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小说
会员书架
爱看小说 >武侠仙侠 >叩仙门 > 第125章

第125章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七月二十一日李隆基策动唐隆之变,万骑左营统帅葛福顺拔剑直闯羽林营,将韦璿、韦播、高嵩三人斩首示众,大声喝道:“韦后毒死先帝,谋危社稷,今晚大师要同心合力,肃除韦家人及其死党,凡是长得高过马鞭的人一概斩杀;拥立相王为帝以安宁天下。倘如有人胆敢首鼠两端帮忙逆党,判的罪要连及三族。”羽林军将士全都欣我从命。

武后准所请,改唐为周,改元天授。尊号圣神天子,改元天授,但仍以李旦为皇嗣,赐姓武氏。立武氏七庙于神都,追尊周文王曰:鼻祖文天子。立武承嗣为魏王,武三思为梁王,其他武氏多报酬王及长公主。

李仙蕙(684年-701年),字秾辉,唐中宗统统女儿中排行第七。韦皇后所生之女中排行第三,初封永泰郡主。李仙蕙在其父李显复位东宫以后,以郡主身份下嫁武承嗣宗子武延基。兄懿德太子李重润和夫魏王武延基私议二张兄弟与武则天内帏之事,为武则天杖杀。

神龙元年农历十一月二十六日(705年12月16日),武则天在上阳宫病死归天,享年82岁,遗诏省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神龙二年(706年)蒲月,与高宗合葬乾陵。

与她同日结婚的三哥李显迎娶太子妃韦氏玉莲,玉莲貌美,但家世平平,一向谨慎奉迎武后和承平。

风雨飘摇中,承平的长女不幸短命,在她最艰巨的时候,是武攸暨给了她帮忙、庇护和支撑,伉俪二人在相互搀扶中终究产生真情,承平接连生下两个儿子,对永和县主也视如己出。

永淳二年(683),十仲春,李治驾崩,临终遗诏:太子李显于柩前即位,军国大事有不能讯断者,由天后决定。四天今后,李显即位,是为唐中宗,尊武则天为皇太后。

691年9月,武则天即位为帝,封李旦为皇嗣;698年,武则天将李显派遣东都;699年,武则天将李显重新立为太子;

调露二年(680年),李贤因谋逆罪被废为庶人,放逐巴州。是以,又立了三子李显为太子。

按照墓志铭记录事件产生后第二天,身怀有孕的李仙蕙因难产而死,但《资治通鉴》、《旧唐书》、《新唐书》等史乘记录永泰郡主亦死于坐罪。中宗复位后追赠李仙蕙为永泰公主,以礼改葬,号墓为陵。1960年9月,永泰公主墓志铭出土。她是中国汗青上独一一个宅兆被冠称为“陵”的公主,规格与帝王相称。

载初二年(691年)七月,法明等撰《大云经》四卷,说武则天是弥勒佛化身下凡,应作为天下仆人,武则天下令颁行天下。命两京诸州各置大云寺一所,藏《大云经》,命和尚讲授,并将佛教的职位进步在玄门之上。玄月侍御史傅游艺率关中百姓九百人上表,请改国号为周,赐天子姓武。因而百官及帝室宗戚、百姓、四夷酋长、沙门、羽士共六万余人,亦上表请改国号。

公然第二年风云变幻,武后在一系列铺垫以后,终究即位为帝,立武氏七庙,攸暨封千乘郡王,赐爵实封三百户。武家一刹时成为皇族宗室,李家反而屡遭架空毒害。

武攸暨敢怒不敢言,承平心胸惭愧,嫁畴昔以后便没有横眉以对,但武攸暨却始终对她怀有防备之心,亲身扶养前妻留下的女儿永和县主。而承平自有四个后代,见他如此,便也只一心扶养薛绍的孩子,闭门不出,连宫中也不去了。

公元705年正月(神龙政变),逼武则天退位给太子李显,承平公主有功,而受封“镇国承平公主”,李旦封“安国相王”;11月,武则天在上阳宫病死归天;

圣历元年(698年),武承嗣、武三思追求当太子,几次令人对武后说:“自古天子没有以异姓当作担当人的。”武则天踌躇未决,狄仁杰对武后说:“姑侄之与母子,哪个比较靠近?(武承嗣、武三思皆武后之侄,中宗、睿宗则武后之子),陛下立儿子,那么千秋万岁后,会在太庙中作为先人祭拜;立侄子,那么从未传闻侄子当了天子,把姑姑供奉在太庙。”又劝武则天派遣李显。今后,武则天没有立武承嗣、武三思为太子的心机,因而召李显回洛阳,皇嗣李旦要求退位于庐陵王,因而武则天立李旦为皇太子,命为元帅,狄仁杰为副元帅率兵击突厥。

承平悲伤欲绝,痛恨母亲,上官前来劝说,表示武后此举实是为了保全她,并劝她为了后代抖擞起来。以后武后让她下嫁武家子侄,她不肯意,负气之下,用心选了已经有老婆的武攸暨,却没想到武后竟派人赐死武攸暨之妻,令她下嫁。

神功元年(697年),苛吏来俊臣欲罗告武氏诸王及承平公主,又欲诬皇嗣(唐睿宗)及庐陵王(唐中宗)与南北衙共同谋反,拟一网打尽。武氏诸王与承平公主都非常惊骇,共同揭露其罪过,下狱处以极刑。

苛吏来俊臣罗织罪名,欲谗谄承平一家和皇嗣李旦、庐陵王李显,承平终究忍无可忍,站了出来,与武家结合揭露来俊臣的罪行,并逐步踏入政治舞台,与狄仁杰一同劝说武则天不要立侄子为嗣,将李显召回洛阳,并册封为太子。

---------------------------

时候线:681年承平下嫁薛绍,同日李显迎娶韦氏;683年12月李治驾崩;684年2月李显被废,李旦继位;688年李冲造反,薛绍兄长参与,薛绍受扳连死于狱中;690年承平再醮武攸暨;

701年,韦氏的独子邵王李重润和女儿永泰公主李仙蕙、半子武延基因群情张易之、张昌宗兄弟被赐死;

因而葛福顺将韦等人的首级送给李隆基,李隆基在灯下看过以后,便与刘幽求等人一同走出禁苑南门,钟绍京带领着工匠二百余人,手持斧子锯子跟在前面。李隆基派葛福顺带领左万骑攻打玄德门,派李仙凫带领右万骑攻打白兽门,两边商定在凌烟阁前会师后,即大声鼓噪。葛福顺等人别离杀掉守门的兵将,攻入宫中。李隆基率兵守在玄武门外,半夜时分,听到宫中鼓噪声以后,即带领总监及羽林兵进入宫中,在太极殿卖力保卫中宗棺木的南牙卫兵们听到鼓噪以后,全都披挂整齐呼应李隆基等人。

710年6月,李显俄然驾崩,七月二十一日李隆基策动唐隆之变,杀韦后、安乐、上官婉儿;712年8月,李旦禅位李隆基,武攸暨归天;713年8月,承平因涉嫌谋反,被唐玄宗出兵擒获,赐死于家中。

婚后承平、薛绍二情面投意合,很幸运,但是薛绍的兄长忌讳承平是武后之女,常跟薛绍说公主不好。两年后高宗归天,太子李显继位却很快被废,豫王李旦继位,却只是傀儡,武后临朝擅权。

朝堂上风起云涌,承平固然极有见地策画、肖似武后,偶尔也跟母亲、上官会商政事,但并无揽权的志愿,劝说母亲宽待李显以外,只想与丈夫和后代过自家的承平繁华日子。但是树欲静风不止,就在她刚生下第二子薛崇简不久,薛绍的兄长参与李冲造反案,薛绍遭到扳连,死于狱中。

李显曾特地下诏免承平公主对皇太子李重俊、长宁公主等人施礼

上官婉儿执烛率宫人驱逐,并把她与承平公主所拟遗诏拿给刘幽求旁观,以证明本身是和李唐宗室站在一起的,刘幽求拿着遗诏求李隆基开恩,但李隆基不准,杀上官婉儿于旗下。

光宅元年(684年)仲春,李显筹算任命韦皇后之父韦玄贞为侍中,宰相裴炎力谏,李显活力地说:”朕即便把天下都给韦玄贞,又有何不成?还在乎一个侍中吗?”武则天以此为借口将李显废黜为庐陵王,并迁于房州。立第四子豫王李旦为帝,是为唐睿宗,武则天临朝称制,自专朝政。

----

同年玄月,徐敬业、徐敬猷兄弟结合唐之奇、杜求仁等以扶支撑庐陵王为号令,在扬州举兵反武,十多天内就聚合了十万部众。武后当即以左玉钤大将军李孝逸为扬州道大总管,率兵三十万,前去征讨。十一月,徐敬业兵败他杀。

垂拱二年(686年)鞭杀故太子李贤二子,唐之宗室被殛毙殆尽,其幼弱幸存者亦流岭南。

韦后惶惑中逃入飞骑营,有一个飞马队将韦后斩首,并把首级献给李隆基。安乐公主正对着镜子画眉,被兵士斩杀。别的还将武延秀斩首于肃章门外,将内将军贺娄氏斩首于太极殿西。[15]不久追贬韦皇后为庶人,葬以一品之礼。

上元二年(675年),太子李弘病逝,改立李治与武则天的二子李贤为太子。

承平作为高宗与武后独一活下来也是最小的女儿,自幼备受宠嬖,少年时与上官婉儿交好,情同姐妹,与表兄薛绍青梅竹马,并在适婚之龄,由高宗武后做主,下嫁薛绍。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