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你小说
会员书架
爱你小说 >游戏竞技 >锦衣王侯 > 第九十章火龙烧仓(二)

第九十章火龙烧仓(二)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周王坐镇开封几代,家中财宝如山,确切有充足的财力吃下这几十顷田产,以及几处房产外加那些古玩书画。只是大明的文官,向来有看藩王不扎眼的名誉传统,普通环境下,也不会想着要去和藩王合作。

“杀人灭口!”杨承祖心内一动,看来此次他们从官府手里搞出去的粮食数量不会太少,不然用不着直接用这么暴烈的手腕,宋兆南这回的差事,怕是不大好当了。

沈冬魁看了一眼宋兆南道:“宋批示,如果这粮食被人偷卖出去,老夫找曾方伯说话。可如果有了第二次火龙烧仓,老夫可就要找你要个说法了。”

等回了都察院以后,沈冬魁明显余怒未消,直接命人把河南布政史曾言公请来。这两人私交甚厚,见面以后沈冬魁也不客气,直接问道:“曾方伯,此次的火龙烧仓,你感觉是如何回事?是不是堆栈内用火不慎,扑灭了草料,激发还禄?”

杨承祖又道:“除了王府外,我们河南别的另有个财神,那便是少林寺了。他有那么多僧产,那么多佛田,寺内积储必多,他们常日里募化四方,现在也到了他们该给百姓造福着力的时候了。”

“我没让你请罪,我问你该如何办。你是一省布政,现在我们省内有人要哄抬粮价,另有人诡计反叛,你必须给我拿出一个计划来。如果拿不出来,可别怪我不讲友情,跟你没完。”

“我们明天但是要运几千石粮食过来,有了这几千石粮食一砸,粮价必定会受影响,那些大户粮商,只怕一定肯让我们把米放出去。要么是买,要么是烧,总之不会让我们把米放到市场上。”

“好贼子,公然敢玩出这类手腕,库大使呢?”

“这些地步也好,古玩也罢,恰好卖给

一名布政司的照磨官忙回道:“库大使就在库房里,火起时没跑出来,我估计人怕是不成了。”

杨承祖看了几眼,点头道:“这场火下来,丧失不会太小了。”

“沈兄,官卖的地步一则说卖不出太多钱,二则说,眼下这个局势,你以为那些大户会急着买么?普通人买不起,大户不买,这田再好,也就是个废料。他们只会等着粮荒时,再拿粮食换地,而给的代价,说实话,跟白送他们也差未几。”

“多谢老军门,方才曾方伯说的,卑职感觉有事理。地步卖给富商大户,现在多数是行不通的。不过如果卖给藩王,多数另有可为。明天周王千岁一口气就捐了上千石粮食出来,这也是大手笔了,投桃报李,我们也该对他有所表示。”

杨承祖道:“卑职这里,有个不太成熟的设法,说来与老中丞及方伯参详,我们直接与少林和尚谈判,多数是不成的。但如果将河南景象修本上京,交由天家措置,我想少林和尚必定要听天家旨意行事,或许这赋税的事就有了点下落。不过我们眼下比起赋税来,还要防的另一桩,那就是第二次火龙烧仓。”

听杨承祖这一说,沈冬魁也感觉很有事理,他终归是个想把这事做好的心态,不想让粮荒形成民变,只要能筹集到粮食和银子,跟谁合作干系倒是不大。当然说这些地步卖给王府今后,就没法再行收税,可题目是你把它卖给大户,这些地步一样会从白册上消逝,将来也是收不上来税,如此筹办对于官府来讲倒没有甚么分外丧失。

等一行人到了处所,见火势正旺,开封的常平仓已经被大火包抄。府城的官兵以及四周的百姓,则纷繁赶过来救火。另有的衙役四周去抓民夫过来帮手,场面胡乱万分。

一听火龙烧仓四字,沈冬魁面色一变,压不住心头肝火,一拍桌子道:“好大的胆量!竟然真敢用出这类手腕来。来人啊,随老夫亲身去看看,看看他们到底另有甚么手腕没用出来!”

“和尚?”曾言公与沈冬魁对视一眼,都沉默不语,这河南的差使里,和尚是一等一难办的事。就连朝廷的普通税收都能够被和尚粉碎,你这个时候找他们要赋税,估计只会自讨败兴。

“老中丞面前,哪有卑职说话的处所,您的安排天然是贤明的。”

沈冬魁俄然问杨承祖道:“杨百户,你感觉卖田这事如何?”

“眼下正该同舟共济之时,你就不必太拘束了,有甚么就说甚么,如何想就如何说,老夫不与你计算就是。宋批示,你也是一样,有甚么就说甚么。”

曾言公苦笑道:“沈兄不必如此,你的意义我明白的很,但我只能说,没体例。我们是文官,要办这案子,得是衙役和锦衣卫的事,不是我们的事。不过我的制下出了这类题目,我本身难辞其咎,定当上本请罪。”

曾言公苦笑道:“

沈冬魁沉吟一阵道:“此次查抄金长龄的家,倒是收缴了一部分金银,另有一部分古玩珍玩,但是那些东西想要变现,可不是很轻易的事。再者,就是金家的地步,我看了地契,他有田一百余顷,如果把这些地步卖了……”

他晓得一查粮仓储备,必定会有题目,此中最为狠恶的手腕就是火龙烧仓。大火一烧,一了百了,多大的亏空都能填平。只是这类手腕一用出来,那也就是撕破了脸,摆了然不给上官面子,此后必定是都没好日子过,在凡是大师都极力制止这类体例。

体例,体例不是没有,但能不能弄的成,就难说了。我的体例就是买粮,但是我们手里有没有那么多银子?既然有人想要抬价,我们就得卖力平价,说到底,这类争斗最后还是要落在一个钱字上。谁的钱多,谁就能对峙到最后。但是我们这里是河南,不是苏松,也不是扬州,即使是蕃库,也是捉襟见肘,你让我从哪去筹这么多银子?”

对于河南这些大户的为人操行,几个大员内心都稀有。固然甚么耕读传家,诗书传家久,礼节济世长这类话常常说,又亲手送过积善之家的匾额出去,但是谁也不会真信这一点。

周王,固然卖的代价也一定会高,但是总比卖给那些富商为好。并且我们能够声明,要多少粮食,要多少金银,这此中的交割,更加便利一些。”

那些大户也好,富商也罢,都是吃人不吐骨头的。此次炒粮的事,他们根基都有参与,这时候卖田筹款与他们打对台,这些人肯承诺才怪。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