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九章 官司(三)
谢三和谢九,恰是第一批被买下的孤儿,练习时候最长,表示也最优良出众。
从早上到现在,也只大半日工夫。动静尚未传到淮南王府。
谢明曦多瞥了谢九一眼,随口问道:“你笑甚么?”
谢九语气中透出一丝无法:“主子天生这副模样,不笑也像是在笑。”
谢明曦淡淡道:“照我的叮咛行事便是。”
两人这是第一次进谢府见真正的主子。来之前,心中各自忐忑严峻,另有一丝模糊的冲动和等候。
淮南王世子妃如坐针毡,立即命人去宗人府送信,趁便给永宁郡主也送了信。
此次,余安不是单身前来,身后多了两个少年。
现在,田庄里的暗卫已近五百人。此中四百少年,少女不敷一百。少女伶仃在一处田庄,奥妙练习。四百少年分做两营,一营专练追击刺杀,另一营则练习为细作内应,专门汇集动静。
几年的练习,他们心无旁骛,只知忠心主子听令行事。此时的反应,纯属一个少年见了斑斓少女时的天然反应。
“杂家委实看不下去,这才来了淮南王府。”
左边的少年一身青色武服,约莫十七八岁,皮肤乌黑,五官平平,一双眼睛却格外锋利。法度妥当,目光冷肃,如同一把利刃,尚未出鞘便已暴露峥嵘寒芒。
谢三谢九一起谢恩,然后起家。趁着起家之际,飞速地扫了谢明曦一眼。
……
这些暗卫,俱是无父无母的孤儿,也多边幅平淡。被余安买下送进田庄后,重新赐名。余安赐名的体例也很简朴,全数姓谢,以入田庄的前后排序。
魏公公年纪不大,说话却非常殷勤纯熟,一张口就吓了淮南王世子妃一跳:“永宁郡主带人打了谢家高低之事,世子妃可曾晓得?”
淮南王世子妃听得一懵。
谢明曦哑然发笑,挥挥手,让他们两人退下。
谢九也恭敬应下。
谢明曦略一点头:“让他出去。”
余安立即应下:“是。两日以内,主子必令此事传遍街头巷尾。”
谢明曦目光一扫,看向余安:“他们就是谢三和谢九?”
谢明曦已用心将此事闹大,明显有坐实此事之意。余安话未几,心机却灵透,已窥出了谢明曦的情意,自不会再多舌。
“明天的事,你们可得给我撑腰做主!”
短短几年间,玉容膏和神仙丸所带来的红利,已是一笔惊人的数字。照此运营下去,谢明曦出嫁时嫁奁之丰富,定会震惊世人。
魏公公虽是内侍,气度却不小,先嘲笑数声,然后才将事情原委道来:“……杂家奉七皇子殿下之命,去了府衙。没曾想本日开了眼界,永宁郡主竟是连传票都撕了。赵府尹秉公行事,反遭此热诚。”
被自家长嫂劝了半个下午,永宁郡主憋了一肚子不痛快。见了父兄,立即有了主心骨:“父王,大哥,你们总算是返来了。”
一个时候后,永宁郡主来了王府。
“恰是,”
谢明曦随便地笑了一笑:“选谁为首级,由你决定便是。待今后带来给我看一眼便可。”
话未说完,淮南王已乌青着脸,扬手扇了永宁郡主一记耳光。
谢三和谢九,便是这两营的首级。
饶是余安沉着过人,也被震了一震:“小、蜜斯,你当真要将此事鼓吹出去?”这等事,但是实实在在的谢家家丑……
谢明曦又看向谢九:“你将部下人也分作三班。此中一拨盯着淮南王府,一拨盯着永宁郡主府,最后一拨盯着府衙。有任何异动,便让送信至莲池书院,交给从玉。”
“烦请世子妃将此事奉告王爷和世子,也请王爷世子早做决计,免得此事闹得过分尴尬,令王府也一并蒙羞。”
……
谢明曦年近十四,端倪清丽,秀美无伦,唇畔浅笑浅浅,眸中神采照人。
“你们两人起家。”谢明曦动听的声音在耳畔响起。
昔日谢三谢九只听余安号令,本日余安带两人前来见谢明曦,一是令他们晓得真正的主子是谁。二来,是因谢明曦有事调派。
余安张口应下。
半晌后,余安走了出去。
“蜜斯,余安来了。”从玉轻声禀报。
另一个少年穿戴一样的青色武服,春秋略小一些,约有十五六岁的模样。一双眼睛颀长,不笑也带着三分笑意。
谢三谢九在众暗卫中脱颖而出,自有过人之处,很快规复如常,低头不语。
此时,魏公公已到了淮南王府。
谢三恭敬领命。
傍晚时分,淮南王和世子也回了王府。
然后,两个少年心跳俱不由自主地快了一拍。
现在,余安部下稀有十家店铺,再加这几百暗卫,要操心繁忙的事繁多。余安汲引了一批夺目无能之人。暗卫里的佼佼者是谢三谢九,得用的掌柜也有很多。
“戋戋赵府尹,竟敢这般热诚我。实在可恼可爱……”
谢钧和永宁郡主和离一事,余安一字未提。
要和离就和离,将谢家世人打了个遍。谢明曦如何肯善罢甘休?七皇子也是,堂堂皇子之尊,跟着凑甚么热烈?
这一双少年进了春锦阁后,不敢昂首张望,一起跪下施礼:“见过三蜜斯。”
淮南王父子皆不在府中,淮南王世子妃出面号召魏公公。
“余安,我另有事叮咛你。”谢明曦忽地抬高声音,叮咛数句。
淮南王世子妃送走了气势凌人的魏公公,内心忍不住怨了永宁郡主一回。
余安以手指着目光锋利的青衣少年:“这是谢三,技艺在一众暗卫中最好。”又指着另一个眼睛颀长的笑容少年:“这是谢九,擅埋没踪迹刺探动静。”
谢三谢九走后,余安又低声道:“少女营建立最迟,临时未成气候。不过,此中亦有聪明聪明之人。”
“谢三,从本日起,你将部下的暗卫分作三班,轮番守在谢府四周。”谢明曦淡淡说道:“若再有人登门肇事,像本日这般。你们便可现身,将来人击退。记着,不成伤人道命。”