏重掌朝中大权,无人能敌。

宴席之上,分罢宾主坐定,毋丘俭倒是忽的变的笑容满面:“现在朝野高低皆叹于天子废黜之事,不知文刺史尚知否?”

马上宴席之上定下举兵谋反之策。

毋丘俭见文钦二子不觉大喜,马上也出自家二子,共四子送往东吴孙峻之处做为质子,以求孙峻策应举兵之事。

“某中子文鸯,有万夫不当之勇,可令为前锋。”

宴罢,毋丘俭马上安排文钦返回虎帐,清算兵马筹办起事,而毋丘俭倒是修太后矫诏,做讨贼檄文发于各地,以期集天下义兵共讨司马师。

毋丘俭听闻,也不由大喜:“怎能做有违天意之事?既然如此,便就举兵谋反。”

文钦听完,忽得单膝跪地,躬身毋丘俭:“某必存亡相随。”

“帮手大臣司马懿虔诚于大魏社稷,受先帝托孤之恩而行伊尹之事,深得朝野高低恭敬,然,司马懿亡故今后,其子司马师担当其位,倒是尽情妄为,擅行废立之事,破坏朝纲,故,应于善待司马懿先人而废黜司马师,削其朝权,让其以侯爵身份归野生老。其位由司马昭代替。太尉司马孚尽忠尽孝,其子护军将军司马望亦忠心耿耿,这些人都值得信赖,应予以重用。俭泣血膜拜。”

司马师诛杀夏侯玄、张缉、李丰及其三族之时,为震慑朝野高低,遂成书传于大魏所及之地,天然也传至淮南。

马上修书一封,邀扬州刺史文钦前来寿春商讨。

毋丘俭倒是虑的全面:“故,依俭之意,你我起兵,兵力总究不比大魏兵马,不若你我皆出二子送往江东做为质子,一来邀东吴孙峻出兵淮南以助我等功成,二来如果败了,也有可归之处。不知文刺史意下如何?”

待信使离了寿春,毋丘俭坐于案前,几次思考举兵之事。

马上禀于毋丘俭:“机会已到,父亲热莫踌躇!”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