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九章 筹备(一)
此言一出,鲁王闽王对视一眼,一前一后张口自请离京。
建安帝按例长叹短叹满面不舍,然后才道:“蜀王就藩之事,朕思虑很久,还是准了吧!”
藩王就藩,起首得有一笔极丰富的“安家银子”。不说别的,蜀王府的一千侍卫要随之去蜀地,一起吃喝穿用便是不小的破钞。到了蜀地,得盖一座端庄的蜀王府邸。按着藩王府规制来建府邸,少说也得数十万两银子。
谢钧现在是礼部右侍郎,恰好能出得上力。
……
你们想走,朕不准!
清算行李办理行装,俱是谢明曦一手筹划。要留充足的人手在蜀王府,要考虑带哪些人去蜀地。蜀王亲兵,也得留下一些。
要去礼部,要去工部,要去户部要银子,要和诸同窗老友一一道别,要收拢即将随行去蜀地为官的部属,要和心中泛酸的鲁王闽王打交道,要去宫中和建安帝扯皮……忙得脚不沾地。
时候一晃,两个月畴昔。
早该推测事情没那么顺利!
盛鸿常日风趣随和,暗里和谢明曦独处时,更是嬉皮笑容。像现在这般满面怒容的,实在少见。
零零总总算下来,一个藩王就藩,朝廷如何着也得拨百万两银子吧!
“我如果然有夺权之心,那里还轮获得他安坐龙椅!心眼比针尖还小,真让人瞧不上!”
盛鸿冷静为岳父点了根蜡。
谢明曦暗中运营多年,暗卫已颇具范围,有五百摆布。
盛鸿又哼一声:“冲着我一通哭穷。说国库并不充盈,父皇刚下葬,朝中又接连筹办新帝即位及皇后侧妃大典,破钞颇多。”
藩王就藩的规制用度,都有前例可询。礼部专司卖力此事。
余安领着三个暗卫首级,一起进了蜀王府。
建安帝当朝下了圣旨,准蜀王就藩。并令礼部拟出章程,择出谷旦。礼部很快择定谷旦,在六月初八这一日。算来,另有月余时候。
盛鸿每日早出晚归。
远在谢府的谢钧,在睡梦中打了个寒噤。
谢明曦伸手重抚盛鸿气愤的面孔,轻声低语:“除此以外,他有没有再刁难你?”
藩王就藩,非等闲小事。
“这个盛澈,现在坐了龙椅,别的本领没见展露。倒是比昔日更会惺惺作态了。”
哭了半晚,盛鸿的一双眼睛略略有些泛红,俊美的面孔上闪现出吃了苍蝇普通的恶心神情:“今儿个早晨真是把我恶心坏了。”
建安帝摆了然不肯让藩王就藩,众臣干脆也跟着张望起来。唯有动静极通达如陆阁老等人,才知俞太后已发了话。
李阁老心中暗骂陆阁老这只老狐狸,面上还是慎重,不疾不徐地张口道:“既然蜀王殿下要就藩,何妨令统统成年的藩王一并离京就藩?”
就他妈的二十万两!
兄弟两个,一个冒充惭愧自责,一个唏嘘感念不已,说到厥后,俱都落了一场热泪。
谢明曦扯了扯嘴角,悠然一笑:“你这个半子费经心机,将他捧至礼部侍郎之位。现在,也该是他这个岳父着力的时候了。人间哪有只纳福不着力的事理。”
“眼看着拦不住我去就藩,一边假惺惺地不舍,一边言语敲打,表示我今后去了藩地不得再插手都城诸事。”
此次,朝臣们便谨慎多了,没几个敢跟着附议的。
他一小我想跳出泥潭,鲁王闽王又岂能甘心被拘在都城?倒是宁王,摆了然不肯离京就藩,张口出言纯粹是为了颜面罢了。
盛鸿从不是忍气吞声的性子,谢明曦就更不是了。
此时,盛鸿满心憋闷地对谢明曦说道:“这才刚开端。我没料错的话,前面定然另有诸如此类之事。”
蜀王再次上奏折,自请就藩。
身为天子,高坐龙椅,有俯视众生的权势。略微抬出个借口,便足以将面前的景象对付畴昔。
谢钧可不是甚么义薄云天的性子。一定肯出这个头啊!
谢明曦略一挑眉,淡淡道:“藩王就藩,自有规制。此事可不是他一小我说了就算的。你临时别吭声。过些光阴,再上折自请就藩。等皇高低了圣旨再说。”
“呸!”
建安帝明显无此筹算,哭诉了半天,才道:“……七弟去就藩,便是国库再空,也得拨银子。朕明日便叮咛户部尚书,筹办二十万两银子,给七弟就藩安设之用。”
盛鸿明显也想到了岳父,神采略略和缓:“将岳父牵涉出去,是不是不太好?”
陆阁老沉稳慎重,并未抢着出言。待几个附议的臣子说完后,才拱手道:“蜀王殿下自请就藩,其高风亮节,令人激赏。老臣恳请皇高低旨,允蜀王殿下就藩。”
建安帝明显也推测了这一出,早有了应对之策。先摆出“朕实在舍不得兄弟分开”的令人膈应的神情,然后张口道:“七弟离京,与朕而言,已是锥心之痛。朕委实舍不得你们都离京。”
盛鸿子时方回府。
……
那副悲天悯人兄弟情深的模样,真让盛鸿恶心得不可。
盛鸿心口巨石蓦地落地,忙拱手谢恩:“臣弟谢过皇上。”
“再者,母后身居宫中,亦想看到儿孙们承欢膝下。你们几个都走了,母后会多么伤怀?”
盛鸿:“……”
有俞太后撑腰,蜀王就藩之事,已成定局。
言外之意也很明白。
陆阁老一张口,方阁老赵阁老也一并附议。
这五百暗卫,皆是无父无母的孤儿,卖身契皆在谢明曦手中。谢三谢九各领两百暗卫,另有女子暗卫营,共一百人,领头的是谢三十六。
事情不大,就是用心膈应他。
宁王目中闪过一丝阴沉,此时却不能不随波逐流,一并出列:“臣弟也愿请离京就藩。”
只是,建安帝肯松口让他去就藩,已是可贵。现在也顾不得计算这些了。盛鸿竭力挤出一副戴德戴德的神情,又和建安帝周旋一番,才辞职回府。
有本事,你们就像蜀王一样去求俞太后!不然,休想等闲脱身离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